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努努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努努
搜索
欢迎虫虫们回家~ 如果之前的账号冻结,可以联系阿里进行后台解除,微信号kanunu-last
查看: 23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开窗的美国人,不深蹲的中国人,不上班的法国人

[复制链接]

457

主题

710

帖子

279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9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3-12 14:40: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此图为和MIT的一位教授TOD Hynes合影  美国人是不喜欢开窗户的,我每天会在白天把窗户打开,把百叶窗的角度调整到阳光的最大程度,可是美国人通常门窗紧闭,我觉得他们不太具备人类的属性,而是被资本主义革命很彻底的一群npc,他们吃垃圾食品,看垃圾电影消磨时间,关着门窗呼吸自己的尾气。

昨天从MIT的一个气候大会回来,说实话去到现场非常的尴尬,我到现在都没有能够适应美国的social code,美国的social code底层和上海特别像,连桌子也是小小的高脚桌,没有座位,意味着你不必过久的停留,因此每个人都是很直截了当地自我介绍,你有什么,我有什么,你需要什么,我需要什么,你需要什么,然后一起能做什么,领英是必备的,但是我基本上不用领英,因为我从不找工作,我想说,到总理总统这个级别这个圈子的人根本不用领英,然后是不太行的也不用领英,比如我这种人,或者说我找工作都是通过人脉圈,但是领英确实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裂变人脉圈子的工具,资料也更为真实性和可靠性,美国是个信用社会,以及非常追逐利益的社会,在这里我现在每天六点起床,九点多我就已经完成了非常多的工作,起来我会打坐,回顾和复盘昨天一天的事情,安排接下来如何调整,起来写文章,维护一些关系,我的书房现在是我最喜欢的地方,我对工作和越来越好的自己有一种憧憬。

前天去休斯顿的中超偶遇我的ex和他太太,我感到莫名的平静和复杂的感情,我的关注点并不在他们,而在我为什么看到他们平凡的日常,陷入一种不知道自己到底憧憬进入这样的生活吗还是更深的对这种生活状态的恐惧,我想我是祛魅的,回到人的欲望和对人产生的性欲到底来自哪里,是否是一种自我自恋模式理想模式的投射,当我们看到无比真实的对方的生活的日常的时候,这种性欲似乎就消失了,每个人最后都会回归平庸,而对平庸的这种恐惧是不是意味着,自我存在价值的一种惊恐,也就是死亡动力驱动的对于过于激烈危险刺激的体验的一种人生价值观,投射了我过往不太寻常的各种经历,特别是如果我们本身预判了自己可能在地球上存在的时间比别人短,也经历过种种的濒死体验,也就对日常的平凡的庸碌的体验并无兴趣。

对平庸有很深的抵触。但我们回到精英论,昨天都是mit的来的,他们身上确实有精英的气息,但是这些无聊的对话,和每个人脸上透着的捕猎者世俗功利的面孔,和我一一能看清的他们的潜意识,都让我,感到对美国底层的文化和社会密码感到一种深深的厌倦和不屑,但是我又在想如何地既保留自己的特色又能够差异化竞争的方式。自己到底要用这样的方式筛选掉不同频率的人,还是说功利代表着某种效率实际上也是非常好的。显然独狼是清楚丛林法则的,只不过取决于什么时候我想用,什么时候我不想用。

因为晚到,深入聊的也就几个,一个是这个mit做投资的一家的合伙人,投资了大量的新能源和新科技的公司,过去成立五年增长很快,一位是mit的一个气候学的教授,他过去投资了一家中国公司,三年增涨了七十五倍,我觉得这很正常,我说中国人太努力工作了,第三个是管理很多科学家的和美国政府工作的一个也是MIT的,他管理八十多个科学家,显然我这次链接因为我不适用领英,而后面有的就没有交换联系方式,提问是一个很好的链接人的方式。但是得是有水平的问题。

回来我有一阵莫名的失落感,就是我感觉到在社交领域,人是一种面具的存在,大多数人,而我其实是一个很真实的人,不太care这些东西。我把这种会议当成一种随机的娱乐,没有特定的目的。我定了另一个目标,在半年内完成自己的伴侣的寻找和怀孕这个事儿。所以我就每天都会参加活动。如果这个过程中有什么链接,可以赚钱,这也非常好,但我发现很多人从波士顿从很多外地飞过来,所以我在想这样的会议对他们而言很重要吗。
法国人则不然,在法国我参加了无数高层的会议,哪怕是和罗斯柴尔德家族这样的家族,沟通,也是从历史,从投资,从家族文化开始谈论起,法国人是需要漫长的浪漫的前戏的,美国人则不然,美国人不需要前戏,在法国直接谈钱,会被认为是粗俗的表现,美国人会直接谈钱。在法国大家还习惯用纸质的名片或者邮箱,在美国则大家会把私人生活和这个工作分的非常的清楚,所以大部分人习惯在领英建立关系。美国人没有时间care其他人,我的一位斯坦福的朋友,他也是一位Ai创始人,之前非常不喜欢中国,他有七八年没有回国,而这一次他从中国呆了半个月之后回美国则大为改观,他说上海非常的好,同时,他说逛了很多书店,中国的书店怎么会大量在教中国人要独处,非常可笑,我说因为中国人太喜欢应酬了,人太多了,在美国,独处和孤独是基本的必选项,你不想要都不行。

我问MIT的科学家管理者,我说,你们的项目周期通常多久,他说有的很长,我说这么多科学家的成果,但你并不会说了解每个人的研究,你如何做决策和选择,他说好问题,他说取决于现在要解决的问题,我说现在最紧迫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呢,他说很多。就怎么说,美国人会花非常长的周期去突破一些研究,他们的大学会给孩子们提供助学贷款,你工作的时候才开始还少量的钱,而且对于受教育的年龄是没有歧视的,你可以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再次回到校园。

但是中国人是不愿意蹲下来的,因为我们以前蹲下来的日子太长了,我们想要摘果实,每个人都想要摘果实,没有人愿意去种果子,昨天我在休斯顿芭蕾跳芭蕾的时候,有一个动作是蹲下来然后一边旋转一边把腿打开,然后我就问老师,这个动作,动力来自哪里,因为我发现我转得不太好,到中途那个动力似乎就没了,她说,蹲。蹲得越深,动力越足。

你会发现早年靠磁竞上位的女生到后面可能就会面临断崖式的瓶颈,但如果,每一个本领是你自己一个坑一个坑长在自己身上的,花费数十年甚至二十年自己一锤子一锤子凿出来的,就谁也拿不走,三十多岁,你才迎来你最好的时间。另一个惊喜的发现是,扯皮是提升英语最快速的通道,因为你急的时候就把英语说溜达了,十月份我见博瑞的时候,他说英语,我说中文,我们这样沟通,前天我们打电话就变成全程我们两个说英文了。

我突然发现这个小变化。说白了,现在我在美国,初来乍到,我就是打地基的时候,就是再次重新蹲下来的时候,不管我之前在欧洲走到了中国人的天花板的圈层也好还是在中国接触了圈层的天花板也好,现在,我就是在美国,我就是从最低处开始的,一切重新开始的,我就是nobody,先蹲下来。可惜大多数的中国人,都不想蹲,他们不想学英语就融入当地,他们在美国做中国人吃中国菜说中国话然后说美国文化中国人无法融入,你都没有做任何的动作和努力,你说人家不欢迎你。还是有很多美国人一生没去过中国没去过巴黎,即使是一个mit的教授。比起他们的辉煌成就,也很难说,我走过世界上那么多国家,在这么多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生活工作,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成功,不必比较。我在看到前任和他他太太逛超市的场景彻底损失的性欲,是我们对成功,对光环,对自我价值,客体投射,主体意识的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觉醒。

时隔五年未曾谋面,我依然会收到法国某一国之宰相这样的角色给我画的肖像画,他画的水粉,现在我和他说你再画一幅油画,如果我们之间的友谊建立在利益之上,这或许是不会有的吧,我从以前对他的抵触,到现在会有一些的感动,这些东西是美国没有的,美国人没有耐心,法国人则每天会花上数个小时吃一顿饭,吃到凌晨,所以法国人缔造了世界上各种各样的奢侈品,但在美国中产的轻奢品市场比较庞大。快时尚比较庞大。

美国人对于科学的那种追究,研发的那种追求是不靠谱的法国人和不愿意蹲下来的中国人无法企及的,这种功利主义驱动的世界也有它的有利的一面,而作为此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你要入乡随俗的同时保持自己的特质。

有一个印象深刻的场景,法国前总理的哥哥,前联合国主席和我说他的项目的时候,我很用心地听,另一个女孩则觉得他没有价值不搭理,等到我介绍他是总理的哥哥的时候,她又凑上来,结果人家并不给她名片,只给我,并且拒绝了她。法国人其实是比美国人真实的,在喜欢和利益面前,他们选择喜欢。他们追逐萨特,追逐香奈儿,追逐司汤达,追逐梵高,美国人追逐枪炮细菌与玫瑰,现在的中国人只追逐快钱,古代的中国人还讲天地人合一和道法自然,何为阴阳,蹲下来就是阴,跳起来就是阳,所有过去打不败我的失败,都是我的“蹲”。

十年前我在法国念书的时候,他们问你是否从美国来,因为你很美国。我不知道这种气息来自哪里,总之,从小,身边的人,同学,亲戚都觉得我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样,像个外国人。我想,也是这样的,但是我的骨子里有一半是很古老的中国灵魂。我希望我,开窗,蹲下,上班。  每天早上起来练习2个小时的写作,每天九十分钟的芭蕾就是那个“蹲”,每天参加活动就是前期在美国积累的,无论是人脉还是为了找到合适的孕育生命的伴侣都是那个“蹲”,好好睡觉,早睡早起,好好组饭好好吃饭都是那个“蹲”。  而在不同国家循迹的东西,终究变成相,所有的关系的生灭都指向自我的再次审视与重建,时间的倒刺,让人疼痛,让人清醒。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努努

x
永远的18岁的,向前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努努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卡努努 ( 鲁ICP备10202871号-4

GMT+8, 2025-4-4 05:08 , Processed in 0.259225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For you,a thousand times over. 为你,千千万万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