卡努努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努努
搜索
欢迎虫虫们回家~ 如果之前的账号冻结,可以联系阿里进行后台解除,微信号kanunu-last
查看: 1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革”前夕的胡耀邦陕西新政(上)

[复制链接]

457

主题

710

帖子

279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9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3-17 09:05: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阿里 于 2025-3-17 09:08 编辑

这两年史学界对胡耀邦于1964年至1965 之间,在陕西推行的全面纠正“左”倾错误的改革,关注越来越多。笔者认为这是现代史研究中的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话题,其历史意义在于:

1.它是三年经济困难后,地方纠偏的一个案例,并且是纠偏程度最深、改革最综合的一个案例;

2.它是胡耀邦在1978年后推进平反冤假错案、农村改革的一次预演,是胡耀邦的改革思想形成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3.它被卷入“文革”前最高层关于社教的斗争分歧,背后有更广阔的路线、权力之争的背景。

今年春天适逢胡耀邦的陕西新政六十周年,本文简单梳理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

(一)胡耀邦走马赴陕

1962年七千人大会之后,基于政治路线和权力格局发生的新变化,毛泽东开始谋划新的政治布局。他与一线的“老干部集团”逐渐疏离,而开始发掘培养出生1910年前后的“少壮派”,胡耀邦作为他“看着长大”的红小鬼,也是重点培养的对象之一。

1962年5月,中央书记处决定派遣一批中央机关负责人,下放到粮食主产区或工业基地任职,以加强对地方工作的领导,尽快渡荒。11月10日,胡耀邦被中央委派前往湖南,担任省委书记兼任湘潭地委第一书记,湘潭是毛泽东的故乡,这种特殊政治意义不言而喻。

胡耀邦在湘潭工作期间,毛泽东也经常在长沙居住,根据《毛泽东年谱》等资料的记载,他数次约胡耀邦谈话。1963年5月,毛泽东在杭州召集政治局委员和各大区中央局第一书记讨论《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是为史学界闻名的“杭州会议”,胡耀邦则是唯一被毛泽东点名参会的省部级负责人。杭州会议揭开了“四清”运动的序幕,这场运动被史学界认为是“文革”的前奏,毛泽东与刘少奇因为这场运动渐行渐远,最后分手。


(毛泽东与王任重、胡耀邦在武汉东湖宾馆)

胡耀邦在湘潭工作期间,认真调研、了解民间疾苦,跑遍了所有的公社。他利用七千人大会的短暂宽松范围,推行以恢复生产为中心的“四大抓”政策,默许农村自发的包产到户、包产到组的行动,根据时任湘潭地委书记的高臣唐的回忆,大约有30%的生产队实现了不同形式的责任制(高臣唐《耀邦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到1964年,湘潭粮食产量已经接近1957年,上交公粮之后,老百姓的人均口粮达到400斤,经济明显好转。

1964年6月,胡耀邦结束在湖南的工作回京,10月被中央委派接替西北局第二书记、陕西省委第一书记张德生的工作,同时,胡耀邦仍然担任团中央第一书记,工作时间实行“二八开”原则,即以陕西工作为主,占80%。胡耀邦之所以被安排到陕西工作,有跟当时越发微妙的形势有关。从6月起,毛泽东开始在不同场合表达对刘少奇“四清”路线的不满,而西北局第一书记刘澜涛从30年代起就在刘少奇、彭真直接领导下工作,比较完整地执行刘少奇的“四清”思路。此前,华东局第一书记柯庆施、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都邀请胡耀邦到他们那里工作,毛泽东拒柯、陶而胡耀邦到西北局担任二把手,颇有掺沙子的意向。

1964年11月30日,胡耀邦只带了秘书戴云、李传华,轻车简从乘火车在暮色中来到西安。这时候他刚刚过了49岁生日,建国后他的多数时间都在中央机关工作,这次担任西部重要省份的一把手,对于颇有政治抱负的胡耀邦是一个机会,不过迎接他的更是挑战。

当时的西北局第一书记刘澜涛是一位颇为年轻,但是又很资深的大区一级领导人。他到任之初做了大量有益工作,比如在1960年认真调研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带来的伤害,如实向毛泽东汇报河西走廊大量饿死人的现象,提出“紧急行动起来抢救人命”“的措施,免去推行极左路线的甘肃省委第一书记张仲良等人的职务,解散了夹边沟等劳改农场,大量知识分子得以幸存。

不过自从1962年八届十中全会起,西北局的工作越来越左,在四清和社教运动中,西北局忠实地执行中央左的政策,甚至有所超常发挥。陕西省委所有省委机关和各县进行了清查排队,在1964 年11月呈送中共中央的《省委关于县以上领导班子问题的报告》说:“我省县以上领导班子问题是相当严重的,全省103个县(市、区)和省级65个厅局中,问题严重的有57个单位,占33.9%,领导班子烂掉或基本烂掉的有16个单位占9.5%”。另据统计,仅仅在1964 年的四清运动中,陕西全省就逮捕 6470 人,拘留 5000 余人,3200多名干部遭受了开除党籍的处分,对此,2014年原陕西省副省长徐山林在出席《1965:耀邦早春行》一书发行座谈会时有回忆,他说当时:“陕西省的干部被一车车地拉进学习班”。

在西北局亲自抓的长安县社教中,西北局抽调中央局、省委、市委三级干部 16400 余名,进行所谓“大兵团作战”,到1964 年第四季度,长安县区级干部受处分的人数比例占当时干部总数的 45%,生产大队党支部书记被撤换的则占到 76.2%。长安、西乡、延安三个社教试点县,在批判斗争中共发生自杀事件 430 起,死亡 364 人。


(四清中的批斗大会)

此外,西北局还认为过去土改镇反革命不彻底,要推行“民主革命补课”,以长安县为例,补订“漏网”地主、富农3884户,新划定地富反坏分子2882人,是土改时期地主富农人数的1.31倍,经过“补课”地富成分人口占比从3.3%上升到8.59%,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经复查,新划人员中94%以上是冤假错案。

在思想文化界,陕西省委成立了 “思想战线指挥部”,下设“清理反党党史小组”、“文艺批判小组”和以“批修”为内容的理论学习班,全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戏曲剧院院长马健翎在批判中自杀身亡,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协西安分会主席柯仲平在受到清查时猝死,“长安画派”著名画家石鲁精神失常。

70年代末一度担任陕西省委第一书记的王任重,在重新审查冤假错案时曾经评价说,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期间,陕西省“左”的程度和恶果,是超过全国其他省份的。

这样的政治氛围下,陕西在经济生产上与全国其他地方差距越来越大。陕西本来是“一五计划”的重点建设区域,苏联援建中国的156项重点工程中,布局在陕西有24项,与辽宁并列第一,其中17项布局在西安,为全国城市之冠,远远多于哈尔滨的10项和沈阳的7项。1956年陕西粮食产量达到108亿斤,人均粮食产量达到615斤,罕见地超过了全国人均水平。

不过陕西在1962年后并没有像全国其他地区那样,出现明显经济反弹,反而是止步不前。 1957年至1964之间,全国人均工农业生产总值增加了26%,而陕西反而是负增长,减少了3元,是全国仅有的两个负增长省份之一(另一个是“左”倾错误严重的河南)。陕西省的人均粮食产量也下降到409斤。

根据1965年初陕西省民政厅给省委的救灾申请报告,1964年安康地区有132万人的月口粮不足20斤,也就是每天不到7两,占全地区农村人口的73%,也就是说多数农民处于严重缺粮状态;报告中还说,“安康已经有120人处于浮肿状态”,多人因为饥饿和疾病自杀。

因此,胡耀邦到陕西接手的是一个烫手山芋,这个省份经济困难,而政治上各宗派的斗争又很深。这个时候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同志,也正在陕西蹲点搞社教,12月3日,胡耀邦去拜访了他,杨尚昆深知陕西情况之复杂,以及胡耀邦之直爽、嫉恶如仇的性格,特意告诫他:“一年之内不要讲话”。


(二)第一阶段:胡耀邦对城市社教的纠“左”
不过胡耀邦显然没有听从杨尚昆等人的劝告,没有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而是一到任就不停地调研,解决大家最关心、最焦虑的问题。胡耀邦的纠正可以1965年春节为界,前一阶段主要理顺城市社教问题,后一阶段主要理顺农村四清问题。

第一阶段,他先后约谈陕西省农业系统、文教系统和公安系统负责人, 以及出席西安市科技人员座谈会、西安交通大学全体师生大会、陕西省参加四清工作十七级以上干部大会、省委工作会议、西安中小学师生座谈会、陕西省文艺工作者座谈会、陕西民主人士座谈会和兰州军区驻陕团级以上干部大会,发表对社教的新观点,安抚人心。观点和政策主要有如下:

1.  陕西省社教打击面过宽,“捕人多了一些,双开多了一些,面上夺权斗争打击面宽了一些,又指出陕西农民上交国家的负担过重。提出要:捕人暂停、“双开”暂停、夺权暂停;抽调三级干部下基层,集中搞生产,即“三个暂停”政策。

2. 请求中央减轻陕西农民负担,向周总理申请将1965年的粮食征购任务,由17亿斤减为14亿斤;请求中央援建陕西5个7.5万吨级的化肥厂。

3. 工作重心放到生产上来,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以生产为中心”的思路,不要害怕抓生产就是右倾,今后谁抓不紧才是右倾。显然“以阶级斗争为纲”是最高层所钦定的,是任何干部都不能逾越的红线,不过他在后面又加上了“以生产为中心”,其实就是对一阶级斗争为纲的一种否定,与邓小平在1975年全面整顿中的思路完全一致。

4.  正确认识以阶级斗争为纲和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两条路线斗争,千万不要阶级斗争扩大化,农民赶集卖二斤棉花,干部生活作风有问题那不叫资产阶级路线,只有干部蜕化变质、欺压百姓才叫资本主义路线。

5. 反对“四清”中使用暴力,打人、斗人、搞喷气式,不叫威力,不表明你的本领高,吓人、以权势压人是最没有威力的,摆事实、讲道理是最大的威力。对待有问题的干部群众一定不能搞逼供信,尤其是老师和学生都是文化人,一定不要搞“武化”。

6. 反对搞唯成分论,出身无法选择,重在后天的表现,那样出身剥削阶级的年轻人,只要他们注重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努力工作,就应该给他们出路,他们可以入党入团,一视同仁地分配工作。不鼓励与剥削阶级亲属、同事、同学划清界限,他还以毛泽东礼遇前清皇帝溥仪的例子,劝告大家不要害怕跟出身不好的人打交道。

7. 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目的不应该是惩罚人、处分人,而是改造人,光讲惩罚、不给出路,不叫社会主义。

8. 反对将社教扩展到私人生活领域,他辛辣地指出:不要上纲上线,留长发就是资本主义生活方式,剪短发就是社会主义,那么剃光头就是共产主义了?不要说爱干净就是资产阶级生活方式,我们社会主义接班人难道都要又脏又臭、不讲卫生?

对于当时四清中提倡过革命化春节,反对春节放假和走亲访友的行为,他说,放假不是资产阶级法权,春节大家回家跟家人团聚,买些年货、送礼、走亲访友,尽管可以做,提倡过革命化春节是对的,但是什么叫革命化要避免教条主义,你只要不拿国家的东西、不损害集体利益,我们都不应该禁止。

9. 必须要有健全的民主制度来保障路线事实,要实行政治民主、生产民主和财务民主,允许党员干部提意见,一定要让人畅所欲言、敢于发表意见,建立正常化的政治生活氛围。

胡耀邦的讲话很系统性的回击了不得人心的“左”的错误,提出了实事求是、人道的、民主的看法,这些政策一出,陕西干部群众无比欢欣鼓舞,多年压抑的气氛终于有了一些好转,根据刘邦显的回忆,大家把胡耀邦的三个暂停、减轻公粮负担等政策称为“四喜临门”。徐山林也曾经回忆说:“耀邦同志心敞口直,了解实情,敢说真话,他的讲话常常就像一块石头撂到死水潭中,让大家都很兴奋。”

1965年月1月下旬到3月,陕西省8个专区地委和103个县(区)委对已逮捕、停职干部普遍进行了审查,半数以上的干部被取消了处分,重新回到岗位。尽管这些措施遭受到西北局的强烈抵制,没有完全执行下去,但是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四清”造成的基层秩序混乱,以及减少了冤假错案的发生。


(初到陕西时,胡耀邦给毛泽东的汇报)


在这一阶段中间,胡耀邦曾经返回北京参加1964年的中央工作会议以及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前者是毛刘冲突公开化的标志,历史学界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胡耀邦还在12月26日受邀参加毛泽东同志的71岁生日宴会,这次宴会毛泽东用自己的稿费请了三桌客人,主要是政治局委员、各大区负责人,以及陈永贵、邢燕子、董加耕等劳模,胡耀邦则是仅有的受邀的省委负责人。

胡耀邦在京期间,目睹了毛泽东对过去一年多“四清”运动和“桃园经验”的不满,诸如 “倾盆大雨”、“人海战术”、“繁琐哲学”、“神秘化”、“不相信群众”等等,新出台的“二十三条”里面虽然提出了两条路线斗争的问题,也提出了一些纠偏措施,这些都为胡耀邦在陕西的纠“左”提供了理论和政策依据。

(三)第二阶段:陕南之行与对农村“四清”的拨乱反正

2月6日,也就是农历正月初五,胡耀邦开始了为期两周的陕南(安康、汉中)调研访贫之行。胡耀邦为什么选择陕南呢?一方面的原因,本文在上面已经提到了,陕南面临的困难最大;另一方面,陕南属于南方,春节之后马上就面临春耕了,一年之计在于春,胡耀邦选择这时候吹改革风,有利于农民一年的生计。还有一个可能性是,关中一带属于西北局重点关注区域,陕南则是上面注意不到的边缘地带,胡耀邦选择的是边缘推进路线,正向后来在东南沿海发展乡镇企业、特区经济的策略逻辑。

胡耀邦在一周之内走了宁陕、石泉、汉阴、旬阳、平利、白河、安康等7县。据随行的省委副秘书长白瑞生的回忆,他每天早晨6点起床,晚上12点休息,每到一处,不是先吃饭,而是先听汇报,不但要会见县里的领导,还要去同区、社、队干部见面,充分发扬民主作风,一起排查问题。

2月13日深夜,胡耀邦依据一路走下来的所见所闻,口授白瑞生和速记员郭步越写下了紧急发往各地委和县委的《电话通讯》,作为对新的一年陕西工作的系统部署,直到次日凌晨两点多胡耀邦才就寝,可见其殚精竭虑。《电话通讯》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关于社教中的阶级清查和干部处分。(1)凡属从社教以来被处分过重的干部,一律实事求是地减轻下来;(2)凡属停职和撤销工作但尚未处理的干部,一律先放到工作岗位上去,待问题完全查清或经过一个时期的考验再做结论;(3)凡属去年以前犯有某些错误但已经交代过的在职干部(包括脱产和不脱产的干部),不再在这次会议上"洗手洗澡"。只要做好工作,搞好生产,将功补过,就一律不究既往;(4)凡属这次县的多级干部会议后,继续干坏事的人,不管职务高低,一律从严处理。

要改变思想不开阔、顾虑重重,小手小脚的情况,在政治思想方面放宽一些,主要是:(1)不要着重历史问题,而要着重现在的表现;(2)不是着重"洗手洗澡"中已经交代出的问题,而要着重今后的问题,着重"将功补过";(3)不是着重枝节问题,而是着重注意大的关键问题,注意对党的方针政策的执行。

第二,领导干部的工作重心要放在生产中来,社会主义革命的根本目的就是发展生产力,只有生产不断发展,才能谈得上大好形势,只有领导群众增了产,才能称得起是为人民忠诚地服了务。


(胡耀邦在视察中提出“全党最重要的任务是搞好生产)

第三,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大队、生产队和农民自主权。(1)即使今年大丰收,也不准增加征粮任务;(2)由各大队、生产队自己搞储备粮;(2)由各大队、生产队自己用来扩大发展集体的饲养业;(3)由省上考虑采取议价收购的办法收购一部分。

第四,农村必须破除“以粮为纲”,发展多种经营。本省的山地是耕地的数倍,关中地区要重视发展棉花种植,陕南地区重视发展山货土特产种植,陕北地区要重视造林和畜牧业。

第五,必须改变商业上冷冷清清的状态,要明确告诉大家: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国营商业和供销社都不可能完全代替农民之间互通有无的集市贸易,农民相互之间为买而卖的小额交易,不是什么投机倒把。具体措施为:(1)活跃集市贸易;(2)发展人力畜力的短途运输;(3)切实解决手工业的原料供应;(4)改进商业部门的经营管理。

总体而言,在三年国民经济困难之后,安徽、浙江、山东、河北等地均出现了农村改革的探索,在中央,刘少奇、邓小平、陈云、邓子恢等人对左的一些理论也提出过不同意见。但是从理论上系统反思左的理论,对农村集体经济模式提出较为完整的改变措施,唯有胡耀邦。所以,胡耀邦在陕西的纠“左”,可以视为改革开放前,进行反左探索的一个顶峰,尤其是在当时文革已经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情况下,胡耀邦敢于讲、这么做,更体现了他的勇气和担当。

文革结束后,胡耀邦所推动的拨乱反正、农村包产到户、发展商品经济等重要改革措施,也基本成型于此时。所以,从这个角度讲,1978年之后的改革开放并非横空出世,而是党内一批有识之士,此前早有觉察、早有反思、早有腹案,是环境所限无力而为之,一旦环境允许,他们就会纠努力推动社会回归常识、回归人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努努

x
永远的18岁的,向前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努努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卡努努 ( 鲁ICP备10202871号-4

GMT+8, 2025-4-4 05:08 , Processed in 0.287037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For you,a thousand times over. 为你,千千万万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