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努努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努努
搜索
欢迎虫虫们回家~ 如果之前的账号冻结,可以联系阿里进行后台解除,微信号kanunu-last
查看: 5658|回复: 5

是什么带来力量--卢安克

[复制链接]

41

主题

52

帖子

437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37
发表于 2018-5-17 15: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Page 1-----------------------
我能承受吗   
目录

                  “只有我们感觉到并承受环境的痛苦,

                 我们才会停止给环境带来新的痛苦。”

                    一个教育爱好者在贫困山区的梦



                是什么给我力量



这本书送给我最活泼的学生牙东云。在我写作此书的时候,9 岁的牙东云不幸去世。



非常感谢板烈小学校长牙祖平和他的同事们。如果没有他们学校对

于我工作的支持,这本书的内容也不可能得到实现。所以这本书得

                       的稿费都要送给板烈小学。



                               作者:卢安克

                               编辑:蒙令华



     本书 楷体字部分是从德文书 《Menschenerkenntnis                                     und

Unterrichtsgestaltung》、《Die 12 Sinne des Menschen》、《Theosophie》、《Wie

erlangt man Erkenntnisse hoeherer Welten?》和《Praktische Ausbildung des

Denkens.》和其他鲁道夫史代纳(Rudolf Steiner )的著作翻译而来。

      © 1965 by Rudolf Steiner Nachlassverwaltung, Dornach 瑞士



                                                                             1


----------------------- Page 2-----------------------

我能承受吗                                                                    目录



     看完这本书之后,你就会有了一个选择,选择现实的还是真理

的生活
。选好之后,你就有了一个任务,通过每一个行为都表现出 你的选择。



                                                                             2


----------------------- Page 3-----------------------

我能承受吗                                                                    目录



目录



     寻找学生的梦想

     为什么能做到这样的事情



     清醒的感觉是难受的

     想象、情感与真实

     怎样引导做法



     人的12 种感觉器官

     感觉的过程怎样进行

     培养幼儿的感觉

     意识的转变



     理解人类

     从感觉寻找做法

     节奏是孩子的活力



     第一个星期的活动让我失望

     第二个星期的活动有希望

     第三个星期的活动给我带来新的想法

     第四个星期的活动让学生诚实



     智力与意志

     别人可以做得更好

     未来活动的方案



     老师的感觉与精神研究

     培养直觉能力



                                                                            3


----------------------- Page 4-----------------------

我能承受吗                                                                    目录



     直觉与幻觉



     从命运认识到自己



     我最失败的活动

     人类意识的发展

    跟学生创造文化

     之后



                                                                            4


----------------------- Page 5-----------------------

我能承受吗                                                                   第一册



                            寻找学生的梦想



    2002 年6 月,林广屯没有上过学的青少年(14 到18 岁的女孩)请我教她们普通话。开始教她

们的几天,屯里的大人来帮着翻译(壮话普通话)。他们总是喜欢对学生说:“卢老师真伟大。他会

解决我们村里的文盲问题,也让我们村富裕起来。”但是,这就是我做不了、也没想做的事。

    我不想给他们教知识,而是想帮助他们学会创造自己的生活,通过行为和感受给他们一种比知

识更基础的力量。比如为了帮助解决在自然环境中乱发挥的、难控制的思考,他们需要一个很有规

律的环境。物质环境中的规律会引起思考中的规律。但为了不让头脑里形成的规律是一种理论化不

使用的,给环境带来规律的建设任务一定要根据生活的需要去找,不能搞那种专门为了小孩假造的任务。

    有一天,屯里的人请我帮他们建一座桥。我就想,我虽然不能解决经费问题,可是这才是个跟

学生搞实际活动的机会。我想做的是现在的普通学校做不到的:把生活中的事情当成学习机会,从发现环境的需要来培养学生的做法。

    每天上午在学生农活不忙时,我就请她们和我做一些发挥想像力和创造性的设计工作。我希望

学生能脱离她们由于社会过于固定标准而造成的思考模式。为了发挥尽可能自由的新想法,我先不

管现不现实、让她们乱发挥想像,后让她们在我的帮助下想像得越来越具体、画出图型,然后再做 模型、做实验来设计我们屯需要建的一座实用的桥。

    我们用的学习资料先由我免费提供。如果这些还要学生买,她们就不会来。

    可是她们又觉得:画图和创造只是玩,自己计划、设计和想出的都不会有什么价值,也不会有

用。他们也欣赏不了自己做出的东西,甚至不敢让自己所做的、具有自己特点的东西存在,一做出

来,又把它消灭掉。只有标准的与自己无关的设计,他们才觉得有价值。所有从自己的感受来发挥 的,他们就否认。

    所以我问学生:“这是你们自己想建设的还是别人想建设的桥?”她们说:“我们希望有上面的

人来安排,让我们来做。”我再问:“你们的生活是你们自己的,还是别人的?”可是翻译的人无法 翻译这句话。后来有一段时间,她们没有来参加我在上午的活动。

    为什么我的学生希望我只让她们做几亿人已经找到过结果的作业题,而不愿设计自己真正需要

的桥?如果我给学生别人已经找到的或者完成的一些结果,学生自己永远也找不到新的、别人还没 找到的做法。但是他们晚上来学普通话。

    我每天让一个“学生”给“同学们”讲自己的故事,一个小学毕业的青少年男孩帮我翻译成普

通话,我再用拼音把故事写下来。这样,每个学生都得到自己的、与同学不一样的拼音课文,而且

因为她对自己的故事很熟悉,在我们练习念的时候也不需要再说出课文的意思,她们很自然地已经 知道。


    因为我发现城里孩子缺少的是动手,而我的农村学生缺少的是思考中的计划工作,所以在学生

告诉我学普通话是为了去打工时,我就让她们比如以讲述文章的方式来计划她们梦想的整个工厂。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只有我还没对文章结果的具体想法,学生讨论题目的过程才能发生。所以我 在备课时只考虑问题,而不考虑答案。

    过了一个月,学生偶然回来参加上午的设计活动。为了桥的设计、为了了解建桥需要的力学,

我们做了各种各样的模型。我们用纸、泥土、铁等材料做成的模型来做实验并把它画出来。我们根

据实验得到的知识在图上作了修改后,又画了更规范的、按比例的图,再根据这个图做出了一个很

细的、更好的桥的模型。这样,我们多次把实际立体模型的结构转到了抽像平面的设计图,再把抽

像的设计转到实际立体做出的模型,让学生越来越具体地控制自己的想像力。

    有一天和学生们用纸做成房子的模型后,我说:“这是我们这幢房子,那你说,我们邻居的房

子应该怎么放?”然后我让学生把整个屯的房子都放在它们的位置,又画出怎么走到她们各自家门



                                                                             1


----------------------- Page 6-----------------------

我能承受吗                                                                   第一册



口的路。再后我叫学生从上往下看,并把整个情况画了下来。这成了她们见到的第一张地图。第二 天,我们又上到一个山坡,根据我们看到的情况修改地图。

    过了一段时间我问学生,怎样才能在我们的图上计划改造我们屯里的环境。学生说最难受的是

小路在雨天走不了,晒太阳时又热。于是我们画了一条理想的路线,并考虑到了人和牲畜走路的需

要,再设计了几处需要种树的中心地带,给整个设计一种比较自然的、像中国画所表现的那种形态。

    然后我们做了实验来看怎样的路和台阶走起来最舒服,再设计我们为了实现所需要的一些工具。

    我哥哥知道学生的方案后,用 3800  元人民币鼓励我们实现学生的计划。下一天我们就写了一

个改造广拉屯的项目报告。广拉屯的人看到报告后就开会,然后大家共同行动起来修自己屯里的小

路。我的学生也为自己成为这个项目的设计师而感到骄傲。她们第一次为了我们的设计课紧张起来, 忙着参加她们本来说没有用的学习。

    在我们去河边运沙子时,学生说:“下午我们不上课吗?”她们还不懂:我们的设计项目变成 真的了,我们的思考工作已经转入动手的程度,这都是我们的活动。

    我们这时在晚上的课上开始学数学,且因为根据模式(数学)的思考她们接受得特别快,我们

很快就算出了修屯里的小路需要多少袋水泥、多少钱、多少沙子、每个人要扛多少等。



                          学生缺少独立的意识



    我原来希望我们的活动能让学生经历到自己的才能、自己最适合什么,使她们发挥参与社会建

设的愿望和责任感。但学生做的事情不仅与自己要有关系,同时也要联系到改变整个人类发展的事

情。我想让学生意识到环境和世界的需要,从这些意识找到自己梦想的项目,然后才根据他们自己

的想法去实现。不过,我没有成功。她们还是找不到,也没有自己的梦想。所以我认为,我的实验失败了。

    他们还是依赖(脱不掉)自然环境的某些力量、传统的思维方式、民族、村庄和家庭集体的感

受(集体的灵心)。这些因素会必着(控制)他们做某些事情,使得他们无法自由独立去思考,他

们都跟环境融为一体。虽然他们也会觉得自己的社会不理想(破坏、打架等),不过他们无法意识

到:这个社会是我们自己做出来的,如果自己不支持它,它就会消失掉。他们想的是,新东西都从 外面进来,用完后会有新的。

    这里的人与现代意识所造成的结果(高级技术品和钱)接触时,他们还没有接触到能造成这些

东西的意识本身。结果,这些技术和钱就像迷信一样会控制他们,并把他们的生活变得没有真实根

据的。正常的和心理健康的过程刚好相反:先发挥新时代的意识,然后才跟这种意识造成的东西接

触。因为他们经历的过程相反,从什么都没有的状态直接到达结果,并没有经过创造这些技术的过 程,所以他们对于生活的看法就变得不实际。

    本来,我在偏僻山村做教育实验的目的就是把这个过程再倒回去,使山区的人能经历正常健康

的过程。我想让学生先发现自己的梦想和我们班里的任务,再发明,最后才让他们跟自己做出的结

果接触。我认为从青春期开始,任务是每个人自己才会发现的,再也不可能由别人安排。

    如果一个人找不到自己的生活任务、又不能参与到别人的事情,他就不懂得该做什么,会感到

很无聊。如果没有找到自己的生活任务,他只能根据别人找到的看法、理想和价值观去做,而这又

会影响到他做事的兴趣和质量,也不支持每个人自己要发挥的责任感。根据别人的要求而做的事会

让人感到好像自己没有了力量,只留下了应付上级的做法。所以,根据别人的看法、理想和价值观

去做事还会使人放弃社会、会使人进入腐败的想法。但是,如果根据自己的认识去做,这会给人带

来很大的行动兴趣,使得很多的事情就变成有可能的。这不仅能代替压力,不仅能提高工作的质量

和效率,还能让人感觉不到苦,反而感到快乐。所以我不愿意进行“计划教育”,我想观察学生, 以便发觉他们自己的理想和任务感。



                                                                            2


----------------------- Page 7-----------------------

我能承受吗                                                                   第一册



    这样的一种任务感也就是属于现代的意识。现代人会意识到自己做出的每一个动作给环境造成

的后果,就是一种好像自己在世界上有任务的感觉。这种任务感或者意识不可能是从现实的生活产

生的。为了产生,我们一定需要接触到除了现实生活之外的因素,就是精神。如果不加这种精神的因素,人根本发挥不了意识的力量。反而现实的生活会让人失望并失去力量。

    如果一个人虽然知道这些(如有这方面的知识),可是却不改变自己的做法,并且说“我控制

不了自己”,那么他具有的只是聪明的智力,不是意识。智力比意识低级一些。智力只是聪明、很

聪明地考虑怎么说服别人、利用别人、让别人去做自己没有力量去做的事。没有意识的智力容易让

人变成骗子。也许智力会让我们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但它不能把抽象的知识与自己的

行为联系起来。意识就不一样。如果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做法如何造成好或者不好的生活环境,他

就会改变自己的做法并以好的方式影响到周围的环境。虽然这种意识只能在头部里达到,可是它会去控制四肢的行动。


    我身边的人缺少的就是这种感到自己有任务的意识。他们的感觉还是在无意识的四肢中发生

的,还没有转到有意识的头脑中去。我不是说要尽可能早发挥尽可能多的意识,过早发挥的意识会

引起不好的自大虚荣的特点。我只是说,要培养一种与自己行为分不开的意识。

    在做活动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明显地发现:这里人的感觉不同于我的感觉(我在这里所说的“感

觉”不是“情感”,而是“知觉”)。比如我刚来到这里的时候,如果砍木材,我能从它裂开的样子

感受和意识到它生长的过程;在坐车时,我能意识到车(老车)的某些地方接受的力和车轮压着路

面的土。在用一台机器时,我能意识到它的生产过程和把它用坏的可能。在看到腿被绑住、头朝下

的鸡时,我能感受和意识到它是多么难受。可是别人想象中存在的复杂的情感关系或者心里和面子的伤害,我又不能感觉到。

    如果这里的孩子要唱7 声的歌,唱出来的实际上只是5 声。根据他们的内心状态,他们只能感

觉到传统的5 种声音。怎样才能让他们的感觉范围扩大?同样是对于很美的一个线条的感觉。还有

颜色方面:他们只能意识到所感觉到的颜色的两种基本方向,就是红黄的和绿蓝的两种基础方向,

并意识不到更细节的区别。甚至,从他们没有送气的发音就能知道他们无意识的状态。他们的感觉

器官又发挥得那么好,甚至能感觉到城市人感觉不到的事情,那么他们为什么感觉不到7 种声音和 线条的美呢?只能是他们的感觉器官感觉到,可是却意识不到。

    这里的人并意识不到环境中的很多因素,他们在感觉中没有发挥意识,没有发挥那种让他们难

受然而改变自己和周围环境的意识。意识不到状态,他们当然想不到改变。

    因为我的感觉不同于他们的,因为我在这方面碰到了很多问题,我就越来越对感觉的研究产生

了兴趣。一方面,如果他们自己能意识到不同的事情,从自己的感觉来做事,这种意识就能代替那

些破坏理想和责任感的要求和标准。要求和标准让人放弃自己所意识到并想改变的事情。我还梦想

着:如果能意识到环境的需要,如果能培养美感等感觉,不美的就会让人难受,使得他们再也不想

破坏环境,而是创造并爱护自己所创造的环境。我认为,如果先培养感觉中的意识,物质环境的改

造就是免不了的,而如果仅仅拿钱去改变物质的环境,这个环境很快又被感觉无意识的人破坏掉了。

    也许,如果意识到周围环境需要改变的事情,这也会使得这里的人太难受,因为在他们的环境

中有太多没人管所以让人难受的事情。感觉到那么多是太累了。所以也可以说,他们意识不到、变

得麻木,是一种保护自己的需要。只是,这样怎么还能产生他们自己想做什么事情的想法、怎么还 能发生改变呢?怎么还能产生自由独立的思考和意识呢?

    这种恶劣环境长期以来的影响不仅使人麻木起来,也造出了一些让人麻木的“文化”,比如喝

酒。小孩首先还不属于这种文化(社会),不过在上学前,他会吸收这些。在上小学时,他会去反

抗这些以喝酒为主的大人社会,因为他不想变成像这些已经麻木的大人一样,可是同时,他又在这

些大人中去寻找一个能依靠的权威。到了青春期一般要出现理想的时候,封闭山区的大部分孩子在

内心中就已经输掉了与环境(文化)影响的“战争”。因为在小学年龄时没有找到依靠,他们在青



                                                                            3


----------------------- Page 8-----------------------

我能承受吗                                                                   第一册



春期时也已经失去了自己理想的力量,并变成与大人一样。

    从而,身边环境中的思想怎么样,他们自己的思想也就怎么样。自己的,他们都已经放弃了。

对一个没有个人独立思想的、已经放弃的人来说,所有的知识或压力都起不了作用。能起作用的只

有相反的,就是拉力。
我能给的拉力是:我在没有希望的屯里实践跟屯里人不同的生活方式,给他 们看,让他们参与。

    在我有追求的时候,他们有希望,因为他们同情我,在心中感受了我的追求。对我的生活他们

没有放弃。如果想让他们心里孕育什么,我只能先追求自己的项目,让这里的人在心里同情我,给

他们一个参与我做法的机会(活动)。再后,他们的思维才有可能参与到他们的活动(做法)。

    就是说,屯里的孩子只能先去行动,通过行动去感受我的项目,让长期的感受变成他们的动作

习惯,最后,他们的思考才会被这些动作和做法而引起的感受得到启发、出现。虽然这样要很长时

间,不过这才能真正引起追求,这才是拉力。



                       为什么能做到这种事情



    在我所生活的地方,很多的父母都去广东打工,让孩子自己留在家里。毕竟他们的孩子是给爷爷奶奶生的。

    孩子的父母基本上都不敢谈心理话,只敢命令和骂,特别是女人。有的父母只懂得用“凶”这

个教育手段来破坏孩子的心。为了达到“听话”这个效果,很多农村父母就会骂自己的小孩是一个

没有用的东西。而在放弃自己的时候,孩子就会听话。表达自己弱的地方是他们受不了的。因为总是把情感缩回,他们的鼻子也不像西方人的鼻子那么凸出来。

    由于这里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苦的劳动,我能理解这样的现象,但是小孩是很需要跟他们说心理

话的人。虽然他们因为被父母骂而难受,但当父母要求他们从4 岁起就自己生活在学校里,他们为

了离开父母的事也很痛苦。他们又需要自己的父母,又很难进入这个凶的包括自己父母在里面的社 会。在这种矛盾中,因为比不过社会因素,也只能跟着走。

    在心理深处,小孩不希望像大人那么凶,不希望那样排斥情感的表现和为了维持面子去做假事

情。他们的情感跟外来因素在战斗。可是他们是出生在这里,而他们的父母也属于这个社会。他们

虽然不想加入到这个社会中去,可是为了生存,为了不失去自己的父母,他们必须适应这种方式。

因为没有脱离这个环境的力量,因为还是要生存在这个环境中,最后他们都是要输给环境。最后还

是要失去自己弱的的感觉和自己的做法,用传统野的行为把自己的永远隐藏起来。

    在青春期产生理想的年龄时,很多小孩又不想放弃自己,所以他们容易想到断开、想到离开自

己的家,但又没有能力离开。真的能去什么地方,比如去打工时,他们为了不让父母担心、为了不 要放弃自己、为了寻找自由就不会让父母知道自己的情况。


    这里我想给大家看跟我一起生活的一个16 岁学生的信:“我叫韦道跑,读初一年级。这本应是

一个充满梦幻的年华,可我却只有迷茫和苦恼……同学之间的关系没有小学时那么容易相处了。学

习压力也越来越大了。爸爸、妈妈和老师都关注我、他们对我寄大的期望,我真不想背着这么重的

精神负担。于是我开始对我原来愿意关心的事都感到……无所谓。学习时缺之动力,效率很底,不

愿意与人交往。有时我觉得这样不行,努力找一些事做,让自己忙碌起……可不长,每几天又感到

没意思,坚持不下去。我现在非常痛恨自己,觉得自己是个无可救药的人。我该怎么办?”

    下一天他写自己怎样帮别人建房子,做大家最不愿意做的事,弄得又脏又脚痛。不过,这天的

事是大家一起做的。最后,他感受到大家完成了一件很难完成的事,而且这种对于“完成”的经历 给他带来了一种很快乐的感觉。但他不敢给父母看他的信。

   另外一个同学的脚受伤后,有人不让他做事,使他觉得自己成了一个没有价值的人。由于受伤

而带来的精神压力,使他的背变得又硬又歪,成了比脚更严重的伤。直到后来,我要求他参与生活

的时候,对生活的感受才部分恢复了他背部的伤。



                                                                             4


----------------------- Page 9-----------------------

我能承受吗                                                                   第一册



    比骂人更带来负担的是大人的好意,是大人不断对孩子的关注和担心。为了恢复学习动力,学

生需要一个没人关注的生活空间,一个只属于他们自己的世界,也需要属于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在

父母担心安全而限制孩子的活动时,青少年都会想:我不是他们的“宝贵东西”,只是我自己的。

我需要属于我自己的经历。可是他们还是束缚了我。没有自由、不能去感受的生活还有什么价值呢?

    如果避免了所有的灾难,我们同时也就避免了所有的心理能学习的机会。小孩为了心理的发展

必须去追求有时包括危险的体验和感受。比如我去学校的路需要蹚水过河十几次,有时水流还很急。

这样得到的对物质的感受是最好的,知识教育也代替不了它。其实,打架等所有用身体接触的做法,

都是一种追求感受的表现。如果在外界不让追求,学生就会用吸毒等手段。通过体验,孩子想感受

到他们愿望的精神(真理)的力量。如果不是通过外界包含的真理,那就是通过毒品带来的幻想。

    这是我在农村见到的,而我城市的朋友给我说的要悲哀得多:他们的父母希望他们有物质条件

好的工作,而为了这个目的,他们给孩子安排了一切,整个生命都被父母安排完了。孩子需要做的

只是听话。可是这种别人会“羡慕”的“好工作”和生活真的有那么好吗?能得到自己非常渴望的 那种感受吗?这种生活是为人好还是为钱好?

    它往往只是从物质的观点能羡慕的。但我朋友们追求的根本不是物质。在这种只有物质、可是

失去了理想意义的生活中,他们会觉得失去了自己。如果还是要按照父母的计划把这种没有理想意

义的生活过下去,他们只能放弃理想和自己,并变得麻木或者直接哭泣起来。我想,只有自己已经

放弃理想、已经没有了情感的父母才会把孩子的生活看得那么物质化,为了物质上的好处就逼着自 己去做一些让心里难受的事。

    农村的小孩在表达感情时马上就被骂。城市的学生对我说,他们都已经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好象自己是一个不断运转的机器一样。有的说,自己好像一个电脑那么麻木运转。也许,一种要承

受的生活能给我们带来的情感、感受和生活意义要多得多。

    学生经常需要问自己的一个问题是:“我能不能承受父母对我的期望?”其实我认为家长应该

问自己:“我能不能承受孩子的兴趣、才能、命运和他不同于我梦想的那种生活任务?”如果一个

人没有自己的梦想,学习的动力从哪里来?我身边的人经常会问我:“那,你不希望你的研究工作

在你死之后通过子女会传下去吗?”我觉得,他们这个想法很不实际:做我这种研究需要有特殊的

兴趣,才可能做。跟我同样兴趣的人又不多。自己的孩子正好跟我有同样兴趣的可能性很小。如果

逼着他接受我的兴趣,他不仅无法做得好,我也耽误了他自己的、不同于我的生活任务。在让小孩

接受我们给他的角色时,他自己的兴趣、理想、动力等等都会被压制。如果我们要求他接受,他又很难有主动力。


    社会和家长为什么要让小孩适应他们对于小孩的想象呢?是不是因为他们认为孩子这样才能

适应社会、适应竞争、得到物质上的好处?每次在我或者我的朋友说“这并不重要”时,他们就会

很着急地尝试说服我们,以便让我们这种“不正常的人”追求与他们一样无聊的事情。为什么他们

又受不了我们发挥与他们不同的追求呢?既然我们已经被淘汰了,为什么还要跟着跑呢?被淘汰了

之后,我们不是可以自由,可以去追求其它目标了吗?

    家长们那么怕小孩的未来吗?怕一个他们不可能知道的未来?这不是在阻碍未来吗!

    如果我们不要消灭孩子为了学习、也为了以后在生活上主动接受重要任务所需要的兴趣,我们

作为家长就要承受这样的事实:每个小孩都是一个具有自己特点、才能、兴趣、命运和生活任务的

人,我们能做的,只是给他为了完成这些所需要的经历。如果父母认为,自己的小孩只是他们基因

的一个产品,我也没办法。不过这样的看法不仅没有帮助,还会让小孩放弃自己。

    其实,蛋白质中的基因不会根据物质的规律形成;蛋白质专门把矿物的结构消失,而让非物质

的力量来调整基因的结构。所以刻砻出来的人也不会是父母的作品。

    那么,为什么我和我哥哥会做一些别人不能做的事?原因不是我们的才能不同,肯定不是。很

多我的朋友具有的力量比我具有的大得多,只是父母给他们带来的阻碍也比我的大得多。我们能做



                                                                            5


----------------------- Page 10-----------------------

我能承受吗                                                                   第一册



的原因更是,我们的父母允许我们这样做。在他们发现我活在世界上不是为了把个人的生活安排得

更好时,他们就放弃了所有对于我和我哥哥的期望。他们放弃了期望,实际上是给了我自由,使我

能做一些我认为在世界上需要有人做的事。现在我爸爸给别人说:“人不能什么都要,人要做选择。

如果我的儿子想做一些别人不会做的工作,他就必须放弃成家的事,因为这分工作不能养活一个家。”

    只因为他们放弃了,我才能接受为了人类的任务,而父母在看见我接受一些为了全人类的任务

时,他们突然为我感到骄傲。这样,我父母放弃了期望再也不像一种损失,而更像是一件没想到的、

让人高兴骄傲的事:“我们的儿子能做别人做不到的事!”

   只因为我不是我父母占有的一样东西、不用完成他们的事,我才有我所需要的自由,可以来广

西农村做教育实验。我这个人只是我自己的,我可以利用我自己的生命做事。如果我的父母像我朋

友的父母一样希望我要完成他们完成不了的事,我只能受到限制和压力,不可能做到我认为需要有 人来做的事。




                         清醒的感觉是难受的



    因为我在屯里的实验失败了,因为我发觉不了这里人的梦想,我现在的兴趣和新的研究是感觉、

意识和做法(我想说的感觉不是心里会产生的那种,而是身体的感觉器官客观感觉到外界中的事物,

那种感觉)。想研究这些是因为我已经发现:农村孩子往往意识不到能做什么,而我和我哥哥意识

到太多需要做的事。他们怎么意识不到呢?他们好像还在一种原始的睡眠状态中生活,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生活是怎么度过的。


    在下面写的内容,实际上也就是我为了准备下一个活动而做出的研究。我想做实验当然不仅是

为了让小孩的感觉器官能感觉到什么。人所有的感觉器官(知觉器官)都不断地在工作,有的甚至

在睡觉时也在工作。这是免不了的。而且,农民的感觉器官比城市人的还要灵活。不过,没有意识

的话,他们就好像没有了感觉一样。要达到的其实是,让小孩去意识到他们的感觉器官所感觉到的事物。

    在发达城市,人的生活空间比较封闭,就像人的头(头的骨头)一样。在城市,每个人都有属

于他自己的空间,就像头里的、别人看不到内容的空间一样。在这种环境中发挥意识去思考,比在

农民集体的又在自然中的生活容易得多。农民的思考被自然有生命的环境分散和吸收。自然环境中

的生命力(构造生命的力量)对人起到非常强的作用。自然环境进入并活着在人中,它把需要死神

经的思考排斥出去,让血液活起来并让人不清醒。在自然中的人,他们的思考打不过这样的作用,就只能接受着它。

    夏天时,自然环境拉我们到它绿色的梦中去,夏天的自然世界像生命一样是睡眠中的。冬天的时候,自然环境停止生长,而这种像神经一样的、接近死的状态更适合清醒的思考。

    知识分子的思考被死的建筑物质(环境)集中,而且被死的电子技术(媒体)集中成幻想。电

子产品与头脑中的神经有共同的特点。在这种死材料的世界里,知识分子模式化的思维不会受乱,

容易发挥有逻辑的规律,从而感到安全可靠。可是农民不一样。村里的劳动让他们非常难受,阳光

炙热难耐,而且人在自然环境中的感觉就好像被它吸收了一样。因为受到自然环境的这种“吸收力”,

人很难避免让自己的情感(在这里所说的“情感”包括各种各样的情绪、好感、反感等推动我们的

力量)和注意力以接近做梦的方式融入环境(“睡”在环境中)。在承担体力劳动时,自己的思考只

能跟环境融为一体而没有了意识。在体力劳动时,属于自然环境精神的力量来控制人,而属于个人

自己的内心世界就被排斥出去。通过行动,我们都把自己与环境联系在一起,同时麻醉自己。如果

一个人要思考,他就需要把自己的头脑封闭、独立起来,才能造出能有思考的内心世界。所以农民

就觉得,自然环境造成乱,而死的水泥能规范,就不乱。假如农民在体力劳动时还要思考怎么做,

这只会使他们受不了而停止工作。农村人非常难思考,大自然不断通过四肢的动作吸收并消灭了人



                                                                            6

勤劳的小苍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

主题

52

帖子

437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37
 楼主| 发表于 2018-5-17 15: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 Page 11-----------------------

我能承受吗                                                                   第一册



想封闭着思考的内容,联整个个人的内心世界都被吸收和消灭掉。

    在环境中劳动着的人以睡眠的状态融入到环境,主要是以他们的四肢参与到环境和从环境来行

动。他们没有除了环境来的其他想法。虽然可以说,这样是一种很原始美好的状态,不过不能说,

他们这样做的对环境都是好的,因为他们睡眠在环境中的时候不能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

    我认为,所有的环保问题和社会不公问题都是我们感觉(知觉)不真实、感觉不到事物所包含

的本质而产生的。当然会有人反对说:环抱和社会问题都是物质环境、现实的社会和人的欲望造成

的,但我还是认为,除了物质环境、现实社会和欲望还有另一种能起作用的重要因素。只要我们允

许,它就会起作用并改变一切,使得人还会发现:物质环境、经济和政治都是我们人造成的。这个

重要因素就是精神。精神会帮我们超越对物质的欲望、物质条件等约束,而在实现了这一点时,我

们就能说:所有的环保问题和社会不公问题都是我们感觉(知觉)不真实、感觉不到事物所包含的

本质而产生的。

    比如我们在屯里种的树总是被村民无聊、没有意识的手去折断,或者年轻人无聊的手痒就想欺

负儿童,也是一种没有真正意识到儿童的本质而产生的问题。感觉没有意识而得到的结果最后必然

是:我们破坏甚至毁灭自然环境。过去的人只是没有破坏的技术和能力。现在有了能破坏的技术,

所以现在的人也需要有对社会环境和自己给它们造成什么后果的意识,人们才可能保留生存的机

会,才可能建立一个比现在更好的社会。同时,我们获得了全球交流的技术,所以我们也能够全球

合作并承担责任。如果不能感觉和意识到外界的、甚至别人心中的东西,我们就免不了无意识地把

它破坏。

    根据原来的情况,这里的人与环境是融为一体的,他们还没有一个能把自己从环境分出去的个

人独立的意识。所以他们在劳动的时候受到宇宙(气场)力量的影响太多,无法从这样的影响分出

来。自然活在他们中,使得他们也感受到各种各样的城市人看不见的力量,就说是鬼引起的。这种

宇宙和自然环境给他们的力量,小孩在晚上天刚黑的时候特别能感受到。这时在自然环境中玩的话,

他们就感受自己好像能半飞的样子,使得他们很疯狂的样子去行动。但这些力量往往不会给他们自

由。这种原始生活状态中的人不能自己决定自己的行为,因为是环境通过他们来起作用,是环境通

过他们表现出来。

    所以,教育应该让孩子们感觉和意识到他们环境和时代的需要,再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才能,

使他们能找到自己的改变世界的生活任务。如果他们能学会有意识地与精神工作,把精神拉入自己

封闭的头里,属于环境的精神就已经没有必要无意识地与他们工作(来控制他们)。

    以前,传统的利益代替了自己有意识并做计划的思考,可是现在传统已经失去了它本来的力量

和作用。因为传统已经失去了作用,可是有意识的做计划的思考也还没有出现,现在的农民就没有

了什么根据——花钱和做事的方式没有了根据。现在,传统的含义和现代欲望中的幻想都在影响这

里人的做法。同时,新时代的意识创造的技术已经进入了这些还在原始的、沉睡在环境中的、理想

状态的人的生活。自己的意识还没有从环境分出去的人,就被这个意识造成的技术所控制。所以,

我的教育要唤醒这里的人,要破坏他们原始的没有意识的舒服状态,要把他们从与环境融为一体的

睡眠状态分出来,他们的做法才会是自由选择的,他们才会自己去创造环境和时代。

    其实,不仅意识能避免破坏,同时也有相反的过程,就是破坏能造成新的意识。也可以说,我

们不仅能通过有意识的思考让自己从自然环境分出去并获得独立,反过来我们在一个从自然环境分

出去的状态下更容易地达到有意识的思考和认识。我们的意识,都是通过破坏原始无意识的状态而

得到的,比如环保意识就是由于环境受到破坏才产生的。不仅外界中的破坏(断开)才能唤醒意识,

身体内的结构也是这样的:只有得到的感受在神经中被破坏后,只有在神经断开的地方,我们才能

获得认识(意识)。

    可见,坏的事情也有它们的必要,因为通过坏的事情,我们才能获得意识,通过物质的消灭,

我们才能发挥精神。需要破坏的比如是农民因为没有意识所以比较舒服的睡眠状态,也是他们与环



                                                                            7


----------------------- Page 12-----------------------

我能承受吗                                                                   第一册



境的联系。只有断开了这种原始的联系,他们才能从外面来看、才能获得意识。不过,如果破坏了,

他们就会像城市人一样受不了原始的生活,又使得他们不能不改变。除了必然地造成意识的手段(破

坏)之外,只有在自己去创造的做法中慢慢“醒过来”的、可是不一定自然发生的手段。

    为了达到意识状态首先需要做的,是把自己与事情断开。断开(独立)都能引起意识,而科学

就是那种断开的手段。发明自然科学的东西(不是利用这些东西)可以发挥属于新时代的意识。思

考自然科学的高级技术能够帮助人们把思考从环境的作用分离(解放)出来,让思考再也不依赖环

境或者迷信的作用。不过,为了达到这样的独立的意识状态,学生需要理解他们使用的技术。如果

不了解就使用、如果相信自己不理解的技术,这只能引起新的像迷信一样的、不过其实是对技术的

依赖。还没有发挥意识的人,如果在接触到现代意识创造的技术的同时不加快独立意识的发展,这

就会造成新的迷信,就是说,他们被现代技术所控制。

    我希望给这里的学生带来独立自由思考的才能。只是,农民不喜欢意识到他们环境的一些因素,

因为这都是让人比较难受的。男人天天喝酒就是为了让自己的感觉变得麻木,让自己受到物质的控

制,让自己又进入到环境中去,从而不自己去思考。

    酒精的作用就是把自我的意识从物质事实的身体分离出去。在自我的意识失去控制时,属于物

质身体的力量就获得了控制,也就是物质的身体、构造生命的力量和心理动力。另外,头想发挥的

物质身体的特点和作用也强过自我意识的作用,而头想发挥的特点就是各种各样动物的特点。同时,

人自我的意识不能通过感觉器官(动作感)进入自己身体的动作和外界。外界的信息又不能通过感

觉器官进入人的意识。这样,他们就不需要感觉和意识到这些让他们痛苦的事。在这种意识不到累

和痛苦的状态下,他们更容易去劳动。这样,农民的意志力和能坚持的力量比较强。只不过,在这

种麻木的状态下,他们就进入不想感觉到的对于自然力量的依赖更深,包括自己身体的自然。

    没有喝酒的原始状态有点不同,它是一种睡眠的、理想舒服的、意志很强的状态。为了发挥意

志,我们也需要与环境融为一体的睡眠状况。所以农民的意志很强,可是这个意志受不到自我意识

的控制,就不好用。

    由于睡眠与清醒两种状态的矛盾,意志(睡眠)和意识(清醒)是不能同时达到的。在我们意

识不到环境的因素、也意识不到自己对于环境的做法时,我们的意志力虽然很大,可是我们却无法

去认识,所以也无法改变任何情况。当然,“有感觉”甚至意识到所感觉的事情没有“麻木”那么

舒服,但是一个麻木的人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也无法让自己的行为去适应环境的发展需要。

    如果我们能真正地意识到感觉器官能感觉到的因素,比如自己在影响环境的做法,感觉的过程

就会变得很痛苦。意识到自己的生活方式或者自己对待环境的做法确实是很痛苦的,在艰苦的生活

条件下更是如此。为了能坚持体力劳动、为了受得了自己的生活情况,山区的农民就必须进入无意

识的状态,可以用喝酒的手段来麻木自己、来排除感觉中的意识。而且我们也不能在劳动需要发挥

意志的同时又去发挥意识。意志和意识是两种对比的状态,同时发挥的话,我们的灵心就会生 (心

理)病。更需要的是意志和意识之间的一种变换。

    我在这里就把意识和意志力写成两种不能同时达到的状态:

    意识                      意志力

    反映、认识、反感                行动、睡眠、好感

    头脑、神经                   四肢、血

    封闭、个体                   集体、合作

    与环境分开                   与环境融为一体

    通过坏事而引起的认识              认识不到自己的坏

    不舒服、清醒                  舒服、麻木

    从过去而来的                  创造未来的

    城市人虽然容易去思考,不过他们也不喜欢感到太多,就用科学的手段(设备)来避免感觉到



                                                                            8


----------------------- Page 13-----------------------

我能承受吗                                                                   第一册



环境的因素太多。如果城市人有钱,他们花钱的方式往往是为了避免感觉和刺激感觉。比如坐空调

车是为了不要感觉到温度、路的表面、风等等,然后在车内他们搞假造的感觉,比如音乐等。又是

受不了,又是找刺激。这样,他们也感觉不到世界的需要。

    我要承认,我们生活中很多的过程是需要睡眠状态的,如果意识到的话,我们就会受不了。比

如像肠子的蠕动工作等人体里的一些过程,都是如此。发挥意志的行动也只能在睡眠状态中发生,

比如走路时在腿部肌肉里的行动。我们不可能每一步都有意识地去感觉和安排肌肉中消灭蛋白质的

过程。这是自然的一方面。

    不过,如果我们从来都不去发挥意识,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做不了计划,也改变不了任何情

况。为了改变,我们有必要不仅让感觉器官在做梦的状态中去感觉,也要意识到自己做法跟环境的

关系,意识到环境和社会的需要。否则的话,我们就无法把自己的行为适应世界发展的需要。



                            灵心和精神是什么  



    在这里我就想给你们翻译你们很可能现在还无法理解的情况,可是为了以后的理解它是有必要

的。翻译之前我还需要警告:不要盲目地相信翻译的内容。我在这里发表它的目的只是一种能解放

思想的思考练习。如果没有理解就相信这些内容,这个练习就达不到解放的效果,反而还会让人依

赖(受控制)自己不清楚的东西。不如仅仅把这里所介绍的看成是一种可思考的可能:

    在想象中存在的意识是与事实的环境断开(在封闭的头里)出现的,而无意识的行动是在事实

的环境中(与环境融为一体)发生的。智力有意识的想象是反映精神(真理)的,也是反映过去的,

不过他不是精神本身。精神本身是主动创造的一种力量,而思考想象工作是不能主动的。真正的精

神是现代的人在生活中还不能发挥出来的,将来的人才要有这个能力。现在的人只能在与事实断开

的想象中反映出精神(真理)的像。  

    同样,头脑中所发挥的思考也只是真正思考过程的象征。头脑中的思考只是主动性思考的被动

象征。但真正的,在骨头和肌肉中主动的思考是无意识的,只有它在头中被反射出来的被动的象征

才能达到意识状态。这样在头里被反射出来的象征又没有了任何的行动的力量。思考的行动力(意

志)是在肌肉和骨头的真正的思考中才能发挥的。  

    想象思考才是有意识的,意识是在被动的状态下才能达到的。主动过程本身不能直接进入到有

意识的头脑中去。只有我们把主动过程反映到头脑中去、把它变成仅仅是象征,它在这种已经不事

实(不能行动)的状态下才能变成有意识的。  

    在这本书里所说的“灵心”(灵魂)和“精神”(真理)是有情感和认识真理的范围。我们以我

们的身体参与物质的范围,以我们的情感、好感、反感、欲望、情绪等参与灵心的范围,以我们有

意识的思考参与精神的范围。物质的世界是有空间的,而灵心的世界是有刺激、欲望和愿望的。灵

心世界的主要力量是让我们与某种事物融为一体的好感和让我们排斥某种事物的反感。把灵心(内

心世界)看成事实不是迷信,看不见的情感世界却是存在和起作用的。但是,如果我们认为灵心是

像物质一样能看见或听见的,那就是迷信。

    “灵心”也可以说是人最具有个人特点的内心世界,而精神像真理一样不依赖人的个体。更准

确地应该说:情感是灵心留下来的作用,思考是能反映精神的或者是精神的象征。对“精神”没有

兴趣的人也一样地以自己的思考反映精神,以做法支持或者影响精神的实现。这是免不了的。不能

说,某些人具有比别人更多的精神。不是这样的。只是,某些人学会了感觉并意识到自己在精神中

的行为,使得他们能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行为,而别人感觉和意识不到自己在精神中的行为。

    比如说,人们喜欢在古老的街上、在古老的房子前坐下来和欣赏,但没有人喜欢在一个新开发

的刚建设的街和房子前坐下。那么,为什么老街那么舒服呢?欣赏的是什么呢?就是走过这条街的

人给物质环境留下的精神。只因为我们能感受到每一块石头从几代人吸收的精神,古老的街才那么

舒服。这是拆迁的房地产老板应该知道的。



                                                                            9


----------------------- Page 14-----------------------

我能承受吗                                                                   第一册



    人应该发挥的特点就是把物质(身体和行为)和精神(意识和真理)两个范围联系起来,在物

质的环境中认出精神的真理,根据认识的真理去改变物质的环境。如果人没有这样去做,那就很可

惜。



                          想像、情感与真实



    7 岁之前的小孩很容易投入到自己的想象中,使他们很善于玩耍,内心世界也丰富。如果小孩

在跑步的时候想象自己是一个摩托车,他们就感觉不到累。不过,小孩的想象力也容易给他们带来

痛苦感。6 岁之前的小孩认为世界是(为他)好的,如果碰到一件对他不好的事,他就无法理解,

结果他就哭了。比如有的小孩在需要洗澡时就生气地哭和反抗,好像自己是被杀的猪一样。小孩长

大的过程经常会经历这样的痛苦,因为根据小孩投入的想象,很多有必要的事情看起来就好像是在

害他似的。

    一般的小孩在长大的过程中会学会更客观地观察。不过,有的小孩想象力太固定化。他们很难

脱离一种想象或者幻想,并受到它的控制。每次在发生一件本来引起过这种想象的事情时,都会引

起同样的让他生气的幻想和疯狂的哭。这也就是他不同意事实,要把事实适应自己的想象。当然也

有其它使小孩哭的情况。比如,如果是因为感受的一种哭,那是因为他感觉到而接受的进入了他整

个身体,那不是想象造成的。

    有的大人也会以为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在迫害他们,因为他们的生活太好,在第一次要自己做一

件事的时候就想象着自己多么痛苦。其实,别人天天要做同样的事。还有一些大人,他们完全生活

在想象中。比如他们根据自己上过的电视节目或者得到的文凭就以为自己变成了另一个人。或者他

们爱上了自己的想象,把自己的这个想象当成所有行为的根据。他们为了保持自己的这个想象就想

把整个世界都搞反,把整个世界都适应自己喜爱的这个想象。可见,想象会挡住真理。

    因为想象太发达而受苦,原因之一是提前被开发的智力(智力是在想象中发挥的)。如果是这

个原因,我们就要避免给这些小孩任何逻辑的说明,只让他们做,使他们的想象力在做法和感受中

能够接受到外界中的真理。同时,这样的做法也才有利于学生的意志。

    有时,原因也会是小孩太注意到自己。比如,如果父母经常说“如果你……,我就不喜欢你”,

或者其它影响到小孩和父母之间关系的事情,就会使小孩过分地注意到自己。这对他们的心理很不

健康,会让小孩很自私地可怜自己,又容易生气。这种小孩需要的,是把他的注意力引导到别的真

正(不仅在想象中)受苦的人身上。这样地同情别人对自己的心理就很健康。

    想象本身是不存在的,它只能是什么的像。为了把想象当工具用,我们需要让小孩的想象接受

事实。这样的话,大一点孩子的想象力在客观地观察某些特点和本质的时候能起到服务作用,因为

想象力才能把环境中见到的东西反映到我们的内心世界中来。在下面要考虑的是,怎样给想象带来

活力和怎样能让它为真实服务。

    很多人虽然有“感觉”(情感),可是不是客观的、靠感觉器官的感觉,而是自己想象出来的。

比如一个手持砍刀的农村小孩根据想象感到自己很厉害,不管他在路边碰到什么小树,就会很随便

地砍它一下,来感受自己厉害的样子。可是他这样发挥的情感只是对于自己的。

    这种做法证明的是,他虽然想象自己而感到厉害,不过他并没有使用感觉器官客观地去感受(感

觉)到外界真正发生了什么。虽然他的眼睛也看到自己给那棵树带来的后果,可是眼睛并没有意识。

所以他只感受自己厉害的想象但无法接受外界的事实,无法从那棵树的角度来发挥情感。

    或者小孩去玩的时候抓了一只鸟,比如猫头鹰。然后他们就把这只鸟当成自己占有的玩具,而

且玩它的手段就是欺负(控制)它、来看这个“东西”会不会有什么反应。小孩虽然会说“好可怜”,

可是直到鸟死时他也不能停止这种做法。到那个时候,他们就把鸟扔到垃圾堆去了。其他东西,比

如说别人刚新买的自行车被用的态度也是:“反正过一会儿它都会是坏而被扔掉的”。

    虽然“占有”和“控制”也带来一种感受(情感),一种自己好像很厉害的感受。可是这样想



                                                                           10


----------------------- Page 15-----------------------

我能承受吗                                                                   第一册



象的是,这个鸟对自己有什么好处或者自己是不是它的主人或消费者。这就太主观了,对孩子的心

理是不健康的。这根本不是对那只鸟的感觉,而是根据想象发挥的对于自己的感受。有的人的情感

只建立在自己的想象上,并没有根据对外界的感觉(知觉)去发挥。想象虽然是精神真理的象征,

可是在我们不去观察的时候,它完全能脱离手中的鸟。

    如果玩鸟的小孩有意识地感觉到手里鸟的翅膀被自己的手弄伤的样子和小鸟希望活着出去而

做出的动作,他肯定会发挥另一种情感,就是根据感觉,而不是根据想象(自己有多么厉害)的情

感。

    引导我们做法的情感,如果没有通过感觉来接受外界的事实,如果只是建立在想象上,它在我

们的社会中就会引起很多的破坏。没有去观察的小孩想根据自己的想象通过物质去控制和占有外界

中的灵心。只有让自己的灵心(意志、情感和思考)以接受外界东西的角度去感觉,我们才会根据

环境事物的需要来对待它。比如,如果小孩真正去感觉自己手里的鸟,他发挥的想象和情感就会是

好感(同感、同情、亲近感),发挥的做法就会是拯救这只鸟。通过感觉器官进入了我们情感的外

界才有可能是被爱护的。

    中国文化中的想象力特别强。比如写意画的线条和汉字,都是让人发挥想象的。我也经常看到,

在中国人要描写某种东西的特点时,他们就说它像什么,比如香蕉树像一个女人、一座山像一只猴

子等等。当然,如果小孩能想象自己坐上的被砍的树是一个船,这种感受是非常健康的,可是在观

察某种自然东西时,要观察的是它的本质,不是观察自己想象出来的感受。我觉得,在我们要观察

一种东西时,如果只说它的外形像什么,根据观察我们还是不知道怎样的对待才适合这个东西。我

们应该怎样对待一棵像女人的树才适合它?这样根据“像什么”的观察对我们的做法是没有帮助的。

如果能根据事实去观察大山的稳定,只有在它的表面上才有生命等特点,我们就能知道应该怎样去

对待它。山和“稳定”、“表面能有生命”等特点有真正的联系,可是山和猴子特点的联系是幻想的。

    根据想象而发挥的情感不是有真理的情感。想象力要为我们服务,不是要控制我们。想象力要

帮我们把外界接到内心中来,又帮我们反映出精神的真理。

    如果能观察(感觉)到竹子只会开花一次,花结成种子(“小孩”)的时候,它(“母竹”)就要

死去,这就是感觉到真理而引起了活力的情感。这样不是比“像什么”更能发挥合适的、让我们爱

护它的情感吗?根据想象或欲望发挥的情感只会引起消费的态度,而不会引起爱护的做法。如果一

个人真正使用自己的感觉器官,他就会从外界(对方)的角度来看。而且他根据物质的感觉还能意

识到造成物质反应的灵心和精神力量,就像一个人的悲伤会造成哭泣一样。

    当时看见他们玩鸟,在他们玩够了时我就问,能不能把这个鸟给我。我尝试治疗它并送回到它

的窝里。玩鸟的男孩看见我这样做,使他来帮我关心和护送这只鸟。几天后他还对别人说我们怎样

拯救这只鸟的生命的经历。本来他是无法想到去拯救鸟的,只会把它玩弄死,可是跟我一起做到了

救护之后,使他的心里产生了一种很强烈的感觉或者好感。



                         让情感给想象带来活力  



    小孩以一种好奇的好感和美感方式想接受所有外界中出现的东西。甚至青春期的青少年也不愿

意接受太经济的、没有情感的观点,所以他们就经常造反和反抗。但大人已经适应了社会死板的模

式。大人只能经过很多的练习达到灵心涌入想象的效果,可是小孩本来就已经能感觉到:一切东西

所包含的力量、规律和思考才造成了这个东西在物质上的形成。对小孩来说,外界中的物质都包含

有构造生命的力量、心理动力、思考等有规律的力量。否则,这些物质怎么会形成某种形态等特点

呢?比如,一种动物具有的欲望才让它形成了有特殊功能的身体结构。老虎牙齿的形态是由老虎的

欲望而形成的,兔子牙齿的形态则是由兔子的欲望而形成。

    现代社会很多小孩没有这样的感觉,只是因为我们物质主义的教育过分注重头里的思考。而因

为头具有物质的特点,所以所有进入头的精神都会变得抽象逻辑化,已经没有了任何活力的力量。



                                                                           11


----------------------- Page 16-----------------------

我能承受吗                                                                   第一册



如果所发挥的思考是模式化的,我们的神经就会死掉并形成固定的结构(思维也固定化)。物质主

义思想的、没有灵心的课堂也会让学生的情感去追求到物质上的满足,使其感觉能力萎缩。如果所

发挥的思考是活力创造的,神经不会死掉(思维还能变)。其实,实现艺术化的课程很容易,因为

根据小孩天性的本质,他们并不是物质主义者。

    抽象逻辑化的想象在西方国家比在中国还要严重。中国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往往只是不敢表现。

西方人只有像自然规律一样存在的逻辑,他们基本上已经脱离了小孩具有的那种活力的特点和情

感。小孩模仿大人从物质兴趣做出的事,当然会让他们失去本来具有的对外界灵心的感觉能力和愿

望。我们现代人往往只相信哲学逻辑结论出来的结果。很多自然科学的基础基于逻辑的结论,而不

基于感觉器官给我们带来的感受。如果我们让小孩发挥的想象也不是从感受产生的,而完全只是那

种抽象思考中的想象,这种想象又会固定(定型)而死。那么,怎样才能给这个本身没有行动力量

的、只能做反映(达到意识)工作的思考带来一些活力行动的力量呢?怎样把它变成创造的思考呢?

    想象力是反映过去(已经完成东西)的。它虽然能反映出过去的事实,可是只根据逻辑而发挥

的智力、想象和抽象的哲学往往不让我们认识到真理。有反映(反思)精神(真理)功能的这个“镜

子”(头脑)也会是坏的,使得从精神真理(无形的思考)被反映出来的想象是畸形的。逼近只靠

逻辑的哲学和结论不是观察工作。如果让孩子感觉到“想”形成物质现象的力量,小孩不仅能感觉

到这些力量,并且能帮助它形成。

    艺术的手段能让灵心(意志、情感和思考)通过感觉接受外界,因为艺术工作让我们通过某种

动作去模仿和接受外界中的东西,把它接受到我们心里,再用心中的情感把它表达出来。如果不是

描绘,由于物质原料具有的特点,小孩也能感觉到外界中同样存在的颜色规律和美。一起唱歌也会

让小孩感觉到自己的和同学(外界)的声音合作得怎么样。艺术这么适合,正是因为它用外界物质

的材料来表达灵心的东西。而且因为物质的器官是灵心过程在物质上的载体,接受外界的感受过程

(就是艺术)也能帮助治疗物质的器官。这种手段特别适合那种四肢发达、进入物质世界过重的小

孩。更适合想象发达的是各种各样的情绪,比如聚精会神、好奇、缓和、满足等,都会引起一些理

解的行为。

    可是,如果我们一开始马上就让小孩模仿和描绘物质上已经形成的固体(画得像),不仅他们

在艺术上的感受能力在将来会萎缩,这种联系到灵心的感觉也会萎缩。为了让小孩发挥活力的感受,

他们首先需要从颜色或者形态本身去画并感受到颜色或者形态本身“想”形成的样子。

    为了不让思维死化,我们不要给学生已经完成的概念,不如把所有的内容从大家一起来做的事

情发展出来。如果还是直接给一些思考内容,学生得到的很容易是没有真理的幻想。但如果让学生

自己来做到一些事情,一些有道理的或者造出功能的东西,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就会发现做法和功能

中的真理。所有在物质上做到的都是有根据的,不会是幻想的。在做的过程中认识到的具有真理,

不会是想象。

    因为 14 岁之前的,还具有活力思维的小孩(在城市早一点)很难通过大人的逻辑的理解来接

受、因为逻辑的说明不会让他们的心得到满足、因为他们能接受的方式只有通过情感,所以我们教

育他们和让他们发挥想象的手段也只能是通过活力的情感。为了这方面的理解,我在下面来总结和

翻译鲁道夫史代纳《Menschenerkenntnis und Unterrichtsgestaltung》演讲的部分内容。

    7 到 13 岁小孩的老师要以自己的个性来引导学生的情感。虽然,没有感觉(知觉)根据的情感

是不客观的,如果没有让感觉到的东西进入情感的话,我们也不能得到真实的感受。可是,直观客

观的观察是随着年龄增大慢慢才要发挥出来的。14 岁之前年龄段上的历史课,如果已经达到直观和

客观,就没有了利用不同特点的(好和坏的)历史人物来启发情感(好感和反感)的机会。事实和

真理要启发 12 岁之前孩子的情感,使学生不仅能运用做出想象的头脑,也能用整个人(包括情感)

来同情他们要接受的知识。

    只要老师发挥情感,学生就会跟着,使学习得到活力。学生通过情感接受的能使他们心里生长,



                                                                           12


----------------------- Page 17-----------------------

我能承受吗                                                                   第一册



通过(抽象)想象接受的是死的思考。通过想象得到的只是像镜子里一样的一种象征。发挥想象(反

思)的头和头里不断死去的神经物质只能反映(反射)出生之前在精神范围中已经存在的(精神)。

如果要让有活力的血和肌肉来接受并用上学习的知识(让它变成行动),我们就需要让这些知识进

入情感,也进入动作。

    比如在物理课上发挥情感,在讲真空泵时,我们能让学生感受到一个无空气的空间是多么地难

受。这样,就可以让整个人(不仅是头脑,而是手、心、脑)来接受并同情外界中的事实。发挥抽

象想象太多的教育家在要培养整个人的时候会幻想并想象出学生要达到的某种标准,比如训练标准

的、像军人一样的动作。这样的话,我们就是在把人看成是模型或者机器,而不是把他看成是人。

这样培养出的“东西”已经脱离了人的特点。

    需要的是,让学生用身体的动作来表达心里能感受到的真理,比如让他感受呼和吸,再找到适

合它们的身体表达,使孩子的灵心引导了物质身体的动作。如果在所有平常的动作(走路等)中都

能发挥一种心理(灵心)的感受,这种感受就能培养美丽而有道理的动作。这当然不容易。不过,

一个跟自己的能力“战斗”的老师比自己觉得什么都能把握的老师更能培养学生去追求真理所需要

的力量。



                             怎样引导做法



    小孩子想象中得到的满足还不能给他们一种真实感。能带来真实感的,是他们身体在环境中的

体验和感受。小孩喜欢用身体去接触各种各样他们同情的东西,而且如果这样的接触能影响到自己

的身体,这就更能满足对真实感的追求。

    我们的做法(动作、行为)是跟感觉(知觉)方向相左的一种过程。经过感觉我们能够接受环

境(被动、改变自己),让环境进入我们的内心世界并让环境的事情继续在我们的内心中发生,而

经过做法我们能让环境接受我们自己的想法(主动、改变它)。教育小孩时,我们正是需要让这种

交流得到双方的平衡。

    如果我们的做法对世界的发展要有利,我们首先需要感觉到这个世界的需要是什么,否则,我

们做的就不一定合适。那么,怎样才能让感觉多关注世界的需要呢?显然,注重成绩的学习让学生

过分关注自己,所以这样的学习也不能让学生感觉和关注到他们身边世界(包括大家)的需要。

    这样的学生在毕业后知道自己的社会地位,可他们往往不知道的是:他们能利用这个地位来做

一些什么。他们无法给自己找一个适合世界发展又适合自己能力的任务。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就没有

学会感觉到环境的需要,也没有发现自己能做出贡献的才能。他们只能乱想象或者依靠别人的计划。

可是,谁知道别人的计划理不理会世界(人类)的需要?也许是完全非社会的、非创新的或者非科

学的。

    当然也有一些人说,社会中需要的本事就是说服别人,让他们送或者借钱。可是靠这样的本事

不能帮助国家发展,因为这种做法不会创造新的东西,只会让已经存在的东西换一个主人。

    那么,怎样才能找到让我们做法适应世界需要的根据呢?说到做法,也要说到意志,因为意志

必然也形成做法。没有在行动上体检出的仅仅是想象,不是意志。意志又不是头脑发挥出来,而是

在肌肉的动作中发挥出来的,也是在外界中做出的事情里发挥的。意志(行动)中发挥的灵心生活

在它自己进入外界而造成的影响和结果中,而不是在自己的身体内。

    因为意志在动作中发挥,不在头脑里发挥,神经也不能命令肌肉,而只能感觉到肌肉中发挥的

行动。如果一个人神经被破坏而瘫痪,不能行动是因为他感觉(感受)不到自己,不是因为某种命

令被断开了。反过来,我们往往在头脑中思考了一件很有道理的、根据道理该做的事情,可是我们

并不进行根据这个思考的行动。智力告诉我们需要行动,可是肌肉就是不行动或者发挥的是另外一

种与思考认识无关的行动,好像是自动发生。这是因为行动(意志)是在肌肉中发挥,而不是在头

脑中发挥的。只有进行的动作和行动才是实现的意志。或者说,意志就是动作的实现。



                                                                           13


----------------------- Page 18-----------------------

我能承受吗                                                                   第一册



    我们大部分的做法,我们的头脑并不清楚,都是在四肢自己无意识地进行的。比如说,走路的

动作、嘴巴吃饭的动作等等。这些动作是通过长期的重复、通过习惯培养出来的,而且做出这些动

作的意志也是这样培养出来的。这种无意识的动作在头脑不清醒或者有怀疑时也同样能做到。只有

在要改变(调整)已经习惯的某种做法时,我们还是需要去感觉并发挥意识。

    如果我们完全行动起来,我们就免不了失去意识。身体的劳动都有一点排斥意识的作用。如果

我们在行动的过程中发挥太多的意识,行动过程就会被停止下来,起码受到阻碍,就像做梦时一样:

如果我们在梦里有意识地去思考,梦马上就会结束。意志是睡眠的,所以它不可能在思考中发生。

它是一种创造、一种形成过程,所以它只能是属于未来的,而未来才形成完的在现在形成的过程中

只能睡眠着存在。不过,这样无意识的意志到底被什么而引导呢?



                                不同种意志  



    我们做法(意志)的根据有很多种。7 岁以下小孩的意志很强,他们直接从感觉或者欲望来反

应,直接从知觉来发挥意志。比如他们看到什么,就想要什么。如果得不到,就会感到很痛苦、可

怜自己并哭起来。他们还不能思考“其实我不一定需要这个东西”,而只能利用自己的想象力来想

象自己得不到是多么的痛苦。

    他们还没有建设好把感觉和意志断开的思考结构,他们的自我意识还不能起作用。所以小孩的

反应不能受到自我思考的调整。也可以说,刚出生小孩的精神和自我意识还没有完全进入他的身体,

他的精神还睡眠在他的环境中,睡眠着与环境融为一体,所以还没有意识。虽然意志不是思考中发

生的,不过大人的意志能接受自我思考的引导和控制。只是小孩不一样,因为小孩的自我意识还没

有出现(没有进入身体)。他们建设了思考的神经结构以后,才能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做法、来安

排自己跟社会合作的生活方式。也可以说,7 岁以下小孩的做法直接被感觉和欲望控制着,小孩必

须反应,他们的做法还不自由。

    7 岁以下的小孩是因为感觉和做法(意志)还没有被思考而分开。可是很多青少年和成年人也

免不了直接行动来做一些以后会后悔的事情。他们已经出现了自我的意识,他们能够从感觉经过有

意识的思考才发挥意志,为什么也会做这些呢?是因为意志本身没有意识,它只能根据什么去发挥,

比如根据某种刺激或欲望。这些人的意志就用没有意识的、比自我更低级的根据来代替自我有意识

的控制。14 岁以下小孩的自我意识还没有独立发挥的能力,所以他们只能直接从环境中的感觉去发

挥意志。可是大人不应该是这样的。

    可见,进行做法而发挥的意志能受到不同因素(范围)的控制。最低级的能控制意志的范围是

身体的需要。被身体需要而控制的意志是本能,只是为了生存。还比较低级的,能控制(引导)意

志的范围是情绪。比较高级、理想的情况是,一个人用他自由的思考能力(自我意识)来控制自己

的意志。这样的话,他的意志就是动机。下面就介绍被不同范围控制的意志(这里用的词不表达平

常生活中的意思,而是表达精神科学中的意思):

被物质身体控制的意志:                                      本能

被构造生命的力量(身体)控制的意志:                        (性等的满足) 主欲

被心理动力(身体或感受的灵心)控制的意志:                            欲望

被自我(智力的灵心)控制的意志:                                 动机

被(意识的灵心)或精神 (改造过的心理动力)控制的意志:愿望

被精神 (改造过的构造生命的力量)控制的意志:                          主意

被精神 (改造过的人体)控制的意志:                               决定

    引导我们意志的范围往往是我们身体的本能或低级的欲望。这样的话,我们能发挥的做法就不

是自由选择的。如果一个人想真正自由地决定自己的做法,他起码要用自我来控制自己的意志,因

为自我才是有意识的。比自我低级的因素(范围)都是无意识的,所以被它们控制的意志也不可能



                                                                           14


----------------------- Page 19-----------------------

我能承受吗                                                                   第一册



是经过自由决定发挥的。我们越能让灵心的意志参与精神(不参与身体),人的行为越高级。如果

灵心的意志主要欣赏物质的感觉器官带来的刺激,我们的思考能力只是为了满足这方面的欲望而用

的。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的意志多接受高级范围的控制呢?小孩都很欣赏感受自己在动的身体。

我们可以给这种行动的愿望一种高级的引导,让他通过身体表达真理的东西,也就是做艺术活动。

不管是表演还是让学生制造自己的作品,如果是从自己的感受发挥出来的,这就能帮助他们的行动

(意志)接受精神(真理)的引导。当然,如果不仅让他们从感受,也从对于真理的认识来行动,

那就更高级了,只不过有一个问题:

    14 岁以下小孩的精神还没有完全进入他的身体,所以他的自我意识也还没有独立出现,他没有

一个能有意识地控制好自己做法(意志)的范围,而只能从环境(包括身边的大人)中感觉到的去

发挥。连小孩的情感也还没有独立出现,所以他也依靠大人在他身边发挥的自我和情感。如果大人

不让小孩参与他们的情感,小孩为了得到它就会闹腾。如果大人担心小孩,比如怕他会哭,小孩就

靠(感觉到)大人发挥的这种担心,使他真的会哭起来。如果在他身边的大人发挥一种放心的情感

和思维,小孩也会放心地去玩。这就是因为大人的情感和自我意识需要代替小孩自己还没有独立发

挥出来的情感和自我意识。

    意志的培养也就是靠这样的道理:前边已经说了,要控制我们意志的应该是自我意识或更高级

的范围。不过,小孩自己的意识还没有独立出现,所以小孩的意志和做法只能是被老师的自我意识

控制的。小孩的意志只能通过老师对于它的决定和控制得到培养,那就是通过任务。小孩要听从权

威的话就是为了培养他的意志。大人有了自己的自我意识来控制自己的意志,可是小孩还没有,他

的意志需要从大人的(自我)意识受到控制。

    意志的培养就是通过身体重复的练习,通过身体天天同样的行动培养的。完善意志就是让身体

学习,让它成为一个好的工具、为灵心服务的工具,使得灵心能利用身体。灵心要学会控制身体这

个工具,而身体这个工具要能接受(听)灵心的话。

    意志是通过权威去培养的,但思考的培养不同。思考不能是通过权威去培养的,因为思考要反

映(反射)精神的真理,而为了能让小孩正确的反映,我们需要让他自己自由地去发现真理。14

岁起孩子的思考已经独立了,他们就能用上自己的思考,也能从自己对真理的认识(和感受)来做

自己的(艺术)作品或表演,使得他们的自我意识能控制自己的行为(高级意志)。

    如果一个大人用自我意识来控制自己的意志,只要他发现自己的做法是错的,他就随时都能停

止这种做法(包括吸毒等)。在发现世界上有必要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他也随时能进行这方面的行

动。如果有比自我意识更高级的范围来控制一个人的意志,他就不仅能随时改变自己的做法,他还

免不了根据世界的需要去改变自己的做法。

    如果有意识地去感受自己的做法怎样影响环境中的过程,我们就会感觉到痛。不过,只有这样

做并承受这种痛苦,我们才能获得认识、才能知道我们需要改变什么。只有承受有意识的感觉带来

的痛苦,这才会改变我们对环境的做法。如果害怕承受有意识的感觉带来的痛苦,我们就会给环境

带来这些我们自己不愿意接受的痛苦。

    世界上还有一些现代人不可能知道的需要。这些事情也不可能由人来故意计划或者引起,因为

这种事情发生的根据不基于人平常思考的逻辑或者规律。这样的、超出普通思考的、根据宇宙中的

规律所发生的事情往往是这样发生的:一个人以为要做什么事,只是最后失败了。不过他的失败引

起了自己或者别人的新想法,使他的失败变成新事物的萌芽,就像我的研究工作一样。我不知道下

一步需要研究什么,可是由于我碰到的问题,我会很自然地就做到需要做的事。如果我不承受我的

命运,而尝试故意去改变它(强迫它要成功),比我思考(自我意识)能力更高级的精神就无法决

定引起我的做法。

    如果一个人要为这种宇宙中的规律或者为世界的发展需要服务,他就需要让比人的逻辑思考更



                                                                            15


----------------------- Page 20-----------------------

我能承受吗                                                                   第一册



高级的范围来控制或者引导自己的意志和做法。虽然这些范围在现代人中还没有获得意识状态,可

是如果一个人允许一些自己没有计划,也不能理解有什么用途的事情由自己而发生,他就可以对自

己说:“我不管别人怎么对待我,也不管我心理被引起的、可能难受或者吃亏的感受,我就接受着,

因为我知道别人要完成我的命运,使得我才能做该做的事”。这就是让有需要的事情发生,是承受,

而不是强迫。

    这样做的话,就可以让跟个人无关的、个人计划不了的需要来控制、利用和引导自己,让自己

变成世界做发展工作所需要的工具。我虽然不知道目的,可是发生的过程是完全有意识的。如果不

是,如果是一种情感不清楚的、受心理压力的过程,那就有问题。一定要小心,不要让个人的幻想

(不管是自己还是别人的)来代替世界发展的需要。否则的话,人就会做出很可怕的事。

    如果一个人在让事情由自己来发生的过程中没有感到高兴、如果他没有好像从外面一样来看自

己并好奇地等待下一步要发生的事情和自己的做法、如果他没有感到自己的命运成为了自己熟悉的

“家”,他就是让他的意志(做法)受到比自我意识更低级范围的控制。

    那么,怎样引导学生的做法呢?

    我对学生能说的话改变不了他们的情感、主动性等等。能改变他们身体的是我的构造生命的力

量(生命力、构造身体的生命循环)、改变他们构造生命力量的是我的情感(心理动力)、改变他们

情感的是我的自我意识。如果我在学生面前、在他们的生活环境中做到我自己有道德的项目,由于

我的实践,就能让我的构造生命的力量、情感、自我意识等对学生起作用。

    不过,怎样能修炼我这些范围呢?比如修炼我的情感(心理动力):如果我深深地感受到这里

人的状态,不管我多么反感这里人的酒文化、爱喝酒和说服别人的特点,也不管我对一些小孩的特

别的好感,只是好奇地研究和感受,由于在情感上的理解我就能消灭我所有的好感和反感,使我的

情感得到修炼,而且我修炼自己的过程就直接起到了教育学生的作用。如果看见学生就有好感或者

反感起来,我就无法以我的心理动力去教育他们构造生命的力量。



                                                                           16


----------------------- Page 21-----------------------

我能承受吗                                                                   第二册



                         人的12 种感觉器官



    我在这里发表的知识除了我自己研究出的之外,还包括鲁道夫史代纳(Rudolf Steiner)演讲

的内容《Die 12 Sinne des Menschen》。如果把人研究得仔细一点,就可以发现人的12种感觉(知

觉)器官(物质身体的感觉器官),也就是 12 种能感觉到世界不同范围的方式。比这 12 种更多的

范围,我们就无法感觉到。在这里我先想介绍它们:

    视觉感:眼睛能看见的是环境中事物的表面。这包括表面的颜色和光亮度。环境中事物的形态

是眼睛单独不能看见的。形态是眼睛与动作感合作时才能看见的。当它们合作时,动作感感觉到眼

睛在观察形态时所做的动作,然后头脑把这两种感觉的信息联系起来,使我们在头脑的想象工作中

才得到所看见的东西的形态。  

    温度感:如果想了解环境中事物所包含的一些状况,我们可以靠温度感。经过和事物表面的接

触,我们可以判断少量的事物内部的状况。我们的温度感存在于身中。  

    听觉感:如果想了解环境中事物包含的更内部的一些状况,比如物质材料的质量、本质等等,

我们可以靠听觉。比如用一块铁来敲另一个固体时,我们能通过发出的声音判断固体内部的情况。

一个人说话的声音也能让我们知道他内心的状态,比如欲哭时的声音等等。  

    语言感:比听觉更能感觉到环境中事物所包含状态的是语言感(词感)。听觉只能感觉到声音,

不管是同乡、外国人还是动物,得到的印象都差不多。语言感才能感觉到说话人说的词表达什么内

容。语言感能感觉到的跟属于民族的精神有联系。民族的精神使得不同的民族以不同的方式去感受,

也使得他们把意思以不同的声音联系在一起。听觉是在耳朵里面的,可是语言感的感觉器官在身体

的另外一个地方。  

    理解意思感:能进入环境中事物更深的感觉是意思感。有的人以为,这方面的才能是思考能力

(结论),可实际上这也是感觉能力。意思感是和语言感分开的一种身体所包括的感觉器官。依靠

语言感我们虽然能知道一个人表面上说的,可是不一定能理解他所表达的内容,而以意思感我们就

能理解这个人以他有缺陷的话尝试表达出来的想法、思考或者逻辑。  

    自我意识感:如果想感觉到别人的自我意识,我们就需要最远地离开自己的身体,最深地进入

到外界事物的内部。自我意识感是能进入外界事物最深的一种身体所包括的感觉器官。它存在于整

个人体中,工作得很像一种认识的过程。如果我们感觉到自己的自我,这就不一样,更像是一种意

志的过程。  

      

    味觉:味觉也是对于环境表面的感觉,可是味觉需要我们的身体和感觉到的东西相接触,让舌

头受到影响。所以可以说,眼睛和味觉都感觉到环境中事物的表面,只是方式不一样。  

    上面介绍的 6 种感觉器官做的是对外界的感觉,又是保持距离的感觉。现在在下面要介绍的 6

种感觉器官做的是对自己身体的,又是需要身体和感觉到的东西进行接触的感觉。  

    嗅觉:和听觉同样级别的感觉是嗅觉。嗅觉也能感觉到比味觉所包含的更深的情况。嗅觉和听

觉不同的只是,做嗅觉时需要和感觉到的东西接触,让鼻子受到影响。嗅觉和味觉不仅在鼻子和嘴

巴里,其实它们也在除了四肢之外的整个身体里。我们在胃和肠子里也能无意识地去感觉,只是西

方人已经失去了这样的感觉能力。  

    触摸感:如果要靠经过身体接触的感觉来了解环境中事物所包含的更深(内部)的状况,就要

靠触摸感。身体的触摸感在全身的表面上。在触摸东西时,我们实际上只在感觉到我们自己的身体,

比如我们的皮肤被压、被磨擦等等。然后,我们根据自己身体所受的影响来判断:影响我们身体的

这个东西究竟应该是怎么样的。所以,我们通过触摸感也感到了自己身体有限的范围、身体内外的

分界线,从而使我们感到安全。  

    平衡感:我们的平衡感比触摸感更是只能感觉到我们自己身体内部的状况,比如我们正在站着、



                                                                            1


----------------------- Page 22-----------------------

我能承受吗                                                                   第二册



快要摔跤、还是正在躺着,站得斜还是正,等等。我们的身体正在被加速度还是被停下来也是平衡

感感觉到的。对眼睛的“盲”就等于对平衡感的“昏迷”。平衡感的位置在耳朵的后边。这个感觉

器官由三个不同方向的有液体的管子组成。  

    对于自己身体的动作感:能进入我们自己身体更深的感觉是动作感。动作感在肌肉内部感觉到

肌肉的扩大和缩短,所以它能感觉到我们身体做的动作。比如刚醒来还没有施展身体的时候,我们

往往不清楚自己的腿放得怎么样。这是因为在进行动作的时候才能使用动作感。  

    生命感:生命感是我们进入自己身体最深的一种感觉器官。它给我们带来的感觉,是我们以自

己的身体而存在。假如没有生命感,我们就不会感到累,就会一直劳动到我们突然失去觉悟的程度。

生命感不仅让我们舒服,在生病的时候,它也提示我们必须养好身体。  



    可以说,这 12 种感觉器官的特点主要分为两种方向。上面介绍的 6 种感觉是往外面(对外)

的,一个比一个更能脱离自己的身体并进入到外界事物中。比如眼睛只能看到外界的表面,而自我

意识感已经能感觉到别人的内心状况。这些感觉器官的状态比较有意识,可是容易受骗。比如,有

时眼睛或听觉就不能区分媒体造的和事实上的。古代人的这些感觉靠近了直觉,可是在我们现代社

会中,这些感觉器官带来的感觉越来越被想象力而代替。

    后面介绍的6 种感觉器官是往自己内部(对自己身体)发挥感觉的,它们一个比一个更能进入

并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它们让我们感受到自己的存在。由于让我们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它们帮我们

有意识地站在物质的世界中。它们的健康状态是比较睡眠、没有意识的,因为它们给我们带来的对

于自己存在的感受比它们与外界的关系更强。它们能保证一个人健康生活的基础。比如让触摸感消

失的话,人就会发疯。这些感觉器官很难受骗。在现代过分强调逻辑的社会中(首先是西方国家),

这些感觉器官就得到了主要的角色;我们现代逻辑表面化的思考就是根据这些感觉的范围发挥出来

的。

    对外界的感觉(知觉):            对自己身体的感觉(知觉):

    视觉感                    味觉

    温度感                    嗅觉

    听觉感                    触摸感

    语言感                    平衡感

    理解意思感                  对于自己身体的动作感

    自我意识感                  生命感

     (对自己身体的感觉也是外界影响自己身体的感觉)

    我们也可以把这12种感觉器官分成3 种特点的:1、部分脱离自己的身体,但主观、具有认识

和意识、靠近想象力的这种感觉器官是:自我意识感、理解意思感、语言感、听觉感。

    2、具有情感做梦状态的是:温度感、视觉感、嗅觉、味觉。

    3、靠自己的身体(接触)但客观、具有无意识的意志、以自己身体的本能来作出反应的是:

平衡感、对于自己身体的动作感、生命感、触摸感。

    我们还可以把不同感觉器官的范围和属于它们的形成过程联系到宇宙不同特点的形成过程,可

是为了不要过分地要求读者的理解能力,我在本书省略了这方面的内容。在这里要提到的只是感觉

器官最基本的形成过程:宇宙的形成过程是没有固定形状的。在它形成的过程和不同发展阶段中,

不同感觉器官的结构也随着发挥出来了。最后,宇宙中不固定的过程在人体里形成了固定的结构。



                         感觉的过程怎样进行



    为了说明感觉的过程如何进行,我想以耳朵为例:耳朵的鼓膜随着空气的震动而震动。这种跟

着的震动是指耳朵受到了影响,又是它的一种模仿能力。所有的感觉器官都从外界受到影响,它们



                                                                            2


----------------------- Page 23-----------------------

我能承受吗                                                                   第二册



都模仿外界的某种因素,而且它们模仿的过程对器官也有一种建设作用。耳朵的建设是在听觉中发

生的。耳朵根据模仿和仿造的空气震动在建设自己的功能和形态。被耳朵模仿的震动在模仿仿造的

过程中会形成耳朵的形态。因为耳朵有能模仿的特点,空气的震动就会影响到耳朵形成的形态。

    如果一个人在小时候没有接受过某种声音,比如是自己的母语没有包括的声音,他的耳朵也没

有根据这种声音建设适合的形态。结果,当这个人学外语碰到这种声音时,他就无法听见。而且因

为耳朵通过模仿外界来建设自己结构的能力在长大的过程中逐渐萎缩了,所以大人已经没有能力听

到在小时候没听过的声音。这才是幼儿要早期 “学”外语的原因。

    在我们感觉到某种事物或者现象时,不同人都会得到一些共同的印象(感觉),比如一般人都

会觉得,音乐比机器的声音好听。为什么音乐比机器好听?这是耳朵的物理学说明不了的。而且,

为什么没有经过训练的耳朵又不能像受过训练的那样去感受、区分和创造有规律并留下好印象的声

音呢?

    可见,在一个人去感觉时,除了身体物质(化学和物理)上的反应,还有物质说明不了的另外

的某种过程发生。实际上,感觉的过程不是一种对印象作出反应的,而是外界与内心世界之间发生

联系的。否则的话我们也要说,电子测量仪器也有感觉能力。

    我们物质身体的感觉器官只是另外非物质过程的物质载体。这些非物质的过程就是情感灵心的

生活。否则的话,我们怎么能感受到音乐或者颜色的和谐呢?怎么发挥音乐的乐趣?一个没有灵心

的眼睛就像一个没有感受和意识的照相机一样。具有意志、情绪和思维的灵心才把我们通过感觉器

官接受的印象变成个人内心世界中的东西,并把它提供给精神,把它变成永远的才能。可是,灵心

本身无法接受和感觉到外界的东西,所以它需要使用我们物质的感觉器官并把它们当作工具。

    在每一种感觉器官里都有血和神经。灵心在神经中发生的是转播和反映感觉器官接受(见到)

的东西(信息),否则我们的头脑就不会知道感觉器官“抓到”了什么。可是血在感觉器官里又有

什么作用呢?感觉器官的神经中发生的是有意识的反射工作,而在感觉器官的血中发生的灵心过程

是没有意识的。血中发生的是有意志的工作,就是进入外界并“抓住”外界,“抓住”我们要感觉

到的东西。血是意志在物质上的载体。如果某个身体的部分因为被压得很久就没有了血,这个部分

也就没有了感觉。

    意志和反映之间的情感又是在血(意志)和神经(认识)合作的地方发生的,所以为了让感觉

器官给情感带来不同的印象(感觉),感觉器官里需要血和神经的合作。

    灵心(意志)在感觉器官的血中去“抓住”要感觉到的东西,这是怎样发生的呢?血中的意志

是睡眠状态的,所以我们意识不到这个“抓住”的过程。我们以自己的感受和注意力完全进入到(睡

眠在)环境中去。而且进入环境的意志又同情它将要“抓住”的东西,否则它不会去“抓”。在“抓

住”时,感觉器官还要受到影响,比如触觉要受到压力,听觉要接受到震动。这时,感觉器官需要

睡眠、行动、意志、具有好感还有与环境融为一体的特点,它才是喜欢进入自己要感觉到的东西,

并把这种东西“抓”回来。假如感觉器官要以反感去进入和接受,它不是不如不接受吗?

    这样,感觉的过程还没完成,因为以睡眠的好感“抓”回来的印象还不能意识到。那么,我们

怎样才能意识到它呢?或者说:我们不能把“抓”到的东西(物质)直接放到头脑里,而只能在头

脑里反射出它的象征。这是想象力的贡献。

    比如可以想象我们很喜欢的一个人,再想象我们讨厌的一个人。我们对自己讨厌的那些特点才

很清楚,才意识到。所以我们的灵心必须发挥反感,它才能意识到我们感觉器官“抓”回来的印象。

只有我们厌恶了什么,我们才可能把它反退回去,把它反射出来,而这种反射就是达到意识和认识。

这是神经中的工作,而且神经里发生的过程不会是同情地活跃地融入印象,而是反感(反思)地从

尽可能远的距离来看刚刚“抓”回来的东西。我们容易发现感觉过程的这个部分,因为它是有意识

的。我们在意识的过程中还需要把得到的印象“弄死”(分析)。这样,我们才能认识和意识到我们

感觉(知觉)到的东西。神经本身也就是死的。假如我们的神经具有自己的活力,它就会影响和改



                                                                            3


----------------------- Page 24-----------------------

我能承受吗                                                                   第二册



变所抓回来的印象,使得外界的事实无法客观存在于我们的内心世界。但神经是死的,所以它不会

改变抓进来的印象。假如,头脑像四肢那么有活力,头脑还会晕倒、就会像睡觉时那么不清醒。为

了能够认识到我们感觉的东西,得到的感受必须是在神经里被弄死的。

    也可以这样来说:如果神经中转递信息的过程没有被断开,信息就会很顺利地,就是说无意识

地进入到头脑中去,可如果神经在某个很细节的小地方被断开,信息在断开的地方就需要像无线电

一样跳过去,而跳过去的信息是我们的灵心有意识地(在头脑中)感受到的。意识都在神经被断开

的地方产生,就像我们现代人已经从自然环境断开了才能发挥意识那样。

    感觉的过程首先是一种靠意志从自己的身体出去并“抓住”外界的感受过程,也就是一种以同

情的方式把自己交给了外界的过程。然后我们又在内心中反抗、发挥反感、在神经里发生分开(分

析)、破坏(毁灭、弄死)和认识。两种状态之间的变换,就是灵心振动的一种节奏比较快的过程。

这就像一个人在外面欣赏了大自然后,回到教室并分析他感觉到的东西一样。这样,在教室里受到

破坏(毁灭)的,就是他原来在野外中得到的感受。

    在“抓住”和认识的之间,我们要花一点点的去反应的时间。要发挥意识的事情都需要这个反

应时间,但是那种自然的、靠本能的反应不需要这个时间,因为它不进入到意识,而是直接从(也

做 “抓住”工作的)意志来发挥。

    欣赏外界的感觉在身体的表面上发生,而有意识的认识在内部中发生。同情地感受和反射的认

识,这两步不会是同时,只能是先后发生的。这样,就可以把感觉分成两段过程:

    第一段:                     第二段:

    好感(睡眠)                   反感(有意识)

    意志(活力、行动)                反映(死、被动)

    进入并接触到外界                 内部(空间)

    接受(感觉)                   认识(意识到)

    感受                       破坏(毁灭)

    血(四肢、意志、呼)               神经(头、思考、吸)

    融为一体                     断开

    左边写的特点和才能是每个小孩在出生后很自然就具有的。只要它能参与到环境,就行。可是

右边写的是他经过教育才会得到的才能,不是自然产生的。这个唤醒意识的教育过程也就是把在小

孩周围环境中睡眠的精神拉进他自己封闭的身体里,成为他与环境独立的中心。如果右边列出的才

能不接受好的教育,它们也会发展成错误的。不过,因为我们不可能从后边才要得到的结果开始教

育,所以我们的手段不可能是让小孩先有认识所需要的反感,只能是让小孩习惯于见到有道理的事。

否则的话,小孩自然具有的才能(左边的)也会萎缩。

    在大人的感官里,神经的(右边的)部分比较强。小孩在这方面则有一点像动物。动物的感官

血的(左边的)部分比较强。

    不同的人去感觉同样东西时,他们得到的印象并不一样。比如两个人听音乐或者看一件衣服时,

有可能一个人得到很美好的一种情感,可是另一个人得到的却是他讨厌的一种情感。这会是为什么

呢?虽然,感觉工作是感觉器官做到的,可是起来的情感是在灵心中产生的。在感觉器官中发生的

过程不是属于我们物质身体(人自己)的。外界通过像海湾一样的感觉器官来进入人的本质。然后,

人的灵心在器官里参与到的过程就不是自己身体内部有机的。实际上是外界的过程进入了身体的感

觉器官,并在那里继续发生。这种外界在自己的器官里的发生才是灵心会参与的。

    鲁道夫史代纳(Rudolf Steiner )描写了这样的一种情况:人的感觉器官不是属于人的,而是被物

质世界(外界)弄到人里去的。虽然,我们感觉器官的位置是在人体内,可是根据它的本质,它是

属于环境的。外面世界的事情通过感觉器官进入了人并在人之中继续发生和被感受。人的精神灵心

也进入了人并参与这些从外界到人的内心世界中去的发生和感受。但人的成长过程则相反:不是人



                                                                            4


----------------------- Page 25-----------------------

我能承受吗                                                                   第二册



接受了物质的世界,而是人在生活过程中成长的精神灵心慢慢地进入了物质的环境。  



                          记忆力与情感的关系  



    下面我来总结和翻译鲁道夫史代纳(Rudolf Steiner )《Menschenerkenntnis und Unterrichtsgestaltung》

演讲的部分内容:

    很多老师以为,我们给小孩知识,训练他的能力,然后小孩就保存和把握这些再也不变的才能、

想象和感觉能力。实际上不是这样的。比如我们给小孩带来一些历史、数学或者地理方面的想象并

希望他长久地保留这些,就是说,把它变成自己内心世界的东西。很多人就以为,在小孩已经离开

了这种想象中和又记起来之前,这个想象无意识地藏在小孩身体的某一个地方。实际上,这些想象

不会根据它本来的样子又出来。在小孩“离开”了一种想象之后,这个想象已经不存在了,所以在

记起来的时候,它也不可能和本来的状况一样。

    那么,记起来是怎么回事呢?实际上,记起来和感觉器官的感觉工作是一样的。在我们感觉到

外界中的东西并让自己的灵心工作参与到它的时候,这就是一种根据事实的想象工作。在我们记起

来这个想象时,我们也去感觉,只不过不是在外界中去感觉,而是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中去感觉(知

觉)到跟自己的内心(情感)已经变成了一个的东西。

    对于教育家重要的是,在内心中感觉到的、已经跟自身整合成的那个东西是什么。这就是情感

的范围。具有高兴、痛苦、乐趣、烦恼等的情感是“能保存下来并保留”某种想象,这种灵心工作

的载体或范围。“记得起来”,这都是去感觉(知觉)某种我们接受过的想象而产生的情感。所以在

“记”起来时,它也已经变了。

    这样,本来通过感觉器官得到的和后来以记忆力从情感回忆起来的两种印象就是不一样。情感

中的东西是最联系到个人因素的。不同人体具有的功能都是一样的,精神上的真理也都是统一的。

只有灵心(思考、情感和意志)才是主观的、注重自己的。所以,每个人的灵心在情感中保存的痕

迹都不一样。所记忆的感受只能在这个胸腔里的具有节奏的情感范围内保留下来。假如我们的记忆

是在有意识去思考的范围中发生的,我们就会记忆前世。假如,记忆是在无意识的意志中发生的,

我们就会“记忆”未来再次的生活。只有情感范围里的记忆才属于现在生活的。

    如果在课堂上只让小孩直观地看和想象,我们给他的记忆力提供的帮助就很少。能帮助记忆力

的是,在课堂上、在让学生观察的过程中给他们带来各种各样的情感,比如让他们在内心里笑、让

他们在内心感受到悲伤等等。这当然要求老师更有意识地开展课堂,他才能让学生使用情感去接受

课程。被启发的情感不一定需要直接跟课堂有联系,也可以为了启发情感把课程联系到其他同样道

理的事情,把课程的范围扩大。

    这样做的话,就可以给学生的记忆工作提供很多的帮助。最好,我们还把课程联系到一些能引

起聚精会神和期望的现象,在要找到结果时又引起缓和感。比如在讲液压系统的时候,可以把它联

系到天气的一些具有同样道理的现象,使学生感觉到:世界的一切都是有联系的。这又可以启发各

种各样的情感。

    最好的联系是与人的那种关系。比如讲到热量时,我们可以把课程联系到发烧;讲到弹性球的

回返反应时,可以联系到人体中同样道理的呕吐现象;讲到人的本能反映现象时,又可以把它联系

到弹性球的回返现象等。这样,学生就能感觉到人包括宇宙中一切的现象,使联系到自己的一切,

都会留下帮助记忆的情感。

    为了更好地使用在这里所介绍的知识,老师们还需要分清楚有创象(创造想象)力和没有创象

力的小孩。创象力也差不多等于记忆力。创象力强的小孩在经历或听过一些事情后不仅很难忘记,

而且还脱不掉这个事情的象征(想象),有时,这种象征还会控制小孩的思考。创象力强的小孩经

常出现的情况是:记忆的事情在记忆时还是老样子,使孩子重复地思考同样模式的内容。这样的孩

子被他们记忆的东西而控制,不如那些容易忘记的小孩,思想很自由。



                                                                            5


----------------------- Page 26-----------------------

我能承受吗                                                                   第二册



   容易忘记的小孩其实很容易得到帮助,只要让他们念课文时在想象中“观察”所看到的内容就

行。如果要帮助脱不掉某种想象的小孩,其实也容易,只要让他练习写字、画画、让他进行动作,

就行。容易忘记的小孩需要元音的特点,需要弹乐器和听。脱不掉模式化想象的小孩需要辅音的特

点,需要唱歌和身体的活动。学生需要这种听和唱的变化,因为“听”能治疗头对人体的作用,而

“唱”能治疗人体对头的作用。

    只因为灵心把我们物质的感觉器官接受的印象变成了一种情感灵心上的感受,灵心才会把这些

感受到的东西保存和记下来。我们就在灵心情感的范围中保存所记忆的东西,而记忆的又都会受到

个人情感的影响。然后,我们又根据记起来而得到的感受去做事,所以这个在情感范围中受到个人

因素的感受又影响到我们的环境。这是灵心从我们自己传递给环境的意志。灵心就是负责我们个人

内心和外界的交流。

    另外,我们的灵心也才能把我们在环境中认识到的结果传递给精神,让这些结果在精神的范围

中变成永远的才能:

    我们对经历感受和学习过程的印象会慢慢地失去光泽,可是经过学习得到的认识和才能给精神

带来了一些结果,又使精神变得丰富起来。我们虽然都会忘记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和认识(意识)

到的东西本身,可是从这些感觉和感受来实践的行为和学习会变成永远不消失的才能。在有意识地

学习之后,我们需要忘记学习的过程,因为通过忘记,我们才能把本来有意识的学习变成像自然天

赋一样的无意识的才能和(好)习惯。如果不敢进入无意识的范围,我们也不可能培养出才能和(好)

习惯。

    这样,就可以把物质的身体、有情感的灵心和有认识的精神分为三种感觉范围:身体:时间受

限制的、在现场才能发生的感觉。灵心:发挥情感、记忆力和意志的感受、保存或者改变环境、把

成果交给精神。精神:超越个人生命的、独立的真理(认识)。灵心和精神不一样的是,灵心具有

个人的内心世界,具有个人的记忆和想象,也以个人的方式把它表达出来并影响到环境,所以灵心

情感也能以个人的因素影响到我们的感觉。精神像真理一样不是属于个人的,它都同样存在。

    那么,这个以个人因素影响到感觉的灵心(情感)是被什么培养出来的?又是被我们的环境和

感觉习惯培养出来的。通过重复的练习和行为习惯,我们能把情感带到感觉中来,能让自己的情感

进入和联系到我们的环境,使得我们的行为也适应环境。很容易理解的一个例子是球员练出的球感。

    相反的一个例子,是为了小孩什么都愿意做的父母。这样一来的小孩感觉到的是:“我所有的

需要都会自动地实现”。这样,小孩的感觉习惯已经变了。在他和别的小孩一起玩时,他也无法意

识到自己自私的行为。在他需要靠自己的时候,得到的印象又是:“这个世界是我的敌人,它在惩

罚我”。可事实并不是这样的。

    灵心中的这种联系(根据习惯去感觉)影响到我们所有的感觉过程和根据感觉的做法,甚至会

让我们控制不了自己的身体,让身体震动等等。一般情况下(如果没有做过特殊的练习),这种联

系都是无意识地发生的。所以,如果要改变一个人的做法,必须先培养并改变他的感觉习惯。



                            培养幼儿的感觉



    如果只靠一个感觉器官,我们往往会“受骗”,不能真正地认识到真相。比如镜子里面看到的

东西,只有我们用手摸到镜子的后边,才知道所看到的东西其实不在这个地方。可见,我们必须用

头脑把不同感觉器官对同样事物的印象联系起来,才能认识到和判断它的真相。这种联系工作实际

上就是判断工作。所有的判断都是这样通过不同印象的连接而做到的。但为了有这种判断的机会,

我们的身体首先要以12种感觉器官把我们感觉的范围分成12个领域。也就是说,一个感觉器官虽

然能得到印象,可是通过不同感觉器官的合作才能认识到事物的真相。身体首先以不同的感觉器官

把一个事物的印象分成不同范围的,这就是分析工作。然后我们在身体内再把它们联系起来,这又

是判断工作。

勤劳的小苍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

主题

52

帖子

437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37
 楼主| 发表于 2018-5-17 15: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 Page 27-----------------------

我能承受吗                                                                   第二册



    甚至,眼睛自己看见的只是颜色和亮度,形态则是靠对眼睛动作的动作感才能见到的。看到某

种东西时,我们靠对眼睛动作的和眼睛本身对亮度的两种感觉、再把形态和亮度两方面联系起来,

才能得到完整的印象。

    这种头脑中要发生的联系,小孩出生时还没有,是在出生后的几年内才要建立的。比如,小孩

扔一些东西来看它怎么反应,是不是往下面掉,发出什么声音等。或者小孩看到月亮就想用手抓住

它,像他也抓住身边的东西一样,因为他在头脑中还没有把两个眼睛的神经联系起来,还不能看出

距离。如果要看出距离,我们需要让两个眼睛的射线互相交叉、合作,而这种交叉合作就会引起意

识。

    为了培养这种分析合作过程、同时为了让小孩通过感觉器官的合作也建设神经的结构,所有的

事物都要同时通过几个感觉器官来接受,最好是包括对外界的和对自己身体的两种类型的感觉(比

如视觉和触摸感)。通过把各种印象联系起来的这种工作,小孩不仅能认识和理解到外界,还能建

设身体的神经结构。小孩在幼儿园要做的,就是建设和完成他感觉器官和头脑之间的联系。为了这

样的建设工作,小孩需要很多可以得到感觉经验的机会。

    7 岁以下还不了解物质的小孩特别喜欢使用对自己身体的基础感觉,因为这些感觉比较真实。

这样,小孩当然需要用手、舌头等来感受所有的东西。

    这些都是为了得到经验,为了调整把感觉器官联系起来的头脑结构。如果我们在幼儿园不给小

孩这样的机会,他就无法建设完善自己的神经。或者,如果小孩做神经建设工作时靠的不是真实的、

事实的感觉,他建设出来的神经结构也不会有事实根据。比如小孩有一个电子玩具,每次在按压玩

具的时候都会听见一种音乐。结果,小孩得到的经验就是:那种材料包含的是音乐。小孩得到那种

不真实的经验,结果又是,他的感觉器官在头脑建设的方式是错误的,以后的感觉过程给他带来的

信息也是错误的。

    关键的是身体与环境物质的接触。小孩的身体需要进入环境的物质,需要接触它和“呼吸”在

环境中。但光滑、妨脏、妨水、妨任何影响的物质不让小孩以皮肤的呼吸、以身体的温度等进入到

这个物质中去。这样一个光滑的世界对小孩来说是关闭的。

    多媒体又怎么样呢?多媒体技术除了控制我们的思维和情感之外,专门给小孩带来很多假造的

印象和幻想、又不允许他同时使用多几种感觉器官。屏幕上的图像和音箱发出的声音,不能让7 岁

以下的小孩知道声音和图像的来源。如果看不出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幼龄小孩又无法建设逻辑

思考需要的头脑结构。如果在年龄大一点时用电脑学习,电脑虽然已经能够培养逻辑的思考,不过,

不是根据自己的感觉、而是通过电脑培养出的思维,不会是个人自己的、也不能创造新事物。多媒

体不仅让我们生活在一种脱离真实生活的幻想中,也非常影响小孩的神经建设工作。

    我们现在的教育还不重视感觉的培养。可是在将来,人的感能力再也不会像过去那样自然出现。

将来,如果我们不努力和有意识地去培养感觉能力,很多现在还自然发展的感觉就不会出现。技术

的发展很自然就会发生,就像属于现代的小孩很容易就学会使用电脑一样。要担心的,是随着技术

的发展萎缩的、本来自然出现的基础才能。未来的教育需要培养的不是高科技的知识,而是人类慢

慢失去的感觉能力。

    那么,在幼儿园怎样才能让小孩建设感觉器官之间的联系(神经的结构)呢?在山村里,我看

到一个老人拿了片从树上掉下来的叶子给1 岁的小孩,小孩拿着来摸、看、又用舌头来舔,尝它的

味道。好像这个老人知道:小孩刚出生不久,在物质的世界上最大的愿望就是来尝试物质的样子。

出生之前,他只与这些物质在精神范围中的根源接触过,不过这些根源在物质上的实现呢?再后,

有另一个人给了他一个塑料的带音乐的名牌玩具,可是小孩却很难受。是不是他认不出来根源(自

然规律)在物质上的实现?

    他肯定认为,什么都会表现自己真实的本质、有好,就像精神的世界一样。可是塑料没有自然

材料具有的那种生命塑造的力量而形成的形状。木头的结构会告诉我们木头中的塑造过程,可是塑



                                                                            7


----------------------- Page 28-----------------------

我能承受吗                                                                   第二册



料没有我们能观察到的、让它形成的生命力。小孩还不知道,物质世界也包括了假造的和不好的。

    他首先需要一个原因和结果都有道理、一个有明显逻辑的环境。为了让小孩了解到不同物质材

料的本质,所有在小孩环境中的材料都应该是真实(自然)的和表现自己本质的。最好,这些材料

的加工方式也只是小孩能感觉到的(不是说能理解的)。如果小孩能在大自然中玩,也在大自然中

找到一些材料,然后就见到老师怎样把它变成玩具,这样就最有利于小孩的神经建设工作。

    另外,小孩需要感觉到有生命的(大自然)和有情感的(动物)环境,也需要用自己身体的动

作来感觉到自己(平衡感、动作感等等)。这不仅是全身体的运动,有时小孩也需要“安静”的动

作,比如说手指细细的小动作或者想象中的动作。最后,小孩还需要给自己的感觉(感受)建设一

个小环境,比如用木板和布来做一个小小的“家”。

    青少年尝试吸毒一次是正常的,因为他们想体验和感受到超出物质范围的边。但如果依赖吸食

毒品,这就是因为他们缺少可感受的物质的真实的经历、缺少超出物质范围的感受。根据天性的本

质,每个青少年都有一个深深的、想得到感觉的愿望。如果在幼儿时期没有能够正常通过感觉器官

去发挥一些给灵心带来经历的感受,他到了青春期就特别弱、特别容易依赖吸毒和其它可以依赖的

东西,比如喝酒、吸烟、电子媒体、过分吃东西、赌博等等。但通过吸毒得到的感受不能像真实的

感觉那样给灵心带来经历,所以吸毒人的灵心永远是空虚的,得不到满足的。

    在一些城市家庭,我看到父母有爱心地、耐心地和有原则地对待自己的小孩,可是他们的关心

和原则,都是通过有逻辑的说明、通过智力上的手段去发挥的。如果这些小孩要发现父母对于他的

爱,就必须在逻辑上理解父母对他们说的话,如果小孩不理解,就无法感觉到。

    其实,幼儿园的小孩无法去理解这些说明,所以经常正在父母最关心他们的时候就不断地哭。

有的同时还会乱撒尿,因为身体感觉不到遮掩的保护。由于他们年龄天性的特点,这些小孩希望通

过身体的感觉器官来感觉到父母对他们的爱,所以我在城市看到的通过身体感觉不到关心的小孩甚

至还要求自己的父母来打他。他们还不能在父母所说话的逻辑中发现,而只能使用感觉器官从父母

的做法来感觉到关心,连打也比逻辑好。所以,只有父母抱着他们(不管他们同时和别人说的话),

小孩才会得到满足。



                        身体作为其他发展的基础



    在这我再次来总结和翻译鲁道夫史代纳《Menschenerkenntnis und Unterrichtsgestaltung》演讲的部分

内容:

    一个刚出生的小孩来到这个世界并慢慢地去参与它的方式,还是跟睡眠状态差不多的。生命开

始的几年,小孩面对世界是没有意识的,否则的话,就是太痛苦的。他什么都同情地接受(要),

不能区分好和坏。不过,在成长过程中,小孩会越来越有意识,使他的心里世界会适应外界。在长

大的过程中,他不能不抓住一些机会来改变世界,所以他也要学会把世界中的事情联系到自己,也

把自己的做法联系到世界。不过,长大前他还保留了很多对一切的“秘密”。

    为了培养能改变世界的能力,幼儿首先需要的就是玩,让他在自己的动作中醒来。所有我们跟

小孩做的,都需要有对于人类本质的了解,使我们能让他的身体、心理和精神健康发展,又能让他

进入我们的社会和技术世界,使他能改变自己和世界的一部分,也能跟别人和谐相处。同时,我们

也需要意识到每一个小孩都要找到的自己不同于别人的生活任务。

    小孩要学会的,是自由地使用和控制他的身体,使他能够在世界中做事。不好的情况是,小孩

长大了之后,他的做法被他身体的欲望而控制。这就是说,我们的教育需要培养他的身体,使得身

体能够为精神和理想服务。精神和思想不能直接接受教育,因为精神要自由地使用身体做事。只有

我们不影响精神和思想,同时让身体健康地成长,精神才能使用健康的身体在世界上做事。

    胎儿首先形成的部分是头,头是接受宇宙力量而形成的象征,不是只靠遗传就能得到的。由于

物质的遗传而得到的因素是通过四肢接受的,而且整个身体给头提供的营养才从物质遗传的这一面



                                                                            8


----------------------- Page 29-----------------------

我能承受吗                                                                   第二册



去影响到头的形成。头不能直接接受物质世界的作用和受孕影响。整个神经系统和感觉(知觉)器

官都是接受宇宙的力量而形成,然后再跟其他身体部分联系的。  

    为了培养好身体,把它变成一个精神可利用的工具,我首先想说一些最基础的、可能一下子不

太容易理解的身体情况:7 岁以下小孩的特点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宇宙的精神在塑造和形成幼儿

身体的物质器官。宇宙精神灵心的构造生命的力量(无形的思考)通过封闭的头部去做这个塑造工

作,所以,幼儿身体的发展也是从他的头开始的。小孩封闭的头是他最大,也最完整的一部分。胸

腔和四肢是后边才发挥和生长的。这样的塑造和形成工作需要幼儿生活在自己的内部中,还不允许

他与外界产生有意识的联系,使得他只根据内部的情况看待环境中的事物。但随着长大的过程,他

会慢慢地进入外界。这个从头部开始的发展是精神灵心塑造物质结构的一种自然过程。我们不能去

影响它。

    另一个方面是物质世界的教育因素:从我们在物质世界中能教育小孩的角度来看,小孩的头是

最后才醒来的,最先醒过来的是四肢。我们通过物质手段能教育的精神还是睡眠在小孩的环境中,

它还没有进入和形成小孩的内心世界。人通过物质的教育手段只能从四肢的动作来开始。所以首先

需要的基础是身体的健康,首先是四肢。最后,小孩的外界环境会形成他自己的具有根据的内心世

界。

    睡眠状态的,自然去塑造身体物质器官的精神力量通过已经有完整结构的头起作用,可是通过

教育将要醒来的精神,是在动作的过程中通过四肢从环境接受的。

    自然发生的是从头开始的,然后到胸,最后到四肢。可是我们能故意起到的作用(教育)只能

从四肢(相反的方向)开始。四肢有道理的动作能接受到环境中的精神而影响到器官的形成过程,

又能帮助构造生命的力量从头转入到整个身体中去,最后又联系(进入)到世界。通过我们物质的

手段,我们也只能去教育身体,培养一个健康的,能为精神服务的身体(物质工具)。我们不要,

也不能直接去培养精神(思考)。精神只能是自然形成和醒来的。为了帮助这一点,大人(的自我

意识)要控制和教育小孩的身体。这应该是直接地去控制,比如通过动它或者让它模仿的手段,但

不能是通过小孩还没有产生的思考和理解。



                        小孩还是直接接受和行动  



    屯里人经常对小孩们说,我要把他们带出去,卖给别人。在我问他们为什么这么说时,他们回

答:“我让他怕,这样他就会听话。”另一些村民是想锻炼小孩,不让他弱。在小孩哭时,有的还靠

打去制止。可是我认为,这样达到的只是把孩子的情感灵心给毁了。如果不能哭,有一种必须往外

的情感就会往内心里去,使小孩容易得心理疾病。所以我对屯里人说:“如果经常让他怕,你们会

破坏他的心,长大了他就没有了心,就无法关心你们。”有的屯里人就觉得:“是的,原来是这样!

因为这样做,才让小孩变成了对什么都没有情感、很无所谓的样子,难怪我们越教越难教育他。”

    因为幼儿的感觉很敏感,这样的事情很容易影响到身体器官的塑造和形成过程。整个幼儿就像

一个感觉(知觉)器官一样。可以说,他整个人好像只是由感觉器官组成的。他不仅以他的感觉器

官去接受和感受(感觉),而且是整个身体都在接受(感觉)。

    比如小孩感觉到大人发火时,他以整个身体去接受和模仿这种发火,使他成长而靠的生命力和

灵心的力量也受到一辈子的影响。因为小孩都很好奇地接受环境中发生的一切,他就马上无意识地

去模仿自己所感觉到的过程。因为他还没有属于个人独立的内心世界、只能从外界得到能所感受的

情感,所以他就必须去模仿和接受。所以,小孩所有做出来的事情都是直接从感觉来进行动作,没

有经过考虑的。这样,他们也能完全投入到某种感受中去。

    因为小孩不仅用感觉器官来接受,而是用整个身体、特别是使用了新陈代谢,所以,他也要用

整个身体去反应。而身体经常作出的反应,又会形成反应习惯和身体结构。除了从外界接受的印象

之外,他的灵心(心理)感受也进入到整个身体。不管他有什么感受,身体都会接受并免不了作出



                                                                             9


----------------------- Page 30-----------------------

我能承受吗                                                                   第二册



反应,比如哭等等。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7 岁以下小孩有意识的自我还没有进入他的身体,他的感觉主要只有意

志(血)的部分,还没有建设好反射(神经有意识)的部分。其实,刚出生的小孩完全没有自己的

意识是很有必要的。假如刚出生的小孩要有意识地感觉到外界环境来的印象和刺激,他就是受不了

而发展成一个麻木的人。所以可以说,他还没有意识是一种自然的心理保护。意识只能一步一步跟

着小孩的接受还有创造能力来产生。

    因为感觉器官和头脑之间的神经还没有建设完成它们的联系功能,所以,小孩还不能反射他以

感觉器官中的意志“抓到”的东西(感觉到的东西)、不能认识和意识到他感觉的东西是什么,也

不能意识到自己。结果,他就以好感的意志直接从感觉来作出反应或者模仿。包括所有的乱动,都

是直接从对于感受的好感来发挥的行动。他完全同情地活在行动和感受中,所以他也不知道自己正

在做什么。幼儿就通过自己睡眠的意志进入环境,而他睡眠的意志还是一种受不到控制的力量。也

可以说,小孩还没有醒过来,还没有能控制自己做法的个人独立的思考和意识,他的自我还是属于

环境的,而因为这样,大人(环境)就需要用大人的自我意识来代替小孩的、来控制小孩的做法。

    好感的意志是每个小孩很自然就具有的,他根据天性就发挥了血无意识地去主动的特点。可是

反感才会引起的意识和思考,它是在小孩成长过程中才慢慢培养出来的,那是神经被动、有意识的

特点。我们将要把感觉和动作分开,也就是把意志从感受分出去,使感觉到的事情先经过有意识的

思考,后才进行或者不进行动作。这就是教育要达到的成长和变化。如果一个人永远都留在小孩只

有好感的这种状态中,如果他都不发挥对于自己行为的反感,他就会发展得像意识不到自己在做什

么的动物一样。把意志的行动从感受分出去并跟思考联系在一起的这个过程,是在整个生活的路程

中才完成的。7 岁之前要完成的神经结构是更基础的、是感觉器官与头脑之间的神经联系。

    在下面我想描写小孩整个成长最关键的特点:

    7 岁以下的小孩认为,所有他感觉(知觉)到的东西都是好的,他用自己的身体以模仿的方式

去感觉物质的环境;

    7 到13 岁的小孩认为,一切都是美的,他用自己的灵心以信任权威的方式去感受环境包含的情

感因素;

    14 到20 岁的孩子则认为,一切都是有真理的,他们用自己的精神以追求理想的方式去感觉环

境包含的思考因素。

    经过让感觉跟“善”、“美”和“真”得到联系,小孩才能跟着得到的感受去培养感觉所包括的

情感和思考。7 岁之前的小孩通过模仿去学习。7 到 13 岁的小孩根据权威去学习,他已经不会模仿

所有好的和坏的动作,他会根据权威去区分应该和不应该做的事情。14 到 20 岁的孩子则自己去判

断和选择他们崇拜和要学习的榜样。



                               意识的转变



    人的意识是通过什么而产生的呢?是通过破坏和割裂。比如,环保意识正是通过对环境的破坏

而得到发挥的。我的壮族学生所在的社会还没有发挥意识,因为他们的社会和环境还很完美(原始)。

壮族人还是完全与环境融为一体的。传统集体的生活方式也影响了个人意识的产生。

    9 岁之前小孩的状态跟这里壮族是一样的:由于他们的情感还属于环境(与环境融为一体),他

们与环境是一体的。也可以说,这些小孩的精神和自我意识还“沉睡”在环境中。对他们来说,所

有事情和自己都是统一的,没有任何区别,没有“好”和“坏”,也没有“我”和“你”的区别。

    这个时期的小孩主要以情感去知觉,他们比如能感觉到大人在心里发挥的情感。如果大人心里

的情感和他们说的话有矛盾,9 岁之前的小孩就会变得不自信。如果不能以情感接受课堂,他们就

会怕。小孩如果要去观察,他们需要能分清楚“我”和“你”。不过,这种才能是9 岁起才产生的。

如果要和9 岁之前的小孩做活动,我就不能让他们去观察,而要让他们以好感(情感)来接受。也



                                                                           10


----------------------- Page 31-----------------------

我能承受吗                                                                   第二册



可以说,这是因为小孩自我的意识还在环境中,它还没有进入个人的范围,所以就起不了作用。

    到9 岁时(在城市8 岁,在农村10 岁时),小孩的精神和自我意识会离开环境并进入自己的身

体,所以9 岁的小孩都会发生一些意识上的变化。表面上能看出来的,是女生开始发育得比男生快,

使男生嘲笑身体发达的女生,而女生去打矮小的男生。在内心,小孩与环境自然的直接联系会发生

断裂,使他们发现了环境中不理想和不美好的方面。通过所发生的断裂,学生才会营造出个人独立

的内心世界,把环境共同的自我意识转到个人内心中去。不过,这个内心世界在青春期之后才能完

全出现。9 岁时首先发生的是,他们与环境之间的自然联系被破坏(断开)了。

    9 岁之前的小孩不怕在全班面前做表演,可到了9 岁,他们突然再也不敢,因为他们已经意识

到了自己。学生的意识从环境的断开也会影响他们的模仿能力,因为他们再也不会这么直接地(不

经过思考)接受。同时,还会出现一种说话的障碍。他们再也不那么随便地敢跟老师谈话。由于这

些原因,教育外语口语(发音和口语)的部分必须在9 岁之前完成。他们开始用反感带来的反射(反

映)才能去观察老师,所以老师从这时开始再也不是他们自然信服的权威。

    到了9 岁的小孩希望通过老师的生活方式感觉到老师作为权威的原因。所以,他会观察老师在

生活中站得稳不稳、老师知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等等。在这个时候,所有跟自己不一样的特点开始

起作用。起作用的主要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个人关系。所以,老师也不能隐藏自己的一些事情。对

小孩来说,这时发挥的、具有反感的观察才能和意识的出现会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就像喝醉后再

清醒一样。

    为了帮他们度过这种痛苦,我想给他们带来公平、有特点的做法和幽默。我想,如果我在他们

的这个年龄不承认每个人不同的特点,他们发现自己的特点后,就会自己不承认自己,从而消灭自

己的灵心。

    如果我不理会学生心里的意识转变、只根据每一年都不变的方式继续上课,小孩实际上已经发

生了转变的灵心就会消失。如果不是灵心消失,就是把灵心排除,不让小孩灵心的意识参与课堂,

使学生变得很不愿意合作、没有依靠又很被动的样子。只有让上课方式适应小孩的心理转变,所发

生的断裂才不会让灵心消失。如果我们的课堂跟着转变,所发生的断裂就不会发展成学生和(再也

不属于小孩的)课堂之间的断开,反过来,因为一定的距离会引起意识,所以这种断裂还会引起对

一切事物的认识。

    为了引导小孩的意识转变,我要帮助他们。这不是说要帮他们破坏本来对环境自然的信任,而

是帮助他们在失去和环境统一状态的同时,建立起一种与环境的“对话关系”,从而使他们在发现

环境的需要时对它有一种答案,就是自己做法上的答案(对自己做法的改变)。只有从环境中分离

出来,我们才能有个人独立又自由的观察意识。而帮我们独立的,正是观察和做技术发明的那种过

程。反过来,我们也靠着发明出来的技术去脱离对环境的依赖。

    在青春期(14 岁)时,小孩才完全得到自己内心独立的想象世界,而且,这种内心独立的想象

工作能完成一些通过观察还无法完成的理解。在9 岁时得到的,是一种真正的观察和做研究的能力,

使得他们从客观的观察来理解世界。可是假设的做法还不合适,他们的观察还需要本质和敬仰。

    下面,我继续总结和翻译鲁道夫史代纳《Menschenerkenntnis und Unterrichtsgestaltung》演讲的部分

内容:

    9 岁之前的小孩,如果在镜子里看到自己,不会有特殊的感觉,就好像自己和环境中的事物没

什么区别。看到过自己也不会使他们产生心理变化。9 岁起的小孩就不一样。如果他看到自己,他

就会产生虚荣和长期的心理变化。  

    在这时,小孩对所有看到的东西都会产生惊讶(惊奇)的感觉,因为他意识到了自己在这个世

界中的样子。9 岁的小孩开始在植物和动物环境中去观察和感受,并感觉到自己在环境中的角色。

不过,如果不让小孩在环境中做到根据这种感受有道理的动作,这种意识也很难产生。根据标准、

而不根据感受的动作不会启发这样的意识。这个年龄的小孩很想惊奇(惊讶)、很想感受美,可是



                                                                           11


----------------------- Page 32-----------------------

我能承受吗                                                                   第二册



根据标准的做法只会使这种力量和愿望萎缩。  

    3 岁的小孩突然会说“我”,可是这种能说“我”还是做梦状态的。在他上学的时候(7 岁起 ),

我们需要给他另一个方向,让他以艺术的手段去学习,使他在 9 岁时又会遇到 3 岁时已经碰到过的

认识自己的经历。再继续时,他还会再次碰到这个经历,就是在性成熟的时候(青春期)。如果在 9

岁碰到时让他惊奇和崇拜世界一切的事物、如果发挥他有意识的美感,他在性成熟又碰到时就会以

一种更好的方式去爱,并发挥一种不只在性方面的爱。  

    如果我们以直观的教育方式让青春期之前的小孩自己来判断事情的好坏,他们的心以后就无法

继续发展,而是永远只根据当时接受的模式去判断。如果在青春期之前让他们遵守权威,到了青春

期之后,他们就会转变和脱离过去、脱离权威的判断,并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判断能力。



                          怎样提高学生的意识  



    城市人利用现代技术和电子媒体取消了很多真实的印象。同时,由于电子媒体等假造出来的印

象又让我们生活在幻想中,并给我们的感觉带来一种被动状态。比如广告中能观察到的逻辑关系就

完全不是真实的,它没有那种我们在大自然中能观察到的真理。小孩真正能去感觉的机会也没有了。

    农村小孩的情况就不一样。他们能去感觉的机会很多,问题只是,他们的感觉是无意识的,所

以他们也就无法认识到环境的需要。农村小孩需要的是在感觉中发挥意识,而能让意识进入感觉的

手段,是减少感觉器官的数量。如果减少一个感觉器官,我们很自然地就会更注意到其他器官的感

觉。

    所以,在活动发挥感觉的部分中,我不想让学生利用他们所有的感觉器官,使其他器官能工作

得更有意识。如果只让学生利用他们少数的感觉器官,这就会提高他们感觉中的意识和注意力,自

然也引起了更好的记忆力。

    为了让学生获得认识,我想把他们分成几个小组,每一个小组内让不同的学生只用不同的感觉

器官来观察同样一个东西,尽可能避免用其他方面的感觉器官。利用的比如只是耳朵或者触觉感。

不同学生用的感觉器官不一样,可是去感觉和观察的东西都是同样的。去感觉之后,学生在小组内

来说出他们从不同方面得到的感觉,使不同学生单一的印象又成为全面的,就像一个利用所有感觉

器官的人得到的印象一样。

    如果我们这样做,平常自然自动(无意识的)发生的、把不同感觉器官联系起来的过程就会变

成有意识的,因为不是一个人的头脑中发生的,而是几个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才发生的。就是说,平

常自动发生的感觉器官的联系工作就变成了是人有意识地做出的。



    其实,亚洲学生不一定需要研究性(观察中)的学习,因为他们具有一种无意识地去背课文的

才能。这样,无意识的记忆力就代替了研究的需要。作为西方人,在要背某些内容或逻辑关系时,

我必须用百分之百的注意力去背、必须有意识地去思考和理解这些要背的内容,否则我就背不了。

记起来时,我也无法直接想得到事情的定义,而是首先要重复地研究事情所内涵的或者在背的时候

被我加到里面去的逻辑(或情感)关系。这样做之后,我才能想得到事情的定义。背单词也是这样

的。

    我觉得,有时重新发明或者发现一种道理比直接把它记起来还要容易。所以,最适合西方人的

学习就是研究性学习。不过亚洲人不一样。亚洲人在背诵的工作上不需要意识。他们能一边背诵定

义,一边思考其他事情。所以他们可以不用研究性的学习。只有他们希望像西方人一样去思考、只

有他们想弄清楚自己学的是什么,他们才需要研究性学习。只有他们想让说的话和做的事统一起来,

他们才需要学习中的意识。



                             找到了新的学生



                                                                           12


----------------------- Page 33-----------------------

我能承受吗                                                                   第二册



    我原来的学生已经长大了,他们已经学会了跟大人喝酒、自己有了摩托车,也已经结婚。只有

我还是没有这些。我不愿意和他们一样。我觉得,如果所有人都像他们,哪里还有改变的希望?所

以我就开始寻找越来越小年纪的朋友和学生。2003 年3 月至7 月,我走访了林广屯附近的3 所小学,

经常在这些学校里呆上几天。有一天,由于我神经的病越来越严重,我去找一个懂得用草药的医生。

为了找到他,我走了5 个半小时的路,翻越了一座石头山脉。我发现,在这个山脉的后面原来还存

在着一个与坡拉乡不同的世界,这里气候都不一样(更冷),人也不一样,没那么不爽直,而是更

野。那边的医生给我开的2 元钱的药虽然没有帮我治好病,可是却有另一种帮助:在这个医生所在

的板烈村,我发现了一个6 年制的小学(每班40 多个学生),而且这些学生勇敢野的样子马上就吸

引了我。

    后来我经常走这条路,经过一片比较原始的树林从河边走上来,并需要淌水过河 12 次。虽然

车也能到,可是因为车不能翻越我走过去的那座山脉,所以从我们村到学校坐车的路程超过 12 个

小时。其实,我喜欢走路去,河边的那条路对我来说是一种带来生命力的感受。

    学生最喜欢玩的是表现功夫和打架,来想象自己很厉害的样子。这里五年级的学生告诉我:这

个学校四年级的学生在上课时用凳子互相把头打伤,原因比如是一个学生不愿意捡他扔的同学的铅

笔。有的学生把墨水瓶扔到老师的头上去,而且教室里的电线都已经被偷去了。有的学生多次留级,

所以他们的年龄已经远远超过一些同学的年龄。为了保住自己的面子,年龄大的同学只好当老大,

而“老大”这种现象已经成了整个班级小社会的主要问题。

    老师们告诉我:学生从来不自己考虑问题,大家都无意识地跟着乱说的一个同学喊。这个四年

级班的写作能力比三年级还要差,很少写得出能读懂的句子。因为放弃了这个班,过去的老师每一

年都在更换。这个班的学生在尝试给我讲故事时,都是放弃的,因为他们无法用普通话来表达。这

都引起了我研究的兴趣。

    他们学校有10个老师,其中5 个是代课老师(工资150 元),放假时他们要去打工挣在学校里

要花的钱。学校没有一个上副科的老师。学生虽然买了英语课本,可英语老师上了两个星期课后就

走了,学校在今年再也没有找到能上英语课的老师。

    我在学生的教室里看见了这样的学生试卷,题目是:用线把上一横跟下一横有关系的图画连接

起来。上一横的图画有笔、鱼和花。下一横有蜜蜂、书和猫。听说,这份试卷以一种最直接的逻辑

的方式去教育智力,但是我认为,这个做法不可能成效。智力是不能直接教育出来的,智力像意识

一样是从精神世界反射得来的,而精神是不能被教育的。能做的只是,以不直接的手段叫醒精神,

把精神接到有意识的头脑里来。那种试卷的作用只是在考白痴和检查一个学生能不能根据标准的方

式去思考。如果学生还要学会 “深蓝的”一定要跟“天空”联系起来,我们就完全是培养他季节

化标准模式的思考,使得未来的学生更不敢相信自己的感受,也使得未来的文章失去任何特点。

    我想,孩子本来是万能的,不管寻找什么想法、他们的想象力都能把它发挥出来。可是经过这

样一种教育,我们先为了标准的思考方式就把根据天性存在、可能超过上一代人才能的天赋给毁掉,

然后再慢慢地把它重建,这是多么的浪费。我又不想进行根据标准计划的教育,又不想进行根据我

对学生想象而计划的教育,所以我最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就是观察学生的特点和成长需要。这样,

我们才可能在活动中发挥出学生在心里已经具有的东西。

    我发现,不是老师们不想做好,他们也在以认真的心尝试做得尽可能地好,只是根据他们已经

进入并固定下来的标准思想,他们无法知道怎么做得更好。进入了思维模式后,他们就无法感觉到

自己的教育在学生的灵心中起到的作用。只有先解放他们的思想,他们才可能发现。只是,能帮我

们解放思想、能帮我们理解小孩天性的资料,比如说我翻译的《适合人类的教育》,他们哪里有机

会看到?



                                理解人类  



                                                                           13


----------------------- Page 34-----------------------

我能承受吗                                                                   第二册



    在我们思考和想象时,物质的神经里会发生一些电子变化,使得思考和想象有了物质上的载体。

在我们发挥某种情感的时候,呼吸节奏中会发生一些变化,因为情感在物质上的载体是呼吸的节奏。

在我们发挥意志时,新陈代谢中就会发生一些变化,因为新陈代谢是意志在物质上的载体。但只有

思考想象是有意识的过程,呼吸节奏的变化是梦状态的,而新陈代谢的变化完全是睡眠中发生的。

为了表达得清楚一些,我当时把《适合人类的教育》写成一个表格:

从身体来看:            从灵心来看:             从精神来看:  

神经、感官              思考、反映             有意识  

节奏系统               情感                做梦状态  

新陈代谢、肌肉            意志、行动             睡眠状态  

    这样写虽然把整个人写成了一个由概念组成的“模式”、容易脱离有活力的生活,可是对一个

有观察能力的人来说,这个表格会使得他的理解活跃起来。但是对于不能去观察的人来说,又确实

是太抽象和死板的。我认为,老师需要理解人类的最基本的特点,因为在做教育工作时,最影响老

师用合适态度对待学生的,是我以前有的那种联系到自己的、让老师对学生发挥欲望、想把他们消

费掉的好感和让他发挥讨厌和排斥的反感。而学生也无意识地利用了我对于他们的好感和反感来控

制我。如果我们老师隐藏或者控制自己的好感和反感,这也没有用。只要这些情感存在着,它们就

会无意识地起作用。

    后来我去观察自己的好感和反感,就好像观察一种独立于自己之外的现象一样。如果把自己的

好感和反感看成是一种跟人分开的、独立存在的力量,这些力量(好感和反感)也会真的离开自己,

结果,它们再也不影响自己对别人的态度。比如,如果我能对一个自私提要求的小孩不发挥反感,

也不发挥好感,而好奇地感受它的悲惨,深深地研究和理解这个小孩心中自私的力量,我就能一边

严格地对付他心中自私的力量,一边去爱这个得了 “自私病”的小孩。这样做的话,他就会获得心

理健康。假如我仅仅爱他和同情地满足他的自私性,他将就会成为一个自私的人。假如我仅仅反感

地讨厌他自私的样子,他将就会成为一个失去了爱的人。

     《适合人类的教育》这本书就帮助我学会了这样的观察方式。我们为了认识需要的是反感,为

了行动需要的是好感。通过这样的发现,我就慢慢地学会怎么把好感变成意志,把反感变成认识,

在自己的生活中观察使用好感和反感的过程,使我再也不像原来那么依赖它们,而变得越来越自由。

同时我也观察到,学生的思考是从反感得到支持,而他们的行动是从好感得到支持的,使我更好的

理解了他们。

    甚至好感还能引起身体吸收营养的过程,而反感能引起身体排除物质(尿和屎)的过程。这样,

灵心的力量就这样对于物质身体的过程起到作用。通过这样的理解,我不仅能脱离情绪上的依赖,

也能脱离个人情感中存在的自私的自己,使得我再也不用把班里的事情联系到自己,能更自由地面

对学生。这样,我就能保持不偏不倚,不必影响我和他们的关系。

    在这方面最帮助我的,是我也给培训活动的参与者讲的这个内容:

    头中发挥的(灵心精神的)力量(或无形的思考)在最早的时期去塑造物质的身体,让身体器

官的结构形成。这些力量是小孩从精神的范围中通过出生这个过程带来的。四肢中的累是通过身体

内的热量不断地想消灭物质而发生的。这种消灭物质和精神化的过程依赖四肢在环境中的活动和新

陈代谢从环境接受的营养。  

    假如封闭特点的头没有(通过四肢)跟外界接触,它就对于它所塑造的物质结构完全满意,它

就永远追求不到精神,并在它所造的封闭的世界内变得越来越假(仅仅在思考中存在)。假如我们

没有通过四肢在外界中的活动、和新陈代谢从外界接受的营养去联系到外界,那么,头里造的、定

型的、完整又假的,就永远不会得到活力(精神化)的力量。  

    这就是两种对比的因素:头会把我们从精神的世界分离出去,并会塑造形成我们物质身体的结

构。这是因为,头和头能塑造的结构在出生之前(的精神中)已经是完整的。人的头想把一切都定



                                                                           14


----------------------- Page 35-----------------------

我能承受吗                                                                   第二册



型成为物质的结构,可是与头对比的四肢一直都想让定型的物质消灭(消耗营养来实践精神意义的

活动),把它变得非物质的活力。这样就平衡了。两种因素之间的,就是成为个人内心世界的节奏

系统。  

    如果头对于节奏系统的作用太大,人就会得肺病,就是肺想重新形成的一种现象。医学中,我

们也需要跟头对比的、有消灭作用的四肢的力量。头(思考)都有定型的作用,四肢(活动)都有

消灭的作用。头以它单一的特点所造成的病,是四肢以它对比的特点能治疗的。人就是一个需要两

方面的整体。  

    头使得什么都变得固定、变成定型的物质。四肢和新陈代谢则使得什么物质都被消灭、变得精

神化。因为这一点,四肢以它们消灭的特点,能治疗头以单一固定的特点引起的病情。  

    我们需要让小孩以两种方式去参与学习。如果一个老师没有这样的理解,而仅仅是被小孩还能

发挥的这种活泼有生命力的特点吸引,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就是一种对于小孩的欲望——从小孩得到

生命力的欲望。这样的话,老师就会把小孩给消费掉。

    我尝试让我们培训活动的参与者理解到这一点,不过结果是,参与者的一半第二天就不来了。

这对他们真的没有价值吗?反而个人的故事有价值吗?我想当一个研究家是不是一个太过分的愿

望?我知道,中国人怕思考,觉得不如感受,可是对大人来说,仅仅感受不是太危险吗?在不理解

的时候,我们很难判断所接受的是好的还是坏的。孩子是可以只去感受的,因为孩子还不用判断,

可是在弄清楚我做事的道理之前,大人不要盲目地相信我,以免依赖。

    我原来以为我的研究是值得关注的,但由于媒体和观众的态度,我慢慢明白了我的想法有多么

过分。他们是从大城市来的,大城市做教育研究的人多的很,我这个教育爱好者的研究跟他们的比

起来确实没有什么值得关注的。我最有价值的就只有我的黄头发。每一个人应有权利去选择自己的

兴趣,我干吗还要说服别人接受他们不想要的东西。但这样我也不想当一个被关注的人物。

    我觉得自己很弱,经常怀疑我做法、想法和自己。我不知道做什么才对。可是对别人来说,我

这样的特点看起来好像是一种力量,一种能承受一切情况(包括失败)的力量。对我来说,自己的

做法和未来从来没有肯定和保障的状态是让我感到弱的。下一步会做什么?我一点也不知道。我最

想做的,是世界上需要有人来做、但是没人做的事。可是这是什么呢?我现在对于这种事的具体想

法只能是乱想象的,只能是后边需要放弃的幻想。我怎么会不弱呢?



                            培养感觉的活动



    前几年,我曾在广西农村的3 个初中学校做过实验,来尝试在普通课程中能改变一些什么。可

是我现在要承认,我当时做的一点也不够,没有任何帮助,也没有任何作用。接下来3 年内我观察

了我最后一个班的部分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学生骗我的钱几次、一个学生偷我的钱几次、有的学

生还没毕业就开始吸毒,另一些学生除了打架之外没有其他的兴趣,在上课时“顶不住”又觉得,

背着班主任打架是对不起他的。其实他们觉得,老师对他们很好,所以不好意思继续做他的学生,

只好退学。我想,以课程内容为主的教育是没有帮助的,批评也没有帮助,能帮助的,只是让学生

自己去感受和承受,使环境中具有灵心的东西真正地触及他们自己深藏着、不敢显现的心。

    我认为,学生的做法都是被感觉(包括情感因素)而引导,所以我只能先改变他们的感觉,这

样就自动对做法也起作用。为了更好地理解,我想在这先给你们看我和一个失学小学生的对话,就

是先玩鸟后帮着救鸟的那个男孩。在繁星点点的夜空下,我们有这样一段对话:

    我:“听说你们村有个男孩前段时间请人来打我们那里的一个同学。”他:“是,这是我。当时

我也在,可是因为打不过他,只好让我的朋友出面。”我:“为什么呢?”他:“因为两年前他打过

我,我又打不过他,现在就请朋友帮我报仇。”我:“他以前为什么打你?”他:“有一次洗米,他

把毛巾的水弄到我的米里,我就骂他。他受不了被年纪小的同学骂。”我:“就因为这一点?那你现

在心里满意了吗?”他:“是的。”我:“听说,被你请来打我们家男孩的那个朋友现在必须退学。



                                                                            15


----------------------- Page 36-----------------------

我能承受吗                                                                   第二册



这样值得吗?”他:“值得。他也不想读,只是他爸让读,跑去说服了老师。如果你们家的那个再

打我,我就要打电话给黑帮,我哥哥跟着他们,他们就会把你们家的男孩打成残废。他们不怕打,

也不怕死。我不让他死,只是半死。”我:“如果有人打我,这不影响我的面子,因为他们喜欢打架

跟我无关。如果我要报仇,我也成了一个打架的人。这才影响我的面子,因为我也变成了一个打架

的人。”他:“可是这样心里不舒服。”我:“你是不是觉得,没有打架、没有人受伤,就没有了刺激

(感觉),太无聊?”他:“有人哭才好玩。拿你的手,这样,如果我这样搞……”我:“就很痛。

不要。”他:“那你搞我的。”我:“我干嘛要让你痛?不痛不好吗?”他:“没有打成痛(没有感觉)

的生活没有意思。前几天我又去学校(小学),问老师能不能再读书。不过他说我太调皮,不敢要。

我就告诉他,如果他不要我,可能过几天他会出事,会后悔。”我:“以后人家不是更不敢要你吗?”

他:“也是。”我:“这样的事不是你自己造成的吗?”他:“是的。你能不能在我们村搞活动?我想

参加。”我:“你想做什么活动?”他:“你来安排。”我:“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是,你们不知道需

要做什么才好。所以我希望你们自己来决定做什么。”他:“我想设计和做衣服。”

    我认为,这个男孩无意识地找的就是感觉、就是超出物质范围的感受,所以他才想伤害自己的

物质,可能还想尝试死的味道。只是,因为在他们村里的社会中很难找到,他就想到了打架和痛的

手段。

    两年前,我们屯喜欢欺负大人的小孩问过我:“你为什么不打架?”他们说,因为我身体高,

应该打架。根据对于自己的感受他们就觉得,还手、直接打别人、甚至被别人打,都是很威风的,

但其他的因素,他们并没有感觉到。当时过了两个月,他们就放弃了对我的欺负,因为我被他们欺

负时都没有反应、没有报仇,好像虽然被欺负了,可心里并不在乎一样。我不去反应是我的自由。

现在他们已经忘记了当时的感受。现在他们已经能感觉到其他的事情,就会用心、完全和谐地投入

其他的玩法。是我的自由帮他们改变了自己。

    我认为,心里很弱的人才有保护自己的必要,才想得到打架,因为他们受不了别人说他们什么。

他们为了心里“平衡”就必须去报仇,而这样可能又会引起对方的报复。心里强的人才能受得了别

人任何的对他们的做法,而且由于能够承受,他们不仅不会引起对方的报仇,在对方重复欺负他们

之后还能让对方觉得奇怪,“他怎么不被自己的感受而控制呢?”使对方不得不改变他对于心里强

的人的看法。通过承受起作用的力量不是个人故意的,而是比个人具有的更大的另一种力量。



                              我需要怎么做  



    后来我准备活动不是“策划”的,而是观察学生,感受他们的特点,再考虑他们缺少的是什么。

从这些我就想了,搞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来观察和从感觉到的生存规律来找到自己的任务。为了

达到这个目的,学生的灵心(思考、情感和意志)需要接受感觉器官真实的感觉(知觉)。

    我当时乱想象的是,首先让学生感觉并感受到环境的需要,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然后,

把学生的感受提高到有意识的程度,让他们根据得到意识的感觉来决定怎样改变自己的环境和做

法,从而使他们能够创造和发展。

    可以说,我当时想象的活动包括两个部分或两种方向。第一个是接受环境中的道理(活动和感

受),然后感觉、表达并意识到环境。这是老师能计划的。第二个是根据找到的道理主动改变环境。

这是老师不能计划,而学生要找到并创造的。这也就是一种接受环境和改变(给)环境之间的变换,

是从感觉找到做法。

    其实,在体验或接受时需要发挥的好感和在意识时需要发挥的反感是呈对比的,所以需要把过

程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是在大自然或者社会中与大自然和社会的因素接触,即:以好感融入到环境、

体验、接受和感受到生命的力量。第二是在教室里与环境断开地、封闭的反映和思考,经过比较不

同感受过的因素来发现关系,得到认识(意识)并决定自己的做法。这个种思考不是从书本的知识

得来,而是拿自己的感受进行比较,这样去认识。第三,是以好感和意志进入行动来实现。



                                                                           16


----------------------- Page 37-----------------------

我能承受吗                                                                   第二册



    这三个部分也可以说是:每天用自己的身体在环境中体验和感受(观察),然后脱离环境,只

用头脑的想象工作来认识到自己的体验,最后去创造、改造环境和社会(实现)。第一:动作、融

入、在动作中感受(知觉)。第二:思考和完全有意识地认识和决定根据感觉到的需要怎么做,也

就是学生自己有意识地决定自己要实现的项目。第三:行动、改造。再可以说是:先有动作,后有

感觉,再后有思考,最后去改变。(假如我们没有这里所说的那种排斥外界的反感,在自己与环境

之间拉好分线,我们就无法坚持任何一个自己的思考(想法),马上与环境融为一体。在这里所说

的好感是那种对某种事物发挥兴趣的,想把它弄到属于自己范围中去的,自己愿意为他献身的,还

不是那种高级的,不联系到自己的好感。)



                           把感觉当作启发点  



    我们平常很少感觉到某种东西的形成过程,相反,比较容易感觉到的是它被破坏。新闻媒体帮

助我们注意到的也是破坏、伤害等等。小孩向媒体模仿的基本上都只是这些破坏的感受。这也不奇

怪,因为所有形成过程都是慢慢的,不那么明显。比如说大自然的生长过程,个人的发展过程,机

器的研究、发明和塑造过程等,都是很难观察到的。

    可是,如果没有这种平常感觉不到的形成过程,我们的生命和人类的发展是不可能的。普通人

认为形成是自然会发生的,不用管它也一样会发生,所以只关心破坏。可是,如果没有感觉到事物

形成的过程,我们就得到了一种只懂得消费和提要求的态度,也使得我们看不起事物和别人造事物

的劳动。这样的看法不仅使人类的心理不健康,甚至还影响了所有的形成过程。比如在一个感觉不

到发明形成的社会中,发明家是很难工作的,发明出来的东西在这样的社会中也很容易被用坏。

    所以,我想让学生多感觉到不同的形成过程,比如大自然和建设的形成过程。大自然的一些过

程比较合适,因为这些都是包含有真理的,不可能是假造的。通过观察一些形成和萎缩的过程,我

们还可以发现物质中非物质的力量(规律和原理),就好像是精神的一种吸和呼的力量;也可以发

现发明物中存在的精神,比如发明家的发明精神(思考内容)。发明家实现他的发明就等于把精神

中存在的发明转到物质中去。因为是这样的,所有发明物中都有了精神,而如果能思考和理解这个

发明,就等于感觉到这种精神。

    发明物和自然植物都是一样的,植物中也有形成(塑造)这个植物的(无形的)思考(精神),

只不过不是人把精神弄到物质中去。在观察生长规律时能发现的,就是形成物的精神根据。比如,

如果发明家发明一台机器,在他想好了可是还没有制造出来,甚至在他还没有发明的时候,这台机

器在精神上的根据(自然规律)已经存在,就像自然规律一样,可是它在物质中并还没有形成。植

物在还没有长成时同样也已经具有了像自然规律一样的精神根据,否则的话,植物不可能形成。如

果我们能在思考中模仿植物形成的过程,我们就能感觉到他们在精神中的根据。

    通过观察一粒种子,来想象它成为植物和开花的整个过程,或者观察一株正在开花的植物,来

想象它萎缩并结果的过程,我们很容易用想象力把这些形成过程继续到未来中去。

    为了能感觉和感受到某样东西的形成过程,为了发挥有根据的想象力,小孩需要模仿或仿造它,

比如接受它的角色、画它或做它的模型。仿造一个建设项目(做它的模型)时,小孩就能感觉到它

的形成过程。记得在我小的时候,不管看到什么吸引我的东西,我都在家里用纸等材料做它的模型

或画它的图,在仿造的过程中去理解它的结构和功能。这个模仿仿造工作过程也会给我带来一种安

静的气氛。

    但9 岁小孩的感觉还没有独立的判断能力,也不是表达意见的,而是具有崇拜特性的。所以,

我不能让9 岁的小孩去写那种判断感觉的论文。比智力判断更适合他们的,是对于美好事物的好感

和不良事物的反感。所以,我想让他们用艺术来反映和表达自己的感受。在这个年龄中,对“美”

和“丑”的表达也能很好地准备以后在14 岁时要独立出现的对“好”和“坏”的判断能力。

    很适合让学生更深地感觉到自然环境的手段,是让他们在感受之后和思考之前把他们所感觉到



                                                                           17


----------------------- Page 38-----------------------

我能承受吗                                                                   第二册



的画出来。画也是一种感受状态中的“思考”、一种有情感的观察方式,而情感比认识更有力量,

情感非常容易影响到一个人的做法。画画的表达不仅会支持学生的观察工作,也会帮助他们用情感

去观察。对于7 到 13 岁的小孩来说,情感是唯一的一种让他很深地接受某样东西的方式,而艺术

创造的感受就能让他们发挥这样的情感。

    美术表达的美丽能代替儿童在9 岁时已经太表面化的模仿工作。美的感受也能预防以后性成熟

时太物质化的本能(性能),因为艺术创造的活动使得我们感受到精神,并把精神通过自己身体的

做法转到物质的世界中来。如果让学生直接用有意识地想象去认识一件事,这只会使得他们过早地

进入没有活力的抽象概念。活力的有创造特点的是没有意识的。所以,如果希望学生以活力创造的

方式去认识,我们只能用艺术的手段。如果希望学生不是抽象地思考精神,而是感受精神,我们也

只能用艺术的手段。学生用逻辑还不能说明的本质、力量和情感,在画画的过程中已经能接受、无

意识地体会和表达。

    人的感觉是不可记忆的。可记忆的仅仅是对于感觉或从感觉来发挥的想象。真正的感觉只能是

通过再次进入同样经历重复去感受的。或者我们让还无法想象和记忆的感受直接来进入艺术,用艺

术来保存某种感受。为了这一点,学生的艺术活动不能是从想象、不能是从对于某种结果的想象来

发挥的,而只能是直接从做和感受来发挥的。

    如果让学生一边观察和感受,一边把观察的东西画下来,就可以让还没有意识的感受进入画、

得到表达。因为我们以艺术的方式能表达还没有认识清楚的事,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个艺术找到有意

识的理解。艺术的作品是在无意识的感受过程中创造的,可是如果观察这样得出来的结果,我们就

可以意识和认识到本来无法认识的。如果艺术要帮我们做到这一点,艺术就必须是从无意识的感受

发挥出来,而不能是根据计划进行的。画画也比较适合让小组向全班答辩他们感觉、观察和研究工

作的结果。

    另一种用无意识的艺术去认识到事物的手段,是让学生用泥土来仿造正在观察的动物,因为通

过不断修改泥土的工作还可以模仿并感受到生长过程。

    在需要发挥想象力时可以让学生画图(形态),比如画一个他们观察的地方的平面图,或者用

黄泥来做一个立体模型。线条能够一下子就把意图定下来,又能表达意义。亚洲人的文化就是这样

的。在需要发挥情感和意志时,可以让学生画出他们所观察东西的颜色,慢慢地发挥自己的感受。

这种只能表达一种气氛的画法对亚洲人来说比较困难。形态都是发挥想象力,颜色都是引起情感和

意志的。



                             具有情感的观察  



    下面,我来总结和翻译鲁道夫史代纳《Menschenerkenntnis und Unterrichtsgestaltung》演讲的部分内

容。翻译之前我还需要警告:不要盲目地相信翻译的内容。我在这里发表它的目的只是一种能解放

思想的思考练习。如果没有理解就相信这些内容,这个练习就达不到解放的效果,反而还会让人依

赖:

    根据现代化学的知识我们知道,一切、包括自己,都是由 76 个元素组成的。我们对于人的情

感和思想都是脱离了人的。有了这样的情感和思想,我们就无法理解小孩的内心世界,使小孩也无

法接受我们的世界。这样的思想可以当作理论,让大学生写关于我们留给棺材的这个物质的论文,

可是它并不适合真正生活中的教育。  

    因为现代抽象精神的理论和生活中的物质追求相距太远,我们就无法通过它们去了解小孩形成

身体结构的精神力量。如果要理解生活中起作用的力量,我们就不要教化学的 76 个元素,而要理

解能引起生命的 4 种特点的力量或者能代表它们的物质比喻:暖和干燥(火)、暖和湿润(空气)、

冷湿润(水)、冷干燥(土)。化学上的 76 个元素只是属于“土”这一个方面的。  

    如果能观察到这 4 种特点互相的和对环境事物的作用,就可以观察到植物世界中造成生长过程



                                                                            18


----------------------- Page 39-----------------------

我能承受吗                                                                  第二册



的力量,又可以了解到人体中构造生命的力量和过程。这样根据真理的教育不仅对智力,也能对情

感和意志起作用。物质主义的看法做不到这一点,它使人只懂得利用环境。  

    如果不要教育构造生命的力量中的 4 种特点,我们怎样还能让小孩感受到有生命环境的需求,

并发挥适合它的情感和意志呢?怎样还能使他为环境中的生命服务,而不是去破坏呢?这样只是留

下了压力的手段。  

    我们不仅能理解构造生命的力量,还可以理解对心理动力起作用的力量。心理动力接受的和通

过身体器官的结构表现出来的力量,是可以用行星来作为物质比喻的:头脑的前部分(土星)、喉

头(火星)、心脏(太阳)、胃(水星)。通过这些真正能代表不同力量的行星,小孩能接受真理,

也能感觉到自己身体的功能与宇宙中力量之间的关系。实际上,人的形成离不开这些宇宙中的力量。

“暖和湿润”等世界中的力量对我们人,也对植物的生长起作用。能从内部形成身体器官的、宇宙

中的力量对我们人,也对动物起作用,而且,因为不同动物接受的不同力量的成分不一样,它们形

成的特点也不一样。  

    未来的老师还需要了解帮我们建立自我意识的力量和能代表这些力量的比喻:我们可以想象到

处都有光,可是没有能反射光的物质,使我们无法看见光。太阳不仅是一个没有物质的地方,它更

是一个负的空间,是让所有物质和空间消失的一种地方。这个地方在吸引并反射宇宙中 (本来分散)

的光。帮助建立我们自我意识的,也就是这种吸引宇宙力量的、非物质的、负的空间。  

    由于太阳代表的(建立自我意识的)力量,我们能调整行星不同种(引起心理动力的)力量,

使我们不必形成像动物那样单一的器官功能和特点。由于这些特点的力量在人中被调整(被压),

人就可以自由地使用这些特点(才能)。由于人在物质上没有形成固定的特点,人就可以在思考想

象中自由地发挥它们。这就是人的创造能力。有了这样的对人的理解,我们的情感和意志都能得到

与环境的联系和启发,也能变成实际的力量,又能使老师了解学生天性的反应。  



                          创造工作的基础条件



    如果一个物理老师好像自己都已经知道了学生要找到的结果或知识,那就没有了能观察的必

要,也没有了研究精神。老师像小孩一样需要对现象感到意外和惊讶,比如说:“世界上几万部手

机同时通过同一个空气转播的话,怎么不会混在一起呢?”14 岁以下的小孩需要这种具有惊讶的研

究精神,需要观察和比较现象。14 岁以上的才需要物理规律的说明。太早的说明和概念只会让研究

精神萎缩。比如“相对论”不是观察,只是说明游戏。  

    有的人比如在画画时都想判断和知道画的意思。不过“已经知道结果”的话,创造形成的过程

或者感受还有什么产生机会呢?为了能感受和创造,就是需要不知道它的意思,也需要不知道(不

能保证)它的结果。为了培养这种创造的感受,学生需要专门练习创造和感受一些只有形态或颜色,

但没有具体目的的艺术品,并不能判断。

    这样做的话,因为包括了灵心各种各样有心理过程的反应,得到的知识就变成了学生自己(心

里)的东西。很多课文为了直观去利用大量的形容词。其实,课文上写的,也只能替代和排斥学生

自己的感受。

    在 7 到 13 岁的年龄,小孩虽然需要和希望有一个权威来告诉他们事情是怎样的,否则,他们

对于惊奇、崇拜和真理的追求就得不到满足。他们的成长靠权威,如果找不到,他们在这个年龄要

形成的、以后才要发挥的判断的基础就不稳定。所以,他们也想知道自己的哪些做法让老师满意,

哪些让他不满意。青春期之后,需要权威的年龄就过去了。青春期的孩子需要的是自己选择的榜样,

就是朋友(老师应该是他们的朋友)。

    但是,他们最需要的是自己去观察,观察整个的、包括各种各样变化的过程,然后把观察到的

情况提高到抽象状态,再去比较和认识几件事情之间的关系和规律(道理)。学生自己发现的规律

在心里起到的作用不同于从课本上知道的。只有不用课本,我才能把平常发生在课本上的学习过程



                                                                          19


----------------------- Page 40-----------------------

我能承受吗                                                                   第二册



转到学生的心里来。

    学生需要自己去观察、感觉和感受,而不需要课文的判断。被动的学生,如果碰到两种思想或

答案时,很容易使他们的思考陷入迷惘和困惑。一个被动的人可能受不了两种思想同时的存在,他

不能宽容第二个。可是,一个练习过自己去感觉的人不会受到思考模式的影响。在要坚持两种思想

的时候,他会感到丰富。观察中的矛盾不会真正有害于学生,情感中的矛盾还会是一种丰富,但逻

辑说明中的矛盾有害。

    其实,真正的创造工作很少存在。一般来说,所谓的头里做出的创造只是已经存在的几种事物

的新的联合方式。模式化的思考不需要我们睡觉,可是接受创造因素的思考只能在比较多的睡眠后

进行。如果要真正创造,我们首先要失去已经具有的对于结果的想象,造船一个没有任何目的的空

间。一个耳朵听满歌的人无法创造出真正新的音乐。反而内心中对音乐的“饿”会在内心中引起新

的音乐(创造)。

    普通的创造工作总都是从睡眠中的意志来发挥的,它只能在无意识的状态中发生,因为意识总

会形成固定的概念。也可以说,只要想象变得无意识,它就具有普通的创造性,就像做梦时那样。

所以,真正的创造不是在思考,而是在做(行动)的过程中发生的。创造需要一种空间,需要无律、

无计划和目的,也需要活力和自由,使宇宙各种各样特点的力量会进来。规律只能通过无意识的感

觉加入到创造中去。创造工作只能通过无意识的感觉接受环境的事实。如果一个创造者不能脱离思

考,他也无法创造出与已经存在的概念不同的东西,而只能达到或者达不到已经定下的标准。如何

实现的问题是创造后才需要考虑的。也可以说,从 11  岁起,创造工作是唯一能让孩子接受精神的

手段。

    高级的创造工作有一个小小的区别:在做高级创造工作时,我们能发挥一种观察性的意识,但

这个意识不能是针对目的的。就是说,虽然发挥意识去观察自己的创造行为,但想不到任何的目的。

    我想让学生在小组内根据前边观察而了解到的需要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尽可能舒适,把环境变

成自己的家。这种安排包括一些能让生活变得舒服和方便的发明。学生要做一些很复杂又费时间的

发明,以便让生活变得简单、容易,就像城里人一样。

    让学生决定我们要实现的项目之前,他们要在小组内画出自己的解决方案,把每天的结果向全

班介绍。所有小组答辩了方案之后,作出决定所需要的基础才够丰富。为了不要把可发现的才能压

抑下去,我在答辩时对学生的要求不能针对结果,而应该针对态度,以避免形成不同学生不同才能

之间的、不公平的“淘汰赛”。为了让学生互相承认每个人不同的才能,我们也不要做评价。为了

避免消费的思想、为了避免排斥和互相瞧不起的现象,作为老师,我需要特别爱护学生做出的东西,

特别是那种最破烂的、残缺的。

    学生个人的思想需要自由而丰富,可是管理大家合作方式的规定则需要像合同一样定下来。我

希望,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发挥的做法,以后也能成为改造外界社会的萌芽。



                          节奏是孩子的活力



    7 到13 岁的小孩无意识地存在着一种用自己的身体去感受节奏的愿望。这是因为,7 岁之前通

过头部塑造器官的力量已经转入到了胸腔的节奏系统(呼吸和血流动)中去了。在鲁道夫史代纳写

的一本书《Die geistig seelischen Grundkraefte der Erziehungskunst》上,我看到了节奏在这个年龄与人体

发育的关系:

    从 7 岁开始,在整个身体里发挥并影响到所有其他过程的是节奏系统。给换牙后至性成熟前(7

至 13 岁)小孩上的课,主要应该是引导(或者影响)节奏系统的。所有不能培养和引导节奏系统

的手段在这个年龄都是错误的。那么,什么能引导节奏系统呢?那就是艺术的活动。  

    比如说,音乐离不开节奏。音乐就是节奏,所以音乐在人体的节奏系统中继续起作用。整个人

的内部自己会变成乐器,就是说,整个节奏系统都会发挥不同种乐器的特点。此外,不仅音乐有这



                                                                           20


----------------------- Page 41-----------------------

我能承受吗                                                                   第二册



样的作用,雕塑和绘画也有。美术的颜色和不同颜色的和谐融会,也能在身体的节奏系统中造成或

者引起根据颜色和谐的节奏过程。如果要成为这个年龄段的老师,我们就需要以艺术的手段介绍所

有的课程内容(不仅是艺术课的内容)。所有课程(包括所有门课),都要让小孩自由地与和谐地发

挥他的节奏系统。  

    如果 7 至 13 岁的小孩在课堂上累了,这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对节奏系统,而是对另一系统起了

作用。节奏系统不会让我们累,我们的心脏跳动一辈子都不累。让我们累的,是思考、是新陈代谢

的过程和动作。

    另外,我继续总结和翻译鲁道夫史代纳《Menschenerkenntnis und Unterrichtsgestaltung》演讲的部分

内容:

    可以说,所有课程都能分成两种,而这两种特点完全相反的课程能互相帮助。如果只给学生上

发挥想象和反思特点的课,因为他们觉得接受过的认识已经太多了,他们就会变得很表面化。只发

挥意识的课培养出来的人不愿意真正地去意识到外界中的一些关系。可是,如果在上这种课之前用

过身体来培养才能,学生才会有足够的去认识的愿望。反之,在发挥意识的第二种课之后,学生也

更有手工、音乐、体育等课程需要的愿望。  

    在需要反思的课堂上,学生需要把自己的意识联系到老师接受的一些事情,可能也要作出判断。

也许,老师很重视让学生自己动脑,可是这种不包括身体活动的学习是一种有意识的“睡觉”状态,

因为学生的精神(有意识的思考)和灵心(情感)部分离开了身体。就是说,学生的精神灵心在老

师介绍的事情中,而不在自己的身体内,就像睡眠状态一样(在做梦的状态中)。在这种课堂上和

在睡觉时,都是人体把营养从下面排到头脑里去的一种过程。  

    在我们不睡觉的时候,人体中的病被有意识的高级器官限制和压下去了。在睡觉时,人体中的

病才能真正去发挥它的作用。在让学生只动头脑的课堂上,他们人体中的病也一样发挥作用。在让

学生通过身体活动去学习时,比如弹奏乐器、体育、手工、写字等,学生的身体就完全醒了过来。

结果,这些课程能够限制人体中的病,也能够让学生的精神、心理和身体健康。  

    有的人过分地强调抽象精神(智力)的学习,有的则过分地强调物质身体的学习。其实,只有

把这两方面联系起来并认识到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才能培养出健康的小孩。如果我们了解“悲伤”

能阻碍肠子的工作,“笑”能发挥肠子的工作,我们在物质的研究中就能发现精神的作用。了解的

话,我们也能让学生去思考他们的身体根据所包含的道理“想”思考的东西,使学生能获得健康。  

    如果我们用整节课的时间不断给学生讲知识,而不发挥他们的创象(创造想象)力,学生在胃

酸里就会过多地产生的一种物质(Pepsin )。如果后边接着上音乐课,这种物质就会得到它的用途,

就是造出唱歌时需要的一种刺痒。可是,如果在造成这种因素时没有发挥学生创象力的话,这种物

质就卡住在胃的褶痕之间,使它无法转流、无法造成刺痒。而没有了这种刺痒,学生就会懒得唱歌,

什么都做不出来。  

    如果像一种方法或者模式一样接受这些,我们不可能达到任何效果,可如果每个老师都意识到

这样的不同门课之间的关系,使同班不同门课的老师互相帮助,效果就会出现。……  

    最能带来活力节奏的一种变换,是在外面和环境融为一体并改造它的感受(意志)和教室里的

反思并认识已经定型的东西(想象)之间的变换。在外面,自己的灵心和我们要观察感受的对象应

该是融为一体的(好感),而在教室里,自己的灵心跟我们要认识的对象应该是分开的(反感)。四

肢在外面的行动和新陈代谢的工作是呼吸的一种“呼”,而神经感官系统在教室里的思考是呼吸的

一种“吸”。主动的“呼”是根据自己的想法影响和改变外界,而被动的“吸”是让外界影响到和

改变自己。两种工作之间的变换才是“呼吸”,而这种有节奏的变换才能给小孩带来活力。

    人就需要这两种特点。一是让我们行动创造的意志力。它需要我们以睡眠和好感的特点融入到

环境或者要做的事情中,也需要学生加入集体。最适合的地方是在外面有生命里的自然环境。实现

自己创造的东西不仅是改变环境,也是一个想象力能适应和接受事实的机会。



                                                                           21


----------------------- Page 42-----------------------

我能承受吗                                                                   第二册



    另一个要发挥的特点,是有意识的思考状态。这个状态需要我们安静、不动各自封闭的、对外

有反感地去反思的才能。这样才可能接受和认识一些规律。最合适的地方是人造的环境,因为人造

的、死的建筑材料没有属于它自己的生命力量,使它不会影响思考。死的物质环境和死的神经物质

中都是让精神透过、都是能发生反射(反思)的地方。所以我也理解,农村美丽的泥土教室为什么

必须换成灰色又丑的水泥砖房。

    这两种特点是呈对比的,所以不可能同时发挥。如果老师了解这两种状态,就可以利用它们来

帮助学生进入适合活动的不同状态。

    感受只能在小组内发挥,因为感受是与自己分不开的。为了安排小组的记录工作,我想改动学

生的桌子,把他们分为6 个小组。有共同规律的意识则不一样。它都同样存在,不需要与个人的联

系。所以,需要发挥意识的工作肯定只能让大家一起在封闭的教室里开展。在自然环境中,意识是

发挥不了的,也很难在小组内做到。

    思考和意志之间是有变换节奏的情感范围。因为9 岁小孩的情感还依靠榜样,所以他们需要有

机会利用班里的活动来培养自己的情感。情感、气氛等灵心的感受都通过时间和时间的变化得到发

挥。物质上的东西和物质世界中发挥的意志,我们通过感官感觉到的世界和空间来感受,可是智慧、

情感气氛等的灵心感受,则是我们通过形成和萎缩等时间变化才能得到的。为了培养情感,学生需

要时间中的变化。

    人体最有变换节奏的范围,比如呼吸、心跳等节奏,也就是发挥情感的范围。不仅情感能影响

到节奏(比如在害怕时加快),反过来,我们也可以用呼吸的节奏去调整学生的情感。人的灵心需

要这种独立意识和集体情感群体之间的强烈气氛变换,才能存活以及使心理健康发挥。这种变换也

就像一个人需要呼吸——需要呼和吸两方面一样。学生需要全体来营造悲伤、快乐、失望、成功、

安静和活跃兴奋、快和慢等气氛的变换,使他们的灵心和情感萌生起来。如果学生能这样感受到不

同特点的变换,他们就不容易感到累。最让他们感到累的,是总是只去增加知识。

    比如在让学生观察植物、动物、历史发展或者某种文化时,如果让他们通过理解和知识来接受,

他们得到的就不多。反之,如果让他们通过各自特殊的气氛感受不同的历史阶段,能接受的就很多。

对小孩来说,情感能给他们带来的比知识要多得多。我能不能给他们带来有规律的变化呢?在这方

面,我还需要学习很多。

    能帮助调整心理的,是音乐能营造的气氛,因为音乐的特点,就是让大家融合起来、成为一个

灵心和情感方面的群体。在大家想合作或集体行动时,音乐也会帮助把全班的力量团结起来。让学

生营造并感受气氛的最佳时间,可能是在认识之后和实现之前,因为实现需要大家团结的力量。

    壮族山歌只包括五种声音。这种属于古代的五声音乐不包括快乐、悲伤等不同气氛的可能,而

且壮族学生往往也唱不出超过五声、超过没有气氛变化的歌曲。不过我认为,一个现代人不仅需要

扩大意识,也应该在灵心情感方面扩大它的感受范围,所以我想把学生的音乐感扩大到12 种声音。

我想,最适合的手段是有大调和小调气氛的三声合唱,让学生自己用风琴来尝试、营造和感受美的

音乐气氛和节奏。另外,还可以做一些击节奏的、让学生感受集体感的练习。

    我们活动的节奏当然要是天天按照同样固定规律进行的,否则的话就是失去了依靠。这也还有

另一个道理:无意识的、进行习惯的重复(节奏)能培养学生的、引导做法的情感,而有意识的具

有任务感的重复(节奏)能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坚持力。做广告的人知道这个道理,所以他们利用

“重复”这个因素去影响到人们无意识的欲望(意志的一种)和行动。

    过程安排:

    1. 午休结束在教室里分配任务后,小组到外面去感受和观察环境(第一个星期比较多)。

    2. 小组把观察到的东西记录和画出来,成为一份资料(在外面或在教室里做都可以)。

    3. 小组在教室里向全班同学答辩他们记录的东西。

    4. 大家在教室里把不同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一些关系和道理并决定自己的做法或下面的项



                                                                           22


----------------------- Page 43-----------------------

我能承受吗                                                                   第二册



       目。

   5.  感受各种各样的气氛(音乐)。

   6.  去外面实现自己决定的事情或项目(第二个星期比较多)。

   7.  在第二个星期再答辩自己项目的实现过程或成果。

    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基于以下想法:1、进入和接受环境的本质;3、从环境中分离,4 、意识

到它的需要并作出决定;6、让自己的决定充满活力,主动改造环境。我在这里写的背景想法当然

不要告诉小孩。如果不想让小孩的灵心(思考、情感和意志)萎缩,我们就不要让小孩理解我们心

里的理论,而要让他们去感受。我就这样用了8 个月的时间备好了活动,主要是进入适合小孩天性

的心情状态。具体的内容,我并不需要定下来。



                                                                            23


----------------------- Page 44-----------------------

我能承受吗                                                                   第三册



                              我哥哥来帮忙



    暑假过后,我跟我已经来到中国的哥哥又访问了板烈小学这学期已经成为五年级的学生,每次

访问都呆上两到五天。又进五年级教室、班主任把我们和我们的活动向学生介绍时,我的整个身体

都在发抖,脸也红了起来。学生肯定看见了。从现在开始,我哥哥负责为我的方案提供咨询、观察

我的做法和拍摄活动的纪录片。不过他拍的不是电视台总是希望拍到的我的脸,而主要是学生。

    晚自修停电的时候,学生和我们坐在外面,问我们来这里做什么、住在哪里等等问题。六年级

学生问,为什么不跟他们搞活动。我还发现,现在的四年级只有半数学生到了自己与环境断开的年

龄。

    每一个星期每天的具体方案,我在这次访问时才写了下来。到现在,我才觉得自己能了解到板

烈小学学生的需要。不过,我做这次实验不是为了说“最好就这样开展活动,”而是为了起到研究

作用、要尝试尽可能多的不同手段。我一点也不知道最好的活动如何开展,所以才做这些实验。假

如知道应该怎样做,我也不会说,因为我认为,每个老师都需要自己来研究他跟别的班不一样的学

生,根据研究到的来开展自己学生最需要的活动。这样,每个班需要的活动当然都不一样。

    这里学校的老师马上就同意所有我们开展活动需要的条件。他们希望我们在他们这里开展,因

为他们从来没有搞过活动。我们村的学校却不一样,我们村的老师比较年轻,代课老师比较少,他

们关心的是学生的成绩和自己的升迁、以及自己能不能调到更好的地方去。

    我在板烈小学协商的是:在我长期和学生接触、互相了解和一起准备之后,用两个星期的下午,

也就是下午三节课的时间来开展活动。上午三节课不变。

    活动结束再过一个月之后,为了检验这种做法的效果,教育局想让参与过和没有参与过活动的

学生参加以小组方式要完成任务的“考试”来进行比较。得到的成绩是小组和全班一起得到的,而

不是个人的。这是我联系教育局最后的一次。

    有一天,我用一节课给五年级学生介绍了我们的活动。我介绍的方式,是给他们讲我在另一个

学校见过的活动(实际上我没有见过):他们用两个星期下午的课堂来观察不同方面的东西、用画

画的方式在小组内来表达观察到的、也根据观察来决定并实现了自己的项目。只是,项目做的是什

么,我没有说。我不说的,我就让他们自己来想像并画出来。

    当时,学生很喜欢听,可好像什么想法都没有,使他们不知道“该”画什么。最后,大部分学

生画了一幢房子(一个家或一座教学楼),和让这幢房子变成属于自己的一些东西。再过三个星期,

我们就要开始。



                    第一个星期的活动让我失望



                                                               2003 年10 月6 日



                                  第一天  



    我们的活动开展得比我原来计划的要早一个星期。原来我打算再观察学生一个星期,可是后来

担心有外地人听说这个地方后就来影响,所以我就提前开始。活动的第一天,还有两个东兰教育局

研究室的人来看我怎样开展,这使学生感到有点不习惯。



    今天(星期一),我首先把全班46 个学生分成6 个小组,每组8 个人。由于班上只有 13 个女

生,有3 个小组就没有了女生。分配任务之后,我们来到学校外一条小河旁边的小山坡上。

    我让学生拿衣服蒙住眼睛时,他们一开始都不敢脱。我突然感觉到了,如果重复地要求或者提

醒他们,我很快就会变成一个“讨厌的东西”。学生不会理解为什么是他们要做。可是如果我自己

开始行动呢?我就拿自己的衣服让他们用,结果,学生自己也想成为(参与)我行动的一部分,就



                                                                            1


----------------------- Page 45-----------------------

我能承受吗                                                                  第三册



开始了。

    每个小组的一部分学生用衣服来蒙住自己的眼睛后,其他同学就带他们上山坡找到一棵树。看

不见的同学用手去摸树的样子、表面特点和感受它的材料。其他同学把他们带回出发地并把他们的

衣服拿下之后,刚才扎紧眼睛的同学就自己根据刚刚得到的印象再去寻找刚才摸过的树。

    由于过于兴奋,学生们做得都特别急,使那些被蒙住眼睛的同学摸的时间都不够、观察也不深,

又让下一个同学去做了。有时,他们跟着自己带的一个不能看见的同学一起滑了下去。可是这对他

们来说很正常,他们都控制得很好,因为这里是他们不可能害怕的“家园”。我计划星期五安排的

“信赖游戏”可能也是多余的。只有教育局官员的儿子在上坡后差一点下不来。

    女生们不敢和男生一起爬同样的坡。后来,我就叫女生靠触觉和听觉来观察石头之间的河流。

我让她们跟男生分开做,使她们突然高兴地行动了起来。

    我事先叫学生带好笔和纸,并叫他们做笔记。他们在找到了自己的树之后,都很自然地就开始

根据触摸得到的印象把自己的树画了下来。这样得到的图画并不一定是后来看见的东西,而是一种

包括树的灵心的画。有一个学生在找到了自己摸过的小树后,觉得这棵树的形态过于复杂,为了方

便,他就把叶子和部分树枝弄断了再画。另一个同样摸过这棵树并得到真正感受的同学看见时,就

尝试把弄断的树枝和叶子再复原。当然,他没能成功。

    再后,我给每个小组一个盛有墨水的注射器(喷墨器),让学生随着墨汁的漂移去观察河水的

流动。我让他们观察到:从石头的两边流过的水开始变得很急,往后边则变得很慢,甚至还从上面

朝相反的方向返回。然后,学生自己还观察了很多其他情况。这一部分观察活动让他们觉得最愉快。

    最后,我还想让学生观察人们给物质留下的不同特点。虽然感觉到学生越来越进入到了一种因

为太高兴所以不能控制自己的状态,可我还是让他们继续观察,因为我想以后可能没有机会再做。

我让每个学生用黄泥做了一个尽可能圆形的球,然后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换。得到同学的球时不要把

它改变,只要摸它的特点,再交换,一直到认得出自己的球为止。

    大部分学生很难接受这样的做法。他们不理解:为什么要把自己的球(作品)交给别人摸?他

们只懂得问我:“我做的球好不好?”

    学生摸那个泥土球当然不是观察到泥土,而是发现同学们对环境材料不同的影响。每个球具有

的形态、温度等状态已经接受了它的制作者的性格。也许,正是因为学生观察到了同学的特点和与

自己的不同,才使他们后面在小组内的合作变得非常难。

    我很难管得了整个情况,因为只有我一个“老师”。学生的班主任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都没时间

来帮我,因为他也是校长,还有很多其他事情要做。教育局的两个客人也只能在旁边看,没法帮。

    后来,学生确实控制不了自己,我就让他们回教室里去了。首先我让他们安静地等待几分钟,

因为我们都好像已经没有气可呼吸的样子,又是那么疯狂。学生刚做完了一个活动,又来到了下一

个活动,使他们已经很难“呼”,都是“吸”,来不及“呼”。

    把双人的桌子安排成小组共同用的大桌子之后,我把帮学生买好的毛笔、水彩、纸等工具分给

每个小组。这时,我从他们好奇的反应中发现,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些东西。我马上就要求他们用

这些来记录和表达刚才观察到的印象。

    为了让学生学会合作,我只给每个由8 名学生组成的小组两张纸(8 开)。可是4 个人一起来表

达并画出一幅作品的合作对他们来说非常难。很多同学说“不能合作”,而是希望自己来画自己的。

不过,我还是逼着他们合作。这些都在同样一天发生,对学生来说确实是太多了,他们怎么能做得

到?

    学生的意识还是无法进入他们的画,也无法进入他们的话。观察的东西也无法联系到思考。学

生尝试做到的只是完成任务并且问:“我画得好不好?”我感觉到了,学生都不敢在同学面前说出

自己的感受,所以我在有客人的今天也没有让他们介绍和答辩自己小组的作品,只是把它挂在了教

室的后墙。



                                                                            2


----------------------- Page 46-----------------------

我能承受吗                                                                   第三册



    第一天晚上我想,还让学生做泥土球确实太多。晚上,我自己变得越来越紧张,不知道自己为

什么这么着急。也许是急切地等着修改自己的错误和把活动做得更好的机会吧。

    原来我还打算让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去比较所表达出的感受、发现关系并且来决定:根

据环境的需要我们该做什么,再创造音乐,让学生的心放开。甚至,我还想过让学生在每天的最后

来实现它们。可是现在我认为,这些因素太多了。我们在第一个星期专门去观察并表达观察到的东

西,就足够了。要进行的做法在第二个星期还能实现,而且实现对这些小学生来说肯定比观察会容

易得多。



                                  第二天  



    从第二天起,我们就没有了客人,只有我哥哥继续拍纪录片。我首先让学生在教室里根据自己

的记忆力(想象)来画一种昨天在河边见到的花。虽然他们做得很好,可将来我还是要发现,这样

做不适合小孩。

    然后我给学生小组的任务是:在外面观察植物生长的过程,每个小组要用笔和纸来记录一种植

物从萌芽、生长(还没有开花)、正在开花、再凋谢(萎缩)和结果的不同阶段。如果找不到包括

所有阶段的植物,他们要在观察的过程中靠自己的想象力来想象未来的阶段。

    到河边时,有少数学生到处乱跑,把各种各样的花拔起来、把叶子弄掉再给我看,并且问:“这

种花合不合适?”他们感受的不是植物,而是自己拔起植物的样子。这些学生也在画完每一个笔划

之后问我:“这样画得好不好?”他们不断地诉苦,不断地有让我处理的事情。

    可是其他学生好像没有听见围着我的这些吵闹,他们就坐在某一个角落,安静地观察自己面前

的植物。这些学生都没有给我看他们画的结果,其实他们的画才具有对于生长和凋谢(萎缩)过程

的感觉。从他们的画可以看得出来,每一种植物都有根、竿、叶子、花和果实,只因为环境的影响,

他们才发挥得不一样、具有不同的气氛。只是,由于少数同学的影响,小组在外面的合作就没有进

行。

    然后,我们回到了教室,把桌子排成6 个大桌,每桌一个小组,再用水彩画把今天观察到的生

长和凋谢(萎缩)并结果的过程表达出来。这次我给每个小组3 张纸。结果,所有的小组都为分纸

的事情吵了起来。今天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学生不愿意在这么大的小组内合作,特别是男女生之间

的合作。比如,有的把小组共用的颜料都放在自己的桌子里,4 个男生用两三张纸,得不到纸的 4

个女生就什么都不想做。主要是某些学生对另一些同学的意见阻碍了整个小组的工作。

    其实,多数学生都在忘我地忙碌着(忙着大声讨论)。而且,他们在教室里也已经忘记了前面

观察到的特点,所以后面用上了比较多的(乱想的)想象力。

    学生在完成一件事之后就想不到(不敢)去欣赏自己的工作结果。反正在我把他们的画挂在教

室后边的墙、打算让他们介绍、欣赏、比较他们的画所表达的植物并发现关系时,学生很自然地就

消失了任何的关注。他们习惯的好像是:完成了就可以扔掉,自己做出的结果是不会有什么价值的。

    我尝试让每个小组(集体)到后边挂着画的地方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观察工作。这一部分成了

今天最大的问题:首先是由于我的误会,让学生以为是要找出同学最好的作品。由于没有及时发现

这样的误会,我还以为学生这样做是乱来的。这样,我就说了他们,又继续让学生自己来介绍,同

时还强调不用什么都由老师来说。结果,有的就不敢,另一些又认为自己控制了班里的活动,但却

没有真正可说或想说的内容。

    他们不敢说认真的,怕同学笑话。不如说不认真的,专门让同学笑。在集体中好像受一种集体

的力量。他们被这种力量推到了表面,使他们能说的也只是表面上的、没有内容的话。这也可以说

是一种刺激,一种不能不发挥的刺激,一种不允许他们发挥内心世界的追求。说出来的,都是不断

地没有思考内容、也没有感觉的想象中话,也就是一些不受控制,可是能提高刺激,从对于自己的



                                                                            3


----------------------- Page 47-----------------------

我能承受吗                                                                   第三册



感受和气氛自动就形成的词。

    我在这个时候还没有注意到的是,学生还在欣赏今天发生并还没有结束的感受和用艺术表达感

受的过程。如果现在就马上让他们来分析,这种分析就是破坏感受的。他们当然不愿意。

    这样,我们当然又没有进行音乐气氛和节奏方面的创造。我当时虽然还有能力不断恢复班里的

安静状态,可是像思考这种内心的东西却无法进行。这样的问题,都是在我要求学生发挥意识时出

现的。在我希望学生自己来认识到某种事情或者关系的时候,他们的意识就受到了干扰,也无法进

入观察。



    班里平常的安静状态是通过外在的要求和习惯,而不是通过还没有变成习惯的观察和内心工作

得到的。学生单独观察的时候能做得到,可是在集体中就做不到。加上我个人的一个问题:由于我

经常像做梦一样的状态、由于我的自我意识不出现,我就无法在班里的活动中成为学生的权威,无

法控制学生的意志。这些问题,使我第一次考虑要不要放弃活动。也许只剩下让学生写作文这个唯

一能让个人意识进入做法的手段了,因为写字是每个学生自己分开才能做到的,也是一种包含固定

文化规则的东西。

    晚上,有6 年级学生看到我伤心的样子,他们就想了很多让我快乐起来的办法。可是,有让人

伤心的原因,我为什么要快乐呢?我们 5 年级的一个学生晚上也来找我说:“你要记下我们调皮学

生的名字并告诉班主任。在我调皮时,你也要记下我的名字。今天最调皮、总是乱闹的那个同学我

们都不喜欢。”

    我认为,说这句话的学生只是意志弱,不敢在同学面前表露出成为一个老实人的愿望。反正下

一天我看见,大家“都不喜欢”的那个学生抱着他,骄傲地带着他,好像是自己的战利品一样。



                                   第三天  



    我发现,学生无法同时在小组内既合作创造主动,同时又保持安静。我准备的活动方案已经成

了废品,我就暂时放弃了我们的活动。今天要做的,只是以作文的方式安静地回忆前两天的经历。

学生们都表示理解我这样的做法,也有一点遗憾的表情(他们还是很喜欢到外面)。我也觉得这样

做很可惜,因为在让学生被动的时候,他们无法发挥自己的特点。

    学生写作文的同时,我根据昨天的任务给他们画水彩画。我自己也来画画,让学生看到并承认

我的才能,使他们的愿望终于得到了满足。但很多学生还是不知道写什么。写出来的作文,也只是

记录了我对他们说过的话和他们自己做的事,没有一个词是说他们自己的感受或者自己发现的东

西,就好像自己的灵心不敢参与活动一样。

    第二节课,我先介绍了我观察到的根据不同环境条件主要只发挥叶子、花或果实的植物,还有

沙漠中和石山上的植物,还给他们介绍了我在林广屯家门口种的一棵树:

    “……在我种它的时候,它像我一样高,可是有的人喜欢站在我们家门口,无聊的手就慢慢地

摸树,把一片一片叶子、一根一根树枝弄掉了。结果,那棵树最后只剩一根树枝。不过它还是努力

地生长,重新发芽。只是由于发出来的芽太小,也都被人家无聊的手摸掉了。从北京回来的时候,

我只找到了一根 10 厘米高的树杆……它还是不放弃,从下面的根部又开始发芽……”我还向学生

介绍了植物和人相反的呼吸方式、完善土的作用和滥伐树木的后果。

    第三节课,在学生补写作文的同时,我用学校的管风琴给他们弹根据三声规律的音乐,可学生

无法听出大调和小调快乐和悲伤的气氛。最后,我在桌子上拍一些他们集体要进入模仿的节奏。在

我让学生跟着拍的时候,他们并没有根据无意识的节奏感,而是靠眼睛看到的来进行。不靠感觉,

而靠经过视觉有意识的反应当然太难,没办法跟上。下次我就没有让他们看到我的手,只让他们听

见。



                                                                             4


----------------------- Page 48-----------------------

我能承受吗                                                                   第三册



    下课后有很多学生问我:“今天我们怎么样?”大部分学生尝试再给我工作上的欢乐。我感觉

到,他们对活动的继续还是抱有很大的希望。只是,女生经常看起来好像没有任何兴趣的样子。

    晚上,有一个今天最捣乱的学生来找我玩。在我提到纪律问题时他说:“上课时我感到闷,很

难受。”在我问怎么解决他的问题时他就说:“可能在看书时我不闷。”我们就一起定了:下次闷的

时候,我要让他在教室之外的一个地方看书。然后他开始问我:“不挣钱、不成家,你为了什么还

想跟我们做活动?”



                                  第四天  



    今天我还是没有带学生到外面去,一开始我就让他们把桌子排成小组状态,再给他们发画水彩

画的工具。首先,我让每一个学生只用我先发的三种基础颜色(红、黄、蓝),经过把其中两种混

合起来的手段让他们找到所有其他颜色。只是,很多学生不敢或者把三种都混在了一起。

    然后,我再次用学校的管风琴来弹快乐和悲伤气氛的音乐,也和学生们谈对于音乐的感受。在

我把大调弹成大步往上、把小调弹成小步往下时,学生才正确地感受到了快乐和悲伤的气氛。

    我还给他们说了发生在我们村的一个故事:兄弟俩只因为没有真正地观察对方的心情,一个就

杀了另一个并后悔。通过音乐和故事,我们找到了这样的题目:战斗与下雨、满意与反对、高兴与

火、战斗与悲伤、火与悲伤和高兴与满意。

    把6 个题目根据学生的性格分给6 个小组后,我让每个学生在一张大的纸上用颜色(不用形态)

来表达属于题目的感受。多数学生不敢把两种颜色混起来让它们发生反应,有的又全部混在了一起。

因为大多数人在没有规定的状态下想不到用什么颜色,所以我跟每一个小组都分开来讨论,比如:

“你在看到什么颜色的时候会感到紧张和发火,什么颜色让你感到孤独?”在他们说出的时候,我

就让他们把它画出来。后来,每个同学都找到了表达方式,女生当然是在男生差不多画完时才开始

的。有一个在日记里写道:“这样的任务很难受,不过我喜欢。”

    今天我第二次尝试让6 个小组向全班介绍自己的作品。可是这次我不让他们到前边,而是让他

们在小组的桌子边手拿自己的画向大家展示,再说一说原来的题目和自己所用颜色的感受,还说出

具有这种性格的动物。

    因为上次让学生做介绍时,有的只是对我说,没有让大家听到,所以这次我就故意站在离他们

最远的位置,使他们只能让全班都听见。不过,大家对同学们工作的兴趣还是太小。怎样才能让学

生对其他同学的作品产生兴趣,而不仅仅只关注老师呢?

    我又一次发现:让学生主动、让个人自己的因素参与课堂是超出他们承受能力的。每次让他们

主动表达个人感受时,他们都进入了一种接近疯狂的混乱的状态。让他们被动才引起了安静。不过,

最后他们还是做得到,他们真的说出了一些认真的感受。

    在我们准备休息之前,我还问学生:“在做小组介绍之后,要用泥土来做根据题目的那种性格

想象出来的动物,还是在教室的墙上画“有活动的”彩线?”可是因为主动太多是他们解决不了的

问题、因为学生又需要被动一段时间,我在休息之后只对他们说了明天要决定下个星期的项目,这

使得学生能在安静的气氛中慢慢地思考。后来我想起来:这样又主动,又被动的变换对他们很重要,

比什么内容都重要。如果当时不变换节奏的话,学生只会发生心理抽搐,使什么都不行。只是,变

换的节奏还是太长了,以后要每30 分钟都改变一次。

    最后我对学生说:“我们班里有一些学生,我从来没有注意过他们,因为他们都很安静地工作。”

一般情况我免不了主要管那些“调皮捣蛋”们,可是这次,我叫了两个安静的学生到管风琴边给大

家弹音乐。根据三声的规律,他们马上就弹出了全班同学都欣赏的音乐。大家都没想到他们能弹得

那么好听,使这两个我们平常注意不到的学生在心里得到了很大的支持(自信)。

    在学生好奇地离开自己的位置、想更清楚地看同学做到的事时,我一边被他们感动,一边又感

到可惜,因为我需要叫他们回去,以便保持课堂纪律。



                                                                            5


----------------------- Page 49-----------------------

我能承受吗                                                                   第三册



    今天有一个人从长沙市过来,并成功说服了我们屯的人带他到学校来找我。他问我怎样拉赞助

去办学的方法,可是我哪里懂得?我根本没有这个兴趣。我用了7 个多月来准备活动,现在最关键

的两个星期,我怎么还会有心情来咨询办学的事?他想让别人捐给我我根本不需要的东西。



                                  第五天  



    我们把桌子排成6 个小组之后,我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忆力画出我们校园的地图,再画出

学校旁边的河流、小卖部、卫生所等中心的建设情况。画地图时发挥的不同于画颜色发挥的。颜色

发挥了学生的情感,而有逻辑连接的线条和形态组成的地图会发挥学生尽可能具体的想象力。为了

让学生理解地图(平面图)的画法,我先在黑板上画了我们教室的平面图、旁边一个班的教室和楼

梯间,再盖上教学楼楼顶,使学生除了一个正方形之外什么都看不到。

    虽然我这么做了,可是很多学生还是无法想象如何从上面来看一座房子。比较多的学生还是无

法看出来房子前、后、左、右是怎样联系到其他房子的。女生很少允许我看到她们画的。只有从河

流开始画图的学生没有问题。

    然后,我让学生到外面爬上教室楼后边的山坡,从上面来看真实的情况。在坡上他们当然先是

跑来跑去,从一块田跳到另一块,以便找一个最合适的位置。然后,他们就用笔和刚画过的图做根

据所见情况的修改。有的还是没发现自己把教室楼右边的宿舍画在了左边。另一些学生到了大家休

息时还不愿意下来,他们仍然在坡上观察和画图。

    回到教室后,我让每个小组合作(比较和讨论)并画出两张尽可能正规的图。这时,很多学生

还是想模仿我同时在黑板上画的图来画,而不相信自己的观察能力。不过,他们已经开始在小组内

合作,也没有再问“我画得好不好?”只是问“这样画行不行?”

    把桌子恢复成平常上课的那种状态之后,我们就开始讨论下个星期要实现的项目。首先,我让

学生说出尽可能多的想法,让一个同学在黑板上把它们记录下来。学生比较随意说出来的想法有:

一部车            3  (人数)                开展打架比赛          3

机器人            7                      修教室的墙壁          4

滑轮组            15                     建设校园围墙          10

模型电动车          12                     修路              7

乒乓球桌           20                     做体操的场地          8

篮球场            14                     修教学楼的栏杆  15

河里游泳的地方  18                           修灯、门和桌子  15

船模             11                     校园内绿化           19

炸弹             2                      观察环境

    所有学生都说要在外面实现,而不太愿意在教室内。也有一些学生太信赖我的安排,在大家一

起计划下个星期的过程中还是问我:“我们下星期做什么?”把学生的想法写在黑板上特别地困难,

因为我们找不到一个懂得写这些字的同学。最后,我们不得不放弃用写字来记录的方式。

    再休息之后,为了作出决定我就问大家,支持哪一个主意。只是最后选定哪个他们还没有做到。

不过,这次学生才真正地参与了全班的讨论,他们都很乐意说。大家说自己的愿望时我感觉到,他

们越来越友好地希望我们大家未来的事情能变成真的。他们越来越相信,所有我让做的都是为了他

们。

    最后,我让学生在小组内用刚刚画出的图来做出计划,也就是计划我们校园中心未来的发展,

在哪里开一个市场(本地人常把校园内的空地当做交易市场)等等。可是,他们没有耐心,也不愿

意做。所以,我只好和他们一起来回忆这个星期的经历:第一天摸树的经历给他们留下的印象最深,

因为“摸那棵树特别舒服”。我们也再次尝试一起来进入一个由个别学生创造、用手在桌子上拍打



                                                                            6


----------------------- Page 50-----------------------

我能承受吗                                                                   第三册



的节奏,可是每个人还是高兴地拍了自己的,没有合作感。



                             慢慢认识了学生  



    在活动的每一天,学生都很好奇地问我:“今天我们做什么活动?”因为不知道我们下面的活

动还会带来一些什么,所以他们能这么好奇、又聚精会神、又急切地等待着。我认为,这样的好奇

是最好的一种学习动力。假如说我根据他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本来开展活动,让他们知道“老

师能给我们带来的一切,就是课本上已经看到的这些”,学生还能好奇吗?学习的动力从哪里来?

    如果课本或老师直接告诉学生他们应该感觉到的是什么,就是在直接给他们说出结果,这不会

培养什么。同样,我们也不可能直接地给学生一些精神(思想或思维方式)的内容。如果还是要直

接去培养在睡眠状态中才能真正发挥的精神,我们只能是在影响它、破坏它。只有老师被学生改变,

学生才可能被老师改变。学生自己经历过的与老师互相影响命运的事才会让他们进入一种心理和精

神的变化,使他们以后的做法也得到调整。所以,我感谢学校和教育局允许我不按课本去做。

    如果我惩罚学生,有的学生当然会生气,而会生气的那些学生才会从惩罚中学习。所以,我不

怪他们生气,反而对他们说:“你生气了吗?不要紧,你就生气吧。”我也不是因为反感才去惩罚,

而是为了帮助他。因为怕无聊才排斥一切现实和严肃,但并不让事情接触到自己的学生,才是难办

的。可能只有两个人跟他单独经历到的事情才有帮助。

    好像是这样:脸的形态有特点(看起来不美)的小孩,往往会存在着一种内心的“战斗”。“战

斗”的对象就是自己的特点。我们在他们脸上能看出这些特点,是因为人体的形态(从7 岁起)能

表达一个人内心的过程。

    脸的形态没有特点(看起来很美、很理想、平等)的小孩,在内心中则没有要去发生“内心战”

的对象存在。这种小孩感觉到自己比有“内心战”的同学更聪明、厉害和受欢迎。也可以说,因为

他们不必管自己内心的“战斗”,他们的心就很开放。也就是说,他们可以接受外界中的一些其他

影响。所以,脸形美的小孩特别容易受到社会影响,使他们容易学坏。

    在我的教育工作中,这些学生成了最难解决的问题。我没有好的手段来教育他们。和自己的内

心特点发生“战斗”的学生就容易得多,一般都可以从他们内心特点的本质来找出适合他们的手段。



    我已经经历到了:如果我很怕某些做法(比如搬桌子或者拍节奏)会引起不安、乱和吵的情况,

这就会让学生变得没有肯定感或者很难合作的样子。搬桌子当然免不了吵和乱,但这是必须的。如

果我因为怕就希望实现不可能的事(一直保持同样安静的状态),学生就无法分清可以吵乱和该安

静的时段。如果我让他们在搬桌子的时候随便吵,他们在搬完桌子之后更容易安静下来。

    同样,如果我在做事过程中一直担心别人对我的看法,这也会使我做不了(不敢做)我认为该

做的事。或者,如果我自己不知道我具体要学生做什么,学生也很难接受我对他们的意志。要吵、

要安静、要开始、要结束的时候,我都要让他们清楚,要给他们一种肯定感。否则,他们就会不坚

定、难受、不自信和心存怀疑。

    今天又有3 个陌生人从柳州市来找我……



                     第二个星期的活动有希望



                                                              2003 年10 月13 日



                                  第六天  



    星期一整天都下大雨,所以我们无法开展活动。由于窗口没有玻璃,今天教室里本来就特别冷,

风又吹得大家觉得更冷,使学生很着急。今天我只用了下午最后一节课,我对学生说,我考虑了他

们建议的项目里其中哪个适合很多人一起做,又可以在外面实现。我从他们的想法中选取的是“在



                                                                            7


----------------------- Page 51-----------------------

我能承受吗                                                                   第三册



河里能游泳的地方”这一项。而且,我还给他们介绍了整个星期的打算。学生就说:“不过今天我

们不会去游泳,怕冻死了”。

    然后,我们一起考虑了建设水坝的基础需要,比如水深、面积、如何省材、自然条件、水下情

况、洗衣功能、往返道路、进水方便、山洪暴发和怎样把洪水带来的沙子排出去等等,并讨论和画

出了明天要利用河水平面来测量坡度的方式。

    他们提出的想法比如是:洗衣服的地方要建在下面,不要让洗衣粉进入游泳的地方。因为比较

多的学生非常关心我们该怎样实现项目,我只需要提出问题,然后“游泳池”的需要和解决方式都

是学生找到并提出来的。我从教室内所有的方向都得到了很多自由说出来的答案。

    课堂上激烈的参与,又让另一些同学以为现在到了大家可以说话的时候,所以他们就跟着吵起

来。他们还分不清参与大家的和个别的谈话。这又使得部分学生去“关心”跟我们活动无关的课本

和数学题。可是,我已经越来越喜欢我的学生,他们也越来越多地告诉我一些没有经过考虑的事情,

然后又请我原谅他们这么直接。



                                  第七天  



    为了做出游泳池的建设计划,我今天先给4 个小组安排了河流的4 段路程,让他们从上面来看

小河的形态、水下情况等,并让他们画图。另外一个小组负责帮其他小组测量不同河段的宽度,还

有一个小组负责帮其他小组测量河流的坡度。这次我让全体女生组成一个小组,让她们负责一段河

流的全部。

    分配完任务,我们就出发了。可到了河边,好像没有谁知道该做什么,特别是得到折尺的小组。

他们在河边时,突然就不知道了“宽度”、“坡度”和“高度”的意义。而且我当时才发现,他们从

来没有见过折尺。真倒霉,我没有注意到折尺的标度除了厘米还有英寸,使学生更加糊里糊涂。另

外还有一些学生不愿意合作,一定要单独做全部,但一个人很难又测量又记录和整理信息。只有女

生小组合作得很好,都不需要问我。

    有的学生只是乱动我哥哥的摄像机,使他无法拍摄。有的在看到别人哭并让我担心时才感到舒

服。我发现有3 个学生爬到了树上,就问他们正在做什么。原来,他们找了个高一点、能看得更清

楚的地方。他们做的工作很有用。也有的在旁边慢慢地完成了全小组的工作并做得很好,这些是最

难注意到、可能到最后都没有谁去发现的。不同学生的区别真是很大!

    过了一个小时,在我觉得好像什么都没有记录的时候,我就叫学生回教室去了。我们还是把桌

子排成小组,叫他们在小组内合作画出能做计划工作的图。我对每个小组说:“现在你们只能靠那

些记录有可用资料的几个同学了。如果还是画不出可用的图,我们就无法做水坝的建设计划。”

    由于小组内的谈话,在外面瞎捣乱的学生意识到:现在他们整个小组全都要靠两个认真工作的

同学了。虽然,负责坡度的小组只是乱编了一些无用的数据,不过我没想到的是,同学生最后还是

画出了可以用的图。

    我在休息时间把小组画的图挂到了教室的后墙。然后,我们大家就一起来看图,并以此考虑哪

个地方最适合建根据我们想法的水坝。最后,我们就选了面积最大、河底最平、水坝旁边有石头山

的一段。

    接下来,我让每个学生在纸上一边画,一边想出最理想的水坝设计,让学生自由地创造和发挥

尽可能多的不同方案。几乎一半的学生什么都想不到,不过在我个别和他们谈话过后,他们基本上

都画出了自己的方案。我也把学生关于洗衣功能、水坝旁边的路等设计抄画在黑板上。



    下课后,我头脑里非常乱,也非常地累。学生给我的印象确实太多了。晚上又来了一个喝醉的

家长,说:“你为我们做的事情很伟大,……今晚到我家玩。”在我说我还需要准备他儿子明天的活

动时,他又说:“一个晚上不要紧,不用做准备,去吧。”可为了孩子们,我只能不理会家长。



                                                                            8


----------------------- Page 52-----------------------

我能承受吗                                                                   第三册



    每天晚上我都跟我哥哥一起考虑发生在学生中的事情、考虑学生为什么要这样做,下一天上午

我们就考虑怎样改变方案、具体怎么做,等等。我也没想到班主任对我说的:学生这几天写的作文

比以前有活力、有趣和特点了。为了长期的调查,他请我把活动延长到一年。



                                  第八天  



    上午,班主任终于帮我们找到了一部运砖头的拖拉机。可是由于这里人的性格和我不一样,我

还在担心能不能按时拿到水泥和石粉。每次问别人,我都得到同样的答案:“没问题,通知他就有

人把货运过来。”只是每天都发生意外,还没有见人。

    因为折尺的事,我首先对学生说对不起。然后,我要求个别同学不要影响摄像机。今天还新来

了一个我从隘洞中学请来的老师。我给学生说他们要在河里做实验,看看怎样的结构和设计才能挡

住最多、最急的水,然后,我就把做实验的材料分给了每个小组。

    今天我们又到河边去时,由于学生已经看到我买回来的水泥砖,他们对我们的水坝就有了很大

信心,大家也由此工作得非常认真。昨天我还考虑过放弃,可是今天学生的认真又给我带来了新的

信心。我们再也没有了捣乱的学生,再也没有“假演”的问题。

    我让他们做实验的想法是,把对水坝的想象适应事实。可惜,唯一的问题是,我给学生买的实

验材料太软,又能接受拉力(砖头只能接受压力),使实验变得不太切合实际。我对女生说:“你们

不能总是用手拉着模型水坝,以后水坝建好了也不可能天天有人站在旁边拉。”可是,她们无法理

解,还是靠自己手的力量去阻挡水流。

    不过,在水里玩着的男生却找到了比较多的好和不好的结构方式。只可惜,他们这样得到的经

验,到了做完回到教室用水彩把找到的最好的设计画下来时又忘掉了,结果又画不出来。只有一边

观察,一边画,他们才能把画出来的图联系到事实。而且,一种形态对他们来说不像是一种立体的

想象,而更像是一种有意义的象征。

    这一次,我又让学生在自己小组的位置拿设计图向大家介绍并说明,男生的介绍态度显得比以

前都认真(女生不开口)。只是设计出来的水坝具体有什么形态,他们也说不清楚。在记录和设计

的每一步,他们都失去了本来在河边得到过的具体的感觉。于是,我只能在给学生介绍了拉力和压

力结构的道理后,就定下了我们水坝的结构。

    后边的计划是大家一起讨论得出的:首先需要做什么?一共需要做多少任务?我们讨论的要分

给不同小组做的任务有:在砌砖头时要把河水排到另一个地方去、要挖河里面的土,挖到碰到石头

山为止、运砖头和开发新的能运砖头的路、搅拌水泥、砌砖头、建设洗澡功能、把水底弄平等等。

学生虽然想不到很多的问题,可是他们想得到很多好的解决方式。所以,我只需要提出问题,他们

就帮解决。

    最后,我叫学生明天带上用来挖地、砌砖头用的工具等。



    跟学生全都计划好了之后,他们的班主任就来说我们应该在哪个地方建水坝才行。他觉得我们

选的那个不行。学生几天的观察工作突然就成了“无用功”。另外,由于班主任给我们选的那个位

置比较复杂,他就建议请一个师傅来帮我们做,只让学生看。

    对学生来说,这样还有什么意思呢?这样的话,学生只会感到无聊,只能做其他不该做的事。

他们晚上找到我问:“你为我们的活动花了多少钱?”“这些钱从哪里得来的?”路过的家长又说:

“他们拍片卖给电视台能赚很多钱,让他们出多一点好了”。其实,电视台是让我把我哥哥拍的录

像带免费送给他们。



                                  第九天  



    今天是星期四,其他班都不上课,因为全校的老师都去县里开会了。只有我们班上午上数学,



                                                                            9


----------------------- Page 53-----------------------

我能承受吗                                                                   第三册



而我和我请来的老师却在着急地找材料。离下午继续搞活动还有半个小时,我们终于从家长们那里

借到了材料并跟学生开始实现我们的水坝。

    这些家长对我们的项目也感兴趣,就自愿来帮助。午休还没有结束,学生们也已经过来帮运送

材料。看到自己的愿望和计划就要变成真的了,他们就感觉到并说出来:“不管做多少,我们都做

得到,都不会累。”他们高兴地扛了很多砖头,好象力气比我的还要大得多。

    只可惜,家长们也同样高兴,在完成水坝的地基后,一定要继续砌砖头,使学生不敢来做。学

生不敢一起做,是因为觉得大人不承认他们不同于大人的世界,不把它当成是认真的。确实,把一

个半原形结构的水坝建在正在流动的河里实在是太有意思了。结果,学生今天都没有机会自己来砌

砖头。他们做的只有管理水流、开路、搅拌水泥和运送材料等工作。

    后来,有几个学生为了也能做最有意思的事,就偷偷地到河的上游用石块再垒了一个小水坝。

过了几个小时,我干脆让学生别再给家长提供水泥了,否则就不会有什么有意思的任务留给他们。

    学生今天都非常乐意帮助和做一切又累又脏的事,我什么都不用说,也不用安排。学生做得这

么累,我也不好意思叫他们。在我只是自己开始做什么的时候,学生就自动地过来帮忙,使我都没

必要再做了。这种时候,假如还给他们压力,我觉得真是难以想象的事。压力根本没有可以施加的

地方,因为他们都已经被兴趣牵引着。

    我请来的老师主要担心我们的水坝建得好不好,我自己担心的则是学生能不能经过自己参与学

到东西。我们两位老师的看法就是这样不一样,他希望有师傅,我又不要。上晚自修时我答应学生:

“明天不会有师傅,我们什么都要自己做。”学生们高兴极了。



                                  第十天  



    今天我们没有了师傅们(家长),也没有了帮我们的老师(我请来的老师必须回他的学校去了),

所以,接下来所有需要做的事情都是学生和我来完成的。学生比昨天还要高兴。因为想做事,在活

动要继续之前一个小时他们就已经到了。既然来了,我们就开始。

    我今天又不需要安排任何事,没有水泥,就有人自动地去帮助搅拌水泥的同学;没有石粉,就

有人自动推车去拉。他们如此能吃苦,是因为他们高兴,高兴又是因为能做实际的事,能看到自己

砌的水坝正变得越来越高。

    一开始,负责砌砖头的学生中还是一片喧嚣,可是后来他们就已经合作得非常好,再也不用大

声叫了。他们合作得多么好,在我让他们画图和做计划时都没见到过这么理想的合作方式。只是在

砌砖头的技术和力学方面,刚开始时我还需要引导他们一下。后来,我只在比较复杂的地方参与和

帮忙,而且由于我们的水坝越来越高,学生又太矮,看不到那么高的地方,我就帮他们把砖头递上

去。

    有一次,我在拿砖头时摔跤了,滑到水和水泥里并受了伤,学生就马上担心、爬到坡上找来草

药放在我的伤口上,并叫我休息。累的时候,他们先问我能不能休息,才敢停下自己做的事情。快

到结束时,有几个学生自动地去烧火做饭给仍在加班的同学吃。根据以前得到的经历,我真没想到

他们在实际做事时能做得那么好。

    在实现过程中,女生也第一次愿意跟我交流和回答我的问题。其实,只要有一点幽默,就可以

跳过不敢交流的障碍。这之前,在面对我的问题时她们都用手或其他东西来遮住自己的脸,也不说

话。现在她们却好像得到了自由一样。

    提前在纸上做计划对这里的人来说太不自然,他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做这种“不实际的事”,所

以就做不到。在能实现的时候他们突然什么都会了,都能合作、安排自己的工作等等。所以,他们

也不理解我们在开始实现之前要做的那么多的“无用的事”。对这个年龄来说,做计划的世界不是

属于他们的世界,实现(行动)才是属于他们自己的、最熟悉的世界。他们还不能以理论计划的方

式使用物理的道理,可是经过做和感受,他们接受得就很容易。下一次,我能不能让他们经过做和



                                                                           10


----------------------- Page 54-----------------------

我能承受吗                                                                   第三册



感受来接受物理的道理呢?

    最后,我们的水坝还差一层,可是很多学生说,他们也愿意在星期六再来把它完成。到那一天,

来的学生当然少了一些。被我叫来砌砖头的女生,还是像昨天那样被男生排挤去做别的事了。由于

做得太多,有的男生越来越像是又着急又疯狂的样子。有一个到最后声音变得很嘶哑的,其实是做

事最少的一个。

    完成时,我们都很累。



                              寻找新的办法  



    在实现工作中,学生很容易做到他们在教室里做不到的。我想,是不是因为我们的教育告诉他

们:“你们什么都不懂”呢?通过我们的活动经历,我认为:所有的学生本来都具有很有活力的思

想和情感,因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具有灵心的人。人的灵心都是最具有个人特点的东西,所以,每

个人根据天性具有的思想都不一样,没有标准。

    可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现在的教育为了建设社会要求的却是根据标准的思想。

    我们现在的教育告诉学生:“你们自己的思想和你们的情感不是正确的,你们需要的是标准的

思想”。而且,我们现在的教育用考试和根据标准去测试的手段对待学生,就好像他们是白痴一样,

把学生根据天性具有的个人的情感和思想都给消灭了。所以,他们已经不相信自己。在9 岁时,自

己个人的感受和思想出现的时候,大人没有理会它,然后学生自己也只能否认它,使他们已经无法

给我们说自己心里的感受和想法。

    我认为,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的学生就不敢根据自己天性的感受和思考方式来回答问题,而

是考虑:“老师想听到的根据标准思想的答案是什么?”这种根据标准思想的思考方式,学生当然

还没有。我们的教育让他们首先需要扔掉自己个人的,再重新接受标准的思想。由于这样的学习很

困难,所以学生接受得比较慢。

    如果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灵心特点的天性的思想来回答,我首先需要做的,只是唤醒这个心里已

经存在的思考,把它提高到有意识的程度。但是,这是怎样做的呢?我觉得最理想的教育是:不要

直接地教育思考,只要教育学生的做法,思考自然就会跟着出现。教数学那种课题当然需要培养有

一定规律的思考,可是像美术、音乐、诗歌等艺术课题只能通过自己去做和自己在做法的过程中感

受才能得到培养。

    第二个星期的活动结束后,我先回了林广屯几天,学生在这时封堵了水坝的涵洞,使我们的“游

泳池”变满了。大部分男生每天中午都到里面游泳,欣赏水和自己在水里的动作,高兴极了。那些

因为怕冷不敢游的同学也带着饭来到了水边观看。

    后来的时间,我们就每个月用一个星期来开展活动。这一次在观察的时候,我想让学生感觉到

并表达环境中的美;在做事的时候,我想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感受或者感觉到的事物与整个世界的

关系,也就是说,自己做的事情对整个世界会有用。



    在继续搞活动的前三天,我和我哥哥回到了学校做准备工作。刚刚过去的三个星期里,由于在

医院等地方帮别人安排了一些麻烦事,使我离开学生的世界确实太远了。另外,有人说电视台想找

我拍摄,让我担心有更多的观众到来。还好,电视台后来答应我不来了。我还需要发现:我学生的

心里存在着另一个世界,一个具有美的世界。我作为大人而失去了美的心需要这三天才进入了他们

的世界。

    本来,我打算星期一和学生观察水坝对环境的影响,可是我自己都无法发现。唯一的后果是:

什么都很美。所以我又改变了计划,要和学生去表达“游泳池”的美。首先,我自己给学生编了一

首歌。歌词是:

    每次看到我身边的石头、  



                                                                           11


----------------------- Page 55-----------------------

我能承受吗                                                                   第三册



    有生命的花、有情感的动物  

    或有思想的朋友时,  

    我都知道它存在着:  

    特点和才能。  

    为了这我就爱它。  

    每当我发现需要做的事,  

    如果我去做,就实现。  



              第三个星期的活动给我带来新的想法



                                                               2003 年11 月10 日



                                 第十一天  



    这次活动开始时,我首先对学生说:我们做活动不仅是为了我们自己,更是为了全人类。为了

那些不能参与建水坝的学生,我们要编一首歌给他们听,那就是建水坝的歌。我先让每个学生用 7

个字来写一句诗。大部分学生尝试表达了建水坝的事实、感激之情和对水的赞美。有的学生不想只

写一段,可是我们还是要由全班来创作一个作品。

    然后,学生在小组内把8 个句子联成了一首诗,而且每个小组派一个人到前边去给全班朗诵自

己小组的作品。在全班面前朗诵的同学虽然还不敢表现得很认真、不敢在同学面前认真看待自己的

作品,就在朗诵的过程中笑自己,但是从全班认真的反应里我还是感觉到:其实他们在心里很愿意

做正在做的事。第二次朗诵时,愿意以举手方式表决的同学选择了他们最喜欢的其中一段。

    这时,已经下课的6 年级学生随便进了我们的教室,要求跟我哥哥玩。在我们也休息的时候,

我把学生选择的那几段连成了我们全班歌曲的歌词,然后让学生把它抄写下来:

    哪怕山高水又深,  

    山高也有人行路。  

    我们建碧绿的游泳池。  

    亲爱的卢老师给(让)我们做水坝。  

    建设、建设,不怕累,  

    我们班的游泳池。  

    在抄写过程中,我听见了自己身后传来的“这么美”等小声说出来的话。因为今天特别冷,有

的学生又很同情我,他们就在上课时送给了我又热又好吃的东西,只是我都来不及品尝。

    然后,我还让学生抄写我自己编的歌曲的歌词,给学生唱我这首歌。而且,唱第三次时他们就

开始跟着唱了,因为他们一听就觉得很美、很喜欢。他们像我一样觉得:悲伤的歌特别美。到了休

息时,他们都不愿意停下来。

    再次休息过后,我还是把管风琴扛到了教室,选了我们平常很难注意到的学生来弹。后来大家

还帮我找了更难注意到的几个学生,使他们终于受到了关注并在后面的活动中变得更活跃。只是,

女生不愿意在别人的面前做任何事情,她们反应得好像我不在的样子,或干脆拿课本来遮挡自己的

脸。

    被请来的 10 个学生,虽然没有把一句一句限制在 7 个音符,可是当大家以举手方式表示好感

时,我就把那一句给记录了下来。大家都很有好意,没人故意去破坏,可是,一个创造过程还是免

不了引起一定的乱。由于大家都想主动参与到这个创造过程,很多人不断跑到前边来围着弹管风琴

的同学。我不得不用手示意他们回自己的位置,这使我感到可惜。可是不这样,大家的手就会同时

弹起来。正在创作音乐时,其他同学都想以自己的行动参与到创造的过程。听同学朗诵歌词时就没

有这种主动的愿望,因为听到时,歌词已经不是在创造过程中了。



                                                                            12


----------------------- Page 56-----------------------

我能承受吗                                                                   第三册



    如果当时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做法对全班的影响,我就必须把创作的气氛破坏并引起反感。这

个问题我无法解决,因为创作需要无意识的好感,有意识的都免不了产生反感。

    最后我说,我们还要解决一个不能留在自己位置的学生的问题。结果大家马上就说:“是,他

不行”。我说:“如果我们都认为他不行,他只能放弃改变自己的事。我们都要希望他改变时,他才

能满足我们的希望。”然后,我给学生介绍了明天要摸和仿造骨头的活动。

    到了晚上,我当然还需要花很多时间修改了学生弹出来的气氛快乐的音乐,它才成了一首从头

到尾都有一个过程的歌。



                                 第十二天  



    为了今天的活动,我去村屠宰场买回了猪的脊柱骨。把肉从这些骨头中剔出是一件让我很难受

的事。可是学生来到我宿舍根据骨头的特点把它们排列成一队时,我还是觉得好看。

    我已经知道:第二天总是最难的一天。活动开始时,我首先给学生分配了任务:今天每两个学

生要成为一个小组,来摸并用泥土仿造一块骨头。其中摸和仿造的学生不能用眼睛,另一个学生则

一边遮蔽他的眼睛和互相依靠着取暖,一边观察他的工作。然后再互相交换任务。

    给每两个学生发一块骨头后,我们就到外面的田里去做了。只可惜,他们更喜欢看别人做,也

不想让自己小组的另一个学生来观察他们的工作,而是想给我来看他的“工作成绩”。多数学生不

愿意闭着眼睛做。有部分学生觉得,需要出力的或者不习惯的事太难了,于是他们就放弃了所有不

能很轻松地在一分钟内完成的事。然后他们就无聊,找其它事来做。因此,我就尝试着以修改他们

作品的方式,来让他们观察得更准。可是,由于我选的田里的土没有地下土那么合适,我们因此很

难做出好作品。

    那些能接受和面对困难的,往往是不能表现自己的学生。虽然猪的脊柱骨头形态很有意思。

    休息过后,我们在教室里一起谈摸骨头的感受。学生虽然经常无意识地看见杀猪,可是,在我

让他们互相摸同学背部的骨头时,他们还是很难想象是像他们仿造的那样,觉得好像没那么尖。然

后我还告诉他们,脊柱骨起的是包围和保护主神经等作用。往上的骨头完全包围(最封闭的是头),

而往下面神经就越来越敞开,到了腿部,神经就是在骨头外面的。不过学生最关心的,是卖猪的人

多收了我多少钱。

    说完这些后,我还让学生靠眼睛来画自己面前的骨头。分纸时大声说“他偷我的纸”的学生,

其实是因为受不了我知道他们自己偷了东西的事。他们想表示还有其他同学也像他们一样做。大部

分学生虽然觉得自己去观察不如抄我的画,可他们还是很安静。只有我自己很怕保持不了,所以,

我就用剩下的时间给学生唱我根据他们的创作修改过的歌。对我修改歌谱的事,他们说:“不行!”

有时,他们就是喜欢反对。

    再休息之后,我先和学生练习唱歌,后给他们介绍学校要发生的变化,让他们考虑和画出新的

厨房该怎样设计,并让他们画出炉灶的供氧和排气装置,以及用黄泥还是水泥砖等方式。

    在我们刚唱完歌、让学生思考煮饭的炉灶时,他们无法理解:为什么要突然停下来?音乐刚刚

让他们活跃起来。让他们进入了一种无意识行动的气氛,使得他们吵乱成一团。我的批评也成了除

此之外的乱话。结果,我认为有故意发火的需要。而发火这种无控制的状态,又使得我自己很难受。

我在这时缺少的是幽默。而且由于缺少幽默,我就没有办法,使被我批评的学生也无法看得起我。

    后来我才懂得:不是学生想乱,而是我们唱歌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也启发了他们想团结进行

动作的愿望。音乐是一种无意识进入团结节奏的手段。唱歌之后再让学生抽象地思考和想象当然不

是根据人的天性。下次,我不应该在要封闭思考时,而应该在要行动之前才跟学生唱歌。

    当我在晚自修把上次活动的作品还给学生时,那些用心于自己作品的作者不得不看到:部分同

学抢着要他们的作品,并在抢的过程中把用心的画给撕扯烂了。这真让人心疼。小学生身上问题还

是在表面的动作和说出来的话里出现的,而中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却已经转到了内心,是看不见的。



                                                                           13


----------------------- Page 57-----------------------

我能承受吗                                                                   第三册



所以,中学阶段时被隐藏的问题才更难解决。



    如果受不了自己的思考或情绪,我们就必须把它乱说出来去麻烦别人,让他们受得了。如果受

不了自己的情感,我们必须作出反应,去影响我们身边的人。承受不了某种情况的人就会打架。如

果不把它说出来或者作出反应,我们就必须自己接受和承受。一般情况,没有过分表现自己和能控

制好自己对外界反应的人,都是内心坚强、在自己内心里接受的。他们才承受得了。

    上面说的是对于自己的情况,而下面写的同样的情况,则是对环境的感觉:如果我们真正地感

觉或者知觉并意识到环境中的因素,我们就必须承受很多。排斥承受的人无法感觉和意识到环境中

的因素,而且因为感觉和意识不到,他们就随便影响环境。所有自己受不了的事,我们只能让世界

承受。只有感觉并意识到环境和我们身边的人要承受的痛苦,我们才会停止给它们带来新的痛苦。

可是这样,我们就要替它们去承受。

    而因为在主动时,我们虽然能改变世界,可同时也排斥了所有的外来感受,所以我们在想承受

时,就需要进入一种被动的状态。只有被动、只在有了内心的安静时,我们在自己的内心中才能给

环境留下一个它能进入我们的空间,而只有环境进入了我们给他留下的空间,我们才可能感受到它。

所以我说:只有被动地承受,不去强迫,我才能接受(感觉到)一些环境中的真理。

    我希望,我的学生能感觉并意识到环境起作用的力量,使他们改正自己对于环境的做法。如果

我能成功,他们同时也必须承受得更多,也就是自己来承受他们感觉到的事情。这就是说:我们的

活动越成功,学生要受得了的就越多(这里说的当然是在心里的承受)。这样,对环境、社会和整

个世界来说是最好的。不愿意承受的人无法感觉并意识到环境中起作用的力量,而且因为感觉不到,

他们就随便影响和欺负环境。可是我们自己感觉到和承受的,就会改变我们对环境、社会和世界的

做法,为了世界。

    不过,现代潮流社会中的人就是不愿意承受。我该怎么做呢?



                                 第十三天  



    昨天早上校长告诉我:教育局要给学校建围墙,所以我们马上就要把学校的食堂给拆掉。并且

问我能不能和学生建一个新的蒸米饭的炉灶。我只好让我们的活动适应学校的需要,否则学生就没

饭吃了。

    为了昨天黄泥的事,我先对学生说了对不起。然后,我在黑板上给学生画我们要建炉灶的图,

包括每个砖头的位置。炉灶的内部我们准备用黄土,因为它不像水泥砖这么吸收火的热量。介绍完

毕,虽然学生急切地想出发,不过我们还是先唱了我们的两首歌,然后才一边唱,一边出发。

    建水坝时还留下有足够的建筑材料,所以我们马上就开始了。有的学生打扫要当新厨房的那间

黄土房、有的搅拌水泥、有的砌砖头、有的夯实黄土。女生都非常老实地把黄土从山路边给运过来。

不过由于厨房太小,用不着46 个学生,一部分男生只是在旁边看着路人经过。

    原来,我曾打算用建炉灶的黄土根据某些感受来造出不同类型的庞然大物。这种庞然大物既不

要是他们见过的,又不要是乱想象的,而应该是把一些事实上存在的情感和欲望变成形态,也就是

让感受到的特点慢慢地形成形态。我想,没事情做的学生会跟着我一起做。可是后来,因为着急地

要在拆掉旧食堂之前完成新的炉灶,我们就没有了足够做庞然大物的安静。

    这时,我真希望有个了解我学生的老师来帮忙,让我关心庞然大物,可是我又担心,在“崇拜

者”来的时候,我就必须给他看和解释他希望看到的,使我更没有时间去关心学生。所以我又觉得:

今天一个来找我的广东人到了县城听说路太难走就折回去了,这样最好。

    下午整个课程结束时,有部分学生继续帮助到完成基本结构为止。其实,今天的活动是真正的

劳动而已,只是在帮助学校。利用学生的事让我感到歉疚,所以我决定,今后再也不带学生做不能

发挥他们意识的事。



                                                                           14


----------------------- Page 58-----------------------

我能承受吗                                                                   第三册



    我慢慢地产生了一种感觉,好像自己想出来的要培养感觉的手段只是一种游戏,而没有真正的

作用。我就想:群体中动和参与热闹是一种阻碍学生去感觉环境的因素。我认为,只有学生停止在

群体中的活动而被动、把自己和环境断开,只有他们做不能跟别人说、也不能参与大家的事,他们

才会承受痛苦、才会有意识。只有停止(行)动,他们才能在自己的内心中给环境留下一个它能存

在的空间,使得他们能感觉(感受)到身边的事物。在行动时能感觉(感受)到的只是自己。

    如果学生能感觉到有某种事情发生,可是他们自己并不能参与进去,他们就必须从“外面”来

看,心里会感到孤独、感到痛苦。这样,使得他们既能承受又能意识到环境的事实。靠游戏的手段

是做不到的,只有孤独的心才能去承受事实。所以,我想以减少学生感觉器官的方式,去提高感觉

过程中的意识。



                                 第十四天  



    今天我让其他老师借用了我们的第一节课。进教室之前,很多学生来摸我带来的两个袋子,我

都很难限制他们的好奇。我把我们班分为两列,分别坐在每张桌子的左边和右边。然后我对学生说:

“今天要做的很难,你们两列要看到的不一样。明天做模型时你们需要两方面的知识,那时你们需

要互相帮助、互相介绍和咨询你们今天看到的东西。如果你们今天不遵守我的规则,我们的实验就

无效。”

    然后,我让每桌左边坐的学生把头放在桌子上,脸朝下,不让他看见任何东西。在让他们这样

坚持的同时,我给每桌右边坐的学生介绍一个滑轮组。首先,我将一个最简单的滑轮组挂在教室中

间,然后慢慢地增加了越来越多的绳子和轮子,得到了越来越有效又复杂的滑轮组并给他们表演。

对于提升速度的减慢作用,学生感到很惊讶。我把它收起来后,坐在左边的学生才能看。

    然后,我又让每桌右边坐的学生把头放在桌子上。在让他们这样坚持的同时,我给每桌左边坐

的学生介绍一台我用纸做的模型挖土机。我一边装好,一边介绍我是怎么做它的,最后表演它的功

能。把它收起来后,坐在右边的学生才能看。

    大家基本上都把我们今天的实验看得很严肃,只有8 个学生坚持不了不能看见的做法。其他同

学只是说:“快一点,我忍耐不了!”要看的同学坐在不能看的同学中也不太敢接受我的介绍,更不

敢像平常那样乱提问题。表演结束之后,有的学生马上互相介绍所看见的东西。

    休息后,我让学生说一说不能看见而得到的感受。学生说出的基本上都是:“很吵,平常看的

时候我们感觉不到这种吵”(其实,他们今天特别地安静)、“我们什么都听得见,平时听不见那么

多”、“同学很热闹,好像发生了一些事情,很难受。平常看见时我们喜欢热闹,可是看不见时热闹

是很难受的”。

    学生还说了很多其他的方面,都是指一些事情在平常无意识地看见时觉得舒服或者正常,可是

在看不见时,同样的事情就让他们感觉到了难受。有的还说:感觉到有事情发生,可是没有参与的

机会,使他们很难受。坚持不了的同学则说,他们头痛或者眼睛痛。可见,我终于成功地提高了学

生感觉中有意识的程度。在感觉很强烈的时候、在完全有意识的时候,所有方面的刺激都会变成痛。

    我还让学生以画图的方式来计划明天要做的一种有功能的模型。他们画出来的比较有意思,只

是他们很难想得出能让模型不同部分动起来的手段,这使我需要回答很多个别学生的询问。手段可

能是经过做出来才能弄清楚的。最后,我们还是唱我们的两首歌。今天他们唱得很大声,用整个力

量去感受。结束后他们都继续唱下去,如果此时还要开展其他活动,那是不可能的。

    大部分学生不愿意和老师们讲普通话,包括上课时间。除了数学之外的答案,他们都是用壮话。

在我们的活动中就不一样,我在活动过程中听到的都是普通话。这也是他们在生活中第一次做到的。

前一个月,我的学生连在课堂上也不愿意说普通话。现在我却发现,他们下课后在校园里玩的时候

互相说的基本上都是普通话。是不是他们真的在乎了我活动中说的话?



                                                                           15


----------------------- Page 59-----------------------

我能承受吗                                                                   第三册



                                 第十五天  



    一开始,我们就把桌子排成6 个小组。然后,我给每个小组分配做模型用的材料(模型纸、透

明胶和剪刀)。另一部分材料(绳子、铁线和钳子)是大家在需要时共用的。这个做法成了今天最

大的问题。

    我把昨天介绍过的滑轮组再次挂到了教室中间,使部分学生用它来做了实验。而且我昨天做的

挖土机的“手”也在6 个小组之间传递着,让他们得以观察。同时,我让他们自己来做任何一种帮

我们节省劳动力的工具和机器。

    我拿着绳子在小组之间走来走去,在学生说需要时就让他们随便剪。我本来以为,学生在开始

的时候会考虑做什么、怎样做,可是几乎有一半的人不断地大声地叫:“他已经得了,我还没得!”

我重复地说:“你们在小组内合作,不一定每个人都需要同样的东西”。可是,他们本来就有了这样

固定的想法:首先需要保证自己得到能得到的,千万不要吃亏。结果,他们都没开始做模型。有的

得了之后才发现,自己其实并不需要这些材料。

    终于做起时,有学生的手指又着急又粗鲁,就把原来模型四边的外形压成了平面,使它变得很

弱。少部分学生增加了加固功能,使他们的模型变得很耐用。学生们原想每个人来做自己的模型,

可是由于进度太慢,我对他们说:“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如果不是几个人在小组合作,你们就很

难做完。”于是,同一小组内的两、三、四个学生就把已经做出的部分合在了一起,成为一台机器。

    在做(实现)模型的过程中,他们都把自己不具体也不事实的想象变成了又具体,又事实的。

同时,学生通过做和感受,很容易地就接受和了解了这个模型的功能所包含的物理规律。这是通过

“做”才达到的效果。大家都进入了一种勤奋而忙碌的工作气氛,各个人的脸都变得又红又热。我

们足足用了90 分钟一直来做模型,然后才休息。

    时间到了,但很多模型并没有完成。这个时候,停止工作成了一件让人难受的事。学生把桌子

恢复原状之后,每个做完模型的小组(7 个)在教室前边介绍了自己的作品。当然,他们没有什么

要说的,主要是表演。有的不敢一个人到前边,所以我就允许整个小组一起来做介绍。有时,做表

演的学生以粗鲁而又没有理解模型功能的方式来表演小组细密的作品。这时很明显的是:真正的作

者只是害羞地站在旁边,看着他的伙伴一边吹牛,一边把模型给表演坏了。

    我让大家回忆这个星期的活动时,今天做模型的活动给他们留下了最深的印象。自己做出来,

而且做出来的还有功能,这就让他们感到了惊讶。来编歌的过程也给他们留下了与命运融为一体的

感受。

    最后,唱我们自己编的两首歌就成了我们这个星期活动的结尾。只有平常大声乱说话的一个同

学受不了大声地唱歌,就用手把自己的耳朵掩盖起来。晚上,学生还对我说我们的活动如何帮助了

他们提高写作水平。



                            小孩去接受的方式  



    我认为,如果感觉和意识不到更多的作用,比如说被我们的脚压在脚底下的植物,我们就避免

不了以不理会的方式去对待环境。在别人看到我感觉到那么多因素、感觉到自己的做法给环境带来

什么后果时,他们就说:“如果要意识到那么多,这样的生活不是很难受吗?”我说:“意识到所有

的事情当然是受不了的,可如果我们自己能承受多一点,我们就可以让我们身边的人和环境承受少

一点的痛苦。如果你们不想承受,也可以,就让环境承受吧。”

    然后,我的朋友们就很担心我。他们觉得,怎么会让我承受那么多,我这样不是活得很不快乐

吗?其实,如果排斥这样的意识和承受,我才不快乐,因为这样我就不能做我认为人需要做的事。

只有我承受、只有我不反抗承受、只有我反应得跟别人想象的不一样,也就是不反应,我才能改变

别人的思考方式。



                                                                           16


----------------------- Page 60-----------------------

我能承受吗                                                                   第三册



    我打算在第四个星期的活动做更多在感觉中发挥意识的事,让学生安静下来,让他们造出外界

可进入的空间。比如,我想把我们班的一半分成三个小组,给他们一些工具和材料,可是不同小组

得到的都不一样。然后,我想让他们用这些工具和材料做一些东西,使具有不同工具的小组为了完

成就免不了交换和合作。同时,我想让我们班的另一半把头放在桌子上,不让看见,也不让参与,

只让他们听见别的小组的同学怎样处理合作问题。做好了之后,我想让班里的两半互换角色。



    又一次爬高山后,我想了:我的学生很想、也很愿意思考和做一些不同于平常的事,只是因为

他们自我的意识还没有醒来、他们的动作和思考过程还在做梦状态中,他们的思考就好像被动和自

动发生着。头脑中发生了很多做梦着的思考,只是,他们想做的那种思考就是不发生。小孩本来还

是直接从欲望、愿望和意志,也直接从感受去反应,他还不会有意识地去思考。是不是我对他们的

要求太早?那么,怎样才能让他们的意识醒过来呢?

    我记得在《适合人类的教育》中看到过:学生的思维,也就是学生头里的精神虽然已经很完整,

但它还是睡眠在他的环境中。但是学生四肢的活动已经很活跃,四肢已经行动在环境中。只有思维

还是在睡眠中。如果我能让活跃的、还不完善的行为变得高级一些,给它一些精神和道理,动作包

含的道理就会唤醒以天资的方式已经存在的思考。我就想让小孩做一些有道理和包含意义的事情,

使得小孩动作中的道理就会唤醒他们有意识的思考,也就是说,他会越来越有意识地发现自己动作

所包含的思考(道理)。那也就是说,我要让学生先做一些有道理的动作,一些老师给他们安排的,

学生还不理解的动作,而且在做中,小学生才能感受、感觉和认识到这些做法所带来的意义和思考。

这样做的话,就是让学生在做法中得到感觉。发现自己动作的道理,也就是唤醒过来。

    这不是跟我现在做的活动正好相反吗?我到现在为止和小学生做的是“从感觉找到做法”,可

是这样做就需要孩子们已经具有了感觉中的意识(感受和意志之间的思考)。小孩哪里有!大人根

据自己已经认识到的道理去做事,他们不应该做自己不理解的事,可是小孩还没有这个认识。小孩

的感觉还是直接跟他有意志的动作联系起来的,还是在睡眠中同情自己的动作,他怎么会有引导他

做法的思考并决定自己的做法呢?我想,我原来做的是错误的。因为小孩是从动作开始去认识世界,

在动作中才醒过来并获得认识,所以,他只能先“在做法中找到感觉”。小孩跟大人正好相反,大

人才能先有想法和计划,然后找到有根据的做法。

    感觉器官的感觉过程也是:先同情和睡眠着进入外界,把印象“抓”回来,然后才反思,为了

认识把印象弄死。我怎么能让他们先做计划,怎么能让他们像某些大人一样从自己对于世界不真实

的想象来开始?

    小孩以同情自己做法的意志去感受和在做事的过程中得到感觉、理解和认识。他们所有的发展

都是从意志(行动)开始的。根据天性,他们还不能直接从感觉去开始,更不能从思考想象(计划)

去开始。只有让他们的动作接受规律,然后从自己内涵规律的活动得到感觉,这样才不是让他们接

受自己不熟悉所以难接受的东西。

    小孩的意识虽然在9 岁时开始出现,可是在他们到14 岁时,这个过程才完成了。14 岁的小孩

才能像大人一样去学习。所以,我学生的思考还没有获得独立,还不是个人的。他们还需要依靠着

我的安排。

    在让学生做模型时,学生首先没有考虑什么功能,而是仿造了我让他们看见的模型。在做的过

程中,他们才发现了自己所做模型的功能,也就是在做的过程中才发现了自己工作所包含的逻辑和

思考。小孩就是不能先去思考和做计划,而只能从动和做来发现自己在做的事情包含的意义。难怪,

我让他们先在纸上做计划时,每次都失败了难怪学生都不知道该计划什么。



                  第四个星期的活动让学生诚实



    星期四,我提前回到了学校并打听到:我们不能种树,因为当地农民把所有学校种过的树都砍



                                                                           17


----------------------- Page 61-----------------------

我能承受吗                                                                   第三册



掉了,而且教育局要求种高度不能超过人的树,还得把它种得很整齐,好像站成队列的士兵一样。

所以我们要重新考虑这部分活动。另外,我和我哥哥用厚纸给学生发明和制造了6 个可以放动画片

的小模型机器。

                                                               2003 年12 月7  日

勤劳的小苍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

主题

52

帖子

437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37
 楼主| 发表于 2018-5-17 15: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 Page 27-----------------------

我能承受吗                                                                   第二册



    甚至,眼睛自己看见的只是颜色和亮度,形态则是靠对眼睛动作的动作感才能见到的。看到某

种东西时,我们靠对眼睛动作的和眼睛本身对亮度的两种感觉、再把形态和亮度两方面联系起来,

才能得到完整的印象。

    这种头脑中要发生的联系,小孩出生时还没有,是在出生后的几年内才要建立的。比如,小孩

扔一些东西来看它怎么反应,是不是往下面掉,发出什么声音等。或者小孩看到月亮就想用手抓住

它,像他也抓住身边的东西一样,因为他在头脑中还没有把两个眼睛的神经联系起来,还不能看出

距离。如果要看出距离,我们需要让两个眼睛的射线互相交叉、合作,而这种交叉合作就会引起意

识。

    为了培养这种分析合作过程、同时为了让小孩通过感觉器官的合作也建设神经的结构,所有的

事物都要同时通过几个感觉器官来接受,最好是包括对外界的和对自己身体的两种类型的感觉(比

如视觉和触摸感)。通过把各种印象联系起来的这种工作,小孩不仅能认识和理解到外界,还能建

设身体的神经结构。小孩在幼儿园要做的,就是建设和完成他感觉器官和头脑之间的联系。为了这

样的建设工作,小孩需要很多可以得到感觉经验的机会。

    7 岁以下还不了解物质的小孩特别喜欢使用对自己身体的基础感觉,因为这些感觉比较真实。

这样,小孩当然需要用手、舌头等来感受所有的东西。

    这些都是为了得到经验,为了调整把感觉器官联系起来的头脑结构。如果我们在幼儿园不给小

孩这样的机会,他就无法建设完善自己的神经。或者,如果小孩做神经建设工作时靠的不是真实的、

事实的感觉,他建设出来的神经结构也不会有事实根据。比如小孩有一个电子玩具,每次在按压玩

具的时候都会听见一种音乐。结果,小孩得到的经验就是:那种材料包含的是音乐。小孩得到那种

不真实的经验,结果又是,他的感觉器官在头脑建设的方式是错误的,以后的感觉过程给他带来的

信息也是错误的。

    关键的是身体与环境物质的接触。小孩的身体需要进入环境的物质,需要接触它和“呼吸”在

环境中。但光滑、妨脏、妨水、妨任何影响的物质不让小孩以皮肤的呼吸、以身体的温度等进入到

这个物质中去。这样一个光滑的世界对小孩来说是关闭的。

    多媒体又怎么样呢?多媒体技术除了控制我们的思维和情感之外,专门给小孩带来很多假造的

印象和幻想、又不允许他同时使用多几种感觉器官。屏幕上的图像和音箱发出的声音,不能让7 岁

以下的小孩知道声音和图像的来源。如果看不出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幼龄小孩又无法建设逻辑

思考需要的头脑结构。如果在年龄大一点时用电脑学习,电脑虽然已经能够培养逻辑的思考,不过,

不是根据自己的感觉、而是通过电脑培养出的思维,不会是个人自己的、也不能创造新事物。多媒

体不仅让我们生活在一种脱离真实生活的幻想中,也非常影响小孩的神经建设工作。

    我们现在的教育还不重视感觉的培养。可是在将来,人的感能力再也不会像过去那样自然出现。

将来,如果我们不努力和有意识地去培养感觉能力,很多现在还自然发展的感觉就不会出现。技术

的发展很自然就会发生,就像属于现代的小孩很容易就学会使用电脑一样。要担心的,是随着技术

的发展萎缩的、本来自然出现的基础才能。未来的教育需要培养的不是高科技的知识,而是人类慢

慢失去的感觉能力。

    那么,在幼儿园怎样才能让小孩建设感觉器官之间的联系(神经的结构)呢?在山村里,我看

到一个老人拿了片从树上掉下来的叶子给1 岁的小孩,小孩拿着来摸、看、又用舌头来舔,尝它的

味道。好像这个老人知道:小孩刚出生不久,在物质的世界上最大的愿望就是来尝试物质的样子。

出生之前,他只与这些物质在精神范围中的根源接触过,不过这些根源在物质上的实现呢?再后,

有另一个人给了他一个塑料的带音乐的名牌玩具,可是小孩却很难受。是不是他认不出来根源(自

然规律)在物质上的实现?

    他肯定认为,什么都会表现自己真实的本质、有好,就像精神的世界一样。可是塑料没有自然

材料具有的那种生命塑造的力量而形成的形状。木头的结构会告诉我们木头中的塑造过程,可是塑



                                                                            7


----------------------- Page 28-----------------------

我能承受吗                                                                   第二册



料没有我们能观察到的、让它形成的生命力。小孩还不知道,物质世界也包括了假造的和不好的。

    他首先需要一个原因和结果都有道理、一个有明显逻辑的环境。为了让小孩了解到不同物质材

料的本质,所有在小孩环境中的材料都应该是真实(自然)的和表现自己本质的。最好,这些材料

的加工方式也只是小孩能感觉到的(不是说能理解的)。如果小孩能在大自然中玩,也在大自然中

找到一些材料,然后就见到老师怎样把它变成玩具,这样就最有利于小孩的神经建设工作。

    另外,小孩需要感觉到有生命的(大自然)和有情感的(动物)环境,也需要用自己身体的动

作来感觉到自己(平衡感、动作感等等)。这不仅是全身体的运动,有时小孩也需要“安静”的动

作,比如说手指细细的小动作或者想象中的动作。最后,小孩还需要给自己的感觉(感受)建设一

个小环境,比如用木板和布来做一个小小的“家”。

    青少年尝试吸毒一次是正常的,因为他们想体验和感受到超出物质范围的边。但如果依赖吸食

毒品,这就是因为他们缺少可感受的物质的真实的经历、缺少超出物质范围的感受。根据天性的本

质,每个青少年都有一个深深的、想得到感觉的愿望。如果在幼儿时期没有能够正常通过感觉器官

去发挥一些给灵心带来经历的感受,他到了青春期就特别弱、特别容易依赖吸毒和其它可以依赖的

东西,比如喝酒、吸烟、电子媒体、过分吃东西、赌博等等。但通过吸毒得到的感受不能像真实的

感觉那样给灵心带来经历,所以吸毒人的灵心永远是空虚的,得不到满足的。

    在一些城市家庭,我看到父母有爱心地、耐心地和有原则地对待自己的小孩,可是他们的关心

和原则,都是通过有逻辑的说明、通过智力上的手段去发挥的。如果这些小孩要发现父母对于他的

爱,就必须在逻辑上理解父母对他们说的话,如果小孩不理解,就无法感觉到。

    其实,幼儿园的小孩无法去理解这些说明,所以经常正在父母最关心他们的时候就不断地哭。

有的同时还会乱撒尿,因为身体感觉不到遮掩的保护。由于他们年龄天性的特点,这些小孩希望通

过身体的感觉器官来感觉到父母对他们的爱,所以我在城市看到的通过身体感觉不到关心的小孩甚

至还要求自己的父母来打他。他们还不能在父母所说话的逻辑中发现,而只能使用感觉器官从父母

的做法来感觉到关心,连打也比逻辑好。所以,只有父母抱着他们(不管他们同时和别人说的话),

小孩才会得到满足。



                        身体作为其他发展的基础



    在这我再次来总结和翻译鲁道夫史代纳《Menschenerkenntnis und Unterrichtsgestaltung》演讲的部分

内容:

    一个刚出生的小孩来到这个世界并慢慢地去参与它的方式,还是跟睡眠状态差不多的。生命开

始的几年,小孩面对世界是没有意识的,否则的话,就是太痛苦的。他什么都同情地接受(要),

不能区分好和坏。不过,在成长过程中,小孩会越来越有意识,使他的心里世界会适应外界。在长

大的过程中,他不能不抓住一些机会来改变世界,所以他也要学会把世界中的事情联系到自己,也

把自己的做法联系到世界。不过,长大前他还保留了很多对一切的“秘密”。

    为了培养能改变世界的能力,幼儿首先需要的就是玩,让他在自己的动作中醒来。所有我们跟

小孩做的,都需要有对于人类本质的了解,使我们能让他的身体、心理和精神健康发展,又能让他

进入我们的社会和技术世界,使他能改变自己和世界的一部分,也能跟别人和谐相处。同时,我们

也需要意识到每一个小孩都要找到的自己不同于别人的生活任务。

    小孩要学会的,是自由地使用和控制他的身体,使他能够在世界中做事。不好的情况是,小孩

长大了之后,他的做法被他身体的欲望而控制。这就是说,我们的教育需要培养他的身体,使得身

体能够为精神和理想服务。精神和思想不能直接接受教育,因为精神要自由地使用身体做事。只有

我们不影响精神和思想,同时让身体健康地成长,精神才能使用健康的身体在世界上做事。

    胎儿首先形成的部分是头,头是接受宇宙力量而形成的象征,不是只靠遗传就能得到的。由于

物质的遗传而得到的因素是通过四肢接受的,而且整个身体给头提供的营养才从物质遗传的这一面



                                                                            8


----------------------- Page 29-----------------------

我能承受吗                                                                   第二册



去影响到头的形成。头不能直接接受物质世界的作用和受孕影响。整个神经系统和感觉(知觉)器

官都是接受宇宙的力量而形成,然后再跟其他身体部分联系的。  

    为了培养好身体,把它变成一个精神可利用的工具,我首先想说一些最基础的、可能一下子不

太容易理解的身体情况:7 岁以下小孩的特点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宇宙的精神在塑造和形成幼儿

身体的物质器官。宇宙精神灵心的构造生命的力量(无形的思考)通过封闭的头部去做这个塑造工

作,所以,幼儿身体的发展也是从他的头开始的。小孩封闭的头是他最大,也最完整的一部分。胸

腔和四肢是后边才发挥和生长的。这样的塑造和形成工作需要幼儿生活在自己的内部中,还不允许

他与外界产生有意识的联系,使得他只根据内部的情况看待环境中的事物。但随着长大的过程,他

会慢慢地进入外界。这个从头部开始的发展是精神灵心塑造物质结构的一种自然过程。我们不能去

影响它。

    另一个方面是物质世界的教育因素:从我们在物质世界中能教育小孩的角度来看,小孩的头是

最后才醒来的,最先醒过来的是四肢。我们通过物质手段能教育的精神还是睡眠在小孩的环境中,

它还没有进入和形成小孩的内心世界。人通过物质的教育手段只能从四肢的动作来开始。所以首先

需要的基础是身体的健康,首先是四肢。最后,小孩的外界环境会形成他自己的具有根据的内心世

界。

    睡眠状态的,自然去塑造身体物质器官的精神力量通过已经有完整结构的头起作用,可是通过

教育将要醒来的精神,是在动作的过程中通过四肢从环境接受的。

    自然发生的是从头开始的,然后到胸,最后到四肢。可是我们能故意起到的作用(教育)只能

从四肢(相反的方向)开始。四肢有道理的动作能接受到环境中的精神而影响到器官的形成过程,

又能帮助构造生命的力量从头转入到整个身体中去,最后又联系(进入)到世界。通过我们物质的

手段,我们也只能去教育身体,培养一个健康的,能为精神服务的身体(物质工具)。我们不要,

也不能直接去培养精神(思考)。精神只能是自然形成和醒来的。为了帮助这一点,大人(的自我

意识)要控制和教育小孩的身体。这应该是直接地去控制,比如通过动它或者让它模仿的手段,但

不能是通过小孩还没有产生的思考和理解。



                        小孩还是直接接受和行动  



    屯里人经常对小孩们说,我要把他们带出去,卖给别人。在我问他们为什么这么说时,他们回

答:“我让他怕,这样他就会听话。”另一些村民是想锻炼小孩,不让他弱。在小孩哭时,有的还靠

打去制止。可是我认为,这样达到的只是把孩子的情感灵心给毁了。如果不能哭,有一种必须往外

的情感就会往内心里去,使小孩容易得心理疾病。所以我对屯里人说:“如果经常让他怕,你们会

破坏他的心,长大了他就没有了心,就无法关心你们。”有的屯里人就觉得:“是的,原来是这样!

因为这样做,才让小孩变成了对什么都没有情感、很无所谓的样子,难怪我们越教越难教育他。”

    因为幼儿的感觉很敏感,这样的事情很容易影响到身体器官的塑造和形成过程。整个幼儿就像

一个感觉(知觉)器官一样。可以说,他整个人好像只是由感觉器官组成的。他不仅以他的感觉器

官去接受和感受(感觉),而且是整个身体都在接受(感觉)。

    比如小孩感觉到大人发火时,他以整个身体去接受和模仿这种发火,使他成长而靠的生命力和

灵心的力量也受到一辈子的影响。因为小孩都很好奇地接受环境中发生的一切,他就马上无意识地

去模仿自己所感觉到的过程。因为他还没有属于个人独立的内心世界、只能从外界得到能所感受的

情感,所以他就必须去模仿和接受。所以,小孩所有做出来的事情都是直接从感觉来进行动作,没

有经过考虑的。这样,他们也能完全投入到某种感受中去。

    因为小孩不仅用感觉器官来接受,而是用整个身体、特别是使用了新陈代谢,所以,他也要用

整个身体去反应。而身体经常作出的反应,又会形成反应习惯和身体结构。除了从外界接受的印象

之外,他的灵心(心理)感受也进入到整个身体。不管他有什么感受,身体都会接受并免不了作出



                                                                             9


----------------------- Page 30-----------------------

我能承受吗                                                                   第二册



反应,比如哭等等。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7 岁以下小孩有意识的自我还没有进入他的身体,他的感觉主要只有意

志(血)的部分,还没有建设好反射(神经有意识)的部分。其实,刚出生的小孩完全没有自己的

意识是很有必要的。假如刚出生的小孩要有意识地感觉到外界环境来的印象和刺激,他就是受不了

而发展成一个麻木的人。所以可以说,他还没有意识是一种自然的心理保护。意识只能一步一步跟

着小孩的接受还有创造能力来产生。

    因为感觉器官和头脑之间的神经还没有建设完成它们的联系功能,所以,小孩还不能反射他以

感觉器官中的意志“抓到”的东西(感觉到的东西)、不能认识和意识到他感觉的东西是什么,也

不能意识到自己。结果,他就以好感的意志直接从感觉来作出反应或者模仿。包括所有的乱动,都

是直接从对于感受的好感来发挥的行动。他完全同情地活在行动和感受中,所以他也不知道自己正

在做什么。幼儿就通过自己睡眠的意志进入环境,而他睡眠的意志还是一种受不到控制的力量。也

可以说,小孩还没有醒过来,还没有能控制自己做法的个人独立的思考和意识,他的自我还是属于

环境的,而因为这样,大人(环境)就需要用大人的自我意识来代替小孩的、来控制小孩的做法。

    好感的意志是每个小孩很自然就具有的,他根据天性就发挥了血无意识地去主动的特点。可是

反感才会引起的意识和思考,它是在小孩成长过程中才慢慢培养出来的,那是神经被动、有意识的

特点。我们将要把感觉和动作分开,也就是把意志从感受分出去,使感觉到的事情先经过有意识的

思考,后才进行或者不进行动作。这就是教育要达到的成长和变化。如果一个人永远都留在小孩只

有好感的这种状态中,如果他都不发挥对于自己行为的反感,他就会发展得像意识不到自己在做什

么的动物一样。把意志的行动从感受分出去并跟思考联系在一起的这个过程,是在整个生活的路程

中才完成的。7 岁之前要完成的神经结构是更基础的、是感觉器官与头脑之间的神经联系。

    在下面我想描写小孩整个成长最关键的特点:

    7 岁以下的小孩认为,所有他感觉(知觉)到的东西都是好的,他用自己的身体以模仿的方式

去感觉物质的环境;

    7 到13 岁的小孩认为,一切都是美的,他用自己的灵心以信任权威的方式去感受环境包含的情

感因素;

    14 到20 岁的孩子则认为,一切都是有真理的,他们用自己的精神以追求理想的方式去感觉环

境包含的思考因素。

    经过让感觉跟“善”、“美”和“真”得到联系,小孩才能跟着得到的感受去培养感觉所包括的

情感和思考。7 岁之前的小孩通过模仿去学习。7 到 13 岁的小孩根据权威去学习,他已经不会模仿

所有好的和坏的动作,他会根据权威去区分应该和不应该做的事情。14 到 20 岁的孩子则自己去判

断和选择他们崇拜和要学习的榜样。



                               意识的转变



    人的意识是通过什么而产生的呢?是通过破坏和割裂。比如,环保意识正是通过对环境的破坏

而得到发挥的。我的壮族学生所在的社会还没有发挥意识,因为他们的社会和环境还很完美(原始)。

壮族人还是完全与环境融为一体的。传统集体的生活方式也影响了个人意识的产生。

    9 岁之前小孩的状态跟这里壮族是一样的:由于他们的情感还属于环境(与环境融为一体),他

们与环境是一体的。也可以说,这些小孩的精神和自我意识还“沉睡”在环境中。对他们来说,所

有事情和自己都是统一的,没有任何区别,没有“好”和“坏”,也没有“我”和“你”的区别。

    这个时期的小孩主要以情感去知觉,他们比如能感觉到大人在心里发挥的情感。如果大人心里

的情感和他们说的话有矛盾,9 岁之前的小孩就会变得不自信。如果不能以情感接受课堂,他们就

会怕。小孩如果要去观察,他们需要能分清楚“我”和“你”。不过,这种才能是9 岁起才产生的。

如果要和9 岁之前的小孩做活动,我就不能让他们去观察,而要让他们以好感(情感)来接受。也



                                                                           10


----------------------- Page 31-----------------------

我能承受吗                                                                   第二册



可以说,这是因为小孩自我的意识还在环境中,它还没有进入个人的范围,所以就起不了作用。

    到9 岁时(在城市8 岁,在农村10 岁时),小孩的精神和自我意识会离开环境并进入自己的身

体,所以9 岁的小孩都会发生一些意识上的变化。表面上能看出来的,是女生开始发育得比男生快,

使男生嘲笑身体发达的女生,而女生去打矮小的男生。在内心,小孩与环境自然的直接联系会发生

断裂,使他们发现了环境中不理想和不美好的方面。通过所发生的断裂,学生才会营造出个人独立

的内心世界,把环境共同的自我意识转到个人内心中去。不过,这个内心世界在青春期之后才能完

全出现。9 岁时首先发生的是,他们与环境之间的自然联系被破坏(断开)了。

    9 岁之前的小孩不怕在全班面前做表演,可到了9 岁,他们突然再也不敢,因为他们已经意识

到了自己。学生的意识从环境的断开也会影响他们的模仿能力,因为他们再也不会这么直接地(不

经过思考)接受。同时,还会出现一种说话的障碍。他们再也不那么随便地敢跟老师谈话。由于这

些原因,教育外语口语(发音和口语)的部分必须在9 岁之前完成。他们开始用反感带来的反射(反

映)才能去观察老师,所以老师从这时开始再也不是他们自然信服的权威。

    到了9 岁的小孩希望通过老师的生活方式感觉到老师作为权威的原因。所以,他会观察老师在

生活中站得稳不稳、老师知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等等。在这个时候,所有跟自己不一样的特点开始

起作用。起作用的主要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个人关系。所以,老师也不能隐藏自己的一些事情。对

小孩来说,这时发挥的、具有反感的观察才能和意识的出现会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就像喝醉后再

清醒一样。

    为了帮他们度过这种痛苦,我想给他们带来公平、有特点的做法和幽默。我想,如果我在他们

的这个年龄不承认每个人不同的特点,他们发现自己的特点后,就会自己不承认自己,从而消灭自

己的灵心。

    如果我不理会学生心里的意识转变、只根据每一年都不变的方式继续上课,小孩实际上已经发

生了转变的灵心就会消失。如果不是灵心消失,就是把灵心排除,不让小孩灵心的意识参与课堂,

使学生变得很不愿意合作、没有依靠又很被动的样子。只有让上课方式适应小孩的心理转变,所发

生的断裂才不会让灵心消失。如果我们的课堂跟着转变,所发生的断裂就不会发展成学生和(再也

不属于小孩的)课堂之间的断开,反过来,因为一定的距离会引起意识,所以这种断裂还会引起对

一切事物的认识。

    为了引导小孩的意识转变,我要帮助他们。这不是说要帮他们破坏本来对环境自然的信任,而

是帮助他们在失去和环境统一状态的同时,建立起一种与环境的“对话关系”,从而使他们在发现

环境的需要时对它有一种答案,就是自己做法上的答案(对自己做法的改变)。只有从环境中分离

出来,我们才能有个人独立又自由的观察意识。而帮我们独立的,正是观察和做技术发明的那种过

程。反过来,我们也靠着发明出来的技术去脱离对环境的依赖。

    在青春期(14 岁)时,小孩才完全得到自己内心独立的想象世界,而且,这种内心独立的想象

工作能完成一些通过观察还无法完成的理解。在9 岁时得到的,是一种真正的观察和做研究的能力,

使得他们从客观的观察来理解世界。可是假设的做法还不合适,他们的观察还需要本质和敬仰。

    下面,我继续总结和翻译鲁道夫史代纳《Menschenerkenntnis und Unterrichtsgestaltung》演讲的部分

内容:

    9 岁之前的小孩,如果在镜子里看到自己,不会有特殊的感觉,就好像自己和环境中的事物没

什么区别。看到过自己也不会使他们产生心理变化。9 岁起的小孩就不一样。如果他看到自己,他

就会产生虚荣和长期的心理变化。  

    在这时,小孩对所有看到的东西都会产生惊讶(惊奇)的感觉,因为他意识到了自己在这个世

界中的样子。9 岁的小孩开始在植物和动物环境中去观察和感受,并感觉到自己在环境中的角色。

不过,如果不让小孩在环境中做到根据这种感受有道理的动作,这种意识也很难产生。根据标准、

而不根据感受的动作不会启发这样的意识。这个年龄的小孩很想惊奇(惊讶)、很想感受美,可是



                                                                           11


----------------------- Page 32-----------------------

我能承受吗                                                                   第二册



根据标准的做法只会使这种力量和愿望萎缩。  

    3 岁的小孩突然会说“我”,可是这种能说“我”还是做梦状态的。在他上学的时候(7 岁起 ),

我们需要给他另一个方向,让他以艺术的手段去学习,使他在 9 岁时又会遇到 3 岁时已经碰到过的

认识自己的经历。再继续时,他还会再次碰到这个经历,就是在性成熟的时候(青春期)。如果在 9

岁碰到时让他惊奇和崇拜世界一切的事物、如果发挥他有意识的美感,他在性成熟又碰到时就会以

一种更好的方式去爱,并发挥一种不只在性方面的爱。  

    如果我们以直观的教育方式让青春期之前的小孩自己来判断事情的好坏,他们的心以后就无法

继续发展,而是永远只根据当时接受的模式去判断。如果在青春期之前让他们遵守权威,到了青春

期之后,他们就会转变和脱离过去、脱离权威的判断,并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判断能力。



                          怎样提高学生的意识  



    城市人利用现代技术和电子媒体取消了很多真实的印象。同时,由于电子媒体等假造出来的印

象又让我们生活在幻想中,并给我们的感觉带来一种被动状态。比如广告中能观察到的逻辑关系就

完全不是真实的,它没有那种我们在大自然中能观察到的真理。小孩真正能去感觉的机会也没有了。

    农村小孩的情况就不一样。他们能去感觉的机会很多,问题只是,他们的感觉是无意识的,所

以他们也就无法认识到环境的需要。农村小孩需要的是在感觉中发挥意识,而能让意识进入感觉的

手段,是减少感觉器官的数量。如果减少一个感觉器官,我们很自然地就会更注意到其他器官的感

觉。

    所以,在活动发挥感觉的部分中,我不想让学生利用他们所有的感觉器官,使其他器官能工作

得更有意识。如果只让学生利用他们少数的感觉器官,这就会提高他们感觉中的意识和注意力,自

然也引起了更好的记忆力。

    为了让学生获得认识,我想把他们分成几个小组,每一个小组内让不同的学生只用不同的感觉

器官来观察同样一个东西,尽可能避免用其他方面的感觉器官。利用的比如只是耳朵或者触觉感。

不同学生用的感觉器官不一样,可是去感觉和观察的东西都是同样的。去感觉之后,学生在小组内

来说出他们从不同方面得到的感觉,使不同学生单一的印象又成为全面的,就像一个利用所有感觉

器官的人得到的印象一样。

    如果我们这样做,平常自然自动(无意识的)发生的、把不同感觉器官联系起来的过程就会变

成有意识的,因为不是一个人的头脑中发生的,而是几个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才发生的。就是说,平

常自动发生的感觉器官的联系工作就变成了是人有意识地做出的。



    其实,亚洲学生不一定需要研究性(观察中)的学习,因为他们具有一种无意识地去背课文的

才能。这样,无意识的记忆力就代替了研究的需要。作为西方人,在要背某些内容或逻辑关系时,

我必须用百分之百的注意力去背、必须有意识地去思考和理解这些要背的内容,否则我就背不了。

记起来时,我也无法直接想得到事情的定义,而是首先要重复地研究事情所内涵的或者在背的时候

被我加到里面去的逻辑(或情感)关系。这样做之后,我才能想得到事情的定义。背单词也是这样

的。

    我觉得,有时重新发明或者发现一种道理比直接把它记起来还要容易。所以,最适合西方人的

学习就是研究性学习。不过亚洲人不一样。亚洲人在背诵的工作上不需要意识。他们能一边背诵定

义,一边思考其他事情。所以他们可以不用研究性的学习。只有他们希望像西方人一样去思考、只

有他们想弄清楚自己学的是什么,他们才需要研究性学习。只有他们想让说的话和做的事统一起来,

他们才需要学习中的意识。



                             找到了新的学生



                                                                           12


----------------------- Page 33-----------------------

我能承受吗                                                                   第二册



    我原来的学生已经长大了,他们已经学会了跟大人喝酒、自己有了摩托车,也已经结婚。只有

我还是没有这些。我不愿意和他们一样。我觉得,如果所有人都像他们,哪里还有改变的希望?所

以我就开始寻找越来越小年纪的朋友和学生。2003 年3 月至7 月,我走访了林广屯附近的3 所小学,

经常在这些学校里呆上几天。有一天,由于我神经的病越来越严重,我去找一个懂得用草药的医生。

为了找到他,我走了5 个半小时的路,翻越了一座石头山脉。我发现,在这个山脉的后面原来还存

在着一个与坡拉乡不同的世界,这里气候都不一样(更冷),人也不一样,没那么不爽直,而是更

野。那边的医生给我开的2 元钱的药虽然没有帮我治好病,可是却有另一种帮助:在这个医生所在

的板烈村,我发现了一个6 年制的小学(每班40 多个学生),而且这些学生勇敢野的样子马上就吸

引了我。

    后来我经常走这条路,经过一片比较原始的树林从河边走上来,并需要淌水过河 12 次。虽然

车也能到,可是因为车不能翻越我走过去的那座山脉,所以从我们村到学校坐车的路程超过 12 个

小时。其实,我喜欢走路去,河边的那条路对我来说是一种带来生命力的感受。

    学生最喜欢玩的是表现功夫和打架,来想象自己很厉害的样子。这里五年级的学生告诉我:这

个学校四年级的学生在上课时用凳子互相把头打伤,原因比如是一个学生不愿意捡他扔的同学的铅

笔。有的学生把墨水瓶扔到老师的头上去,而且教室里的电线都已经被偷去了。有的学生多次留级,

所以他们的年龄已经远远超过一些同学的年龄。为了保住自己的面子,年龄大的同学只好当老大,

而“老大”这种现象已经成了整个班级小社会的主要问题。

    老师们告诉我:学生从来不自己考虑问题,大家都无意识地跟着乱说的一个同学喊。这个四年

级班的写作能力比三年级还要差,很少写得出能读懂的句子。因为放弃了这个班,过去的老师每一

年都在更换。这个班的学生在尝试给我讲故事时,都是放弃的,因为他们无法用普通话来表达。这

都引起了我研究的兴趣。

    他们学校有10个老师,其中5 个是代课老师(工资150 元),放假时他们要去打工挣在学校里

要花的钱。学校没有一个上副科的老师。学生虽然买了英语课本,可英语老师上了两个星期课后就

走了,学校在今年再也没有找到能上英语课的老师。

    我在学生的教室里看见了这样的学生试卷,题目是:用线把上一横跟下一横有关系的图画连接

起来。上一横的图画有笔、鱼和花。下一横有蜜蜂、书和猫。听说,这份试卷以一种最直接的逻辑

的方式去教育智力,但是我认为,这个做法不可能成效。智力是不能直接教育出来的,智力像意识

一样是从精神世界反射得来的,而精神是不能被教育的。能做的只是,以不直接的手段叫醒精神,

把精神接到有意识的头脑里来。那种试卷的作用只是在考白痴和检查一个学生能不能根据标准的方

式去思考。如果学生还要学会 “深蓝的”一定要跟“天空”联系起来,我们就完全是培养他季节

化标准模式的思考,使得未来的学生更不敢相信自己的感受,也使得未来的文章失去任何特点。

    我想,孩子本来是万能的,不管寻找什么想法、他们的想象力都能把它发挥出来。可是经过这

样一种教育,我们先为了标准的思考方式就把根据天性存在、可能超过上一代人才能的天赋给毁掉,

然后再慢慢地把它重建,这是多么的浪费。我又不想进行根据标准计划的教育,又不想进行根据我

对学生想象而计划的教育,所以我最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就是观察学生的特点和成长需要。这样,

我们才可能在活动中发挥出学生在心里已经具有的东西。

    我发现,不是老师们不想做好,他们也在以认真的心尝试做得尽可能地好,只是根据他们已经

进入并固定下来的标准思想,他们无法知道怎么做得更好。进入了思维模式后,他们就无法感觉到

自己的教育在学生的灵心中起到的作用。只有先解放他们的思想,他们才可能发现。只是,能帮我

们解放思想、能帮我们理解小孩天性的资料,比如说我翻译的《适合人类的教育》,他们哪里有机

会看到?



                                理解人类  



                                                                           13


----------------------- Page 34-----------------------

我能承受吗                                                                   第二册



    在我们思考和想象时,物质的神经里会发生一些电子变化,使得思考和想象有了物质上的载体。

在我们发挥某种情感的时候,呼吸节奏中会发生一些变化,因为情感在物质上的载体是呼吸的节奏。

在我们发挥意志时,新陈代谢中就会发生一些变化,因为新陈代谢是意志在物质上的载体。但只有

思考想象是有意识的过程,呼吸节奏的变化是梦状态的,而新陈代谢的变化完全是睡眠中发生的。

为了表达得清楚一些,我当时把《适合人类的教育》写成一个表格:

从身体来看:            从灵心来看:             从精神来看:  

神经、感官              思考、反映             有意识  

节奏系统               情感                做梦状态  

新陈代谢、肌肉            意志、行动             睡眠状态  

    这样写虽然把整个人写成了一个由概念组成的“模式”、容易脱离有活力的生活,可是对一个

有观察能力的人来说,这个表格会使得他的理解活跃起来。但是对于不能去观察的人来说,又确实

是太抽象和死板的。我认为,老师需要理解人类的最基本的特点,因为在做教育工作时,最影响老

师用合适态度对待学生的,是我以前有的那种联系到自己的、让老师对学生发挥欲望、想把他们消

费掉的好感和让他发挥讨厌和排斥的反感。而学生也无意识地利用了我对于他们的好感和反感来控

制我。如果我们老师隐藏或者控制自己的好感和反感,这也没有用。只要这些情感存在着,它们就

会无意识地起作用。

    后来我去观察自己的好感和反感,就好像观察一种独立于自己之外的现象一样。如果把自己的

好感和反感看成是一种跟人分开的、独立存在的力量,这些力量(好感和反感)也会真的离开自己,

结果,它们再也不影响自己对别人的态度。比如,如果我能对一个自私提要求的小孩不发挥反感,

也不发挥好感,而好奇地感受它的悲惨,深深地研究和理解这个小孩心中自私的力量,我就能一边

严格地对付他心中自私的力量,一边去爱这个得了 “自私病”的小孩。这样做的话,他就会获得心

理健康。假如我仅仅爱他和同情地满足他的自私性,他将就会成为一个自私的人。假如我仅仅反感

地讨厌他自私的样子,他将就会成为一个失去了爱的人。

     《适合人类的教育》这本书就帮助我学会了这样的观察方式。我们为了认识需要的是反感,为

了行动需要的是好感。通过这样的发现,我就慢慢地学会怎么把好感变成意志,把反感变成认识,

在自己的生活中观察使用好感和反感的过程,使我再也不像原来那么依赖它们,而变得越来越自由。

同时我也观察到,学生的思考是从反感得到支持,而他们的行动是从好感得到支持的,使我更好的

理解了他们。

    甚至好感还能引起身体吸收营养的过程,而反感能引起身体排除物质(尿和屎)的过程。这样,

灵心的力量就这样对于物质身体的过程起到作用。通过这样的理解,我不仅能脱离情绪上的依赖,

也能脱离个人情感中存在的自私的自己,使得我再也不用把班里的事情联系到自己,能更自由地面

对学生。这样,我就能保持不偏不倚,不必影响我和他们的关系。

    在这方面最帮助我的,是我也给培训活动的参与者讲的这个内容:

    头中发挥的(灵心精神的)力量(或无形的思考)在最早的时期去塑造物质的身体,让身体器

官的结构形成。这些力量是小孩从精神的范围中通过出生这个过程带来的。四肢中的累是通过身体

内的热量不断地想消灭物质而发生的。这种消灭物质和精神化的过程依赖四肢在环境中的活动和新

陈代谢从环境接受的营养。  

    假如封闭特点的头没有(通过四肢)跟外界接触,它就对于它所塑造的物质结构完全满意,它

就永远追求不到精神,并在它所造的封闭的世界内变得越来越假(仅仅在思考中存在)。假如我们

没有通过四肢在外界中的活动、和新陈代谢从外界接受的营养去联系到外界,那么,头里造的、定

型的、完整又假的,就永远不会得到活力(精神化)的力量。  

    这就是两种对比的因素:头会把我们从精神的世界分离出去,并会塑造形成我们物质身体的结

构。这是因为,头和头能塑造的结构在出生之前(的精神中)已经是完整的。人的头想把一切都定



                                                                           14


----------------------- Page 35-----------------------

我能承受吗                                                                   第二册



型成为物质的结构,可是与头对比的四肢一直都想让定型的物质消灭(消耗营养来实践精神意义的

活动),把它变得非物质的活力。这样就平衡了。两种因素之间的,就是成为个人内心世界的节奏

系统。  

    如果头对于节奏系统的作用太大,人就会得肺病,就是肺想重新形成的一种现象。医学中,我

们也需要跟头对比的、有消灭作用的四肢的力量。头(思考)都有定型的作用,四肢(活动)都有

消灭的作用。头以它单一的特点所造成的病,是四肢以它对比的特点能治疗的。人就是一个需要两

方面的整体。  

    头使得什么都变得固定、变成定型的物质。四肢和新陈代谢则使得什么物质都被消灭、变得精

神化。因为这一点,四肢以它们消灭的特点,能治疗头以单一固定的特点引起的病情。  

    我们需要让小孩以两种方式去参与学习。如果一个老师没有这样的理解,而仅仅是被小孩还能

发挥的这种活泼有生命力的特点吸引,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就是一种对于小孩的欲望——从小孩得到

生命力的欲望。这样的话,老师就会把小孩给消费掉。

    我尝试让我们培训活动的参与者理解到这一点,不过结果是,参与者的一半第二天就不来了。

这对他们真的没有价值吗?反而个人的故事有价值吗?我想当一个研究家是不是一个太过分的愿

望?我知道,中国人怕思考,觉得不如感受,可是对大人来说,仅仅感受不是太危险吗?在不理解

的时候,我们很难判断所接受的是好的还是坏的。孩子是可以只去感受的,因为孩子还不用判断,

可是在弄清楚我做事的道理之前,大人不要盲目地相信我,以免依赖。

    我原来以为我的研究是值得关注的,但由于媒体和观众的态度,我慢慢明白了我的想法有多么

过分。他们是从大城市来的,大城市做教育研究的人多的很,我这个教育爱好者的研究跟他们的比

起来确实没有什么值得关注的。我最有价值的就只有我的黄头发。每一个人应有权利去选择自己的

兴趣,我干吗还要说服别人接受他们不想要的东西。但这样我也不想当一个被关注的人物。

    我觉得自己很弱,经常怀疑我做法、想法和自己。我不知道做什么才对。可是对别人来说,我

这样的特点看起来好像是一种力量,一种能承受一切情况(包括失败)的力量。对我来说,自己的

做法和未来从来没有肯定和保障的状态是让我感到弱的。下一步会做什么?我一点也不知道。我最

想做的,是世界上需要有人来做、但是没人做的事。可是这是什么呢?我现在对于这种事的具体想

法只能是乱想象的,只能是后边需要放弃的幻想。我怎么会不弱呢?



                            培养感觉的活动



    前几年,我曾在广西农村的3 个初中学校做过实验,来尝试在普通课程中能改变一些什么。可

是我现在要承认,我当时做的一点也不够,没有任何帮助,也没有任何作用。接下来3 年内我观察

了我最后一个班的部分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学生骗我的钱几次、一个学生偷我的钱几次、有的学

生还没毕业就开始吸毒,另一些学生除了打架之外没有其他的兴趣,在上课时“顶不住”又觉得,

背着班主任打架是对不起他的。其实他们觉得,老师对他们很好,所以不好意思继续做他的学生,

只好退学。我想,以课程内容为主的教育是没有帮助的,批评也没有帮助,能帮助的,只是让学生

自己去感受和承受,使环境中具有灵心的东西真正地触及他们自己深藏着、不敢显现的心。

    我认为,学生的做法都是被感觉(包括情感因素)而引导,所以我只能先改变他们的感觉,这

样就自动对做法也起作用。为了更好地理解,我想在这先给你们看我和一个失学小学生的对话,就

是先玩鸟后帮着救鸟的那个男孩。在繁星点点的夜空下,我们有这样一段对话:

    我:“听说你们村有个男孩前段时间请人来打我们那里的一个同学。”他:“是,这是我。当时

我也在,可是因为打不过他,只好让我的朋友出面。”我:“为什么呢?”他:“因为两年前他打过

我,我又打不过他,现在就请朋友帮我报仇。”我:“他以前为什么打你?”他:“有一次洗米,他

把毛巾的水弄到我的米里,我就骂他。他受不了被年纪小的同学骂。”我:“就因为这一点?那你现

在心里满意了吗?”他:“是的。”我:“听说,被你请来打我们家男孩的那个朋友现在必须退学。



                                                                            15


----------------------- Page 36-----------------------

我能承受吗                                                                   第二册



这样值得吗?”他:“值得。他也不想读,只是他爸让读,跑去说服了老师。如果你们家的那个再

打我,我就要打电话给黑帮,我哥哥跟着他们,他们就会把你们家的男孩打成残废。他们不怕打,

也不怕死。我不让他死,只是半死。”我:“如果有人打我,这不影响我的面子,因为他们喜欢打架

跟我无关。如果我要报仇,我也成了一个打架的人。这才影响我的面子,因为我也变成了一个打架

的人。”他:“可是这样心里不舒服。”我:“你是不是觉得,没有打架、没有人受伤,就没有了刺激

(感觉),太无聊?”他:“有人哭才好玩。拿你的手,这样,如果我这样搞……”我:“就很痛。

不要。”他:“那你搞我的。”我:“我干嘛要让你痛?不痛不好吗?”他:“没有打成痛(没有感觉)

的生活没有意思。前几天我又去学校(小学),问老师能不能再读书。不过他说我太调皮,不敢要。

我就告诉他,如果他不要我,可能过几天他会出事,会后悔。”我:“以后人家不是更不敢要你吗?”

他:“也是。”我:“这样的事不是你自己造成的吗?”他:“是的。你能不能在我们村搞活动?我想

参加。”我:“你想做什么活动?”他:“你来安排。”我:“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是,你们不知道需

要做什么才好。所以我希望你们自己来决定做什么。”他:“我想设计和做衣服。”

    我认为,这个男孩无意识地找的就是感觉、就是超出物质范围的感受,所以他才想伤害自己的

物质,可能还想尝试死的味道。只是,因为在他们村里的社会中很难找到,他就想到了打架和痛的

手段。

    两年前,我们屯喜欢欺负大人的小孩问过我:“你为什么不打架?”他们说,因为我身体高,

应该打架。根据对于自己的感受他们就觉得,还手、直接打别人、甚至被别人打,都是很威风的,

但其他的因素,他们并没有感觉到。当时过了两个月,他们就放弃了对我的欺负,因为我被他们欺

负时都没有反应、没有报仇,好像虽然被欺负了,可心里并不在乎一样。我不去反应是我的自由。

现在他们已经忘记了当时的感受。现在他们已经能感觉到其他的事情,就会用心、完全和谐地投入

其他的玩法。是我的自由帮他们改变了自己。

    我认为,心里很弱的人才有保护自己的必要,才想得到打架,因为他们受不了别人说他们什么。

他们为了心里“平衡”就必须去报仇,而这样可能又会引起对方的报复。心里强的人才能受得了别

人任何的对他们的做法,而且由于能够承受,他们不仅不会引起对方的报仇,在对方重复欺负他们

之后还能让对方觉得奇怪,“他怎么不被自己的感受而控制呢?”使对方不得不改变他对于心里强

的人的看法。通过承受起作用的力量不是个人故意的,而是比个人具有的更大的另一种力量。



                              我需要怎么做  



    后来我准备活动不是“策划”的,而是观察学生,感受他们的特点,再考虑他们缺少的是什么。

从这些我就想了,搞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来观察和从感觉到的生存规律来找到自己的任务。为了

达到这个目的,学生的灵心(思考、情感和意志)需要接受感觉器官真实的感觉(知觉)。

    我当时乱想象的是,首先让学生感觉并感受到环境的需要,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然后,

把学生的感受提高到有意识的程度,让他们根据得到意识的感觉来决定怎样改变自己的环境和做

法,从而使他们能够创造和发展。

    可以说,我当时想象的活动包括两个部分或两种方向。第一个是接受环境中的道理(活动和感

受),然后感觉、表达并意识到环境。这是老师能计划的。第二个是根据找到的道理主动改变环境。

这是老师不能计划,而学生要找到并创造的。这也就是一种接受环境和改变(给)环境之间的变换,

是从感觉找到做法。

    其实,在体验或接受时需要发挥的好感和在意识时需要发挥的反感是呈对比的,所以需要把过

程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是在大自然或者社会中与大自然和社会的因素接触,即:以好感融入到环境、

体验、接受和感受到生命的力量。第二是在教室里与环境断开地、封闭的反映和思考,经过比较不

同感受过的因素来发现关系,得到认识(意识)并决定自己的做法。这个种思考不是从书本的知识

得来,而是拿自己的感受进行比较,这样去认识。第三,是以好感和意志进入行动来实现。



                                                                           16


----------------------- Page 37-----------------------

我能承受吗                                                                   第二册



    这三个部分也可以说是:每天用自己的身体在环境中体验和感受(观察),然后脱离环境,只

用头脑的想象工作来认识到自己的体验,最后去创造、改造环境和社会(实现)。第一:动作、融

入、在动作中感受(知觉)。第二:思考和完全有意识地认识和决定根据感觉到的需要怎么做,也

就是学生自己有意识地决定自己要实现的项目。第三:行动、改造。再可以说是:先有动作,后有

感觉,再后有思考,最后去改变。(假如我们没有这里所说的那种排斥外界的反感,在自己与环境

之间拉好分线,我们就无法坚持任何一个自己的思考(想法),马上与环境融为一体。在这里所说

的好感是那种对某种事物发挥兴趣的,想把它弄到属于自己范围中去的,自己愿意为他献身的,还

不是那种高级的,不联系到自己的好感。)



                           把感觉当作启发点  



    我们平常很少感觉到某种东西的形成过程,相反,比较容易感觉到的是它被破坏。新闻媒体帮

助我们注意到的也是破坏、伤害等等。小孩向媒体模仿的基本上都只是这些破坏的感受。这也不奇

怪,因为所有形成过程都是慢慢的,不那么明显。比如说大自然的生长过程,个人的发展过程,机

器的研究、发明和塑造过程等,都是很难观察到的。

    可是,如果没有这种平常感觉不到的形成过程,我们的生命和人类的发展是不可能的。普通人

认为形成是自然会发生的,不用管它也一样会发生,所以只关心破坏。可是,如果没有感觉到事物

形成的过程,我们就得到了一种只懂得消费和提要求的态度,也使得我们看不起事物和别人造事物

的劳动。这样的看法不仅使人类的心理不健康,甚至还影响了所有的形成过程。比如在一个感觉不

到发明形成的社会中,发明家是很难工作的,发明出来的东西在这样的社会中也很容易被用坏。

    所以,我想让学生多感觉到不同的形成过程,比如大自然和建设的形成过程。大自然的一些过

程比较合适,因为这些都是包含有真理的,不可能是假造的。通过观察一些形成和萎缩的过程,我

们还可以发现物质中非物质的力量(规律和原理),就好像是精神的一种吸和呼的力量;也可以发

现发明物中存在的精神,比如发明家的发明精神(思考内容)。发明家实现他的发明就等于把精神

中存在的发明转到物质中去。因为是这样的,所有发明物中都有了精神,而如果能思考和理解这个

发明,就等于感觉到这种精神。

    发明物和自然植物都是一样的,植物中也有形成(塑造)这个植物的(无形的)思考(精神),

只不过不是人把精神弄到物质中去。在观察生长规律时能发现的,就是形成物的精神根据。比如,

如果发明家发明一台机器,在他想好了可是还没有制造出来,甚至在他还没有发明的时候,这台机

器在精神上的根据(自然规律)已经存在,就像自然规律一样,可是它在物质中并还没有形成。植

物在还没有长成时同样也已经具有了像自然规律一样的精神根据,否则的话,植物不可能形成。如

果我们能在思考中模仿植物形成的过程,我们就能感觉到他们在精神中的根据。

    通过观察一粒种子,来想象它成为植物和开花的整个过程,或者观察一株正在开花的植物,来

想象它萎缩并结果的过程,我们很容易用想象力把这些形成过程继续到未来中去。

    为了能感觉和感受到某样东西的形成过程,为了发挥有根据的想象力,小孩需要模仿或仿造它,

比如接受它的角色、画它或做它的模型。仿造一个建设项目(做它的模型)时,小孩就能感觉到它

的形成过程。记得在我小的时候,不管看到什么吸引我的东西,我都在家里用纸等材料做它的模型

或画它的图,在仿造的过程中去理解它的结构和功能。这个模仿仿造工作过程也会给我带来一种安

静的气氛。

    但9 岁小孩的感觉还没有独立的判断能力,也不是表达意见的,而是具有崇拜特性的。所以,

我不能让9 岁的小孩去写那种判断感觉的论文。比智力判断更适合他们的,是对于美好事物的好感

和不良事物的反感。所以,我想让他们用艺术来反映和表达自己的感受。在这个年龄中,对“美”

和“丑”的表达也能很好地准备以后在14 岁时要独立出现的对“好”和“坏”的判断能力。

    很适合让学生更深地感觉到自然环境的手段,是让他们在感受之后和思考之前把他们所感觉到



                                                                           17


----------------------- Page 38-----------------------

我能承受吗                                                                   第二册



的画出来。画也是一种感受状态中的“思考”、一种有情感的观察方式,而情感比认识更有力量,

情感非常容易影响到一个人的做法。画画的表达不仅会支持学生的观察工作,也会帮助他们用情感

去观察。对于7 到 13 岁的小孩来说,情感是唯一的一种让他很深地接受某样东西的方式,而艺术

创造的感受就能让他们发挥这样的情感。

    美术表达的美丽能代替儿童在9 岁时已经太表面化的模仿工作。美的感受也能预防以后性成熟

时太物质化的本能(性能),因为艺术创造的活动使得我们感受到精神,并把精神通过自己身体的

做法转到物质的世界中来。如果让学生直接用有意识地想象去认识一件事,这只会使得他们过早地

进入没有活力的抽象概念。活力的有创造特点的是没有意识的。所以,如果希望学生以活力创造的

方式去认识,我们只能用艺术的手段。如果希望学生不是抽象地思考精神,而是感受精神,我们也

只能用艺术的手段。学生用逻辑还不能说明的本质、力量和情感,在画画的过程中已经能接受、无

意识地体会和表达。

    人的感觉是不可记忆的。可记忆的仅仅是对于感觉或从感觉来发挥的想象。真正的感觉只能是

通过再次进入同样经历重复去感受的。或者我们让还无法想象和记忆的感受直接来进入艺术,用艺

术来保存某种感受。为了这一点,学生的艺术活动不能是从想象、不能是从对于某种结果的想象来

发挥的,而只能是直接从做和感受来发挥的。

    如果让学生一边观察和感受,一边把观察的东西画下来,就可以让还没有意识的感受进入画、

得到表达。因为我们以艺术的方式能表达还没有认识清楚的事,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个艺术找到有意

识的理解。艺术的作品是在无意识的感受过程中创造的,可是如果观察这样得出来的结果,我们就

可以意识和认识到本来无法认识的。如果艺术要帮我们做到这一点,艺术就必须是从无意识的感受

发挥出来,而不能是根据计划进行的。画画也比较适合让小组向全班答辩他们感觉、观察和研究工

作的结果。

    另一种用无意识的艺术去认识到事物的手段,是让学生用泥土来仿造正在观察的动物,因为通

过不断修改泥土的工作还可以模仿并感受到生长过程。

    在需要发挥想象力时可以让学生画图(形态),比如画一个他们观察的地方的平面图,或者用

黄泥来做一个立体模型。线条能够一下子就把意图定下来,又能表达意义。亚洲人的文化就是这样

的。在需要发挥情感和意志时,可以让学生画出他们所观察东西的颜色,慢慢地发挥自己的感受。

这种只能表达一种气氛的画法对亚洲人来说比较困难。形态都是发挥想象力,颜色都是引起情感和

意志的。



                             具有情感的观察  



    下面,我来总结和翻译鲁道夫史代纳《Menschenerkenntnis und Unterrichtsgestaltung》演讲的部分内

容。翻译之前我还需要警告:不要盲目地相信翻译的内容。我在这里发表它的目的只是一种能解放

思想的思考练习。如果没有理解就相信这些内容,这个练习就达不到解放的效果,反而还会让人依

赖:

    根据现代化学的知识我们知道,一切、包括自己,都是由 76 个元素组成的。我们对于人的情

感和思想都是脱离了人的。有了这样的情感和思想,我们就无法理解小孩的内心世界,使小孩也无

法接受我们的世界。这样的思想可以当作理论,让大学生写关于我们留给棺材的这个物质的论文,

可是它并不适合真正生活中的教育。  

    因为现代抽象精神的理论和生活中的物质追求相距太远,我们就无法通过它们去了解小孩形成

身体结构的精神力量。如果要理解生活中起作用的力量,我们就不要教化学的 76 个元素,而要理

解能引起生命的 4 种特点的力量或者能代表它们的物质比喻:暖和干燥(火)、暖和湿润(空气)、

冷湿润(水)、冷干燥(土)。化学上的 76 个元素只是属于“土”这一个方面的。  

    如果能观察到这 4 种特点互相的和对环境事物的作用,就可以观察到植物世界中造成生长过程



                                                                            18


----------------------- Page 39-----------------------

我能承受吗                                                                  第二册



的力量,又可以了解到人体中构造生命的力量和过程。这样根据真理的教育不仅对智力,也能对情

感和意志起作用。物质主义的看法做不到这一点,它使人只懂得利用环境。  

    如果不要教育构造生命的力量中的 4 种特点,我们怎样还能让小孩感受到有生命环境的需求,

并发挥适合它的情感和意志呢?怎样还能使他为环境中的生命服务,而不是去破坏呢?这样只是留

下了压力的手段。  

    我们不仅能理解构造生命的力量,还可以理解对心理动力起作用的力量。心理动力接受的和通

过身体器官的结构表现出来的力量,是可以用行星来作为物质比喻的:头脑的前部分(土星)、喉

头(火星)、心脏(太阳)、胃(水星)。通过这些真正能代表不同力量的行星,小孩能接受真理,

也能感觉到自己身体的功能与宇宙中力量之间的关系。实际上,人的形成离不开这些宇宙中的力量。

“暖和湿润”等世界中的力量对我们人,也对植物的生长起作用。能从内部形成身体器官的、宇宙

中的力量对我们人,也对动物起作用,而且,因为不同动物接受的不同力量的成分不一样,它们形

成的特点也不一样。  

    未来的老师还需要了解帮我们建立自我意识的力量和能代表这些力量的比喻:我们可以想象到

处都有光,可是没有能反射光的物质,使我们无法看见光。太阳不仅是一个没有物质的地方,它更

是一个负的空间,是让所有物质和空间消失的一种地方。这个地方在吸引并反射宇宙中 (本来分散)

的光。帮助建立我们自我意识的,也就是这种吸引宇宙力量的、非物质的、负的空间。  

    由于太阳代表的(建立自我意识的)力量,我们能调整行星不同种(引起心理动力的)力量,

使我们不必形成像动物那样单一的器官功能和特点。由于这些特点的力量在人中被调整(被压),

人就可以自由地使用这些特点(才能)。由于人在物质上没有形成固定的特点,人就可以在思考想

象中自由地发挥它们。这就是人的创造能力。有了这样的对人的理解,我们的情感和意志都能得到

与环境的联系和启发,也能变成实际的力量,又能使老师了解学生天性的反应。  



                          创造工作的基础条件



    如果一个物理老师好像自己都已经知道了学生要找到的结果或知识,那就没有了能观察的必

要,也没有了研究精神。老师像小孩一样需要对现象感到意外和惊讶,比如说:“世界上几万部手

机同时通过同一个空气转播的话,怎么不会混在一起呢?”14 岁以下的小孩需要这种具有惊讶的研

究精神,需要观察和比较现象。14 岁以上的才需要物理规律的说明。太早的说明和概念只会让研究

精神萎缩。比如“相对论”不是观察,只是说明游戏。  

    有的人比如在画画时都想判断和知道画的意思。不过“已经知道结果”的话,创造形成的过程

或者感受还有什么产生机会呢?为了能感受和创造,就是需要不知道它的意思,也需要不知道(不

能保证)它的结果。为了培养这种创造的感受,学生需要专门练习创造和感受一些只有形态或颜色,

但没有具体目的的艺术品,并不能判断。

    这样做的话,因为包括了灵心各种各样有心理过程的反应,得到的知识就变成了学生自己(心

里)的东西。很多课文为了直观去利用大量的形容词。其实,课文上写的,也只能替代和排斥学生

自己的感受。

    在 7 到 13 岁的年龄,小孩虽然需要和希望有一个权威来告诉他们事情是怎样的,否则,他们

对于惊奇、崇拜和真理的追求就得不到满足。他们的成长靠权威,如果找不到,他们在这个年龄要

形成的、以后才要发挥的判断的基础就不稳定。所以,他们也想知道自己的哪些做法让老师满意,

哪些让他不满意。青春期之后,需要权威的年龄就过去了。青春期的孩子需要的是自己选择的榜样,

就是朋友(老师应该是他们的朋友)。

    但是,他们最需要的是自己去观察,观察整个的、包括各种各样变化的过程,然后把观察到的

情况提高到抽象状态,再去比较和认识几件事情之间的关系和规律(道理)。学生自己发现的规律

在心里起到的作用不同于从课本上知道的。只有不用课本,我才能把平常发生在课本上的学习过程



                                                                          19


----------------------- Page 40-----------------------

我能承受吗                                                                   第二册



转到学生的心里来。

    学生需要自己去观察、感觉和感受,而不需要课文的判断。被动的学生,如果碰到两种思想或

答案时,很容易使他们的思考陷入迷惘和困惑。一个被动的人可能受不了两种思想同时的存在,他

不能宽容第二个。可是,一个练习过自己去感觉的人不会受到思考模式的影响。在要坚持两种思想

的时候,他会感到丰富。观察中的矛盾不会真正有害于学生,情感中的矛盾还会是一种丰富,但逻

辑说明中的矛盾有害。

    其实,真正的创造工作很少存在。一般来说,所谓的头里做出的创造只是已经存在的几种事物

的新的联合方式。模式化的思考不需要我们睡觉,可是接受创造因素的思考只能在比较多的睡眠后

进行。如果要真正创造,我们首先要失去已经具有的对于结果的想象,造船一个没有任何目的的空

间。一个耳朵听满歌的人无法创造出真正新的音乐。反而内心中对音乐的“饿”会在内心中引起新

的音乐(创造)。

    普通的创造工作总都是从睡眠中的意志来发挥的,它只能在无意识的状态中发生,因为意识总

会形成固定的概念。也可以说,只要想象变得无意识,它就具有普通的创造性,就像做梦时那样。

所以,真正的创造不是在思考,而是在做(行动)的过程中发生的。创造需要一种空间,需要无律、

无计划和目的,也需要活力和自由,使宇宙各种各样特点的力量会进来。规律只能通过无意识的感

觉加入到创造中去。创造工作只能通过无意识的感觉接受环境的事实。如果一个创造者不能脱离思

考,他也无法创造出与已经存在的概念不同的东西,而只能达到或者达不到已经定下的标准。如何

实现的问题是创造后才需要考虑的。也可以说,从 11  岁起,创造工作是唯一能让孩子接受精神的

手段。

    高级的创造工作有一个小小的区别:在做高级创造工作时,我们能发挥一种观察性的意识,但

这个意识不能是针对目的的。就是说,虽然发挥意识去观察自己的创造行为,但想不到任何的目的。

    我想让学生在小组内根据前边观察而了解到的需要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尽可能舒适,把环境变

成自己的家。这种安排包括一些能让生活变得舒服和方便的发明。学生要做一些很复杂又费时间的

发明,以便让生活变得简单、容易,就像城里人一样。

    让学生决定我们要实现的项目之前,他们要在小组内画出自己的解决方案,把每天的结果向全

班介绍。所有小组答辩了方案之后,作出决定所需要的基础才够丰富。为了不要把可发现的才能压

抑下去,我在答辩时对学生的要求不能针对结果,而应该针对态度,以避免形成不同学生不同才能

之间的、不公平的“淘汰赛”。为了让学生互相承认每个人不同的才能,我们也不要做评价。为了

避免消费的思想、为了避免排斥和互相瞧不起的现象,作为老师,我需要特别爱护学生做出的东西,

特别是那种最破烂的、残缺的。

    学生个人的思想需要自由而丰富,可是管理大家合作方式的规定则需要像合同一样定下来。我

希望,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发挥的做法,以后也能成为改造外界社会的萌芽。



                          节奏是孩子的活力



    7 到13 岁的小孩无意识地存在着一种用自己的身体去感受节奏的愿望。这是因为,7 岁之前通

过头部塑造器官的力量已经转入到了胸腔的节奏系统(呼吸和血流动)中去了。在鲁道夫史代纳写

的一本书《Die geistig seelischen Grundkraefte der Erziehungskunst》上,我看到了节奏在这个年龄与人体

发育的关系:

    从 7 岁开始,在整个身体里发挥并影响到所有其他过程的是节奏系统。给换牙后至性成熟前(7

至 13 岁)小孩上的课,主要应该是引导(或者影响)节奏系统的。所有不能培养和引导节奏系统

的手段在这个年龄都是错误的。那么,什么能引导节奏系统呢?那就是艺术的活动。  

    比如说,音乐离不开节奏。音乐就是节奏,所以音乐在人体的节奏系统中继续起作用。整个人

的内部自己会变成乐器,就是说,整个节奏系统都会发挥不同种乐器的特点。此外,不仅音乐有这



                                                                           20


----------------------- Page 41-----------------------

我能承受吗                                                                   第二册



样的作用,雕塑和绘画也有。美术的颜色和不同颜色的和谐融会,也能在身体的节奏系统中造成或

者引起根据颜色和谐的节奏过程。如果要成为这个年龄段的老师,我们就需要以艺术的手段介绍所

有的课程内容(不仅是艺术课的内容)。所有课程(包括所有门课),都要让小孩自由地与和谐地发

挥他的节奏系统。  

    如果 7 至 13 岁的小孩在课堂上累了,这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对节奏系统,而是对另一系统起了

作用。节奏系统不会让我们累,我们的心脏跳动一辈子都不累。让我们累的,是思考、是新陈代谢

的过程和动作。

    另外,我继续总结和翻译鲁道夫史代纳《Menschenerkenntnis und Unterrichtsgestaltung》演讲的部分

内容:

    可以说,所有课程都能分成两种,而这两种特点完全相反的课程能互相帮助。如果只给学生上

发挥想象和反思特点的课,因为他们觉得接受过的认识已经太多了,他们就会变得很表面化。只发

挥意识的课培养出来的人不愿意真正地去意识到外界中的一些关系。可是,如果在上这种课之前用

过身体来培养才能,学生才会有足够的去认识的愿望。反之,在发挥意识的第二种课之后,学生也

更有手工、音乐、体育等课程需要的愿望。  

    在需要反思的课堂上,学生需要把自己的意识联系到老师接受的一些事情,可能也要作出判断。

也许,老师很重视让学生自己动脑,可是这种不包括身体活动的学习是一种有意识的“睡觉”状态,

因为学生的精神(有意识的思考)和灵心(情感)部分离开了身体。就是说,学生的精神灵心在老

师介绍的事情中,而不在自己的身体内,就像睡眠状态一样(在做梦的状态中)。在这种课堂上和

在睡觉时,都是人体把营养从下面排到头脑里去的一种过程。  

    在我们不睡觉的时候,人体中的病被有意识的高级器官限制和压下去了。在睡觉时,人体中的

病才能真正去发挥它的作用。在让学生只动头脑的课堂上,他们人体中的病也一样发挥作用。在让

学生通过身体活动去学习时,比如弹奏乐器、体育、手工、写字等,学生的身体就完全醒了过来。

结果,这些课程能够限制人体中的病,也能够让学生的精神、心理和身体健康。  

    有的人过分地强调抽象精神(智力)的学习,有的则过分地强调物质身体的学习。其实,只有

把这两方面联系起来并认识到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才能培养出健康的小孩。如果我们了解“悲伤”

能阻碍肠子的工作,“笑”能发挥肠子的工作,我们在物质的研究中就能发现精神的作用。了解的

话,我们也能让学生去思考他们的身体根据所包含的道理“想”思考的东西,使学生能获得健康。  

    如果我们用整节课的时间不断给学生讲知识,而不发挥他们的创象(创造想象)力,学生在胃

酸里就会过多地产生的一种物质(Pepsin )。如果后边接着上音乐课,这种物质就会得到它的用途,

就是造出唱歌时需要的一种刺痒。可是,如果在造成这种因素时没有发挥学生创象力的话,这种物

质就卡住在胃的褶痕之间,使它无法转流、无法造成刺痒。而没有了这种刺痒,学生就会懒得唱歌,

什么都做不出来。  

    如果像一种方法或者模式一样接受这些,我们不可能达到任何效果,可如果每个老师都意识到

这样的不同门课之间的关系,使同班不同门课的老师互相帮助,效果就会出现。……  

    最能带来活力节奏的一种变换,是在外面和环境融为一体并改造它的感受(意志)和教室里的

反思并认识已经定型的东西(想象)之间的变换。在外面,自己的灵心和我们要观察感受的对象应

该是融为一体的(好感),而在教室里,自己的灵心跟我们要认识的对象应该是分开的(反感)。四

肢在外面的行动和新陈代谢的工作是呼吸的一种“呼”,而神经感官系统在教室里的思考是呼吸的

一种“吸”。主动的“呼”是根据自己的想法影响和改变外界,而被动的“吸”是让外界影响到和

改变自己。两种工作之间的变换才是“呼吸”,而这种有节奏的变换才能给小孩带来活力。

    人就需要这两种特点。一是让我们行动创造的意志力。它需要我们以睡眠和好感的特点融入到

环境或者要做的事情中,也需要学生加入集体。最适合的地方是在外面有生命里的自然环境。实现

自己创造的东西不仅是改变环境,也是一个想象力能适应和接受事实的机会。



                                                                           21


----------------------- Page 42-----------------------

我能承受吗                                                                   第二册



    另一个要发挥的特点,是有意识的思考状态。这个状态需要我们安静、不动各自封闭的、对外

有反感地去反思的才能。这样才可能接受和认识一些规律。最合适的地方是人造的环境,因为人造

的、死的建筑材料没有属于它自己的生命力量,使它不会影响思考。死的物质环境和死的神经物质

中都是让精神透过、都是能发生反射(反思)的地方。所以我也理解,农村美丽的泥土教室为什么

必须换成灰色又丑的水泥砖房。

    这两种特点是呈对比的,所以不可能同时发挥。如果老师了解这两种状态,就可以利用它们来

帮助学生进入适合活动的不同状态。

    感受只能在小组内发挥,因为感受是与自己分不开的。为了安排小组的记录工作,我想改动学

生的桌子,把他们分为6 个小组。有共同规律的意识则不一样。它都同样存在,不需要与个人的联

系。所以,需要发挥意识的工作肯定只能让大家一起在封闭的教室里开展。在自然环境中,意识是

发挥不了的,也很难在小组内做到。

    思考和意志之间是有变换节奏的情感范围。因为9 岁小孩的情感还依靠榜样,所以他们需要有

机会利用班里的活动来培养自己的情感。情感、气氛等灵心的感受都通过时间和时间的变化得到发

挥。物质上的东西和物质世界中发挥的意志,我们通过感官感觉到的世界和空间来感受,可是智慧、

情感气氛等的灵心感受,则是我们通过形成和萎缩等时间变化才能得到的。为了培养情感,学生需

要时间中的变化。

    人体最有变换节奏的范围,比如呼吸、心跳等节奏,也就是发挥情感的范围。不仅情感能影响

到节奏(比如在害怕时加快),反过来,我们也可以用呼吸的节奏去调整学生的情感。人的灵心需

要这种独立意识和集体情感群体之间的强烈气氛变换,才能存活以及使心理健康发挥。这种变换也

就像一个人需要呼吸——需要呼和吸两方面一样。学生需要全体来营造悲伤、快乐、失望、成功、

安静和活跃兴奋、快和慢等气氛的变换,使他们的灵心和情感萌生起来。如果学生能这样感受到不

同特点的变换,他们就不容易感到累。最让他们感到累的,是总是只去增加知识。

    比如在让学生观察植物、动物、历史发展或者某种文化时,如果让他们通过理解和知识来接受,

他们得到的就不多。反之,如果让他们通过各自特殊的气氛感受不同的历史阶段,能接受的就很多。

对小孩来说,情感能给他们带来的比知识要多得多。我能不能给他们带来有规律的变化呢?在这方

面,我还需要学习很多。

    能帮助调整心理的,是音乐能营造的气氛,因为音乐的特点,就是让大家融合起来、成为一个

灵心和情感方面的群体。在大家想合作或集体行动时,音乐也会帮助把全班的力量团结起来。让学

生营造并感受气氛的最佳时间,可能是在认识之后和实现之前,因为实现需要大家团结的力量。

    壮族山歌只包括五种声音。这种属于古代的五声音乐不包括快乐、悲伤等不同气氛的可能,而

且壮族学生往往也唱不出超过五声、超过没有气氛变化的歌曲。不过我认为,一个现代人不仅需要

扩大意识,也应该在灵心情感方面扩大它的感受范围,所以我想把学生的音乐感扩大到12 种声音。

我想,最适合的手段是有大调和小调气氛的三声合唱,让学生自己用风琴来尝试、营造和感受美的

音乐气氛和节奏。另外,还可以做一些击节奏的、让学生感受集体感的练习。

    我们活动的节奏当然要是天天按照同样固定规律进行的,否则的话就是失去了依靠。这也还有

另一个道理:无意识的、进行习惯的重复(节奏)能培养学生的、引导做法的情感,而有意识的具

有任务感的重复(节奏)能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坚持力。做广告的人知道这个道理,所以他们利用

“重复”这个因素去影响到人们无意识的欲望(意志的一种)和行动。

    过程安排:

    1. 午休结束在教室里分配任务后,小组到外面去感受和观察环境(第一个星期比较多)。

    2. 小组把观察到的东西记录和画出来,成为一份资料(在外面或在教室里做都可以)。

    3. 小组在教室里向全班同学答辩他们记录的东西。

    4. 大家在教室里把不同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一些关系和道理并决定自己的做法或下面的项



                                                                           22


----------------------- Page 43-----------------------

我能承受吗                                                                   第二册



       目。

   5.  感受各种各样的气氛(音乐)。

   6.  去外面实现自己决定的事情或项目(第二个星期比较多)。

   7.  在第二个星期再答辩自己项目的实现过程或成果。

    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基于以下想法:1、进入和接受环境的本质;3、从环境中分离,4 、意识

到它的需要并作出决定;6、让自己的决定充满活力,主动改造环境。我在这里写的背景想法当然

不要告诉小孩。如果不想让小孩的灵心(思考、情感和意志)萎缩,我们就不要让小孩理解我们心

里的理论,而要让他们去感受。我就这样用了8 个月的时间备好了活动,主要是进入适合小孩天性

的心情状态。具体的内容,我并不需要定下来。



                                                                            23


----------------------- Page 44-----------------------

我能承受吗                                                                   第三册



                              我哥哥来帮忙



    暑假过后,我跟我已经来到中国的哥哥又访问了板烈小学这学期已经成为五年级的学生,每次

访问都呆上两到五天。又进五年级教室、班主任把我们和我们的活动向学生介绍时,我的整个身体

都在发抖,脸也红了起来。学生肯定看见了。从现在开始,我哥哥负责为我的方案提供咨询、观察

我的做法和拍摄活动的纪录片。不过他拍的不是电视台总是希望拍到的我的脸,而主要是学生。

    晚自修停电的时候,学生和我们坐在外面,问我们来这里做什么、住在哪里等等问题。六年级

学生问,为什么不跟他们搞活动。我还发现,现在的四年级只有半数学生到了自己与环境断开的年

龄。

    每一个星期每天的具体方案,我在这次访问时才写了下来。到现在,我才觉得自己能了解到板

烈小学学生的需要。不过,我做这次实验不是为了说“最好就这样开展活动,”而是为了起到研究

作用、要尝试尽可能多的不同手段。我一点也不知道最好的活动如何开展,所以才做这些实验。假

如知道应该怎样做,我也不会说,因为我认为,每个老师都需要自己来研究他跟别的班不一样的学

生,根据研究到的来开展自己学生最需要的活动。这样,每个班需要的活动当然都不一样。

    这里学校的老师马上就同意所有我们开展活动需要的条件。他们希望我们在他们这里开展,因

为他们从来没有搞过活动。我们村的学校却不一样,我们村的老师比较年轻,代课老师比较少,他

们关心的是学生的成绩和自己的升迁、以及自己能不能调到更好的地方去。

    我在板烈小学协商的是:在我长期和学生接触、互相了解和一起准备之后,用两个星期的下午,

也就是下午三节课的时间来开展活动。上午三节课不变。

    活动结束再过一个月之后,为了检验这种做法的效果,教育局想让参与过和没有参与过活动的

学生参加以小组方式要完成任务的“考试”来进行比较。得到的成绩是小组和全班一起得到的,而

不是个人的。这是我联系教育局最后的一次。

    有一天,我用一节课给五年级学生介绍了我们的活动。我介绍的方式,是给他们讲我在另一个

学校见过的活动(实际上我没有见过):他们用两个星期下午的课堂来观察不同方面的东西、用画

画的方式在小组内来表达观察到的、也根据观察来决定并实现了自己的项目。只是,项目做的是什

么,我没有说。我不说的,我就让他们自己来想像并画出来。

    当时,学生很喜欢听,可好像什么想法都没有,使他们不知道“该”画什么。最后,大部分学

生画了一幢房子(一个家或一座教学楼),和让这幢房子变成属于自己的一些东西。再过三个星期,

我们就要开始。



                    第一个星期的活动让我失望



                                                               2003 年10 月6 日



                                  第一天  



    我们的活动开展得比我原来计划的要早一个星期。原来我打算再观察学生一个星期,可是后来

担心有外地人听说这个地方后就来影响,所以我就提前开始。活动的第一天,还有两个东兰教育局

研究室的人来看我怎样开展,这使学生感到有点不习惯。



    今天(星期一),我首先把全班46 个学生分成6 个小组,每组8 个人。由于班上只有 13 个女

生,有3 个小组就没有了女生。分配任务之后,我们来到学校外一条小河旁边的小山坡上。

    我让学生拿衣服蒙住眼睛时,他们一开始都不敢脱。我突然感觉到了,如果重复地要求或者提

醒他们,我很快就会变成一个“讨厌的东西”。学生不会理解为什么是他们要做。可是如果我自己

开始行动呢?我就拿自己的衣服让他们用,结果,学生自己也想成为(参与)我行动的一部分,就



                                                                            1


----------------------- Page 45-----------------------

我能承受吗                                                                  第三册



开始了。

    每个小组的一部分学生用衣服来蒙住自己的眼睛后,其他同学就带他们上山坡找到一棵树。看

不见的同学用手去摸树的样子、表面特点和感受它的材料。其他同学把他们带回出发地并把他们的

衣服拿下之后,刚才扎紧眼睛的同学就自己根据刚刚得到的印象再去寻找刚才摸过的树。

    由于过于兴奋,学生们做得都特别急,使那些被蒙住眼睛的同学摸的时间都不够、观察也不深,

又让下一个同学去做了。有时,他们跟着自己带的一个不能看见的同学一起滑了下去。可是这对他

们来说很正常,他们都控制得很好,因为这里是他们不可能害怕的“家园”。我计划星期五安排的

“信赖游戏”可能也是多余的。只有教育局官员的儿子在上坡后差一点下不来。

    女生们不敢和男生一起爬同样的坡。后来,我就叫女生靠触觉和听觉来观察石头之间的河流。

我让她们跟男生分开做,使她们突然高兴地行动了起来。

    我事先叫学生带好笔和纸,并叫他们做笔记。他们在找到了自己的树之后,都很自然地就开始

根据触摸得到的印象把自己的树画了下来。这样得到的图画并不一定是后来看见的东西,而是一种

包括树的灵心的画。有一个学生在找到了自己摸过的小树后,觉得这棵树的形态过于复杂,为了方

便,他就把叶子和部分树枝弄断了再画。另一个同样摸过这棵树并得到真正感受的同学看见时,就

尝试把弄断的树枝和叶子再复原。当然,他没能成功。

    再后,我给每个小组一个盛有墨水的注射器(喷墨器),让学生随着墨汁的漂移去观察河水的

流动。我让他们观察到:从石头的两边流过的水开始变得很急,往后边则变得很慢,甚至还从上面

朝相反的方向返回。然后,学生自己还观察了很多其他情况。这一部分观察活动让他们觉得最愉快。

    最后,我还想让学生观察人们给物质留下的不同特点。虽然感觉到学生越来越进入到了一种因

为太高兴所以不能控制自己的状态,可我还是让他们继续观察,因为我想以后可能没有机会再做。

我让每个学生用黄泥做了一个尽可能圆形的球,然后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换。得到同学的球时不要把

它改变,只要摸它的特点,再交换,一直到认得出自己的球为止。

    大部分学生很难接受这样的做法。他们不理解:为什么要把自己的球(作品)交给别人摸?他

们只懂得问我:“我做的球好不好?”

    学生摸那个泥土球当然不是观察到泥土,而是发现同学们对环境材料不同的影响。每个球具有

的形态、温度等状态已经接受了它的制作者的性格。也许,正是因为学生观察到了同学的特点和与

自己的不同,才使他们后面在小组内的合作变得非常难。

    我很难管得了整个情况,因为只有我一个“老师”。学生的班主任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都没时间

来帮我,因为他也是校长,还有很多其他事情要做。教育局的两个客人也只能在旁边看,没法帮。

    后来,学生确实控制不了自己,我就让他们回教室里去了。首先我让他们安静地等待几分钟,

因为我们都好像已经没有气可呼吸的样子,又是那么疯狂。学生刚做完了一个活动,又来到了下一

个活动,使他们已经很难“呼”,都是“吸”,来不及“呼”。

    把双人的桌子安排成小组共同用的大桌子之后,我把帮学生买好的毛笔、水彩、纸等工具分给

每个小组。这时,我从他们好奇的反应中发现,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些东西。我马上就要求他们用

这些来记录和表达刚才观察到的印象。

    为了让学生学会合作,我只给每个由8 名学生组成的小组两张纸(8 开)。可是4 个人一起来表

达并画出一幅作品的合作对他们来说非常难。很多同学说“不能合作”,而是希望自己来画自己的。

不过,我还是逼着他们合作。这些都在同样一天发生,对学生来说确实是太多了,他们怎么能做得

到?

    学生的意识还是无法进入他们的画,也无法进入他们的话。观察的东西也无法联系到思考。学

生尝试做到的只是完成任务并且问:“我画得好不好?”我感觉到了,学生都不敢在同学面前说出

自己的感受,所以我在有客人的今天也没有让他们介绍和答辩自己小组的作品,只是把它挂在了教

室的后墙。



                                                                            2


----------------------- Page 46-----------------------

我能承受吗                                                                   第三册



    第一天晚上我想,还让学生做泥土球确实太多。晚上,我自己变得越来越紧张,不知道自己为

什么这么着急。也许是急切地等着修改自己的错误和把活动做得更好的机会吧。

    原来我还打算让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去比较所表达出的感受、发现关系并且来决定:根

据环境的需要我们该做什么,再创造音乐,让学生的心放开。甚至,我还想过让学生在每天的最后

来实现它们。可是现在我认为,这些因素太多了。我们在第一个星期专门去观察并表达观察到的东

西,就足够了。要进行的做法在第二个星期还能实现,而且实现对这些小学生来说肯定比观察会容

易得多。



                                  第二天  



    从第二天起,我们就没有了客人,只有我哥哥继续拍纪录片。我首先让学生在教室里根据自己

的记忆力(想象)来画一种昨天在河边见到的花。虽然他们做得很好,可将来我还是要发现,这样

做不适合小孩。

    然后我给学生小组的任务是:在外面观察植物生长的过程,每个小组要用笔和纸来记录一种植

物从萌芽、生长(还没有开花)、正在开花、再凋谢(萎缩)和结果的不同阶段。如果找不到包括

所有阶段的植物,他们要在观察的过程中靠自己的想象力来想象未来的阶段。

    到河边时,有少数学生到处乱跑,把各种各样的花拔起来、把叶子弄掉再给我看,并且问:“这

种花合不合适?”他们感受的不是植物,而是自己拔起植物的样子。这些学生也在画完每一个笔划

之后问我:“这样画得好不好?”他们不断地诉苦,不断地有让我处理的事情。

    可是其他学生好像没有听见围着我的这些吵闹,他们就坐在某一个角落,安静地观察自己面前

的植物。这些学生都没有给我看他们画的结果,其实他们的画才具有对于生长和凋谢(萎缩)过程

的感觉。从他们的画可以看得出来,每一种植物都有根、竿、叶子、花和果实,只因为环境的影响,

他们才发挥得不一样、具有不同的气氛。只是,由于少数同学的影响,小组在外面的合作就没有进

行。

    然后,我们回到了教室,把桌子排成6 个大桌,每桌一个小组,再用水彩画把今天观察到的生

长和凋谢(萎缩)并结果的过程表达出来。这次我给每个小组3 张纸。结果,所有的小组都为分纸

的事情吵了起来。今天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学生不愿意在这么大的小组内合作,特别是男女生之间

的合作。比如,有的把小组共用的颜料都放在自己的桌子里,4 个男生用两三张纸,得不到纸的 4

个女生就什么都不想做。主要是某些学生对另一些同学的意见阻碍了整个小组的工作。

    其实,多数学生都在忘我地忙碌着(忙着大声讨论)。而且,他们在教室里也已经忘记了前面

观察到的特点,所以后面用上了比较多的(乱想的)想象力。

    学生在完成一件事之后就想不到(不敢)去欣赏自己的工作结果。反正在我把他们的画挂在教

室后边的墙、打算让他们介绍、欣赏、比较他们的画所表达的植物并发现关系时,学生很自然地就

消失了任何的关注。他们习惯的好像是:完成了就可以扔掉,自己做出的结果是不会有什么价值的。

    我尝试让每个小组(集体)到后边挂着画的地方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观察工作。这一部分成了

今天最大的问题:首先是由于我的误会,让学生以为是要找出同学最好的作品。由于没有及时发现

这样的误会,我还以为学生这样做是乱来的。这样,我就说了他们,又继续让学生自己来介绍,同

时还强调不用什么都由老师来说。结果,有的就不敢,另一些又认为自己控制了班里的活动,但却

没有真正可说或想说的内容。

    他们不敢说认真的,怕同学笑话。不如说不认真的,专门让同学笑。在集体中好像受一种集体

的力量。他们被这种力量推到了表面,使他们能说的也只是表面上的、没有内容的话。这也可以说

是一种刺激,一种不能不发挥的刺激,一种不允许他们发挥内心世界的追求。说出来的,都是不断

地没有思考内容、也没有感觉的想象中话,也就是一些不受控制,可是能提高刺激,从对于自己的



                                                                            3


----------------------- Page 47-----------------------

我能承受吗                                                                   第三册



感受和气氛自动就形成的词。

    我在这个时候还没有注意到的是,学生还在欣赏今天发生并还没有结束的感受和用艺术表达感

受的过程。如果现在就马上让他们来分析,这种分析就是破坏感受的。他们当然不愿意。

    这样,我们当然又没有进行音乐气氛和节奏方面的创造。我当时虽然还有能力不断恢复班里的

安静状态,可是像思考这种内心的东西却无法进行。这样的问题,都是在我要求学生发挥意识时出

现的。在我希望学生自己来认识到某种事情或者关系的时候,他们的意识就受到了干扰,也无法进

入观察。



    班里平常的安静状态是通过外在的要求和习惯,而不是通过还没有变成习惯的观察和内心工作

得到的。学生单独观察的时候能做得到,可是在集体中就做不到。加上我个人的一个问题:由于我

经常像做梦一样的状态、由于我的自我意识不出现,我就无法在班里的活动中成为学生的权威,无

法控制学生的意志。这些问题,使我第一次考虑要不要放弃活动。也许只剩下让学生写作文这个唯

一能让个人意识进入做法的手段了,因为写字是每个学生自己分开才能做到的,也是一种包含固定

文化规则的东西。

    晚上,有6 年级学生看到我伤心的样子,他们就想了很多让我快乐起来的办法。可是,有让人

伤心的原因,我为什么要快乐呢?我们 5 年级的一个学生晚上也来找我说:“你要记下我们调皮学

生的名字并告诉班主任。在我调皮时,你也要记下我的名字。今天最调皮、总是乱闹的那个同学我

们都不喜欢。”

    我认为,说这句话的学生只是意志弱,不敢在同学面前表露出成为一个老实人的愿望。反正下

一天我看见,大家“都不喜欢”的那个学生抱着他,骄傲地带着他,好像是自己的战利品一样。



                                   第三天  



    我发现,学生无法同时在小组内既合作创造主动,同时又保持安静。我准备的活动方案已经成

了废品,我就暂时放弃了我们的活动。今天要做的,只是以作文的方式安静地回忆前两天的经历。

学生们都表示理解我这样的做法,也有一点遗憾的表情(他们还是很喜欢到外面)。我也觉得这样

做很可惜,因为在让学生被动的时候,他们无法发挥自己的特点。

    学生写作文的同时,我根据昨天的任务给他们画水彩画。我自己也来画画,让学生看到并承认

我的才能,使他们的愿望终于得到了满足。但很多学生还是不知道写什么。写出来的作文,也只是

记录了我对他们说过的话和他们自己做的事,没有一个词是说他们自己的感受或者自己发现的东

西,就好像自己的灵心不敢参与活动一样。

    第二节课,我先介绍了我观察到的根据不同环境条件主要只发挥叶子、花或果实的植物,还有

沙漠中和石山上的植物,还给他们介绍了我在林广屯家门口种的一棵树:

    “……在我种它的时候,它像我一样高,可是有的人喜欢站在我们家门口,无聊的手就慢慢地

摸树,把一片一片叶子、一根一根树枝弄掉了。结果,那棵树最后只剩一根树枝。不过它还是努力

地生长,重新发芽。只是由于发出来的芽太小,也都被人家无聊的手摸掉了。从北京回来的时候,

我只找到了一根 10 厘米高的树杆……它还是不放弃,从下面的根部又开始发芽……”我还向学生

介绍了植物和人相反的呼吸方式、完善土的作用和滥伐树木的后果。

    第三节课,在学生补写作文的同时,我用学校的管风琴给他们弹根据三声规律的音乐,可学生

无法听出大调和小调快乐和悲伤的气氛。最后,我在桌子上拍一些他们集体要进入模仿的节奏。在

我让学生跟着拍的时候,他们并没有根据无意识的节奏感,而是靠眼睛看到的来进行。不靠感觉,

而靠经过视觉有意识的反应当然太难,没办法跟上。下次我就没有让他们看到我的手,只让他们听

见。



                                                                             4


----------------------- Page 48-----------------------

我能承受吗                                                                   第三册



    下课后有很多学生问我:“今天我们怎么样?”大部分学生尝试再给我工作上的欢乐。我感觉

到,他们对活动的继续还是抱有很大的希望。只是,女生经常看起来好像没有任何兴趣的样子。

    晚上,有一个今天最捣乱的学生来找我玩。在我提到纪律问题时他说:“上课时我感到闷,很

难受。”在我问怎么解决他的问题时他就说:“可能在看书时我不闷。”我们就一起定了:下次闷的

时候,我要让他在教室之外的一个地方看书。然后他开始问我:“不挣钱、不成家,你为了什么还

想跟我们做活动?”



                                  第四天  



    今天我还是没有带学生到外面去,一开始我就让他们把桌子排成小组状态,再给他们发画水彩

画的工具。首先,我让每一个学生只用我先发的三种基础颜色(红、黄、蓝),经过把其中两种混

合起来的手段让他们找到所有其他颜色。只是,很多学生不敢或者把三种都混在了一起。

    然后,我再次用学校的管风琴来弹快乐和悲伤气氛的音乐,也和学生们谈对于音乐的感受。在

我把大调弹成大步往上、把小调弹成小步往下时,学生才正确地感受到了快乐和悲伤的气氛。

    我还给他们说了发生在我们村的一个故事:兄弟俩只因为没有真正地观察对方的心情,一个就

杀了另一个并后悔。通过音乐和故事,我们找到了这样的题目:战斗与下雨、满意与反对、高兴与

火、战斗与悲伤、火与悲伤和高兴与满意。

    把6 个题目根据学生的性格分给6 个小组后,我让每个学生在一张大的纸上用颜色(不用形态)

来表达属于题目的感受。多数学生不敢把两种颜色混起来让它们发生反应,有的又全部混在了一起。

因为大多数人在没有规定的状态下想不到用什么颜色,所以我跟每一个小组都分开来讨论,比如:

“你在看到什么颜色的时候会感到紧张和发火,什么颜色让你感到孤独?”在他们说出的时候,我

就让他们把它画出来。后来,每个同学都找到了表达方式,女生当然是在男生差不多画完时才开始

的。有一个在日记里写道:“这样的任务很难受,不过我喜欢。”

    今天我第二次尝试让6 个小组向全班介绍自己的作品。可是这次我不让他们到前边,而是让他

们在小组的桌子边手拿自己的画向大家展示,再说一说原来的题目和自己所用颜色的感受,还说出

具有这种性格的动物。

    因为上次让学生做介绍时,有的只是对我说,没有让大家听到,所以这次我就故意站在离他们

最远的位置,使他们只能让全班都听见。不过,大家对同学们工作的兴趣还是太小。怎样才能让学

生对其他同学的作品产生兴趣,而不仅仅只关注老师呢?

    我又一次发现:让学生主动、让个人自己的因素参与课堂是超出他们承受能力的。每次让他们

主动表达个人感受时,他们都进入了一种接近疯狂的混乱的状态。让他们被动才引起了安静。不过,

最后他们还是做得到,他们真的说出了一些认真的感受。

    在我们准备休息之前,我还问学生:“在做小组介绍之后,要用泥土来做根据题目的那种性格

想象出来的动物,还是在教室的墙上画“有活动的”彩线?”可是因为主动太多是他们解决不了的

问题、因为学生又需要被动一段时间,我在休息之后只对他们说了明天要决定下个星期的项目,这

使得学生能在安静的气氛中慢慢地思考。后来我想起来:这样又主动,又被动的变换对他们很重要,

比什么内容都重要。如果当时不变换节奏的话,学生只会发生心理抽搐,使什么都不行。只是,变

换的节奏还是太长了,以后要每30 分钟都改变一次。

    最后我对学生说:“我们班里有一些学生,我从来没有注意过他们,因为他们都很安静地工作。”

一般情况我免不了主要管那些“调皮捣蛋”们,可是这次,我叫了两个安静的学生到管风琴边给大

家弹音乐。根据三声的规律,他们马上就弹出了全班同学都欣赏的音乐。大家都没想到他们能弹得

那么好听,使这两个我们平常注意不到的学生在心里得到了很大的支持(自信)。

    在学生好奇地离开自己的位置、想更清楚地看同学做到的事时,我一边被他们感动,一边又感

到可惜,因为我需要叫他们回去,以便保持课堂纪律。



                                                                            5


----------------------- Page 49-----------------------

我能承受吗                                                                   第三册



    今天有一个人从长沙市过来,并成功说服了我们屯的人带他到学校来找我。他问我怎样拉赞助

去办学的方法,可是我哪里懂得?我根本没有这个兴趣。我用了7 个多月来准备活动,现在最关键

的两个星期,我怎么还会有心情来咨询办学的事?他想让别人捐给我我根本不需要的东西。



                                  第五天  



    我们把桌子排成6 个小组之后,我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忆力画出我们校园的地图,再画出

学校旁边的河流、小卖部、卫生所等中心的建设情况。画地图时发挥的不同于画颜色发挥的。颜色

发挥了学生的情感,而有逻辑连接的线条和形态组成的地图会发挥学生尽可能具体的想象力。为了

让学生理解地图(平面图)的画法,我先在黑板上画了我们教室的平面图、旁边一个班的教室和楼

梯间,再盖上教学楼楼顶,使学生除了一个正方形之外什么都看不到。

    虽然我这么做了,可是很多学生还是无法想象如何从上面来看一座房子。比较多的学生还是无

法看出来房子前、后、左、右是怎样联系到其他房子的。女生很少允许我看到她们画的。只有从河

流开始画图的学生没有问题。

    然后,我让学生到外面爬上教室楼后边的山坡,从上面来看真实的情况。在坡上他们当然先是

跑来跑去,从一块田跳到另一块,以便找一个最合适的位置。然后,他们就用笔和刚画过的图做根

据所见情况的修改。有的还是没发现自己把教室楼右边的宿舍画在了左边。另一些学生到了大家休

息时还不愿意下来,他们仍然在坡上观察和画图。

    回到教室后,我让每个小组合作(比较和讨论)并画出两张尽可能正规的图。这时,很多学生

还是想模仿我同时在黑板上画的图来画,而不相信自己的观察能力。不过,他们已经开始在小组内

合作,也没有再问“我画得好不好?”只是问“这样画行不行?”

    把桌子恢复成平常上课的那种状态之后,我们就开始讨论下个星期要实现的项目。首先,我让

学生说出尽可能多的想法,让一个同学在黑板上把它们记录下来。学生比较随意说出来的想法有:

一部车            3  (人数)                开展打架比赛          3

机器人            7                      修教室的墙壁          4

滑轮组            15                     建设校园围墙          10

模型电动车          12                     修路              7

乒乓球桌           20                     做体操的场地          8

篮球场            14                     修教学楼的栏杆  15

河里游泳的地方  18                           修灯、门和桌子  15

船模             11                     校园内绿化           19

炸弹             2                      观察环境

    所有学生都说要在外面实现,而不太愿意在教室内。也有一些学生太信赖我的安排,在大家一

起计划下个星期的过程中还是问我:“我们下星期做什么?”把学生的想法写在黑板上特别地困难,

因为我们找不到一个懂得写这些字的同学。最后,我们不得不放弃用写字来记录的方式。

    再休息之后,为了作出决定我就问大家,支持哪一个主意。只是最后选定哪个他们还没有做到。

不过,这次学生才真正地参与了全班的讨论,他们都很乐意说。大家说自己的愿望时我感觉到,他

们越来越友好地希望我们大家未来的事情能变成真的。他们越来越相信,所有我让做的都是为了他

们。

    最后,我让学生在小组内用刚刚画出的图来做出计划,也就是计划我们校园中心未来的发展,

在哪里开一个市场(本地人常把校园内的空地当做交易市场)等等。可是,他们没有耐心,也不愿

意做。所以,我只好和他们一起来回忆这个星期的经历:第一天摸树的经历给他们留下的印象最深,

因为“摸那棵树特别舒服”。我们也再次尝试一起来进入一个由个别学生创造、用手在桌子上拍打



                                                                            6


----------------------- Page 50-----------------------

我能承受吗                                                                   第三册



的节奏,可是每个人还是高兴地拍了自己的,没有合作感。



                             慢慢认识了学生  



    在活动的每一天,学生都很好奇地问我:“今天我们做什么活动?”因为不知道我们下面的活

动还会带来一些什么,所以他们能这么好奇、又聚精会神、又急切地等待着。我认为,这样的好奇

是最好的一种学习动力。假如说我根据他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本来开展活动,让他们知道“老

师能给我们带来的一切,就是课本上已经看到的这些”,学生还能好奇吗?学习的动力从哪里来?

    如果课本或老师直接告诉学生他们应该感觉到的是什么,就是在直接给他们说出结果,这不会

培养什么。同样,我们也不可能直接地给学生一些精神(思想或思维方式)的内容。如果还是要直

接去培养在睡眠状态中才能真正发挥的精神,我们只能是在影响它、破坏它。只有老师被学生改变,

学生才可能被老师改变。学生自己经历过的与老师互相影响命运的事才会让他们进入一种心理和精

神的变化,使他们以后的做法也得到调整。所以,我感谢学校和教育局允许我不按课本去做。

    如果我惩罚学生,有的学生当然会生气,而会生气的那些学生才会从惩罚中学习。所以,我不

怪他们生气,反而对他们说:“你生气了吗?不要紧,你就生气吧。”我也不是因为反感才去惩罚,

而是为了帮助他。因为怕无聊才排斥一切现实和严肃,但并不让事情接触到自己的学生,才是难办

的。可能只有两个人跟他单独经历到的事情才有帮助。

    好像是这样:脸的形态有特点(看起来不美)的小孩,往往会存在着一种内心的“战斗”。“战

斗”的对象就是自己的特点。我们在他们脸上能看出这些特点,是因为人体的形态(从7 岁起)能

表达一个人内心的过程。

    脸的形态没有特点(看起来很美、很理想、平等)的小孩,在内心中则没有要去发生“内心战”

的对象存在。这种小孩感觉到自己比有“内心战”的同学更聪明、厉害和受欢迎。也可以说,因为

他们不必管自己内心的“战斗”,他们的心就很开放。也就是说,他们可以接受外界中的一些其他

影响。所以,脸形美的小孩特别容易受到社会影响,使他们容易学坏。

    在我的教育工作中,这些学生成了最难解决的问题。我没有好的手段来教育他们。和自己的内

心特点发生“战斗”的学生就容易得多,一般都可以从他们内心特点的本质来找出适合他们的手段。



    我已经经历到了:如果我很怕某些做法(比如搬桌子或者拍节奏)会引起不安、乱和吵的情况,

这就会让学生变得没有肯定感或者很难合作的样子。搬桌子当然免不了吵和乱,但这是必须的。如

果我因为怕就希望实现不可能的事(一直保持同样安静的状态),学生就无法分清可以吵乱和该安

静的时段。如果我让他们在搬桌子的时候随便吵,他们在搬完桌子之后更容易安静下来。

    同样,如果我在做事过程中一直担心别人对我的看法,这也会使我做不了(不敢做)我认为该

做的事。或者,如果我自己不知道我具体要学生做什么,学生也很难接受我对他们的意志。要吵、

要安静、要开始、要结束的时候,我都要让他们清楚,要给他们一种肯定感。否则,他们就会不坚

定、难受、不自信和心存怀疑。

    今天又有3 个陌生人从柳州市来找我……



                     第二个星期的活动有希望



                                                              2003 年10 月13 日



                                  第六天  



    星期一整天都下大雨,所以我们无法开展活动。由于窗口没有玻璃,今天教室里本来就特别冷,

风又吹得大家觉得更冷,使学生很着急。今天我只用了下午最后一节课,我对学生说,我考虑了他

们建议的项目里其中哪个适合很多人一起做,又可以在外面实现。我从他们的想法中选取的是“在



                                                                            7


----------------------- Page 51-----------------------

我能承受吗                                                                   第三册



河里能游泳的地方”这一项。而且,我还给他们介绍了整个星期的打算。学生就说:“不过今天我

们不会去游泳,怕冻死了”。

    然后,我们一起考虑了建设水坝的基础需要,比如水深、面积、如何省材、自然条件、水下情

况、洗衣功能、往返道路、进水方便、山洪暴发和怎样把洪水带来的沙子排出去等等,并讨论和画

出了明天要利用河水平面来测量坡度的方式。

    他们提出的想法比如是:洗衣服的地方要建在下面,不要让洗衣粉进入游泳的地方。因为比较

多的学生非常关心我们该怎样实现项目,我只需要提出问题,然后“游泳池”的需要和解决方式都

是学生找到并提出来的。我从教室内所有的方向都得到了很多自由说出来的答案。

    课堂上激烈的参与,又让另一些同学以为现在到了大家可以说话的时候,所以他们就跟着吵起

来。他们还分不清参与大家的和个别的谈话。这又使得部分学生去“关心”跟我们活动无关的课本

和数学题。可是,我已经越来越喜欢我的学生,他们也越来越多地告诉我一些没有经过考虑的事情,

然后又请我原谅他们这么直接。



                                  第七天  



    为了做出游泳池的建设计划,我今天先给4 个小组安排了河流的4 段路程,让他们从上面来看

小河的形态、水下情况等,并让他们画图。另外一个小组负责帮其他小组测量不同河段的宽度,还

有一个小组负责帮其他小组测量河流的坡度。这次我让全体女生组成一个小组,让她们负责一段河

流的全部。

    分配完任务,我们就出发了。可到了河边,好像没有谁知道该做什么,特别是得到折尺的小组。

他们在河边时,突然就不知道了“宽度”、“坡度”和“高度”的意义。而且我当时才发现,他们从

来没有见过折尺。真倒霉,我没有注意到折尺的标度除了厘米还有英寸,使学生更加糊里糊涂。另

外还有一些学生不愿意合作,一定要单独做全部,但一个人很难又测量又记录和整理信息。只有女

生小组合作得很好,都不需要问我。

    有的学生只是乱动我哥哥的摄像机,使他无法拍摄。有的在看到别人哭并让我担心时才感到舒

服。我发现有3 个学生爬到了树上,就问他们正在做什么。原来,他们找了个高一点、能看得更清

楚的地方。他们做的工作很有用。也有的在旁边慢慢地完成了全小组的工作并做得很好,这些是最

难注意到、可能到最后都没有谁去发现的。不同学生的区别真是很大!

    过了一个小时,在我觉得好像什么都没有记录的时候,我就叫学生回教室去了。我们还是把桌

子排成小组,叫他们在小组内合作画出能做计划工作的图。我对每个小组说:“现在你们只能靠那

些记录有可用资料的几个同学了。如果还是画不出可用的图,我们就无法做水坝的建设计划。”

    由于小组内的谈话,在外面瞎捣乱的学生意识到:现在他们整个小组全都要靠两个认真工作的

同学了。虽然,负责坡度的小组只是乱编了一些无用的数据,不过我没想到的是,同学生最后还是

画出了可以用的图。

    我在休息时间把小组画的图挂到了教室的后墙。然后,我们大家就一起来看图,并以此考虑哪

个地方最适合建根据我们想法的水坝。最后,我们就选了面积最大、河底最平、水坝旁边有石头山

的一段。

    接下来,我让每个学生在纸上一边画,一边想出最理想的水坝设计,让学生自由地创造和发挥

尽可能多的不同方案。几乎一半的学生什么都想不到,不过在我个别和他们谈话过后,他们基本上

都画出了自己的方案。我也把学生关于洗衣功能、水坝旁边的路等设计抄画在黑板上。



    下课后,我头脑里非常乱,也非常地累。学生给我的印象确实太多了。晚上又来了一个喝醉的

家长,说:“你为我们做的事情很伟大,……今晚到我家玩。”在我说我还需要准备他儿子明天的活

动时,他又说:“一个晚上不要紧,不用做准备,去吧。”可为了孩子们,我只能不理会家长。



                                                                            8


----------------------- Page 52-----------------------

我能承受吗                                                                   第三册



    每天晚上我都跟我哥哥一起考虑发生在学生中的事情、考虑学生为什么要这样做,下一天上午

我们就考虑怎样改变方案、具体怎么做,等等。我也没想到班主任对我说的:学生这几天写的作文

比以前有活力、有趣和特点了。为了长期的调查,他请我把活动延长到一年。



                                  第八天  



    上午,班主任终于帮我们找到了一部运砖头的拖拉机。可是由于这里人的性格和我不一样,我

还在担心能不能按时拿到水泥和石粉。每次问别人,我都得到同样的答案:“没问题,通知他就有

人把货运过来。”只是每天都发生意外,还没有见人。

    因为折尺的事,我首先对学生说对不起。然后,我要求个别同学不要影响摄像机。今天还新来

了一个我从隘洞中学请来的老师。我给学生说他们要在河里做实验,看看怎样的结构和设计才能挡

住最多、最急的水,然后,我就把做实验的材料分给了每个小组。

    今天我们又到河边去时,由于学生已经看到我买回来的水泥砖,他们对我们的水坝就有了很大

信心,大家也由此工作得非常认真。昨天我还考虑过放弃,可是今天学生的认真又给我带来了新的

信心。我们再也没有了捣乱的学生,再也没有“假演”的问题。

    我让他们做实验的想法是,把对水坝的想象适应事实。可惜,唯一的问题是,我给学生买的实

验材料太软,又能接受拉力(砖头只能接受压力),使实验变得不太切合实际。我对女生说:“你们

不能总是用手拉着模型水坝,以后水坝建好了也不可能天天有人站在旁边拉。”可是,她们无法理

解,还是靠自己手的力量去阻挡水流。

    不过,在水里玩着的男生却找到了比较多的好和不好的结构方式。只可惜,他们这样得到的经

验,到了做完回到教室用水彩把找到的最好的设计画下来时又忘掉了,结果又画不出来。只有一边

观察,一边画,他们才能把画出来的图联系到事实。而且,一种形态对他们来说不像是一种立体的

想象,而更像是一种有意义的象征。

    这一次,我又让学生在自己小组的位置拿设计图向大家介绍并说明,男生的介绍态度显得比以

前都认真(女生不开口)。只是设计出来的水坝具体有什么形态,他们也说不清楚。在记录和设计

的每一步,他们都失去了本来在河边得到过的具体的感觉。于是,我只能在给学生介绍了拉力和压

力结构的道理后,就定下了我们水坝的结构。

    后边的计划是大家一起讨论得出的:首先需要做什么?一共需要做多少任务?我们讨论的要分

给不同小组做的任务有:在砌砖头时要把河水排到另一个地方去、要挖河里面的土,挖到碰到石头

山为止、运砖头和开发新的能运砖头的路、搅拌水泥、砌砖头、建设洗澡功能、把水底弄平等等。

学生虽然想不到很多的问题,可是他们想得到很多好的解决方式。所以,我只需要提出问题,他们

就帮解决。

    最后,我叫学生明天带上用来挖地、砌砖头用的工具等。



    跟学生全都计划好了之后,他们的班主任就来说我们应该在哪个地方建水坝才行。他觉得我们

选的那个不行。学生几天的观察工作突然就成了“无用功”。另外,由于班主任给我们选的那个位

置比较复杂,他就建议请一个师傅来帮我们做,只让学生看。

    对学生来说,这样还有什么意思呢?这样的话,学生只会感到无聊,只能做其他不该做的事。

他们晚上找到我问:“你为我们的活动花了多少钱?”“这些钱从哪里得来的?”路过的家长又说:

“他们拍片卖给电视台能赚很多钱,让他们出多一点好了”。其实,电视台是让我把我哥哥拍的录

像带免费送给他们。



                                  第九天  



    今天是星期四,其他班都不上课,因为全校的老师都去县里开会了。只有我们班上午上数学,



                                                                            9


----------------------- Page 53-----------------------

我能承受吗                                                                   第三册



而我和我请来的老师却在着急地找材料。离下午继续搞活动还有半个小时,我们终于从家长们那里

借到了材料并跟学生开始实现我们的水坝。

    这些家长对我们的项目也感兴趣,就自愿来帮助。午休还没有结束,学生们也已经过来帮运送

材料。看到自己的愿望和计划就要变成真的了,他们就感觉到并说出来:“不管做多少,我们都做

得到,都不会累。”他们高兴地扛了很多砖头,好象力气比我的还要大得多。

    只可惜,家长们也同样高兴,在完成水坝的地基后,一定要继续砌砖头,使学生不敢来做。学

生不敢一起做,是因为觉得大人不承认他们不同于大人的世界,不把它当成是认真的。确实,把一

个半原形结构的水坝建在正在流动的河里实在是太有意思了。结果,学生今天都没有机会自己来砌

砖头。他们做的只有管理水流、开路、搅拌水泥和运送材料等工作。

    后来,有几个学生为了也能做最有意思的事,就偷偷地到河的上游用石块再垒了一个小水坝。

过了几个小时,我干脆让学生别再给家长提供水泥了,否则就不会有什么有意思的任务留给他们。

    学生今天都非常乐意帮助和做一切又累又脏的事,我什么都不用说,也不用安排。学生做得这

么累,我也不好意思叫他们。在我只是自己开始做什么的时候,学生就自动地过来帮忙,使我都没

必要再做了。这种时候,假如还给他们压力,我觉得真是难以想象的事。压力根本没有可以施加的

地方,因为他们都已经被兴趣牵引着。

    我请来的老师主要担心我们的水坝建得好不好,我自己担心的则是学生能不能经过自己参与学

到东西。我们两位老师的看法就是这样不一样,他希望有师傅,我又不要。上晚自修时我答应学生:

“明天不会有师傅,我们什么都要自己做。”学生们高兴极了。



                                  第十天  



    今天我们没有了师傅们(家长),也没有了帮我们的老师(我请来的老师必须回他的学校去了),

所以,接下来所有需要做的事情都是学生和我来完成的。学生比昨天还要高兴。因为想做事,在活

动要继续之前一个小时他们就已经到了。既然来了,我们就开始。

    我今天又不需要安排任何事,没有水泥,就有人自动地去帮助搅拌水泥的同学;没有石粉,就

有人自动推车去拉。他们如此能吃苦,是因为他们高兴,高兴又是因为能做实际的事,能看到自己

砌的水坝正变得越来越高。

    一开始,负责砌砖头的学生中还是一片喧嚣,可是后来他们就已经合作得非常好,再也不用大

声叫了。他们合作得多么好,在我让他们画图和做计划时都没见到过这么理想的合作方式。只是在

砌砖头的技术和力学方面,刚开始时我还需要引导他们一下。后来,我只在比较复杂的地方参与和

帮忙,而且由于我们的水坝越来越高,学生又太矮,看不到那么高的地方,我就帮他们把砖头递上

去。

    有一次,我在拿砖头时摔跤了,滑到水和水泥里并受了伤,学生就马上担心、爬到坡上找来草

药放在我的伤口上,并叫我休息。累的时候,他们先问我能不能休息,才敢停下自己做的事情。快

到结束时,有几个学生自动地去烧火做饭给仍在加班的同学吃。根据以前得到的经历,我真没想到

他们在实际做事时能做得那么好。

    在实现过程中,女生也第一次愿意跟我交流和回答我的问题。其实,只要有一点幽默,就可以

跳过不敢交流的障碍。这之前,在面对我的问题时她们都用手或其他东西来遮住自己的脸,也不说

话。现在她们却好像得到了自由一样。

    提前在纸上做计划对这里的人来说太不自然,他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做这种“不实际的事”,所

以就做不到。在能实现的时候他们突然什么都会了,都能合作、安排自己的工作等等。所以,他们

也不理解我们在开始实现之前要做的那么多的“无用的事”。对这个年龄来说,做计划的世界不是

属于他们的世界,实现(行动)才是属于他们自己的、最熟悉的世界。他们还不能以理论计划的方

式使用物理的道理,可是经过做和感受,他们接受得就很容易。下一次,我能不能让他们经过做和



                                                                           10


----------------------- Page 54-----------------------

我能承受吗                                                                   第三册



感受来接受物理的道理呢?

    最后,我们的水坝还差一层,可是很多学生说,他们也愿意在星期六再来把它完成。到那一天,

来的学生当然少了一些。被我叫来砌砖头的女生,还是像昨天那样被男生排挤去做别的事了。由于

做得太多,有的男生越来越像是又着急又疯狂的样子。有一个到最后声音变得很嘶哑的,其实是做

事最少的一个。

    完成时,我们都很累。



                              寻找新的办法  



    在实现工作中,学生很容易做到他们在教室里做不到的。我想,是不是因为我们的教育告诉他

们:“你们什么都不懂”呢?通过我们的活动经历,我认为:所有的学生本来都具有很有活力的思

想和情感,因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具有灵心的人。人的灵心都是最具有个人特点的东西,所以,每

个人根据天性具有的思想都不一样,没有标准。

    可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现在的教育为了建设社会要求的却是根据标准的思想。

    我们现在的教育告诉学生:“你们自己的思想和你们的情感不是正确的,你们需要的是标准的

思想”。而且,我们现在的教育用考试和根据标准去测试的手段对待学生,就好像他们是白痴一样,

把学生根据天性具有的个人的情感和思想都给消灭了。所以,他们已经不相信自己。在9 岁时,自

己个人的感受和思想出现的时候,大人没有理会它,然后学生自己也只能否认它,使他们已经无法

给我们说自己心里的感受和想法。

    我认为,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的学生就不敢根据自己天性的感受和思考方式来回答问题,而

是考虑:“老师想听到的根据标准思想的答案是什么?”这种根据标准思想的思考方式,学生当然

还没有。我们的教育让他们首先需要扔掉自己个人的,再重新接受标准的思想。由于这样的学习很

困难,所以学生接受得比较慢。

    如果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灵心特点的天性的思想来回答,我首先需要做的,只是唤醒这个心里已

经存在的思考,把它提高到有意识的程度。但是,这是怎样做的呢?我觉得最理想的教育是:不要

直接地教育思考,只要教育学生的做法,思考自然就会跟着出现。教数学那种课题当然需要培养有

一定规律的思考,可是像美术、音乐、诗歌等艺术课题只能通过自己去做和自己在做法的过程中感

受才能得到培养。

    第二个星期的活动结束后,我先回了林广屯几天,学生在这时封堵了水坝的涵洞,使我们的“游

泳池”变满了。大部分男生每天中午都到里面游泳,欣赏水和自己在水里的动作,高兴极了。那些

因为怕冷不敢游的同学也带着饭来到了水边观看。

    后来的时间,我们就每个月用一个星期来开展活动。这一次在观察的时候,我想让学生感觉到

并表达环境中的美;在做事的时候,我想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感受或者感觉到的事物与整个世界的

关系,也就是说,自己做的事情对整个世界会有用。



    在继续搞活动的前三天,我和我哥哥回到了学校做准备工作。刚刚过去的三个星期里,由于在

医院等地方帮别人安排了一些麻烦事,使我离开学生的世界确实太远了。另外,有人说电视台想找

我拍摄,让我担心有更多的观众到来。还好,电视台后来答应我不来了。我还需要发现:我学生的

心里存在着另一个世界,一个具有美的世界。我作为大人而失去了美的心需要这三天才进入了他们

的世界。

    本来,我打算星期一和学生观察水坝对环境的影响,可是我自己都无法发现。唯一的后果是:

什么都很美。所以我又改变了计划,要和学生去表达“游泳池”的美。首先,我自己给学生编了一

首歌。歌词是:

    每次看到我身边的石头、  



                                                                           11


----------------------- Page 55-----------------------

我能承受吗                                                                   第三册



    有生命的花、有情感的动物  

    或有思想的朋友时,  

    我都知道它存在着:  

    特点和才能。  

    为了这我就爱它。  

    每当我发现需要做的事,  

    如果我去做,就实现。  



              第三个星期的活动给我带来新的想法



                                                               2003 年11 月10 日



                                 第十一天  



    这次活动开始时,我首先对学生说:我们做活动不仅是为了我们自己,更是为了全人类。为了

那些不能参与建水坝的学生,我们要编一首歌给他们听,那就是建水坝的歌。我先让每个学生用 7

个字来写一句诗。大部分学生尝试表达了建水坝的事实、感激之情和对水的赞美。有的学生不想只

写一段,可是我们还是要由全班来创作一个作品。

    然后,学生在小组内把8 个句子联成了一首诗,而且每个小组派一个人到前边去给全班朗诵自

己小组的作品。在全班面前朗诵的同学虽然还不敢表现得很认真、不敢在同学面前认真看待自己的

作品,就在朗诵的过程中笑自己,但是从全班认真的反应里我还是感觉到:其实他们在心里很愿意

做正在做的事。第二次朗诵时,愿意以举手方式表决的同学选择了他们最喜欢的其中一段。

    这时,已经下课的6 年级学生随便进了我们的教室,要求跟我哥哥玩。在我们也休息的时候,

我把学生选择的那几段连成了我们全班歌曲的歌词,然后让学生把它抄写下来:

    哪怕山高水又深,  

    山高也有人行路。  

    我们建碧绿的游泳池。  

    亲爱的卢老师给(让)我们做水坝。  

    建设、建设,不怕累,  

    我们班的游泳池。  

    在抄写过程中,我听见了自己身后传来的“这么美”等小声说出来的话。因为今天特别冷,有

的学生又很同情我,他们就在上课时送给了我又热又好吃的东西,只是我都来不及品尝。

    然后,我还让学生抄写我自己编的歌曲的歌词,给学生唱我这首歌。而且,唱第三次时他们就

开始跟着唱了,因为他们一听就觉得很美、很喜欢。他们像我一样觉得:悲伤的歌特别美。到了休

息时,他们都不愿意停下来。

    再次休息过后,我还是把管风琴扛到了教室,选了我们平常很难注意到的学生来弹。后来大家

还帮我找了更难注意到的几个学生,使他们终于受到了关注并在后面的活动中变得更活跃。只是,

女生不愿意在别人的面前做任何事情,她们反应得好像我不在的样子,或干脆拿课本来遮挡自己的

脸。

    被请来的 10 个学生,虽然没有把一句一句限制在 7 个音符,可是当大家以举手方式表示好感

时,我就把那一句给记录了下来。大家都很有好意,没人故意去破坏,可是,一个创造过程还是免

不了引起一定的乱。由于大家都想主动参与到这个创造过程,很多人不断跑到前边来围着弹管风琴

的同学。我不得不用手示意他们回自己的位置,这使我感到可惜。可是不这样,大家的手就会同时

弹起来。正在创作音乐时,其他同学都想以自己的行动参与到创造的过程。听同学朗诵歌词时就没

有这种主动的愿望,因为听到时,歌词已经不是在创造过程中了。



                                                                            12


----------------------- Page 56-----------------------

我能承受吗                                                                   第三册



    如果当时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做法对全班的影响,我就必须把创作的气氛破坏并引起反感。这

个问题我无法解决,因为创作需要无意识的好感,有意识的都免不了产生反感。

    最后我说,我们还要解决一个不能留在自己位置的学生的问题。结果大家马上就说:“是,他

不行”。我说:“如果我们都认为他不行,他只能放弃改变自己的事。我们都要希望他改变时,他才

能满足我们的希望。”然后,我给学生介绍了明天要摸和仿造骨头的活动。

    到了晚上,我当然还需要花很多时间修改了学生弹出来的气氛快乐的音乐,它才成了一首从头

到尾都有一个过程的歌。



                                 第十二天  



    为了今天的活动,我去村屠宰场买回了猪的脊柱骨。把肉从这些骨头中剔出是一件让我很难受

的事。可是学生来到我宿舍根据骨头的特点把它们排列成一队时,我还是觉得好看。

    我已经知道:第二天总是最难的一天。活动开始时,我首先给学生分配了任务:今天每两个学

生要成为一个小组,来摸并用泥土仿造一块骨头。其中摸和仿造的学生不能用眼睛,另一个学生则

一边遮蔽他的眼睛和互相依靠着取暖,一边观察他的工作。然后再互相交换任务。

    给每两个学生发一块骨头后,我们就到外面的田里去做了。只可惜,他们更喜欢看别人做,也

不想让自己小组的另一个学生来观察他们的工作,而是想给我来看他的“工作成绩”。多数学生不

愿意闭着眼睛做。有部分学生觉得,需要出力的或者不习惯的事太难了,于是他们就放弃了所有不

能很轻松地在一分钟内完成的事。然后他们就无聊,找其它事来做。因此,我就尝试着以修改他们

作品的方式,来让他们观察得更准。可是,由于我选的田里的土没有地下土那么合适,我们因此很

难做出好作品。

    那些能接受和面对困难的,往往是不能表现自己的学生。虽然猪的脊柱骨头形态很有意思。

    休息过后,我们在教室里一起谈摸骨头的感受。学生虽然经常无意识地看见杀猪,可是,在我

让他们互相摸同学背部的骨头时,他们还是很难想象是像他们仿造的那样,觉得好像没那么尖。然

后我还告诉他们,脊柱骨起的是包围和保护主神经等作用。往上的骨头完全包围(最封闭的是头),

而往下面神经就越来越敞开,到了腿部,神经就是在骨头外面的。不过学生最关心的,是卖猪的人

多收了我多少钱。

    说完这些后,我还让学生靠眼睛来画自己面前的骨头。分纸时大声说“他偷我的纸”的学生,

其实是因为受不了我知道他们自己偷了东西的事。他们想表示还有其他同学也像他们一样做。大部

分学生虽然觉得自己去观察不如抄我的画,可他们还是很安静。只有我自己很怕保持不了,所以,

我就用剩下的时间给学生唱我根据他们的创作修改过的歌。对我修改歌谱的事,他们说:“不行!”

有时,他们就是喜欢反对。

    再休息之后,我先和学生练习唱歌,后给他们介绍学校要发生的变化,让他们考虑和画出新的

厨房该怎样设计,并让他们画出炉灶的供氧和排气装置,以及用黄泥还是水泥砖等方式。

    在我们刚唱完歌、让学生思考煮饭的炉灶时,他们无法理解:为什么要突然停下来?音乐刚刚

让他们活跃起来。让他们进入了一种无意识行动的气氛,使得他们吵乱成一团。我的批评也成了除

此之外的乱话。结果,我认为有故意发火的需要。而发火这种无控制的状态,又使得我自己很难受。

我在这时缺少的是幽默。而且由于缺少幽默,我就没有办法,使被我批评的学生也无法看得起我。

    后来我才懂得:不是学生想乱,而是我们唱歌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也启发了他们想团结进行

动作的愿望。音乐是一种无意识进入团结节奏的手段。唱歌之后再让学生抽象地思考和想象当然不

是根据人的天性。下次,我不应该在要封闭思考时,而应该在要行动之前才跟学生唱歌。

    当我在晚自修把上次活动的作品还给学生时,那些用心于自己作品的作者不得不看到:部分同

学抢着要他们的作品,并在抢的过程中把用心的画给撕扯烂了。这真让人心疼。小学生身上问题还

是在表面的动作和说出来的话里出现的,而中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却已经转到了内心,是看不见的。



                                                                           13


----------------------- Page 57-----------------------

我能承受吗                                                                   第三册



所以,中学阶段时被隐藏的问题才更难解决。



    如果受不了自己的思考或情绪,我们就必须把它乱说出来去麻烦别人,让他们受得了。如果受

不了自己的情感,我们必须作出反应,去影响我们身边的人。承受不了某种情况的人就会打架。如

果不把它说出来或者作出反应,我们就必须自己接受和承受。一般情况,没有过分表现自己和能控

制好自己对外界反应的人,都是内心坚强、在自己内心里接受的。他们才承受得了。

    上面说的是对于自己的情况,而下面写的同样的情况,则是对环境的感觉:如果我们真正地感

觉或者知觉并意识到环境中的因素,我们就必须承受很多。排斥承受的人无法感觉和意识到环境中

的因素,而且因为感觉和意识不到,他们就随便影响环境。所有自己受不了的事,我们只能让世界

承受。只有感觉并意识到环境和我们身边的人要承受的痛苦,我们才会停止给它们带来新的痛苦。

可是这样,我们就要替它们去承受。

    而因为在主动时,我们虽然能改变世界,可同时也排斥了所有的外来感受,所以我们在想承受

时,就需要进入一种被动的状态。只有被动、只在有了内心的安静时,我们在自己的内心中才能给

环境留下一个它能进入我们的空间,而只有环境进入了我们给他留下的空间,我们才可能感受到它。

所以我说:只有被动地承受,不去强迫,我才能接受(感觉到)一些环境中的真理。

    我希望,我的学生能感觉并意识到环境起作用的力量,使他们改正自己对于环境的做法。如果

我能成功,他们同时也必须承受得更多,也就是自己来承受他们感觉到的事情。这就是说:我们的

活动越成功,学生要受得了的就越多(这里说的当然是在心里的承受)。这样,对环境、社会和整

个世界来说是最好的。不愿意承受的人无法感觉并意识到环境中起作用的力量,而且因为感觉不到,

他们就随便影响和欺负环境。可是我们自己感觉到和承受的,就会改变我们对环境、社会和世界的

做法,为了世界。

    不过,现代潮流社会中的人就是不愿意承受。我该怎么做呢?



                                 第十三天  



    昨天早上校长告诉我:教育局要给学校建围墙,所以我们马上就要把学校的食堂给拆掉。并且

问我能不能和学生建一个新的蒸米饭的炉灶。我只好让我们的活动适应学校的需要,否则学生就没

饭吃了。

    为了昨天黄泥的事,我先对学生说了对不起。然后,我在黑板上给学生画我们要建炉灶的图,

包括每个砖头的位置。炉灶的内部我们准备用黄土,因为它不像水泥砖这么吸收火的热量。介绍完

毕,虽然学生急切地想出发,不过我们还是先唱了我们的两首歌,然后才一边唱,一边出发。

    建水坝时还留下有足够的建筑材料,所以我们马上就开始了。有的学生打扫要当新厨房的那间

黄土房、有的搅拌水泥、有的砌砖头、有的夯实黄土。女生都非常老实地把黄土从山路边给运过来。

不过由于厨房太小,用不着46 个学生,一部分男生只是在旁边看着路人经过。

    原来,我曾打算用建炉灶的黄土根据某些感受来造出不同类型的庞然大物。这种庞然大物既不

要是他们见过的,又不要是乱想象的,而应该是把一些事实上存在的情感和欲望变成形态,也就是

让感受到的特点慢慢地形成形态。我想,没事情做的学生会跟着我一起做。可是后来,因为着急地

要在拆掉旧食堂之前完成新的炉灶,我们就没有了足够做庞然大物的安静。

    这时,我真希望有个了解我学生的老师来帮忙,让我关心庞然大物,可是我又担心,在“崇拜

者”来的时候,我就必须给他看和解释他希望看到的,使我更没有时间去关心学生。所以我又觉得:

今天一个来找我的广东人到了县城听说路太难走就折回去了,这样最好。

    下午整个课程结束时,有部分学生继续帮助到完成基本结构为止。其实,今天的活动是真正的

劳动而已,只是在帮助学校。利用学生的事让我感到歉疚,所以我决定,今后再也不带学生做不能

发挥他们意识的事。



                                                                           14


----------------------- Page 58-----------------------

我能承受吗                                                                   第三册



    我慢慢地产生了一种感觉,好像自己想出来的要培养感觉的手段只是一种游戏,而没有真正的

作用。我就想:群体中动和参与热闹是一种阻碍学生去感觉环境的因素。我认为,只有学生停止在

群体中的活动而被动、把自己和环境断开,只有他们做不能跟别人说、也不能参与大家的事,他们

才会承受痛苦、才会有意识。只有停止(行)动,他们才能在自己的内心中给环境留下一个它能存

在的空间,使得他们能感觉(感受)到身边的事物。在行动时能感觉(感受)到的只是自己。

    如果学生能感觉到有某种事情发生,可是他们自己并不能参与进去,他们就必须从“外面”来

看,心里会感到孤独、感到痛苦。这样,使得他们既能承受又能意识到环境的事实。靠游戏的手段

是做不到的,只有孤独的心才能去承受事实。所以,我想以减少学生感觉器官的方式,去提高感觉

过程中的意识。



                                 第十四天  



    今天我让其他老师借用了我们的第一节课。进教室之前,很多学生来摸我带来的两个袋子,我

都很难限制他们的好奇。我把我们班分为两列,分别坐在每张桌子的左边和右边。然后我对学生说:

“今天要做的很难,你们两列要看到的不一样。明天做模型时你们需要两方面的知识,那时你们需

要互相帮助、互相介绍和咨询你们今天看到的东西。如果你们今天不遵守我的规则,我们的实验就

无效。”

    然后,我让每桌左边坐的学生把头放在桌子上,脸朝下,不让他看见任何东西。在让他们这样

坚持的同时,我给每桌右边坐的学生介绍一个滑轮组。首先,我将一个最简单的滑轮组挂在教室中

间,然后慢慢地增加了越来越多的绳子和轮子,得到了越来越有效又复杂的滑轮组并给他们表演。

对于提升速度的减慢作用,学生感到很惊讶。我把它收起来后,坐在左边的学生才能看。

    然后,我又让每桌右边坐的学生把头放在桌子上。在让他们这样坚持的同时,我给每桌左边坐

的学生介绍一台我用纸做的模型挖土机。我一边装好,一边介绍我是怎么做它的,最后表演它的功

能。把它收起来后,坐在右边的学生才能看。

    大家基本上都把我们今天的实验看得很严肃,只有8 个学生坚持不了不能看见的做法。其他同

学只是说:“快一点,我忍耐不了!”要看的同学坐在不能看的同学中也不太敢接受我的介绍,更不

敢像平常那样乱提问题。表演结束之后,有的学生马上互相介绍所看见的东西。

    休息后,我让学生说一说不能看见而得到的感受。学生说出的基本上都是:“很吵,平常看的

时候我们感觉不到这种吵”(其实,他们今天特别地安静)、“我们什么都听得见,平时听不见那么

多”、“同学很热闹,好像发生了一些事情,很难受。平常看见时我们喜欢热闹,可是看不见时热闹

是很难受的”。

    学生还说了很多其他的方面,都是指一些事情在平常无意识地看见时觉得舒服或者正常,可是

在看不见时,同样的事情就让他们感觉到了难受。有的还说:感觉到有事情发生,可是没有参与的

机会,使他们很难受。坚持不了的同学则说,他们头痛或者眼睛痛。可见,我终于成功地提高了学

生感觉中有意识的程度。在感觉很强烈的时候、在完全有意识的时候,所有方面的刺激都会变成痛。

    我还让学生以画图的方式来计划明天要做的一种有功能的模型。他们画出来的比较有意思,只

是他们很难想得出能让模型不同部分动起来的手段,这使我需要回答很多个别学生的询问。手段可

能是经过做出来才能弄清楚的。最后,我们还是唱我们的两首歌。今天他们唱得很大声,用整个力

量去感受。结束后他们都继续唱下去,如果此时还要开展其他活动,那是不可能的。

    大部分学生不愿意和老师们讲普通话,包括上课时间。除了数学之外的答案,他们都是用壮话。

在我们的活动中就不一样,我在活动过程中听到的都是普通话。这也是他们在生活中第一次做到的。

前一个月,我的学生连在课堂上也不愿意说普通话。现在我却发现,他们下课后在校园里玩的时候

互相说的基本上都是普通话。是不是他们真的在乎了我活动中说的话?



                                                                           15


----------------------- Page 59-----------------------

我能承受吗                                                                   第三册



                                 第十五天  



    一开始,我们就把桌子排成6 个小组。然后,我给每个小组分配做模型用的材料(模型纸、透

明胶和剪刀)。另一部分材料(绳子、铁线和钳子)是大家在需要时共用的。这个做法成了今天最

大的问题。

    我把昨天介绍过的滑轮组再次挂到了教室中间,使部分学生用它来做了实验。而且我昨天做的

挖土机的“手”也在6 个小组之间传递着,让他们得以观察。同时,我让他们自己来做任何一种帮

我们节省劳动力的工具和机器。

    我拿着绳子在小组之间走来走去,在学生说需要时就让他们随便剪。我本来以为,学生在开始

的时候会考虑做什么、怎样做,可是几乎有一半的人不断地大声地叫:“他已经得了,我还没得!”

我重复地说:“你们在小组内合作,不一定每个人都需要同样的东西”。可是,他们本来就有了这样

固定的想法:首先需要保证自己得到能得到的,千万不要吃亏。结果,他们都没开始做模型。有的

得了之后才发现,自己其实并不需要这些材料。

    终于做起时,有学生的手指又着急又粗鲁,就把原来模型四边的外形压成了平面,使它变得很

弱。少部分学生增加了加固功能,使他们的模型变得很耐用。学生们原想每个人来做自己的模型,

可是由于进度太慢,我对他们说:“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如果不是几个人在小组合作,你们就很

难做完。”于是,同一小组内的两、三、四个学生就把已经做出的部分合在了一起,成为一台机器。

    在做(实现)模型的过程中,他们都把自己不具体也不事实的想象变成了又具体,又事实的。

同时,学生通过做和感受,很容易地就接受和了解了这个模型的功能所包含的物理规律。这是通过

“做”才达到的效果。大家都进入了一种勤奋而忙碌的工作气氛,各个人的脸都变得又红又热。我

们足足用了90 分钟一直来做模型,然后才休息。

    时间到了,但很多模型并没有完成。这个时候,停止工作成了一件让人难受的事。学生把桌子

恢复原状之后,每个做完模型的小组(7 个)在教室前边介绍了自己的作品。当然,他们没有什么

要说的,主要是表演。有的不敢一个人到前边,所以我就允许整个小组一起来做介绍。有时,做表

演的学生以粗鲁而又没有理解模型功能的方式来表演小组细密的作品。这时很明显的是:真正的作

者只是害羞地站在旁边,看着他的伙伴一边吹牛,一边把模型给表演坏了。

    我让大家回忆这个星期的活动时,今天做模型的活动给他们留下了最深的印象。自己做出来,

而且做出来的还有功能,这就让他们感到了惊讶。来编歌的过程也给他们留下了与命运融为一体的

感受。

    最后,唱我们自己编的两首歌就成了我们这个星期活动的结尾。只有平常大声乱说话的一个同

学受不了大声地唱歌,就用手把自己的耳朵掩盖起来。晚上,学生还对我说我们的活动如何帮助了

他们提高写作水平。



                            小孩去接受的方式  



    我认为,如果感觉和意识不到更多的作用,比如说被我们的脚压在脚底下的植物,我们就避免

不了以不理会的方式去对待环境。在别人看到我感觉到那么多因素、感觉到自己的做法给环境带来

什么后果时,他们就说:“如果要意识到那么多,这样的生活不是很难受吗?”我说:“意识到所有

的事情当然是受不了的,可如果我们自己能承受多一点,我们就可以让我们身边的人和环境承受少

一点的痛苦。如果你们不想承受,也可以,就让环境承受吧。”

    然后,我的朋友们就很担心我。他们觉得,怎么会让我承受那么多,我这样不是活得很不快乐

吗?其实,如果排斥这样的意识和承受,我才不快乐,因为这样我就不能做我认为人需要做的事。

只有我承受、只有我不反抗承受、只有我反应得跟别人想象的不一样,也就是不反应,我才能改变

别人的思考方式。



                                                                           16


----------------------- Page 60-----------------------

我能承受吗                                                                   第三册



    我打算在第四个星期的活动做更多在感觉中发挥意识的事,让学生安静下来,让他们造出外界

可进入的空间。比如,我想把我们班的一半分成三个小组,给他们一些工具和材料,可是不同小组

得到的都不一样。然后,我想让他们用这些工具和材料做一些东西,使具有不同工具的小组为了完

成就免不了交换和合作。同时,我想让我们班的另一半把头放在桌子上,不让看见,也不让参与,

只让他们听见别的小组的同学怎样处理合作问题。做好了之后,我想让班里的两半互换角色。



    又一次爬高山后,我想了:我的学生很想、也很愿意思考和做一些不同于平常的事,只是因为

他们自我的意识还没有醒来、他们的动作和思考过程还在做梦状态中,他们的思考就好像被动和自

动发生着。头脑中发生了很多做梦着的思考,只是,他们想做的那种思考就是不发生。小孩本来还

是直接从欲望、愿望和意志,也直接从感受去反应,他还不会有意识地去思考。是不是我对他们的

要求太早?那么,怎样才能让他们的意识醒过来呢?

    我记得在《适合人类的教育》中看到过:学生的思维,也就是学生头里的精神虽然已经很完整,

但它还是睡眠在他的环境中。但是学生四肢的活动已经很活跃,四肢已经行动在环境中。只有思维

还是在睡眠中。如果我能让活跃的、还不完善的行为变得高级一些,给它一些精神和道理,动作包

含的道理就会唤醒以天资的方式已经存在的思考。我就想让小孩做一些有道理和包含意义的事情,

使得小孩动作中的道理就会唤醒他们有意识的思考,也就是说,他会越来越有意识地发现自己动作

所包含的思考(道理)。那也就是说,我要让学生先做一些有道理的动作,一些老师给他们安排的,

学生还不理解的动作,而且在做中,小学生才能感受、感觉和认识到这些做法所带来的意义和思考。

这样做的话,就是让学生在做法中得到感觉。发现自己动作的道理,也就是唤醒过来。

    这不是跟我现在做的活动正好相反吗?我到现在为止和小学生做的是“从感觉找到做法”,可

是这样做就需要孩子们已经具有了感觉中的意识(感受和意志之间的思考)。小孩哪里有!大人根

据自己已经认识到的道理去做事,他们不应该做自己不理解的事,可是小孩还没有这个认识。小孩

的感觉还是直接跟他有意志的动作联系起来的,还是在睡眠中同情自己的动作,他怎么会有引导他

做法的思考并决定自己的做法呢?我想,我原来做的是错误的。因为小孩是从动作开始去认识世界,

在动作中才醒过来并获得认识,所以,他只能先“在做法中找到感觉”。小孩跟大人正好相反,大

人才能先有想法和计划,然后找到有根据的做法。

    感觉器官的感觉过程也是:先同情和睡眠着进入外界,把印象“抓”回来,然后才反思,为了

认识把印象弄死。我怎么能让他们先做计划,怎么能让他们像某些大人一样从自己对于世界不真实

的想象来开始?

    小孩以同情自己做法的意志去感受和在做事的过程中得到感觉、理解和认识。他们所有的发展

都是从意志(行动)开始的。根据天性,他们还不能直接从感觉去开始,更不能从思考想象(计划)

去开始。只有让他们的动作接受规律,然后从自己内涵规律的活动得到感觉,这样才不是让他们接

受自己不熟悉所以难接受的东西。

    小孩的意识虽然在9 岁时开始出现,可是在他们到14 岁时,这个过程才完成了。14 岁的小孩

才能像大人一样去学习。所以,我学生的思考还没有获得独立,还不是个人的。他们还需要依靠着

我的安排。

    在让学生做模型时,学生首先没有考虑什么功能,而是仿造了我让他们看见的模型。在做的过

程中,他们才发现了自己所做模型的功能,也就是在做的过程中才发现了自己工作所包含的逻辑和

思考。小孩就是不能先去思考和做计划,而只能从动和做来发现自己在做的事情包含的意义。难怪,

我让他们先在纸上做计划时,每次都失败了难怪学生都不知道该计划什么。



                  第四个星期的活动让学生诚实



    星期四,我提前回到了学校并打听到:我们不能种树,因为当地农民把所有学校种过的树都砍



                                                                           17


----------------------- Page 61-----------------------

我能承受吗                                                                   第三册



掉了,而且教育局要求种高度不能超过人的树,还得把它种得很整齐,好像站成队列的士兵一样。

所以我们要重新考虑这部分活动。另外,我和我哥哥用厚纸给学生发明和制造了6 个可以放动画片

的小模型机器。

                                                               2003 年12 月7  日

勤劳的小苍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

主题

52

帖子

437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37
 楼主| 发表于 2018-5-17 15: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六天  



    首先,我让三个学生在全班面前尝试做今天的实验:一个眼睛被蒙住的学生去摸另一个学生坐

在凳子上的状态,再把第三个眼睛也被蒙住的学生安排成同样的坐姿。结果,很多的学生就想做这

样的“表演”,只不过这是为了感受,而不是表演或者比赛。

    为了让大家都去感受,我们让教室里的桌子成了6 个小组之间的分界线。但在我让全班学生在

小组内做刚才“表演”过的实验、让刚好没事做的同学观察时,大家并没有行动,而只是吵了起来,

就好像他们不知道该做什么。我又对他们说了好几次并问要不要继续搞活动。后来他们还是很有兴

趣去尝试怎样做这样的实验,而他们的好奇又引起了他们的行动。

    最后,他们虽然没有变得安静,可是大家都做了实验,而且做得又急又猛烈。有要把同学安排

成同样坐姿的学生问我是否做得对,我就说,你们小组的其他同学要帮着观察(不是为了给我看)。

由于今天非常冷,连续几天不停地下雨,大家都很着急,很想多动,连要被动的人也想主动,使多

数人无法真正地去感受。只有少数被动的学生真正去感受了不同主动人的手的不同特点,也感受到

了“看见、主动、没有感觉”和“看不见、被动、有感觉”之间的区别。

    我们在主动状态中很难感觉到什么,如果想得到强烈的感觉,我们必须被动,允许其他因素来

动我们。原来我还想让学生用脚来做一个简单的模型,让他们感受到人的手所具有的创造和改造环

境的特点(动物没有手),可是我对学生说:“我觉得,今天你们很难安静地接受那么多活动,所以

我在下一节课先给你们讲故事,然后再看情况。”

    休息并把桌子恢复原状之后,我们来谈主动和被动的不同感受。不过今天他们说不出什么感受。

他们去摸的过程太快,原因可能就是他们所说的这样的感受:蒙住眼睛的情况很难受,很难坚持,

因为不知道同学在做什么。

    我给学生讲了一个我自己总结的、两个性格不一样的人在同一个村里发生的故事。一个人怕闷、

找刺激、有说服能力、怕吃亏、用别人的钱拉关系,另一个喜欢独自观察和思考,在别人欺负他时

也不去反抗,为了世界的需要就让该发生的事发生和该成的去成果。

    讲故事时,有的女生在做作业,还有的男生经常问:“然后他做什么?”为了不要影响正在讲

的故事,我只用手轻轻地通过学生的身体去提醒他们。最后我说,我们身边爱观察的人很多,只是

由于他们不引人注目,我们很难注意到他们。另一种人我们很容易注意到。接着,我向学生介绍了

我们这星期的整个活动,而且让他们表演的计划使他们特别地高兴。这个星期我们再唱了我们上个

星期的两首歌,这已经成了我们的好习惯。

    然后,我就在这时停止了今天的活动。结束之后,学生央求我在第3 节课也搞活动。他们说,

如果不上数学,他们就会很安静。可是我说:“先有态度,后有后果,明天再有机会了”。第3 节课

我走了,让数学老师来上时(他也问过我能不能利用第三节课),我也有一种不好的感觉产生。

    晚上,有个学生给我送来了一个热的小火炉。几个学生到我宿舍烤火时,当天最调皮的那个也

在。我就问他记不记得今天在搞活动时做了一些什么。 他说:“记得,我都跟……打架。其他的就

不记得了,因为我当时发疯了。”



                                 第十七天  



    连下了4 天雨,今天雨第一次停了,所以我们又要去野外。我不想让学生回教室做介绍资料。

我认为,如果在教室里重复外面已经观察过的东西,不仅连不上去,也会变得很多余的样子。所以,



                                                                           18


----------------------- Page 62-----------------------

我能承受吗                                                                   第三册



我们今天的活动除了准备之外全都是在外面开展的。

    我给学生介绍了世界各地的树在秋天的不同变化,然后说,我们今天要用水彩把枫树秋天的颜

色画下来。材料是我带给他们的(每人一张)。由于学生急着想快点出去,他们无法继续听我说话。

    虽然没有太阳出现,不过我们已经预感到了明后天的雨,所以我们抓紧机会去爬山。有的学生

拉着我的手跟我一起走大路,另一部分学生选那些没路的地方,直接走了上去(45º)。每次我们经

过一个学生的家时,这个学生就请我回来时进他的家。只是,怎么去得了那么多的家?大约半个小

时后,我们爬到了一个有老枫树的地方。爬山后,我们再也不像前几天那么冷,而且学生马上找来

了水。

    今天发水彩和其他材料的过程非常好。我没想到:在看到女生不敢和男生一起排队时,大多数

男生就主动帮女生要了(以前是男生抢女生的)。学生在山上就是特别地快乐,所以他们变得了那

么有礼貌,并以安静的方式自己排定了小组,然后马上就开始了画画。我还叫他们注意叶子颜色是

如何变化的,比如边上的叶子最红,而眼前的景致,就好像把不同颜色的水彩混起来一样。

    有的学生很快就想放弃他们的画,可是我专门拿这些学生想放弃的作品来加工,而且在我帮着

画过之后,他们也很愿意自己继续来画。这里的枫树不仅特别高大,也给我一种好像里面有光或者

发光的感觉。这是消逝之前一种凄然的美。只可惜,大部分学生表达不出这种感觉。不过,他们都

能表达与黄色的光相反的黑自然而然就变成了蓝色的树干(互补色)。

    三个很难做观察工作的学生去了附近的一个教学点,说服了那里一、二年级的小学生互相打架。

另一些学生帮我把同学已经画完的画排成一条线,让我们来看不同同学是怎样表达秋天的颜色的。

    在他们都画完的时候,很多学生突然不见了,后来我在那个教学点里面重新找到了他们。他们

正在一、二年级面前玩“当老师”的游戏。被我发现时,他们说要给小同学唱歌,所以我就说:“我

们先一起去看你们的作品,然后再给小同学唱我们的两首歌”。我们就这样做了,唱完歌之后,大

家都分散,各自都回自己山里的家去了。

    教学点的老师还请我跟他吃饭,可我还是跟留下来的几个学生(住校生)回学校去了。今天,

大家的脸都兴奋地红了起来。昨天最调皮的学生在今天爬山时一直都拉着我的手。今天我们的活动

只包括了一个项目,效果很好。以前活动的第一天就包括了4 个项目,确实太多了。



                                 第十八天  



    今天又下雨了。我首先给学生介绍了电影的发明和人们当时的反应,然后,我拿了我给学生做

的6 个小放映机向他们介绍它是怎样工作的,并给他们画出我们的小机器需要的那种胶片标准。学

生看到模型时都很兴奋,他们很想自己做。

    学生把桌子排成6 个小组之后,我给他们分发了做模型需要的工具和材料。我让教室左边坐的

学生把头伏在桌子上。在他们不能看见时,我给右边的学生发了材料。得到材料的学生比平常分发

材料时显得安静得多,都没有发生从同学那里抢东西的现象,很有礼貌。

    然后,我让右边的学生把头伏在桌子上,给左边坐的发材料。这次,得到材料(前边已经感受

过同学)的学生也比较安静,不过还是比不上右边的学生。也许是因为有一部分右边坐的学生没有

合作,没有蒙住眼睛。可见,起作用的不仅仅是自己已经得到过的感受(对于同学态度的感觉),

更是有同学正在不能看见、所以更注意和感受,这种事实。

    这个实验结束、大家都能看见时,有部分学生马上就进行了刚才不敢的行为,喊叫着抢同学得

到的东西。有的小组不得不把透明胶切割成每人一块。这时,我给每个小组发了一个放映机模型,

让小组内的部分学生仿造它,另一部分学生生产适合它的胶卷,并在胶卷上画自己的动画片。

    由于学生这个星期调换了座位,男生和女生不愿意在小组内合作的问题又变得比以前大。有一

个小组内男女生之间的问题好像是一种自设的定律或目的:他们一边打闹,一边对我说别人的不良。

还有,大部分学生不能同时主动和保持安静。创造工作、特别是在小组内要合作的任务,会使人离



                                                                           19


----------------------- Page 63-----------------------

我能承受吗                                                                   第三册



开了自己封闭的中心,并意识不到班里的情况。在我让他们合作创造时,大家免不了大声地讨论。

只有单独一个人的创造动作,才能让他们进入自己的中心并引起安静。不过当时,我就是想让他们

合作。

    由于兴趣很大,导致动作太急。结果,他们把握不了标准的大小,也安装不完不同的配件。所

以,只有3 个小组完成了他们的模型。虽然在尝试放映自己的片子时,他们还是用了我给他们做的

样板机,不过在模仿、仿造和尝试过程中,他们都了解了电影技术的功能。下次在看动画片时,他

们肯定再也不会对技术感到莫名其妙了。

    学生用了两节多的课不断地工作之后,我让他们停了下来,并让他们围住一个小组的桌子和上

面挂着的灯泡。然后,我就拿了学生做的动画片和我给他们做的放映机把他们的动画片放给大家看。

创造了动画片的学生急切地要我放出他们的片子。只可惜,多数人没有欣赏他们看到的同学作品,

并觉得:不如继续做自己的。



    晚上来到我宿舍的学生比较多。他们说,在他们很高兴的时候,免不了变得很大声,很吵。有

的还解释了打同学的事情,说他们就是不能输,不管情况变得多严重,因为被打又打不过别人,别

人就会看不起他们。我说:“输或者吃亏有什么要紧的?”他们回答,他们也更喜欢一个安静的教

室,也更喜欢像我和我哥哥那种老实的朋友。而我说:“成不成为这样诚实的人,不是你们自己决

定的吗?”不过,他们还是依靠着老师的自我意识。

    另一些学生问我:“你不会打架吗?”我回答:“不会”。他们说:“这不好!”我说:“如果我不

还手,别人很快也没有理由再打下去。”他们就说:“我们不会让别人打你,如果有人要打你,请告

诉我们,我们帮你打。”

    最调皮的学生也是最喜欢靠近我的学生,他们经常带东西给我吃。他们就是希望把我当成“老

大”,而且很难理解:像我这样的榜样怎么不会打架?根据他们的感觉,打架是光荣的,并有利于

得到尊敬和荣誉。因为没有创造过属于自己的环境,他们也无法感觉到破坏。



                                 第十九天  



    第一节课我借给了数学老师。有了前两天比较活跃的活动,今天我们就想做安静的事情,就是

一起来准备明天要在野外演出的表演剧。编这样的故事,是因为我发现:学生根据他们的文化背景

(壮族和港台录像的影响),无法理解为什么打架不好。他们也认为,我在内心里像他们一样是想

打架的,知识我能控制自己,让自己不打。我很难否认他们的情感,我能做的,只是在他们的感受

和思考中引起变化。所以,我就跟我哥哥写了这样一出表演剧。

    首先,我把要表演的过程像故事一样向学生讲述:

    在一片叶子已经落完的小树林里,树上有一把剑,而且这把剑能给人带来无限的力量。树底下

生活着一群树人,他们靠这些树生活,不过从来不敢碰树上的剑。在一片什么都已经燃尽的地上,

生活着一群火人。他们想偷树林里的剑,然后就到树林里去威胁树人说,如果不说出剑藏在哪,就

会打他们。树人也到火人开会的地方去偷听,得知火人打算为了找到剑准备把整个树林烧掉,这使

得树人很担心自己的生活来源。在火人来攻打时,树人先躲了起来,被发现时就挺身保护自己的树,

所以火人把树人绑了起来,说要把他们和树林一起烧掉。不过由于火人特别高兴,喝醉了,这次树

人还能救自己,把火人拖走了。然后树人开会决定:为了对付火人,必须第一次用给人带来无限力

量的剑。在火人再来进攻时,树人在用剑还击时引起了地震,把火人打伤了。可是大家这时却发现:

被这把剑击中而流出的血会变成毒液,把树林毒死。所以树人再次开会并决定:为了拯救自己离不

开的树林,也为了不给火人一个消灭树林的理由,就把他们的剑销毁掉。当火人再次来进攻时,树

人就销毁了他们想得到的剑,使得火人失去了目的,终于散开,再也不来了。

    说完故事后,我让学生自己来考虑树人、火人和剑的名字。不过这个过程却造成了混乱,经常



                                                                           20


----------------------- Page 64-----------------------

我能承受吗                                                                   第三册



有学生为了告诉自己的想法就跑到了我身边。结果,一大帮人都跟着跑过来。可是只有这样,这个

故事中的角色才成了他们自己心中的。

    再后,我叫想演火人的学生都到教室前边,想演树人的都去教室后边。大部分的学生马上就分

别跑到了前边和后边,而且跑到前边的火人马上就开始大声喊出他们的战斗口号。树人则很老实地

站在后边。两种人很自然地已经表现了自己的角色。他们反应得那么厉害,这真让我感到惊讶。幸

好我把这一段安排在休息之前,否则我们也无法继续下面的考虑。

    休息过后,因为要把表演剧拍成故事片,我对学生说了一些拍电影的技术问题,比如每个镜头

都可以先考虑后分开表演;声音要同步录下,所以摄像机旁边的人需要安静,等等。因为学生特别

喜欢考虑电影技术的问题,所以下课之后,他们还跟我谈了电影里怎样出血、造烟幕和人物飞起来

的问题。我再次讲了整个要表演的故事时,学生变得越来越紧张,使我差一点控制不了课堂情况。

只有部分女生搞得好像表演与自己无关,只是在做作业。

    这次唱我们的歌,我让学生唱得小声一点,结果他们唱得非常好听。下课后,其他班很快就知

道了我们明天的事,我们班的学生都告诉了他们。晚上时,很多学生去偷木材来做表演用的剑。



                                 第二十天  



    准备今天的表演时,我都怀疑自己能不能做到。由于我也非常紧张,肚子从昨天就开始痛。

    我带学生到了一个有板栗树、比较陡的山坡。我哥哥给学生做的剑让他们很满意。他们特别高

兴地跑步到了山上,不过,重复地爬坡很快就让他们累得半死。因为没有排练,具体的表演动作和

对白我不能定,都是由学生根据故事和地点自己随意创作的。安排整个表演成了一项辛苦工作,过

程很慢,而学生当然没有学过如何用动作表达一种目的。我经常需要说好几次,他们才有反应。女

生又不太愿意动。不过,较多的学生非常努力、重复地做到了一切能做到的。

    由于感觉到学生没有力量去等太多个别事情的解决,我今天就无法管个别学生出现的一些困难

(口渴等)。我只是把一个在表演打架时过于疯狂的学生从同学们中分了出去,让他休息、冷静。

结果,另外几个学生也说他们快要发疯,就自觉地去旁边休息了。在表演过程中,我哥哥的脚突然

受伤,可是学生并没有发现。结果,我哥哥就无法根据原来的想法从多个不同又特殊的角度来拍我

们的表演剧。

    表演过程结束后,大家都很累,觉得时间太长了(105 分钟)。这时我们就回到教室,只有我哥

哥无法去。然后,我给学生介绍了自己在德国和中国的经历。这一节课他们完全安静了下来,比任

何时候都安静。整个气氛充满了友爱和理解,我真被学生们感动。

    最后,我还问他们这星期什么给他们留下的印象最深。他们说,虽然表演过程中他们对整个情

况和自己的做法不满意,可后来他们却觉得,今天的事是他们得到的最大的满足。学生还说,下次

他们应该更快地听我的话。今天,他们的歌声唱得非常地美,非常地温柔(以前他们总是喜欢尽可

能大声)。

    我对他们说:“虽然你们有时又乱又吵,又不听话,好麻烦,不过在离开你们的时候我很伤心,

我还是爱你们的。”然后,学生不想让我走,什么都愿意为我做。学生现在才发现我哥哥受了伤,

所以他们很多人都到我们宿舍去看望、关心和爱护他。由于受伤,我们还得在学校呆几天。等学生

都已经回家、我哥哥的伤好了以后,我们才敢走5 个小时的山路,回到了家。

    从学校回屯里的路上,很多人对我说了同样的消息:“教育局决定,为了让你在板烈办一所学

校,准备拨款给你。”我觉得很奇怪,我干嘛要办学,学校不是已经有了吗?我也从来没有从教育

局的人那里听到这个消息。

    根据过程来说,我们的活动失败了。教育局后来也没有来考查学生搞活动的成果。只是活动在

学生心中引起的变化,是我现在还不能知道的。



                                                                           21


----------------------- Page 65-----------------------

我能承受吗                                                                   第三册



                               智力与意志



                           意志与权威的关系  



    现代潮流的教育只承认智力,也就是人不能行动而只能反映的头脑。而实际上,很多我们以为

是属于头的才能不会是通过头、知识和思考能教育出来的。

    其实,很多事情不可能是通过学生的意识和智力来培养的。比如小孩的身体做到的、影响学习

和环境的很多动作,都是无意识做出来的。即使让小孩知道,他还是无法改变。不过,如果直接让

小孩做到某些他并不需要理解的动作、通过让他动去接受教育,他的这些动作在自己身体内就会造

出一些根据动作的感觉,而且在他已经忘记学习时,这种感觉仍会存在和起作用。这种感觉的存在,

很自动地就会影响到学生无意识做出的动作。

    人的意志是睡眠的,人靠意志而进行的动作和属于这个动作新陈代谢的过程,都是无意识地发

生的,所以,我们也不能通过有意识的手段去培养它。如果一个人总是要求先理解,然后才做,在

能想出一个不去做的借口时,他就没有了意志做下去。通过不理解的动作培养的意志,才能让一个

人在所有条件下都做下去。第一次做肯定最难,可学生做得越多,这件事就变得越容易。这是因为

通过做就培养了意志。无意识的学习能进入感觉,能成为自然的本能或才能。有意识的学习过后会

忘掉,所以它只会帮助学生通过思考发现学过的和没有学过的东西。

    学生自我的意识是在 14 岁时才自由独立出现的。那时,学生才能自己决定怎样利用自己的意

志力。14 岁之前,小孩还没有自己独立的自我意识,所以他们需要大人的自我来代替自己的,就是

说,学生要根据老师的认识和权威去做事。而让学生根据权威行动,就是完善意志的手段。这样做

的话,学生到了 14 岁出现个人独立的自我意识时,他就可以以个人的自我意识自由地去抓住和控

制自己的意志力。在这之前,我们应当帮助他培养以后要自由使用的抓住自己身体的才能。

    到了长大的时候,每一个人都要自己决定自己该做的事情,可是许多的成年人并没有力量做到

自己所决定做的。他们没有学会让自己的行为为了某一种意愿服务,所以他们的身体也遵守不了、

做不到自己的自我意识想让它做的事。总是会有某些身体的需要(欲望)和情绪等力量在影响自由

的行为。这是因为在他们小的时候的父母经常让他们自己做选择,而因为他们当时还没有自己独立

的思考能力,只能根据自己的情绪做决定。这样就养成了对于情绪的依赖,而意志就非常地弱。到

了成年时,他虽然已经有了自我的意识,可是并没有服从自我的意志力。

    如果让小孩相信权威来做一些自己还不理解的事情,他们以后在成了成年人时不仅能自由的决

定自己的事,同时也有了足够的意志力去引导和控制自己并坚持和做到自己所决定的事。他们就是

通过遵守权威学会了让自己的身体为某一个理想服务,从而能服从自己自我意识的意愿。

    如果在小孩年龄时自由,他们成为成年人时就不自由,无法去控制自己所做的事情(低级的范

围来控制了意志)。如果在小孩时不自由(听话、服从和服务),他们到了成年时就有了足够的能控

制自己和让自己自由做事情的力量。学生的意志能力是老师先要控制和培养的,可是他们以后要独

立出现的自我意识,却是我们永远不能控制的。

    这里所说的权威当然不是通过压力(威力)达到的,而是通过互相的信任、信赖和共同工作达

到的。这个权威也不是因为标准所以无名的,而是一种让学生感觉到属于自己有个性的威信。为了

让学生信任老师的权威,老师不能根据上级部门的安排去实践他的课程,而要根据自己的观察和良

心去创造。为了能当学生的权威,老师还要把自己的生命交给自己的学生。只有老师允许学生的事

情影响到老师的命运,学生的心才会接受并发生过程。如果学生能长期感觉到自己的老师是这样工

作的,他们就会信任他。但如果他工作只是完成上级任务,那就有靠压力这种不健康的权威手段。

    在农村的未来,权威就成了一个大问题。因为父母去城市打工,小孩从4 岁就开始住在离家很

远的学校,跟同学们自立要安排自己的生活(没有生活老师),他们基本上都是小孩跟小孩在一起,



                                                                           22


----------------------- Page 66-----------------------

我能承受吗                                                                   第三册



没有大人当权威。这样的小孩,特别是学前班在晚上的时候,就发挥一种没有自我意识引导的集体

疯狂的力量。这些小孩就是一个没有控制的意志力。

    在搞活动时我又发现:我这个人虽然能发现问题,可是不适合教师职业。别的老师的自我很自

然就能做到的事,我却感到很困难。根据我不敢表现自我的性格,我经常好像不在现场一样,给学

生留下一种空白感。有一个很有智慧的老师,他说过这个现象的原因。他说,不在场的是我的自我

意识。我不敢让我的个性和自我表现自己。结果,我就当不了学生的权威。学生也觉得好像我不在,

也不能尊重我,就乱了起来。学生就需要我的自我意识来控制和培养他们的意志,他们依靠老师的

自我意识。可是我的自我意识像他们一样也还没有出现(进入和表现)。在他们发现不了我的自我

意识时,还有什么能控制他们的意志呢?

    为了能发挥去观察学生的才能,我需要这种被动的样子。一个总是在主动的人是不能发挥他的

感觉功能的,可是,学生需要那种总是主动的老师。我这种被动能观察的特点,其实更适合做研究

工作。



                            结论、判断与决定  



    下面,我再来总结和翻译鲁道夫史代纳《Menschenerkenntnis und Unterrichtsgestaltung》演讲的部分

内容:

    很多人平常以为,想象中逻辑的结论、判断和决定,都是由头脑来完成的;不需要整个人的身

体,也可以做得到。其实,只有结论工作才是头脑做的,其他的逻辑功能并不是。头并不是我们平

常以为的那么高级和万能的东西。头根据它的发展程度虽然是人体最完整的部分,可这只是因为它

是人在出生之前的精神状态的象征。除了物质的力量之外,只有构造生命的力量在头中真正能起到

作用。心理动力和自我意识在头脑中只能被反射(被反映),而不能起作用(就像一块镜子那样)。

头是从外界分离出去的、最独立、最封闭的一个部分,而且它对待人体的其他部分就像一个寄食者。

    我们的结论是这样的一种反映工作,可判断却不是。判断是在胸膛和手中发生的。我们判断所

靠的知觉和得到的结果虽然是在头脑中被结论的,可是判断本身却不在那里发生。发生判断的胸膛

和手也是发生情感的范围,也是有节奏(呼吸、心动)的范围,而且我们判断一件事情是对还是错,

靠的就是我们的情感。比如判断“这个男孩很老实”的时候,我们必须感觉(情感)到这一回事,

否则,我们无法相信自己作出的判断。只因为情感在做梦的状态中,所以我们意识不到它对判断工

作的参与。

    感觉器官虽然能给我们带来客观信息,不过,它不能作出判断。情感会接受感觉中逻辑的结论

(思考)和意识,又会接受感觉中的意志。所以,一个人要依靠自己的情感来给自己的判断一种肯

定感。我们感觉到什么是公平的、需要支持的法律,或者感觉到什么法律不道德时,都是靠情感的。

甚至,如果我们在自己的情感中确定了“喜欢”还是“讨厌”一件事情,我们以后的观察就都是以

这种情感的眼光进行的。从这点来看,“判断”这个过程本身也是在情感中发生的。我们以后对这

件事的结论,也是从这个在情感中发生的判断受到影响。为了发挥客观的而不是主观的判断,我们

需要发挥不固定、不死的活力的情感。

    我们作出决定是在腿和脚中发生的。在现代物质主义的社会中,人们听到这样的事实时可能只

会笑。可是,结论工作确实是构造生命的力量,判断是胸膛中的心理动力,而决定则是腿和脚中的

自我意识做出来的。

    可见,我们逻辑的功能需要整个一个人。人以腿和脚参与世界的方式完全不同于人以头参与世

界的方式。四肢(肌肉和骨头)做出动作的方式跟物理学的杠杆规律相同。只要有人的意志起作用,

这种物理上的动作就会发生。由于意志的作用,我们能参与(融入)客观的物理(物质)世界。在

意志起作用时,发生的就是这个物理上的动作,可以说是属于环境的、一种不能从客观环境分出去

的过程。



                                                                           23


----------------------- Page 67-----------------------

我能承受吗                                                                   第三册



    头脑中发生的正好相反,头中根据感觉器官传递来的信息(在想象中)结论出来的东西不能直

接对环境起作用。头不是属于世界环境的,而还是出生之前状态的象征。但通过腿的动作,我们接

受和影响到环境中的事情和力量。在头(想像)和腿(意志)之间的,就是胸膛(情感)。精神范

围的象征(头)是从环境分离出去的(封闭的),可是适应和影响到物理环境的意志(四肢)则是

融入环境的力量。

    从情感范围来看,我们还可以把头脑中封闭的想像和反思工作看成是有“反感”的结论,再把

四肢中的意志和接触到环境的愿望看成是有“好感”的决心,两种才能。如果这样来理解,我们也

很容易理解:在需要反思和结论的时候,我们需要靠对于我们想认识的事物保持一定距离的反感;

在需要行动的时候,我们就需要靠对于我们想实现的事情的好感,而行动也就是决定所带来的结果。

    这样的、根据事实的认识,会进入并启发我们的情感。现代自然科学抽象的认识很难联系到生

活的真实,所以也很难启发我们的情感。物质主义没有什么不好,问题只是要研究到底。如果研究

自然科学到底的话,就会发现物质所包含的精神规律。如果研究精神科学到底的话,就会发现精神

在物质中的表现。如果研究透彻,我们都会得到本质的艺术感。  

    如果我只让学生理解别人已经找到的、具有完整结果的概念,学生就很难用情感去接受这种抽

象的知识,而这种知识也很难进入四肢的行为和动作习惯。假如,只用头来接受知识,并不让接受

的下去到情感的胸中去、在情感中把它保存(记忆)下来,也不把这个知识继续转到四肢的行动中

去,这样接受的知识就无法离开头,装满了头并引起堵塞,使学生很难去接受其他知识。这种仅仅

靠智力的手段是发挥反感的,所以学生也很难同情并实现通过智力包含的反感而接受的事。没有在

情感中得到肯定的,没有在四肢的行动中被决定的仅仅是知识。它不能让我们喜欢我们要进行的事、

不能成为去引导做法的情感,也不能得到在重复的动作中才能得到的力量(意志)。

    可是,如果让高年级的学生自己以好感的方式投入行动、让他们自己经历到和感受到一些过程、

自己从感受中找到一些结果和知识,这样找到的就不是陌生的,而是充满情感的。这样,自己找到

的知识就会是学生同情的、他们喜欢实现的。这样得到的知识,就给学生带来了判断才能和做出决

定、去做出事情的力量。



                            动手与智力的关系



    城市的小孩年龄那么小,就已经那么聪明,比我能想象的聪明得多。他们根本不像小孩,更像

是小大人。虽然他们的头那么发达,可是四肢远远比不上农村小孩的。小时候我是一个一直生活在

梦状态中的小孩。假如当时就强迫我接受大人智力的思维方式,我肯定会失去所有属于自己的梦并

接受一种不属于自己的思维。但是所有梦中的生活都会在某一天自己就醒过来,而我的情况也如此。

而且这样自己醒过来的思维才是属于我自己的,具有个人特点的。所以我非常感谢我的父母耐心地

等我。我还敢说:一个小孩的智力睡得越久,他的意志就越强,因为意志需要睡眠着做事的时间,

才能发展。而如果有一天意识醒过来了,这个意识就能利用已经形成的意志。

    所以我不能理解,为什么家长那么害怕自己的小孩比别的小孩笨?笨有什么可怕?难道学不会

很好地控制四肢不可怕吗?如果将来有一天,孩子不是先学会走路、后说话、再后思考,而是先开

始思考,后边他还能学会走路吗?我不认为,家长这样的追求是一件好事。家长通过过早地开发小

孩的智力而造成的后果才是可怕的:

    14 岁之前的智力还属于环境的,它“睡”在环境中,还不是个人独立的。如果我们在14 岁之

前开发小孩的智力,这样培养出来的智力只能是老师(环境)给的,而不是小孩自己独立的,而且

在小孩长大以后,他的智力仍然还是老师当时给的,当时能所接受的标准的思维方式。本来给个人

独立的、在14 岁时要出现的自我意识而留下的空间已经被占满了。可如果我们在14 岁之前不去填

满这个空间,也就是说不培养在这时还不能独立的智力才能,到 14 岁时,孩子个人的自我意识就

能进入这个空间。这样的话,人的思想才是自由的。只有 14 岁起发展的智力才是自己形成的非标



                                                                           24


----------------------- Page 68-----------------------

我能承受吗                                                                   第三册



准化的思维方式。

    如果问,我为什么有我个人自己的想法,就要说:意识到自我这个才能,一般的人都有,可是

完全不同于潮流方向的追求却很少得到发挥。这个不同的追求是怎么得到的呢?首先,我的父母和

老师没有把我当成傻瓜,他们没有让我做那种考傻瓜的练习题,比如说“用直线把词语连接起来”。

这种练习只是在把一个人有创造能力的思维变得标准化。第二个原因是,我的父母和老师没有把我

当成聪明人。他们没有过早地开发我的智力。

    那么,如果已经在7 岁之前开发小孩的智力,后果就更可怕:7 岁之后在小孩的身上表现出来

的思考、情感和意志的灵心工作(力量和才能)在7 岁之前还是隐藏在身体里的。在7 岁对外出现

之前,这个力量有其他的在物质人体里的任务,就是帮助塑造和形成身体器官具体的结构,特别是

塑造头脑的神经结构。这也就是构造生命的力量把遗传的身体改造成个人的身体,这种工作。这时,

塑造器官结构的灵心力量还是一种无意识的“智慧”(无形的思考),而这种塑造身体的“智慧”,

是在身体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四肢的动作来接受的。

    如果我们在7 岁之前就开发小孩对外的灵心才能(特别是智力)并让他发挥有意识和逻辑的那

种“智慧”,这就会影响到在身体里无意识地去塑造器官的“智慧”或无形的思考(提前转换了这

种力量的工作方式)。7 岁之前,未来才要变成思考的精神力量以构造生命的力量要构造和完成小孩

身体器官的结构。太早发挥的智力工作就阻断了灵心在人体内要做的、形成物质器官结构的塑造工

作。后果是:身体的器官没有完成,而被培养出来的智力与没有形成完、所以有缺陷的身体器官是

联系不起来的,使得身体无法接受和做到智力上所想到的事。这种小孩的智力以后都很难在物质的

世界中使用,是因为身体没有能力做到所知道的事。

    如果让器官还没有形成完的身体接受智力,如果心理动力和个人的自我意识就这样无法进入胸

的情感和四肢的意志行动,蛋白质的结构里就会出现错误。这种情况就是:自我意识在还没有正确

地进入身体时,又从身体分离出去,所以控制不了它。到了青春期之后,身体还会反抗,会拒绝接

受死板的智力。身体个别的器官完全会脱离智力并进入到灵心的感受中去,而情绪的力量就会造反

并把智力消灭掉。这就是精神分裂症。

    其实,让学生模仿着动手做某些事情不仅能直接教育他们的做法和意志,也能教育他们的思考

习惯。甚至可以说,如果一个小孩没有让自己身体动的机会,他的头脑就会很笨、没有发展的机会,

因为通过身体的活动,构造生命的力量才能进行它的工作。7 岁之前的小孩为了支持无意识的“智

慧”(精神力量)塑造他们身体所需要的,是四肢有道理的活动,使他能以四肢接受塑造身体器官

的精神。当然,不是任何一种无道理的动作就能教育有道理的思考。通过包含有规律(道理)的动

作,头脑才能形成有规律的结构,而形成的结构又定下了我们的思维习惯。这又不是说,我们只要

让小孩做有用的事情,而是说让他做内涵精神意义的事情。其实,美的事情也一样有道理。艺术也

包含了精神的道理。这不是根据知道的道理去做,而是在做的过程中接受(发现)道理。这样的话,

他们的头脑也能根据这些动作引起的思考习惯来建设、能完善自己的结构。

    小学生四肢的活动已经完全是醒过来的,他们发挥动作是很活跃的,只不过他们的动作习惯是

非常不完善的。小孩的头从物质方面来说是很完善的,但它还没有醒过来。也可以说,小孩完全投

入到他的环境中去,小孩所生活的内心世界还不会是独立封闭的,因为小孩的精神还在环境中,而

环境中的精神不可能是有意识的。只有小孩的精神被转到自己封闭的头里并被反射的话,它才能达

到有意识的状态,才能醒过来。这个精神还没有进入他们的身体,还没能够进入到物质的头里去所

以也还没有达到意识状态。小孩的精神还是无意识地“睡眠”在他的环境中。

    四肢本来就已经是属于外界的,包括精神的外界,四肢根据自然情况本来就已经具有了活跃的

精神。所以小学生这么需要活动在环境中,而且我们也很直接地就能教育和完善他们的动作习惯。

然后,为了叫醒头中的精神(达到意识),为了把睡眠在环境中的精神慢慢地吸引到身体的头中来,

小学生需要用身体去做一些对环境有意义的事情。



                                                                           25


----------------------- Page 69-----------------------

我能承受吗                                                                   第三册



    还有胸根据自然情况也就已经有了活跃的灵心,只不过是在胸里做梦的灵心。它也能部分被我

们完善,部分来帮忙唤醒头里的灵心,而因为胸中的灵心是情感的,所以我们能用情感的手段去教

育它。

    精神和灵心(比如智力)是不可直接去教育的。但为了让精神和灵心自己去发挥,我们能做的,

只是培养一个健康的身体,不让有缺陷的身体成为精神和灵心的限制和阻碍力(精神残疾),也不

让有欲望的身体来控制精神。比如肝是意志的物质基础,所以肝炎患者在灵心上的意志是无法发挥

出来的。只有健康的身体为精神服务,精神才能使用身体去做它认识到是有必要做的事。

    我想再次强调:任何身体的动作都会引起内心和头脑中的建设过程。如果让小孩模仿有道理的

动作,就是说一些有结果的过程,他就会以模仿的方式接受动作所包含的精神(道理)来建设正在

形成的神经连接。而这个过程包含的精神,就能形成他们的思考方式和习惯。通过重复的动作和根

据这个动作的思考,物质的神经连接慢慢地就稳定下来,使小孩的动作习惯和思考习惯都形成了。

以后有逻辑的思考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的。如果让学生做一些过程并没有包含精神(道理)的动作,

他们未来的思考习惯也会是没有根据的。

    所以,7、9 岁之前,我们只要给小孩一个合适的、他能模仿的环境,还不要要求他使用自己去

理解的(智力)能力。那么,为什么很多父母做不到这样呢?因为他们太着急,不能等孩子天性的

形成过程,而是马上要看到一个完成的东西。这样,他们就把天性的发展规律给搞乱了。

    这样,人类在成熟时要达到的工作方式就有可能达不到。要达到的正常方式是:人在身体活动

的过程中通过四肢来接受环境中的精神(道理)。接受了之后,它就被转到人的头里去并在封闭的

头里被反射。通过这样的反射,精神才能达到有意识的状态并会变成属于我们自己的精神。本来属

于世界的精神把我们跟世界联系起来,但它还不能有意识,因为它在我们之外。但我们能通过四肢

来接受它(环境中的经历),然后在头里让它被反射并达到意识状态。被反射了之后,已经属于自

己的精神(的像)又被转回到胸里去,在胸情感的范围中被我们感受和保存(记忆)下来。



                                                                           26


----------------------- Page 70-----------------------

我能承受吗                                                                   第四册



                          别人可以做得更好



    下一个学期回到学校,离学校还有几百米的时候,五年级班的大部分学生发现了我,就跑过来

迎接。有的拉我的手、有的把自己的头放在我的怀上、有的唱我们编的那首歌……,接下来几个月

内,有时我连走路都变得困难,因为经常有几个学生一起拥抱着我,本来最调皮的学生也在其中。

为了感受可靠的存在,为了发挥对生活的信心、信任和真实感,学生需要他们可以亲密接触的人。

还有几个学生喜欢几个人跟我一起睡一张床。不管一个学生有什么特点,我也都很喜欢拥抱他。但

也有很多小年级的学生同时爬到我的身上并说:“我要杀你,如果吃你的肉,我就会长生不老。”

    现在,我们建立了一种新的信任关系。比如最调皮的那个把自己的头放在了我的膝间上,然后

我问他并谈了他爸爸去年死去的事情。在谈话中我发现,他调皮的原因只是对于我的好感。他需要

我的关心。另一个为了让我难办就总是编造问题的调皮学生在我去他家之后,也变成了一个很可靠

的朋友。原来,他需要的是我对他认真的对待、肯定和爱。如果我反应得烦,这就正是错误的。

    他们调皮和给我带来难题的做法实际上只是在考验我的做法,看我到底能不能成为他们希望我

要成为的权威。其他班的许多学生叫我“老大”或者“爸爸”,他们需要我成为他们的依靠和权威。

可是,只要我在教室里又不上课,教室里的纪律就会变成一个问题。

    当我再次听他们的课时,我觉得,学生都成熟了,那是肯定的;他们也更有个性,因为我现在

已经了解了他们,能看出每个学生本来就有的个性;他们班成为了一个“家”;他们在看见我的时

候想起了我们的活动,使他们都有了自己的梦。可是,因为这个学期没有了活动、没有了感受,所

以也没有了可写的事情。学生的作文又变差了。

    本来,其他班的学生总喜欢跟我说一些无聊解闷的废话,只能跟我说为了好玩的话。可我们班

学生现在找我谈话时,很愿意说认真的,也能谈出真正的心里话。比如,有的问我怎样让自己爸爸

停止赌博,另一些问我人死之后的情况。真正有兴趣的,他们才说。我另外还发现的变化是班里小

社会的:农村小学4 至6 年级通常都会出现几个“老大”来欺负年龄小的同学,或者要求同学为他

们服务。我的学生在搞活动之前也有这样的几个“老大”。可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就看不起想

当“老大”的同学,结果,这些同学也不能继续当,大家都平等地发挥了自己。后来他们已经到了

6 年级的时候,还是这样子的。

    我哥哥把整个活动拍成纪录片,送给了河池电视台,而他们也播放了。本来我就觉得,这样效

果最大。可后来我觉得,这样做事是假的,这样做不是为了学生,而是为了给别人看。活动过程中

我担心过电视上的效果和形象,而这种担心又以一种不好的方式影响了我们的活动。其实,我不应

该是为了影响力、好玩或者感到自己厉害,这太自私了。另外学生也说了,在看到自己活动的录像

时,本来在情感中留下的印象就被破坏了,好难受。他们说,下次不要拍。所以我就决定了:以后

不管做什么,我都不要拍,除了写书之外也不让任何媒体报道,只去做我该做的事。

    开展活动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因为现代社会中起作用的力量不会支持这样的活动。我自

己虽然没有能力做,可是我想,我可以做容易一点的事,就是提供咨询或者写书。不过,我也不能

要求别人做到我自己做不到的事(活动)。

    也许,我的整个想法并不适合东方人,也许东方人未来需要的不是去发挥意识。很多人没有感

觉到自己的做法影响到未来而产生的可怕后果。比如说有一部电影叫《MATRIX》(《黑客帝国》),我

虽然没有机会看,可是它让我意识到了最可怕的后果,而我身边的人只是在欣赏电影所渲染的风格。

    也许,东方人不应该发挥那种后果意识,因为承受不了的意识会使人麻痹和停顿。也许东方人

不要受到这种使他们麻痹和停顿的作用,是为了自由地发挥精神的新力量和勇气。只要东方的精神

力量醒过来,它马上就会消灭西方有意识的文化。可是现在的东方进入的是相反的,是对于物质的

追求。首先,东方人进入了一种非常怕在物质方面会吃亏的状态,使得东方的教育首先会变得越来

越糟糕。在能发挥勇气之前,他们也许需要进入巨大的灾难,从克服灾难才得到力量和勇气,以便



                                                                            1


----------------------- Page 71-----------------------

我能承受吗                                                                   第四册



做到世界上需要有人做到的事。

    那么,哪一种灾难能培养这种勇气呢?也许是人们互相欺骗,把生活变得不可靠的挑战,也可

能是所有对影响家庭和个人计划的意外事故的害怕,这种挑战。首先自己怕吃亏的现象要扩大,然

后才能通过克服它的经历去脱离属于个人的物质欲望,来培养精神的新力量和勇气。



    我在这里想给你们总结和翻译我为了帮他的活动刚学习的鲁道夫史代纳《Menschenerkenntnis und

Unterrichtsgestaltung》演讲的部分内容:

    学生在运动或唱歌时,得到启发的主要是身体和跟随它发挥的构造生命的力量。心理动力首先

反抗,然后被身体和构造生命的力量逼着去适应,使心理动力在睡觉时把被强迫而接受的启发带到

了精神的范围中。第二天我们就会发现:心理动力从睡觉时进入的精神范围带回来的启发跟前一天

练习的动作是统一的、有根据的。如果是根据前一天的运动得到,学生的身体就得到了健康的发挥;

如果是根据前一天的唱歌得到,学生的动作习惯就得到了调整,使身体也获得健康。  

    前面已经说过人的 3 个不同范围:我们用头脑来想像(反思)、用有节奏的胸腔来判断(情感)、

用处理营养的新陈代谢和消耗(消失)营养的腿来决定(意志)。当我们决定要做什么时,我们就

是发挥了意志。用意志决定并做出的事物在物质世界上就变成了物理和化学规律下存在的“事实”,

就像我们自己的精神让事实的身体形成一样。引起动作的意志是变成事实的,而想像中的则不一定。

做物理实验时,我们以动手的方式来决定,而在观察时,我们想像并发挥有意识(的结论)。在它

们之间作出判断的过程,因为是在内心中发生,所以是意识不到的。  

    这样,我们就同时使用了人所有的范围。但总是这样做的话,对人来说就太多了——使他脱离

了自己、进入外界太多。为了合理使用 3 个不同的范围,我们首先要做实验,并使用整个人包括的

3 个不同范围、然后不看实验设备,在想像中回忆整个实验过程。如果这样靠记忆力来回忆,我们

使用的主要是具有节奏的情感范围。因为是在想像中,当然也不能不用一点头脑(意识)。这样,

我们首先使用了整个人(做事意志的四肢、记忆情感的胸腔、思考想像的头脑 ),然后使用了节奏

的情感加上想像这两个范围,再后,就让学生下课、回家、睡觉。  

    睡觉时,学生做过的实验在他们的四肢中继续起作用,而当时以整个人发挥的实验就会转到头

里,使头里形成前一天所感受的一切事情的象。下一天,这些象就会像照片一样无意识地存在于头

脑。所以在下一天,我们就更容易和学生做一些反思的分析工作(只使用做出想像的头,这一个范

围),使头中的“照片”被唤醒而得到意识。  

    再一次总结:我们要先做实验,然后回忆,第二天来分析,让学生去认识实验中的规律。第二

天的工作是想象思考工作,使头里的“照片”得到它的作用。如果第二天不理会学生带来的无意识

的象(照片),而是马上又去做新实验,又使用和启动整个人的 3 个范围,学生的头里就会产生混

乱。为了避免混乱,我们首先需要以发挥意识的手段来坚定头中存在的象,给学生足够的认识上的

满足。如果在第一天就已经做分析工作,这又会破坏学生在四肢和心中的感受和回忆。  

    历史课也能这样上:首先给学生介绍(物质的事实上)所发生过的事情。为了使用学生的 3 个

范围,我们要让他们在地理空间和时间过程中想像和感受。然后,我们来描写这段历史中的一些人

物。这就是使用学生有节奏、有情感(好感、反感)的范围(包括想像力的范围)。再后就下课。

下一天,学生在头里就带来根据前一天的象(照片)。为了把它们坚定下来,下一天就要让学生去

分析并认识昨天历史课的道理。这样,我们的课程才能适应人的生存。  

    如果我们让学生的身体在环境中活动之后又发挥有意识的思考(分析),这就会破坏活动所引

起的身体结构无意识的形成过程,也会破坏四肢和情感中的感受。如果我早知道这一点,把认识的

部分放在下一天,就可以避免很多的破坏。



                            未来的活动方案



                                                                            2


----------------------- Page 72-----------------------

我能承受吗                                                                   第四册



    在手的有道理的动作(和在情感)中,人能发挥判断(和决定)能力。逻辑思考(智力)的练

习虽然能发挥想像力,不过并不能发挥判断能力,只能使判断变得死板、使这个人以后都根据同样

的模式去判断,就像一部没有自由的机器一样。只有手工才会使人的判断得到活力。逻辑思考的练

习还使得人身体保存太多的盐,睡觉时出汗特别多。为什么呢?  

    因为最“精神化”的做法(智力)最要求身体给头脑提供营养的服务。也可以说,这就是在让

精神的道理进入并形成物质的身体。为了避免身体的损害,我们在智力的课堂上需要保证:学生能

发挥兴趣和乐趣,因为这样才使他们的身体能把思考时保存下来的盐又排出去。如果不能让学生发

挥兴趣和乐趣、不能把身体内的盐排出去,他们长大后就会得到跟新陈代谢有关的病或者糖尿病。

同时,这些人会变成那种不切实际的理论者。女孩得偏头痛也属于这种病之一,偏头痛就等于在没

有兴趣的情况下造出来的“叉子”一样。  

    如果学生做一些包含道理的动作或者唱歌,作用就正好相反。在行动时需要起作用的那些器官

里存在着精神的道理。在我们根据这些道理行动时,器官和四肢中的精神(道理)就会转到头脑中

去并排斥头脑中的意识,使器官里的精神得到拯救和解放。在学生停止行动时,这个被解放的精神

就有了得到发挥、又用意识去坚定的愿望(认识)。只要几分钟的安静,就已经能达到坚定的效果。

如果不让学生在行动和感受之后安静几分钟,他们将来就容易失去对自己的控制。  

    在得到安静和稳定时,真理会变成物质;在进入活动时,它会变成精神。(四肢能在做中接受

和改变精神,而头脑只能反射和认识到精神。)根据这个规律,也可以说:人在行动时,就会发挥

精神,在安静下来时,就会得出坚定的规律(系统)。在规律稳定下来之后,就可以使用它。

    我们以无意识的意志能直接进入到事实的物质世界中来,能从它接受又能影响到它。但以有意

识的思考和认识,我们不能直接地进入事实(包括它对于我们的作用),而只能进入在头脑中从事

实反射出来的像。只有以睡眠的意志,我们才能加入到环境的过程中去。否则的话,我们的自我意

识就无法保持自己独立的思考,而要像意志一样与环境融为一体。假如我们的自我能有意识地进入

到事实的环境中去,它就是受不了的。为了受得了,同时保持独立性,我们需要给它造一个仅仅是

对于环境想象的内心世界。但这种靠想象的思考都是比较死的、想变成固定化和物质的反射。意志

才是未来中的、不断形成的、想变成精神的愿望。

    假如我将来还敢开展活动,我就会这样去做:

    让学生去做(主动的意志):

    开始的时候,我要给学生清楚地分配任务,而任务的基本骨胳是每天重复稳定的。为了更好地、

更团结地进入行动,因为行动总是都是集体的,首先要唱歌。

    首先需要的是主动。学生首先要去做,在做中感受,不要做任何计划工作。做也能是仿造,但

一定是还不具体,所以有活力的,包括所有可能的一种意志,也可以说是在乱中的创造。如果发生

的感受是在内心(情感)无意识的,这比较适合小年龄的学生。在外界中发生的观察比较适合大一

点年龄的学生。反正,学生应该自己经历过一些什么,也应该欣赏、应该感受形成中的事物并同情

所进入的环境。只有自己以对于事物的爱去感受的,他们才可能涌入到事情中去,才是用心去理解。

    在主动时发生的,是以好感进入外界、与环境融为一体并变成属于学生要观察的这个事物的一

部分。后边在被动时才要发生的,是感觉和认识。小孩最先应该发挥的是意志的主动,就是以睡眠

的好感进入外界。所进入的外界就是真实的世界,而这种直接的让我们失去自己的涌入,是我们在

行动带来的睡眠状态下才能受得了的。如果去感觉一些不能直接看见和理解,但能体验的东西,比

如是水流的力量,那就更能产生感受。同时,学生要让自己的想象完全地进入所观察的力量,让自

己去适应它的特点,就这样去感受和欣赏它。能训练感觉的,是所有需要一边去感觉,一边从对于

感受的愿望来做的事情,比如弹奏乐器,这种本能的、意识跟不上的方式。没有故意去达到某种目

的或效果的做法和根据无意识的感受形成的艺术也很合适。

    再说:首先,我想让学生像弹奏乐器时一样从对于感受的愿望来发挥动作,去培养他们无意识



                                                                            3


----------------------- Page 73-----------------------

我能承受吗                                                                   第四册



的才能和感觉,让感觉到的进入到永远保留的情感中去。这一步需要是主动的。为了避免对于行动

的阻碍,首先不要发挥意识。第二天,我才能让学生通过有意识的观察(感觉)去培养他们发现关

系和认识的能力。

    让学生记录和表达(被动又主动的情感):

    这一部分不要定下任何对结果的要求,而要根据每天稳定的习惯来进行。使用艺术的记录不应

该是与观察(感受)分开的,艺术表达的过程应该是直接从无意识的感受来产生的。可是,为了能

感觉(接受)到外界中的因素,现在不能是主动的。只有学生承受并为了承受进入身体和心里不动

安宁的状态,他们才能接受和真正地去感觉。不动也是为了在内心中造出一种空间。如果是充满了

知识或者要求的被动,产生的就不是感觉,而是麻木。有空间的身体和心里不动承受状态在做记录

和表达(并不影响所观察的事物)工作时最关键。艺术创造的工作从所观察的环境得到动力。

    从我神经的病我知道,所有的思考都需要一种跟着它而发挥的情感。为了身体健康,思考不要

脱离情感。分开的话,就会破坏身体的物质。所以,首先要让学生从感受开始,再让学生以具有情

感的艺术手段去表达所感受到但还意识不到的东西。为了达到这一点,我要让学生观察、仿造和做

出一些他们根据逻辑还不理解的事物。在逻辑的思考无法参与时,意志和情感才有机会在艺术创造

过程中得到发挥。

    在意志和情感通过无意识的艺术记录工作得到了发挥之后,学生才可以有意识地去看、比较和

认识自己工作的结果。不过,为了避免感受被破坏,有意识的认识不应该是在同一天进行的。如果

我能进行一种“无意识地去行动”和“不动、有意识”,每天同样在这两种特点之间变换的节奏,

节奏中的发挥就不会让学生累。行动地把自己与环境联系(意志)就等于“呼”,而被动的认识(思

考)就等于“吸”。在当天的活动结束时,学生还要给大家答辩自己的作品或一起来回忆当天的经

历,再唱歌。

    让学生去认识(被动的思考):

    在第二天感受已经消失的时候,学生就有了足够的距离。在第二天的行动之前,他们就能去认

识前一天所表达的事物,因为这时的认识已经不会破坏原来的具有好感的感受。学生要在想象中回

忆昨天的感受,而且看昨天做出的艺术品能帮助这一点。这不是评价昨天的作品,而是今天有意识

地去认识到昨天以无意识地艺术手段表达出来的感受,是发现昨天活力经历的规律,也是事情的定

型、死亡和具体化。为了能达到有意识的状态,为了能去认识,我们需要从真实的世界分离出来,

仅仅在对于它的想象中思考。假如我们直接在我们涌入的环境过程里发挥意识,我们就是受不了的。

所以认识的工作只能是在自己头具有的对于世界的想象中做到。

    具有反感的认识应该在一种完全不动的状态下进行。只有不动,在心里也不动,我们才可能意

识到除了自己之外的因素。如果不是以反感、不是被动,学生就无法清楚地去认识。这个、需要被

动和意识的第三步就是学方法,而感觉到的内容并不保留。大家在教室里以谈话的方式来认识事物

的特点和需要不应该是分析工作,而应该是通过比较去发现共同的规律。仅仅靠逻辑思考得来的认

识虽然最清楚,但是通过思考,我们只能理解死亡中的东西。这对小孩的生活不会起作用。所以,

我需要让他们用心去理解。心(通过情感)得到的理解(感动)才具有改变生活的力量(动力)。

为了以后的动力,学生要做的判断工作必须是在情感(呼吸等节奏)的范围中发生的。为了打好将

来的、自己给自己一些道德规则所需要的基础,现在的认识和情感中的判断应该表现出来:好的有

多么的美,坏的有多么的丑。如果学生在认识之后来决定要改变的一件新的事情,这不能是靠没有

力量的智力或说法去决定,而只能是手和腿以它们的行动来决定。

    我肯定不要跟学生谈这些教育和方法的事情。教育就是孩子最不应该考虑的事情。这样才能避

免把学生不可能把握好的事情的压力转给了他们。我仅仅该要求学生去做某些我替他们想好的事

情,让他们承受和感受。这就是他们能做到的。



                                                                            4


----------------------- Page 74-----------------------

我能承受吗                                                                   第四册



                             活动内容的安排



    所有除了认识之外的工作都应该是在小组内做的。所有小孩要接受的认识都不要是已经被完成

才给学生介绍的。学生的认识都要是从自己所做的事情而产生。这样,他们才能学会自己去认识。

为了做到这一点,所有的学习都应该先从意志的行动开始,而这个意志要接受情感的因素。这就是

说,不仅要做,同时也要发挥对于所观察或者做出的事情的同情或距离感。这样的事情、还有音乐,

都能让意志(本能、欲望、愿望和动机)得到和谐。如果一切的做法都有感受上的根据、如果在集

体中参与节奏,学生就会得到动力和活力,也容易让自己进入整个活动每天稳定的节奏。如果我不

断地去引导学生,给他们的精神带来启发,课堂虽然会变得很容易,可同时也培养了依赖性。如果

要培养自由独立的思考能力,我就不能给他们那么多的框架。只是,这样的活动很难成功。

    我觉得,最理想的时间安排是这样的:

    第一天 (第一个星期):1。蒙住眼睛去摸和听自然环境,摸的时间应该尽可能长(外)。2 。重

新找到刚刚摸的东西,并在现场把得到的印象画下来(外)。3 。在教室内补上颜色。(第一到第三

天的结尾连续讲一个“说服文化”、“把东西送给人引起了矛盾”和为了大家牺牲自己的英雄的故事,

让学生给故事中的英雄写意见。(内))

    第二天:1。全班来看昨天的画,通过这些画就一起去认识所观察到的事物(内)。2 。观察花

苞,并在内心中感受和完成植物的生长(转变)过程(花和果实)(外)。3 。在现场画出所观察和

感受植物的不同的状态和部分(外)。

    第三天:1。一起来看昨天的画,通过这些画就一起去认识所观察到的事物(内)。2 。描述不

同的气氛(心情)和季节,并用颜色把它们表达(画)出来(内)。3。听不同气氛的音乐,并用颜

色把它们表达出来(内)。

    第四天:1。一起来看昨天的画,通过这些画就一起去认识所观察到的特点(内)。2 。观察空

间中有逻辑的关系,并把它画成地图(外)。3 。大家一起在画出的地图上(现在是在黑板上)做改

造计划(内)。

    第五天 (第二个星期):用昨天计划中的一个改造项目来做模型实验(外)。

    第六天:做改造环境项目的设计工作并计算准备材料(内)。

    第七和第八天:在实际的环境中去实现项目(外)。改造的部分与感觉的部分对灵心来说是一

样重要的,因为感觉是接受过去来的,而改造才是创造未来的。

    第九天:完成和欣赏自己的项目。

    第十天 (第三个星期):1。去欣赏自己已经实现的项目,并根据实现中得到的经历编歌词(外

内)。2 。选最好的歌词并编适合的音乐(内)。3 。给学生介绍两种有功能的模型,先后让不同的学

生蒙住眼睛(内)。

    第十一天:1,2 ,3 。根据昨天的介绍做一个有功能的模型或机器。最后,让学生给同学介绍

自己的作品(内)。

    第十二天:1,2 。让学生交换角色,又主动地去控制当木头人(木偶)的同学,又被动地和蒙

住眼睛当木头人,去感受同学们如何来控制他们。然后,用黄泥造成形态的方式去表达刚感受到的

主动同学的特点(外)。3 。以不同方式把前几天用的材料送给学生,免不了引起不公平的情况(内)。

    第十三天:1。全班来看昨天的形态,通过这些作品就一起去认识所观察到的特点。然后,让

大家谈昨天得到东西的同学通过哪种(可能带有欲望的)方法得到了东西(内)。2 。给学生讲将要

表演出来的故事,选择角色和做其他准备(内)。3 。做出表演所需要的道具和背景效果物品(内外)。

    第十四天:1,2 。一步一步地表演整个表演剧。这不是让学生随便去发挥,而是让他们承受与

自己的命运(特点)有关的角色(外)。3。给学生讲我感受到过的故事(内)。

    表演的故事讲两个民族或者教派如何主动地去建立和平。首先,他们为了满足对于物质的欲望



                                                                            5


----------------------- Page 75-----------------------

我能承受吗                                                                   第四册



和为了面子而发生战争,没有任何感觉,可是通过很多个人做出的无私的事情,大家的仇恨就慢慢

“溶化”了,大家的和平就成为一种可能。

    我不要直接给精神的内容或者精神的规律,因为这只会影响到精神自由的发挥。不如我自己就

根据精神的道理去生活和做事,而学生在观察我和整个世界时,就自由地感受到和发现一切事物中

存在的精神力量和规律(道理)。在物质的事物中感受到精神,这也就是活动主要的目的。如果活

动能让他们在物质世界的各种各样的形成过程中发现通过物质表现出来的精神,并观察到自己如何

成为世界形成过程的一个因素,这会使得学生感觉到自己的生活带来的(老师不会知道的)任务和

责任。

    如果根据计划去开展一个跟学生无关的活动,学生就很难把自己与活动联系在一起。所以,不

要靠这里的计划。所有的做法,都应该是从老师对于学生的观察,从学生自己的观察和表达来出发,

然后去完善学生已经有的。如果有整个学期的时间,那就更好。这样就可以把一个内容连续搞几天,

从多几个方面来观察一个内容,让每天当成下一天的准备,让当天的内容从昨天的发展出来。在将

来的活动中我还要发现:如果像这里写的那样在每天都有新的活动,没有连续性,学生就很容易失

去对生活具有后果的那种连续性的感觉,也很难深入活动,很难在活动中发挥情感和意志。为了给

他们带来稳定,我后来又采纳这里的方案。



                       老师的感觉与精神研究



    我认识的许多人很怕认真和伤心的心情,在我进入需要认真又让人伤心的情况时,他们就想以

表面化的、不认真的玩笑来分散我的思考。他们说的壮话本身就是听起来很好玩的一种语言,很适

合开玩笑。可是,我愿意承受伤心的气氛,我愿意思考我们生命和命运带来的认真的问题,因为只

有这些问题才能帮我深入地了解到生命的原因。这,就是我最感兴趣的问题。如果不让我深入地思

考,反而失去了我生活的意义。

    所以,我首先想谈自己最近一次很深刻的感受:

                                                                2004 年2 月1 日

    当时,我哥哥要回去参加绿色和平组织的工作。1 月份他曾尝试过返回去一次,但没成功。过

了一个月。为了再次送我哥哥去英国,我们走山路去了南丹,下一天跟我们家在南丹的姐夫一起到

了县城火车站。送我哥哥上车后,我们打算坐两辆卡车回姐夫的那个村,每辆车坐3 个人。天早已

经黑了,我们在乡里停了一下,乡政府的一个官员对我说:“这种车不安全……”我说:“开慢一点

就可以。”因为我们继续开的路不平,也比较窄,姐夫对我说:“我们这里的路不好。”我就问:“路

是你开的吗?”他说:“不是,当时我还没有推土机。”接下去浓黑的夜路,我们好像很久都没有说

话。

    司机把车停在了靠近路边的深渊,使我觉得“为什么要走那么边?”(当时我不知道车轮已经

掉了)。一会儿,车开始往路边的深渊动----恶梦中的感受怎么变成了真实的----我们的车翻了一

圈。因为已经没有了灯,我什么都看不见,不知道原来坐在我两边的朋友在哪里。不过感受跟恶梦

不一样!每次碰撞我都感觉到太清楚。

    然后我们继续翻了一圈—— “现在这么突然就到了死的时候吗?这么简单就离开了物质的身

体?”我们从山翻下去的车子突然停了,后来我发现是一棵树刚好在红水河面上挡住了我们的车。

“我是不是还在物质的车里面?”我只感觉到我的身体被什么压着,被弯得很紧,头往下,因为被

卡住,也动不了。“我的身体还在——”过了一下子我就叫:“我出不来,你们怎么样?”我只听司

机叫我们家的姐夫,可是没有回答。

    车的机油从我的身体流了下来。后来司机把那些压着我的东西拿开了,抓住我的脚把我拉了出

来,问我:“我们是不是3 个人?”我说:“是”。在我们到处都找姐夫的时候,我想着:“他怎么不

回答?为什么不是我死,而是他死?”我不敢想像我怎么活着出来,又不敢想像他怎么会死。我们



                                                                            6


----------------------- Page 76-----------------------

我能承受吗                                                                   第四册



摸来摸去,还是找不到他。突然司机说:“不用找。”“你找到他了吗?”“他已经死了。”

    司机发现了他被压在车下面的尸体,就拉着我的手,往前边的村子走。我们都哭了,不敢分手

—— “他是不是已经从外面来看自己的身体,是不是跟着我们哭?”

    到了村子时,司机安排我在这里跟别人过夜,再请了一部摩托车去叫姐夫家的人。村里的人请

我进去看电视,但我不愿意。他们一直在打牌,并看我到底是不是一个外国人。过了一段时间我说:

“我们翻车了,我的朋友死了”,村民就发现我身上有伤口,并用他们的尿水来帮我消毒。可是去

查看事故发生地的村民还没有找到翻下去的车。

    过了一个小时,政府、警察和医生的一辆车来到了,我就叫他们到姐夫那边去。又过了一段时

间,政府的第二辆车拉我到了乡卫生院,让我在那边过夜。下一天,我们家的亲人找到了我----他

们还没有成功把姐夫的尸体从车底拿出来。然后,因为卫生院的X 光机坏了,医生带我到县医院去。

南丹县的书记在等着我,好像一件高兴的事一样祝贺我活着度过灾难:“你的命很大”。可是我不敢

高兴,我的心还在姐夫那边。我认为,如果一个已经做到伟大事情的人死,这不遗憾,因为他能发

挥的,他已经发挥了。如果一个在生活中还没有做过什么事情的人死,这才遗憾,因为他还没有来

得及发挥他可发挥的。还有什么任务我没有完成,使我还不能死?

    我的朋友现在是不是能见到物质的感觉器官见不到的、超出狭窄物质的事实?我们平常发挥的

情感大多数都是对这个世界的追求和欲望、我们的灵心(灵魂)进入物质的享受很深。虽然情感是

非物质的东西,可经常还是对于物质发挥的。如果非物质的情感在身体死了之后还继续存在呢?已

经脱离人体的情感、喜悦和欲望(灵心)就已经追求不到物质,得不到满足。为了得到满足,它需

要物质身体的器官,不过它已经没有了。这种情感的存在肯定会变成受不了又痛苦的。只有失去身

体的灵心学会放弃这种在身体里才能感受的事情,它才能自由,只有它放弃个人的存在,它的精神

才能自由。希望我的朋友现在能找到新的路、离开对于物质的追求、离开他已经不能再参与的物质

世界和不能再成为的自己、找到精神。这样才能脱离这种难受。

    第3 天我就离开医院、经过姐夫的家、再走山路回到了我们东兰的家。过了三个星期,我背上

的伤消失了,可是留下了一种想法:最后还是要离开这个世界,孤单的只有自己做过或者没有做过

事的一个灵。



                           是什么给我们力量  



    我经常听到这样的话:一个好的老师不应该追求喝酒和享乐。可是要求别人学到这点是不可能

的,因为喝酒等等是他们唯一的一种追求。如果这些也没有,他们还有什么生活的动力?关键的是,

生活中有没有比喝酒等物质享受更有意义的事和一个人能不能发现它。甚至接近青春期的小学生因

为找不到精神,所以也找不到除了对于身体下流事情之外的兴趣。反过来别人又说,最宝贵的是我

的精神,不是方法。他们崇拜我这个人,却不看方法。可是,通过什么才能使自己变成这样一个人

呢?

    这就是我想介绍的方法。我希望有人看到的不是怎样教育小孩的方法。世界上没有任何方法可

以代替对事情的了解。方法不能成为模式后就成效。起作用的实际上是老师对学生的了解本身。只

要我们老师了解到问题的根源所在,解决就产生了。所以我希望有人看到的,是怎样把自己变成一

个比我更了解学生的人,那种方法。如果能了解一个小孩的天性和他根据这种天性必须作出的反应,

我们就不一定需要一个教育小孩的方法,因为我们具有的对他的了解很自动地就会改变小孩与我们

之间的关系。

    在这里,我想介绍一些精神科学的知识,帮我们找到新的生活道理和追求,使我们就很自然对

低级的追求失去兴趣。

    如果要做到世界需要有人做的事,我们就有必要去了解比普通生活中的关系更深的关系。不过,

看到这些一定会使我们难受,因为我们免不了同时看(意识)到我们给环境造成的恶劣影响。我们



                                                                            7


----------------------- Page 77-----------------------

我能承受吗                                                                   第四册



会发现:我们的思考虽然不是自己的头脑造成,而只是被自己的头脑反映,可如果我们去在乎一种

思考或者想法,并把它当作自己的信仰和思想,它就已经会起到作用。

    比如说,如果我相信某个学生做不到某件事,这种“信”就会无意识地影响到我对这个学生的

态度,而且学生也无意识地感觉到。这就使我的信仰在阻碍了他的发挥。如果意识到这些,我们就

必须改变很多自己的做法。

    能否有意识地直觉到这些,只是培训手段的、而不是这个人是谁的问题,而精神科学就给我们

提供了很多手段。通过这样的培训能学会的直觉能力比我学会的要多得多。

    精神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出来的结果完全一样,只是研究手段不同。如果一个人只利用物质范

围的感觉器官,他就好像是在黑暗中碰到效力和现象,可是因为看不见带来效力的原因,所以只能

重复地碰到现象(一般是要求百次)后,就作出对于原因的结论。其实,我们可以靠精神科学的手

段来培养高级的直觉能力,直接去看原因(规律和力量)。每一个人都具有无意识的直觉能力,只

是一般情况物质生活给我们带来的印象和想象会排斥直觉而来的印象,就像白天的阳光排斥星光一

样。可是,因为对精神东西的直觉容易让人迷路(如果搞得不科学),所以这里不仅要介绍高级直

觉(非物质的感觉)的培养手段,也要介绍让思想得到坚定的手段。

    有的人会问我:“你信不信这些?”我不理解这个问题。我为什么不要相信一件事?为什么又

要相信呢?信赖有什么用?我另外想问的一个问题是:相信(包括不相信)还适合时代吗?我想,

我们都可以无偏见地去思考别人给我们介绍的东西。如果它有效,它就应该有道理。千万不要盲目

地信赖。



                             培养直觉能力



    因为我自己的研究刚刚开始,还不能感觉得够清楚,所以我在这里总结和翻译一本德文书的部

分内容:《Theosophie》,作者:鲁道夫史代纳(Rudolf Steiner )。

    每个人都能学会在灵心精神范围中的直觉,而且每个不想学的人也能靠逻辑思考的才能来理解

精神科学研究出来的真相。灵心精神范围的直觉像物质范围的一样:如果把在灵心精神范围直觉到

的东西都联系到自己,比如把它看成一种自己喜欢或者对自己有利的东西,这种心里的动机就非常

容易影响我们的直觉。如果要避免这样的误会,就需要进行在灵心精神范围科学的研究,以不管自

己的一种方式来看和比较。  

    第一个方面:所有的接受都不要包括判断,不能对感觉到的东西作出判断。只要注意这一点,

就可以在任何(包括最不重要的)一件发生的事情中看出精神范围的事实。不过,要避免把感觉到

的东西联系到自己(比如好感、反感、有用等等)。最适合做感觉练习的东西是自己讨厌的一个人,

因为这样避免判断的难度比较大。感觉到这个人的时候,只要感受他的样子、做法等,不要根据自

己来进行思考或者结论,只要根据他的做法来进行思考。  

    如果感觉到任何情感,这实际上只是感觉到自己(自己和环境的关系)。这会排除和掩盖对环

境事实的感觉。自己的情感(好感、反感等等)也要从外面来感觉,就像感觉外界的东西一样。这

样就能让自己独立,再也不用依赖各种各样的被感觉引起的反应,不用让自己的兴趣和情欲来控制

自己。反而还可以有意识地利用兴趣和情欲来研究它们,观察它们是怎样起作用的,使自己对灵心

范围的直觉能力也提高了。  

    第二个方面:头脑自然具有的、无根据的思考过程不能成为直觉的基础。在物质世界中思考过

程避免不了通过事实受到修改,被物质的事实而引导。可是在精神范围中没有这个物质,所以思考

不受什么引导、没有什么可依靠的。如果不要让自己的思考在精神范围中变得混乱,就必须自愿地

给思考方式一种规律,给它一种精神范围的根据。  

    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人必须控制和避免所有自动出现的思考,只让那些从规律本身发展出来

的思考发生。比如数学比较适合当这种练习的手段。然后,还要给自己所有的做法一种根据、一种



                                                                            8


----------------------- Page 78-----------------------

我能承受吗                                                                   第四册



规律。不要做为了自己的事。要让自己做到根据“好”和“真理”的规律能做的事情,要让自己做

已经认识到有必要做的事情,不管能不能成功,也不管这些能不能给自己带来一种满意的感觉。  

    这样就能解放自己的做法,不让做法依赖个人情感,而让它依靠认识到的真理,使我们以自己

的做法实现精神发展的需要和参与精神范围的建设工作。  

      

    在寻找直觉的过程中,我们通过这样的练习就能得到为了观察和研究工作需要的安静和自信。

痛苦、情欲等情感就变成了直觉手段,就变成了我们灵心范围的直觉器官。像物质的眼睛和耳朵不

能感觉到自己、只能感觉到外界一样,痛苦和情欲等情感也不要联系到自己,而要让我们从外面来

研究它们(自己的情感)。  

    如果我们不是在情感中生活,而是像看外界一样看它们,我们的情感就能直觉到灵心范围的力

量、本质和规律。只要有足够的耐心,我们就在所有环境的过程中都能“看”到。所有的事情会失

去与个人的关系,得到与永远精神规律的关系。如果想从这些规律来做事情,我们就需要很强烈地

追求自由的意志。联系到自己个人的意志则会引起依赖和破坏。  



                             让思考适应事实  



    扩大我们对精神灵心范围的感觉(直觉)不能随便,没有根据是有危险的。因为我们普通的思

考不够稳定,不够具有真理。物质的生活中我们的思考从物质得到修正,可是在灵心的范围中没有

物质修正的作用,所以我们在这种情况下就非常容易迷路或者依赖某种力量,就像睡觉时梦里的那

种思考一样。这是要避免的。所以在培训我们自己的直觉能力之前一定要做一些逻辑思考练习。  

    我在这里总结和翻译鲁道夫史代纳(Rudolf              Steiner )演讲的内容:《Praktische  Ausbildung  des

Denkens》。

    比较适合做逻辑思考练习的,是精神科学研究出来的内容。可是为了达到思考练习的目的、为

了不要迷路,一定不要相信这些内容,而只要靠逻辑来思考它。  

    如果认为我们思考的内容是自己的头脑造出来的,就很难发挥有活力又实际的思考。我们需要

感觉到所有事物(包括大自然)已经包含了能形成这些事物的思考,只因为它包含了思考(规律),

才能形成根据这个思考的形态、功能等现象,就像机器也包含发明家的思考一样。如果没有发明家

的思考,产品也不可能形成。同样,如果植物的结构没有包含思考,它也不可能形成。不这样思考

的话,有的人在做实验来说明宇宙形成的过程时往往会忘记:还需要一个有主意的人来进行这个实

验才行。那么,宇宙的形成又是根据谁的主意呢?  

    只因为世界的事物包含思考,我们才能通过观察这些事物得到想法、才能去学习。宇宙中所有

的过程都是根据思考而发生,只是这些思考不是在头脑才造成的,而是被头脑所反射。所以我们就

可以说,思考是精神的象征。为了让思考在习惯之外(思考模式之外)的范围变得实际,为了避免

幻想,我在这里就想介绍一些让思考适应事实的培训手段:  

    第一个练习:感受、观察和记住一种现象,比如太阳下山时的天气。隔天再感受和观察同样情

况的现象。每次感觉和观察到的都是同样的一件事情,可是它的状态会变,而且这种变化的过程是

关键的。在观察过程中不要结论或者判断。结论只会让思考脱离事实。最好是去感受和观察自己还

不理解的事情。这样能学到的是对真理内在联系的信任,使心理动力能联系到宇宙无形思考的最根

源的道理(平常我们的心理动力受自我意识去幻想的影响)。  

    第二个练习:我们可以用已经了解的事情做这样的思考练习:比如感受、观察和记住邻居今天

做的一些事情,然后就想像他明天会做一些什么事情(他做今天的事应该想得到准备明天的事)。

不过不要问他。但明天要看他是不是做我们前一天想像的那件事情,并把自己的思考根据事实改正。

这样是给我们思考一种适应事实的根据。反过来也可以观察一个人今天做的事来想象他昨天做了一

些什么,后再问这个人,并把自己的思考根据事实改正。这样就可以让自己的思考联系到本来引起



                                                                            9


----------------------- Page 79-----------------------

我能承受吗                                                                   第四册



了做法的思考,让自己的思考和事情中的思考达到统一,使我们自己对环境的态度也慢慢地跟随着

转变。  

    第三个练习:这个练习比较适合一些在合适的时候却没有合适主意的人。他们经常被自动或被

动发生的思考过程(乱想)控制。在半个小时的休息中,他们可以学习专门思考一件事情,不允许

任何跟这个事情无关的想法进入自己的思考过程。平常不思考的事情最适合成为这种练习的题目。  

    第四个练习:尝试回忆昨天碰见的一个人。不仅要回忆他的姓名,还要回忆碰见地点、周围环

境、他的穿着等等。问题是我们往往感觉和观察得不准。准确的感觉和观察是记忆力的基础条件,

也可以说,只要训练观察,记忆力就会提高。那些记不清楚的因素可以暂时想像,使人在下次很自

然地就会观察得准一些。这样就有利于记忆力。  

    第五个练习:这个练习比较适合一些因为着急地想得到结果就容易失败的人。如果有一件要办

好的事情,先要思考多种实现的手段。把不同可用的手段都思考到底之后,先不要做出选择和决定,

反而还要脱离这方面的思考。下一天,我们会发现事情转变了,这是因为事情包含的发展规律在睡

觉时和我们的自我意识已经做了一些工作。  

    如果不去思考多种可能,人们容易把原因和结果搞混了。如果想不到事情或者事物必须包含思

考,才能发展成所思考的结果,那么人也不会想得到为什么猴子发展成了人,而没有发展成一种爬

树更厉害的动物。  

    做思考练习不要靠人造的道理,而要靠不会是假造的自然过程。只有我们的思考不依赖情感、

意志(欲望、愿望等)和任何思维模式,而只依靠观察和逻辑,它才会真实和自由、才会面对灵心

精神范围的直觉带来的无肯定。  



                         物质和精神有什么联系  



    培养灵心精神范围的感觉需要逻辑思考才能的基础,用逻辑来理解精神科学研究的内容。这样,

一方面会引起直觉才能,另一方面能避免迷路、进入情感和盲目地相信幻想。所以,在这里还要提

供一个精神科学研究出来的、可以当成思考练习题的内容:  

    我们物质世界的材料和灵心范围、也和精神范围的都是一样的,只是不同范围的材料在不同的

状态下存在,不同范围的过程也根据不同的规律发生。物质的材料可以说是变浓或者增强的,所以

就这样出现。灵心范围的“材料”或者力量还没有那么固定和具体,所以还不这样出现。它通过好

感和反感起作用,我们只没有适合感觉到它的器官。精神范围的“材料”、或者说无形的思考(原

象)也还没有那么固定和具体,所以也不这样出现。不过,这些无形的思考也像自然规律一样存在

在精神的世界。  

     “材料”还没有变浓、还没有形成物质状态(精神)时,它就是将能形成物质特点的规律(无

形的思考)。如果我们说“这个想法在物质上还没有实现”,这实际上是说:无形的思考还没有达到

物质那么浓的程度,也没那么具体。只因为物质的事物是浓缩的精神本质,人才可能通过(反射精

神的)思考去理解这些东西。理解物质事物的规律就是从事物中找到属于事物的精神的无形的思考。  

    比如说,一个发明家得到了一种机器的想法,有可能他的想法会进入物质上的具体现象(实现)。

而且这个发明家反射出来的想法也就是在宇宙中本来已经存在的包括自然规律的、在精神中已经形

成具体的特点,但还没有变浓的无形思考的一个方面。物理、这些自然规律等精神中的原像都是将

能形成物质上表现的东西,包括从物质表现出来的特点。这都是有可能被人发现(认识到)的精神。

其实,不仅由人创造的是这样的,自然的生长过程也都是这样的。比如一个种子中也存在着对整个

植物无形的思考。已经变具体的构造生命的力量这种无形的思考在植物中变成了物质上出现的,已

经变具体的本能欲望等心理动力作为另一种无形的思考在动物中变成了物质上出现的,而且各个的

力量造成的物质形象又能表达造成这个物质现象的在精神中的思考或原像。连我们自己的身体也是

宇宙中的一种无形的“思考”变浓而形成的。都是灵心的力量根据无形的精神原道(思考)才变浓,



                                                                           10


----------------------- Page 80-----------------------

我能承受吗                                                                   第四册



所以在物质范围出现。  

    只不过,精神变浓的方式有不同的:变浓后以物质的方式出现的精神(自然规律)就直接变成

了物质。变浓后以构造生命的力量出现的精神让物质形成某种具体的形状,而得出来的结果才是眼

睛能看见的。形成过程本身是看不见的。变浓后以心理动力出现的精神造出的情绪不会形成固定具

体形状。变浓后以思考出现的精神(无形的思考或者原象)能直接地被物质的头脑反映(反射)出

来并达到有意识的程度。不过,所得到的只能是一个反映得来的象征,不是精神本身。植物中的精

神是形状、动物中的精神是情感、人中的精神是思考。只有在人头脑的结构中,精神(的结构)才

能直接变成物质上能看见的。  

    人不仅能学会直觉到这些还没有变浓(还没有实现)的无形的思考,人也能学会直觉到一些永

远都不会变具体的、永远不会从物质表现出来的本质(力量)。如果真正能思考这种东西,思考的

能力就会得到有活力的力量来做一些平常没有能力做的事。物质主义带来的欲望只会让我们的心弱

起来。  



                                 基础条件  



    在下面5 个题目中,我来总结和翻译另一本德文书的部分内容:《Wie erlangt man Erkenntnisse der

hoeheren Welten》作者:鲁道夫史代纳(Rudolf Steiner)。

    只要培养自己尚未发挥出来的直觉才能,每个人都能感觉到物质上只能见到结果的灵心精神力

量。这样的培训不提出任何物质条件。可是从这样的直觉出来的知识是真正愿意寻找的人才能理解

和认识到的。不这样的话,一个没有心里准备的人在见到精神世界时就会发疯。这种心里准备可以

分成两个基础条件:  

    第一个基础条件:想获得认识的人需要尊敬所有他还不知道的事物。如果他觉得已经知道,这

种心理状态就会排除这些事物,使他无法接受和了解到。判断也有这样的排除作用。要尊敬的不是

人(危险),而是我们还不认识的真理。培养这种尊敬在我们思考的心中就会发挥和解放力量,使

我们的灵心(思考、情感和意志)打开、能接受新范围的东西。骄傲、看不起和反感则让灵心封闭

起来。  

    第二个基础条件:想获得认识的人不能追求接受太多的印象,也不能追求太多的机会。他需要

在心里把自己的情感灵心只和一件事情联系起来。这样做的话,就能在周围环境所有的事物中都发

现形成这些事物的力量。需要的是安静的、在内心中的思想,不过需要思考的不是自己,而是环境

中的事物。这也不要是享受,而要是为了世界的理想和认识,从而使灵心的力量得到解放。思考自

己的话,我们又会把自己封闭起来并让灵心的力量死去。  

    高级直觉器官的培养不要影响个人独立自由的意志。做练习的人不要做任何不能保证后果或者

不能保持意识状态的事情。那么,怎样做才合适呢?  

    第一:让内心安静(如果有难以控制的情感,就不要反应),分清楚重要的和不重要的。每天

用几分钟来观察自己的情感世界和自己的命运,就像观察外界与自己无关的东西,或者好像看一本

书一样。因为这样看是想不到(联系不到)私心的;脱离并观察自己的人就会完全保持安静。这样

就能分得清楚重要和不重要的,并能以另一种眼光来看自己的生活和感受。  

    做这种练习的人还会发现,在产生仇恨等情感时,其实并不需要有任何反应,可以完全自由地

决定自己的做法。别人也很难伤害他的心,因为受伤的人冷静地知道“一种接受伤害而去反应的做

法是没有用的”。结果,人的心中会诞生第二个“自己”,是一个完全能控制自己的第二个人。  

    第二:然后,不再观察自己、而要观察整个人类,不管自己的情况。想培养直觉的人要超出自

己,进入人类的精神。“让外界的热闹在自己的心里消灭”应该变成很自然的一种生活需要;“通过

思考接受精神的道理”应该变成一种喜欢的事。如果思考和情感接受精神科学研究出来的规律,它

们能做到的比策划工作能达到的多得多。  



                                                                            11


----------------------- Page 81-----------------------

我能承受吗                                                                   第四册



    结果,人使用自己的生命比本来实用和真实得多,并把自己的身体看成了一种宇宙的精神能使

用的工具或者乐器。面子再也不是什么实际的东西。对世界规律的认识会给人带来解决实际问题的

力量。如果一个精神老师想让人依赖某些不能清楚的因素,这个老师就不是真正的老师。  

    这些是基础条件。如果完成了准备练习之后,会有一天,直觉的才能就自己出现。如果以后还

能获得对精神的完全认识,就不仅能直觉到灵心精神范围的力量,还能和这些力量进行交流。  



                              做准备的练习  



    第一个练习:为了让情感和思考得到直觉的才能,需要用它们来感受和观察植物的生长和萎缩

过程。观察必须是有意识的,但不要马上就想到事情的下一步。如果真正地观察生长或者萎缩的过

程,也观察在感受中产生的情感和思考(由感受的过程而引起),就可以发现两种我们本来不知道

的、有一定特点的情感和思维方式。具有这两种特点的,就是灵心范围的一种心理动力的成分。  

    在练习中不要故意思考事情背后的意义,只要感受植物的生长或萎缩过程,再观察自己心里的

感受。有艺术感和内向的人做这个练习比较容易。  

    第二个练习:为了避免在直觉中迷路,我们需要做这样的练习:需要想、意识和感受到——所

有的思考和情感都是事实,都是在属于它们的范围(精神和灵心范围)中实际存在和出现的。在那

些范围中它们也互相起作用。而为了避免不好的作用,我们需要只发挥合适的思考和情感。  

    这比较难,因为精神和灵心的范围不像物质范围那样逼着人接受属于范围的规律(在物质范围

中不能一下子杀一个人,一下子又让他活过来,可是在精神的范围中思考,就可以做到这样的事)。

因为思考和情感在灵心精神的范围中也是事实,所以需要控制它们、不能幻想、不能发挥无根据的

情感。如果做到这样,人也可以更好地利用自己的思维和情感为世界作出贡献。  

    第三个练习:听见动物发出的声音(包括人)时,可以从他的声音听出他的内心状态(痛苦、

情欲等)。需要做的练习是,把自己的心和这个自己心之外存在的别人的情感联系在一起,让自己

的感受完全涌入到(接受)这个人心中的状态,并不管舒服或者不舒服。  

    这样做的话,本来只是声音的东西就会变成我们心在环境中能“听见”的灵心生活。培养出来

的才能,就是让灵心联系到耳朵,也是“听见”属于灵心的东西。  

    第四个练习:听见别人说话的时候,让自己心里想产生的情感安静,不让自己在心里发生反应。

也不要发挥任何好感、反感等情感。这就是说,听别人说话时不要让自己的心作出判断,也不要觉

得自己知道得更好。  

    最适合做这种练习的对象是小孩。练习中,我们需要完全消失自己个人的因素。这样做的话,

就可以随着“听别人”(接受)进入他们的灵心(心)、进入他们的精神。  

    经过这四个练习,我们能把自己的心打开,让自己心之外的灵心和精神的力量进来,使我们能

直觉到这些力量。可是如果保持(联系到)自己的看法和判断,这就会让自己的心封闭起来,使环

境中的灵心和精神的力量无法进来、也不愿意吐露自己。如果在做这些练习之前看一些精神科学研

究出来的内容,这会帮助找到练习方向。  



                                直觉的出现  



    为了让直觉能力出现,我们需要把具有不同才能(范围)的事物互相比较,比如石头和动物,

或植物和动物。观察和比较的时候,需要感受到(不是结论)这些事物根据哪一些力量(本能、欲

望等)形成了自己的形象。如果用这种感受和有关的思考,我们就能唤醒对于灵心和精神范围的直

觉器官。  

    如果唤醒了,人不仅能直觉到那些能变浓而在物质范围中出现的灵心和精神力量,同样也能直

觉到一些永远不会变浓、不会在物质范围中出现的灵心和精神力量。  

    不过,需要小心的是:做直觉练习的过程中,需要把自己和世界、道德、好感、欣赏美等因素



                                                                           12


----------------------- Page 82-----------------------

我能承受吗                                                                   第四册



联系得越来越紧,否则的话,这种练习会让人麻木起来。这对心理的发展很危险。为了避免不好的

发展,不要只为了练习着急地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反而这些练习要在每天平常的生活中发生。  

      

    因为灵心精神范围中的直觉不同于我们物质思想对于这种直觉的想像,所以在练习过程中很容

易发现不到进步。如果以为灵心精神的力量是在物质世界中出现,这就是迷信。扩大感觉范围也不

是新拿到什么东西,而是发挥和唤醒本来已经以睡眠状态存在的才能。所以我们不能缺少勇气和自

信。培养直觉的手段,其实只是每一个人具有的(参与灵心范围的)情感和(参与精神范围的)思

考。只要让意识不仅存在于身体之内,也让它进入自己的灵心和精神,就可以直觉(意识)到属于

它们范围的环境。  

    我们可以这样让意识进入:感受和观察一粒种子(一定要是真正有活力的种子),同时靠思考

来想像和感受它是怎样发展成整株植物的。然后就想:泥土和光的力量以后真的会让这粒种子做到

这样。可是如果用一粒种子的假象,泥土和光的力量什么都做不了,因为假象中没有可发挥的力量

(精神)。  

    我们靠思考的才能去想像将要发挥出来的力量。不仅要思考,也需要在心里感受,这种(构造

生命的)力量,它在我们的心里才能变成有意识的。如果不变成有意识的,它就是幻想,就像吸毒

者只感觉到自己身体之内的东西一样。  

    然后可以继续这种意识练习:感受和观察一株正在开花的植物,并靠思考来想像它怎样萎缩、

现在看到的怎样消失和新种子怎样出现。需要在心里感受这样的过程,还要感受这些停止发挥的力

量如何继续存在于新种子中。这个力量在自己的灵心(情感)中又会变成有意识的。  

    如果使用实际上没有活力的假象,这种练习还会让人迷路。如果一个人以为要见到像物理学中

的那种力量,他也会失望。在感受和观察人之前需要弄清楚:直觉到的事实不能是为了自己去利用,

否则我们会造成很大的破坏。  

    感受人时,首先可以靠记忆力来观察一个人发生过的情况,比如他要求(有欲望)得到某种东

西,又很怕得不到它。要观察的,只是在他心中发挥欲望的力量。并且,我们还要在自己的心(灵

心)中去感受他这种力量(不要结论和判断)。尝试过几百次之后,我们可能会成功让自己的灵心

得到这个在别人的心里观察到的欲望状态。  

    这样,这个欲望在自己情感(灵心)的范围中就会变成一种感受中具有意识的力量,使我们能

直觉到别人心理动力的状态。不过,不要尝试用物质生活的语言来表达所直觉到的,否则就会误会。

然后还可以观察并在自己的心里感受别人其它的心理状态,比如欲望得到满足的状态。在观察和感

受过程中,不要在思考中判断被观察的人。直觉到他们内心东西时,一定要看得起和爱他们。否则

的话,这种练习就会把自己变成人类的敌人。  

    另外还需要这样的思想:害怕是没有用的,只要冷静地看需要做什么就行。这种思想可以在平

常的生活中练习,手段是:不要逃避苦难,什么都要面对和承受,信任真理。  

    着急、紧张、烦恼、判断、生气、害怕、虚荣、迷信、雄心、好奇、贪心、爱说话、追求地位

等等,都会影响超越物质范围的直觉。如果一个人只是为了成功,他具有的心理状态就会排除精神。  

    我们物质身体的感觉器官不能感觉到太多的事实,因为这样可以保护自己的情感、可以给我们

假装安全来避免很多害怕的情况。培养了直觉能力后,我们不能不面对危险、看见到处都起作用的

破坏和建设的力量。所以想培养这种直觉的人需要勇气,才能面对和受得了自己以前做事的理由(面

子、贪心等)都没有价值的情况。需要学的是,把联系到个人的情感看成是真理上没有根据也不重

要的,才能找到面对所需要的力量。  



                                    考验  



    获得对灵心精神完全的认识(直觉)是在人类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自动会发生的,但获得的状态



                                                                           13


----------------------- Page 83-----------------------

我能承受吗                                                                   第四册



跟现在经过练习获得的也有一些区别。因为现在人的不完善,如果要在现在的生活中就获得,就必

须做练习,否则具有我们现代意识状态的人会利用这些认识来造成很可怕的后果。  

    为了保证获得高级认识的人的意识够成熟,在获得认识之前必须碰到考验的力量。  

    第一考验:第一种考验是一种精神的“燃烧过程”。人要承受得了灵心的生活不被物质隐藏的

状态。这种才能,我们也可能在平常的生活中学到,就是经过承受困难、失败等。其实,获得认识

的过程就像这个考验一样,只是一种发挥信任和勇气的手段。  

    获得认识的时候,寻找的人能认识到他以前已经感受过的灵心和精神力量之间存在的关系、规

律和互相的作用,就像一个人不仅感觉到笔画,也认得出笔画成为的、有意义和有规律的字一样。

认识到宇宙中的规律之后,寻找的人就会从这些规律中找到和安排自己的行为(实现规律)。  

    有一些人虽然还没有获得灵心精神范围中的意识(直觉),可是他们无意识地从这些规律找到

自己的行为。这种人做的事也是人类发展所需要的。  

    第二考验:我们平常的生活都会带来一些外界条件要求我们完成的任务。这些肯定要认真地坚

持。除了这些之外,还需要在精神范围的规律中认得出一些其它需要完成的任务。要考验的是,虽

然外界没有让我们完成这些任务、外界的条件也不引导我们,可我们还是需要靠自己来完成根据认

识需要做的事。  

    面对这种考验时,我们不能靠在精神范围只会让人迷路的个人喜好。这里要学会的才能,我们

也可能在平常生活中无意识地学到,就是经过做一些并不管自己情感的事情。这种做法培养的意志

在精神范围中不需要身体行动,意志自己就直接起作用。  

    可是在获得有意识的认识之前还需要满足一些基础条件,就是根据真理去思考的才能。如果发

现自己的某种想法是有逻辑错误的,必须马上能放弃这个想法。相信迷信的人被他们的想法所装饰

(眩惑),所以他们无法去认识真理。  

    第三考验:需要做的是,在没有任何能引导因素的情况下决心找到存在于自己的精神(超越个

人的“自己”)。这需要自己自由做到,没有任何外来推动力。这里需要的才能,我们也可能在平常

的生活中无意识地学到,就是经过只靠自己的意志(没有别人的支持,也没有能考虑的时间)来主

动做事,比如快速反应救人。  

    如果成功地经过了这三个考验,以后世界发展的需要就成了自己的生活道路,没有任何个人因

素在影响自己的行为。  



                             获得直觉的后果  



    如果能直觉到自己追求外界而发挥的情感等力量,直觉到的就好像是从外面向我们自己的一种

力量。自己的情感造成的力量(欲望等),就像动物的特点一样向我们自己发动袭击和冲击。如果

没有足够的准备,这样见到自己的情感就会让我们很害怕。感觉到这些的人很难发现,这些袭击和

冲击他的力量其实是自己的情感造成的。  

    如果有一天发现,做梦的内容再也不是自己乱发挥的想像,如果发现在睡眠中清醒经历到了精

神规律的根源,我们就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否则思想会混乱起来。另外,我们还需要让精

神科学研究出来的事情充满自己的感受,让新的意识以一种健康有规律的方式出现。如果扩大意识

范围的人不能和灵心精神范围的规律合作,他只能失去生活的方向。  

    人的生活包括三种状态:清醒有意识的、做梦的和睡眠(睡觉很深、不做梦)的状态。其实,

每个人以意识状态参与物质中的生活、以做梦状态参与灵心中的生活和以睡眠状态参与精神中的生

活。这样,每个人都每天在三种范围之间转换。没有做练习的人没有感受到灵心在睡觉时像清醒时

那样去活动的事实,只是因为我们在灵心和精神的范围中不能保持意识状态。  

    我们平常做的梦是无意识的、属于物质生活的想像。但是,如果做前边所说的那种练习,我们

就可以让自己意识的范围扩大,使它慢慢地也进入了灵心范围的做梦时间和精神范围的睡眠时间。



                                                                            14


----------------------- Page 84-----------------------

我能承受吗                                                                   第四册



这样,我们不仅能不断(包括睡觉时)保持意识状态,也能在不睡觉时随时以自己的意识转到灵心

创造的梦或精神的根源中去,随时让梦和睡眠里的经历产生在清醒的生活中(我们也就能在不睡觉

时直觉到本来只在睡眠中经历的事情)。  

    如果利用其它无意识的被动的手段来扩大感觉范围,这就会危害身体、灵心(心理)和精神(思

维)的健康。为了健康,一定只能靠有意识的、主动的手段。只有让逻辑的思考成为练习的基础,

获得新直觉的人才能把直觉到的东西联系到物质上平常的生活。否则,他就会变成一个被动、被控

制的幻想者。  

    为了避免受到不清楚力量的控制,一定先需要让自己的思考适应真理和事实,给自己思考、情

感和意志的过程一定的、不受个人喜好影响的规律。能起帮助作用的,是道德、理智和逻辑。不要

只为了练习就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做练习的人,能保留任何工作,甚至通过感觉的扩大还可以把

工作做得更好。重要的是,寻找者要追求身体、灵心和精神上的健康和清楚的认识。如果不是这样,

找到的只是自己身体造成的幻觉。  

    一般情况下,我们无意识地被灵心世界的力量引导着。这样,我们想象、情感和意志行动互相

的关系都会在灵心自然的规律下自然去发生(受到调整)。比如某种想象会引起一定的一种情感,

或别人对我们的某种对待会引起一定的一种感受和反应。  

    但如果我们学会了意识到这些发生,灵心的这种自然的引导就会取消,想象、情感和意志的行

动就会分成三个独立和自由存在的部分。到这个时候,人再也不会受到灵心自然规律的约束(引导),

再也不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反应。从这时候起,人只能自己自由主动地去建立三部分之间的关系,把

这些关系成为生活的动力。这样的自由也带来了一定的对自己的责任。  

    在想象、情感和意志行动已经受不到灵心自然规律的约束时,它们就获得了一种能对灵心世界

的发生有意识地起到作用的力量。这时,我们非常容易产生误会,非常容易从自己有缺陷的理解乱

去利用这些被解放的力量,引诱也非常地大。这时最有帮助的一种思想状态是:所有对精神的认识

都是为了把精神带到物质中来,在物质中实现精神,不是为了脱离物质的世界。  

    在我们解放了想象、情感和意志行动的时候,如果我们无法有意识地去建立它们之间的关系,

最大的危险是:其中一部分强过其他部分,使我们完全被它而控制,就像精神病人一样。为了避免

这种单一,我们需要先把握好三部分和谐的发挥,然后才练直觉。  

    人格没有完善的人也能追求到对精神的认识。但如果不是通过把自己交给了精神,而是有欲望

的私心自己获得了对精神的认识,这对人类的发展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在获得认识、把个人自己的

发展交出去的时候,个人自然的发展就已经结束了,而获得对精神认识的有可能是一个自私的心。

为了避免对世界的破坏,为了能让自己成为精神发展的好工具,寻找的人需要先完善自己,不要追

求提前的认识。



                               直觉与幻觉



    我在这里总结和翻译鲁道夫史代纳(Rudolf             Steiner )另一次演讲的比较难理解的内容:《Die        12

Sinne des Menschen》。

    直觉就是有意识地去感受和控制普通生活中无意识地起作用的力量。但直觉会从手段受影响而

畸形。能发挥的直觉“器官”有:艺术创造的想象、灵感和直觉 (先有艺术创造的想象,也就是有

意识地进入创造或在精神中的想象,后有灵感,也就是有意识地进入做梦的范围或精神中的感受,

最后才有直觉,也就是有意识地进入完全睡眠的范围或精神中发挥的意志。)在我们超出物质身体

的感觉能力、超越对外界的6 种感觉器官(请看《人的12 种感觉器官》)时,这也就是通过这6 种

感觉器官在精神范围中的源像发生的。

    如果我们经过视觉的源像,就是靠灵心的才能超越眼睛,我们就进入了通过“艺术创造的想象”

能进入的精神范围。但如果我们经过味觉的源像进入艺术创造想象的范围,虽然也是超越身体的器



                                                                           15


----------------------- Page 85-----------------------

我能承受吗                                                                   第四册



官,不过因为味觉是对于自己身体的感觉,所以会留下物质的一些因素。结果,我们直觉到的是鬼

之类的现象。如果我们经过温度感的源像进入艺术创造想象的范围,我们直觉到的就会受个人情感

(好感和反感)的影响。  

    如果我们经过听觉的源像,就是靠灵心的才能超越听觉,我们就进入了通过“灵感”能进入的

范围。灵感比艺术创造的想象进入灵心精神更深。但如果我们经过语言感的源像进入灵感的范围,

我们直觉到的就会受个人情感的影响。  

    如果我们经过  “理解意思感”的源像,就是靠灵心的才能超越理解意思感,我们就进入了“直

觉”能进入的范围。但如果我们经过自我意识感的源像进入直觉的范围,我们直觉到的也会受个人

情感的影响。  

    身体对外界的 6 种感觉器官所感觉到的,是从艺术创造的想象、灵感和直觉范围留下的精神源

像的“脚印”。只有超出物质身体和它的感觉器官,我们才能艺术创造的想象、灵感和直觉到物质

“脚印”在精神范围的根源(源像)。在精神根源的力量进入我们身体(对身体起作用)的时候,

这些力量就造成物质的感觉器官能感觉到的物质现象使身体对外界的 6种感觉器官感觉到物质上留

下的“脚印”。  

    但如果我们超出对于自己身体(感觉到自己身体状况的)的 6 种感觉器官,这不是超出物质身

体,而是进入了自己物质身体的本质。对于自己身体的感觉器官平常是无意识的。有意识地感受到

的现象,一般只是它们在心理引起的反应。  

    比如说生命感。生命感不会有意识地感到生命的过程,有意识的只是对于生命的一种感受,比

如舒服。自己身体的动作感引起的能意识到的心理反应,是一种心理自由的感受。平衡感也是无意

识的,它在心理引起的反应给我们带来一种自己心中的稳定、安静和不依赖时间的感受。我们的触

摸感感觉到的,是自己的身体被其它东西压的情形。这种被压也是无意识的。有意识的是受压的原

因(压身体的东西)。触摸感在灵心中引起的反应给我们带来一种自己和真理融合在一起的感受(只

有我们利用触摸感,我们才能敢肯定一种东西存不存在)。  

    嗅觉感觉到的本来也是自己身体受到的影响。可是我们有意识地感受到的,也只是造成影响的

原因。嗅觉在灵心中的反应给我们带来的,是一种神秘地跟真理统一起来的感受。  

    超越对外界的感觉让我们进入非物质的(认识):   

自我意识感             受本质特点影响的直觉  

理解意思感             直觉  

语言感               受内心感受影响的灵感  

听觉感               灵感  

温度感               受心理反应影响的艺术创造的想象  

眼睛感               艺术创造的想象  

    超越对自己身体的感觉让我们进入物质的本质(感觉):  

味觉                受物质影响的艺术创造的想象  

嗅觉                神秘地跟真理统一起来  

触摸感               和真理融合在一起  

平衡感               稳定、安静  

对自己身体的动作感  心理自由  

生命感               舒服的感受  

    把两种方向的感觉作比较,就可以发现:如果我们经过感到外界器官的源像来超出身体,进入

的是客观的精神范围的事实。如果我们经过感到自己身体器官的源像来“超出”身体,进入的就是

物质身体的本质,就是很低级的、假象的范围(它们比物质的范围更假)。这些假象的范围比如是

吸毒者进入的范围。  



                                                                            16


----------------------- Page 86-----------------------

我能承受吗                                                                   第四册



    如果想了解吸毒引起的幻觉,就可以根据这里所说的去了解。部分吸食的毒品首先经过嗅觉和

味觉进入身体。吸毒之后的感受也是神秘地跟真理统一起来,也是感觉到上面所说的鬼之类的现象。

这种神秘的心理感受,实际上只是无意识的嗅觉和味觉在灵心作出反应而留下的感受。给灵心留下

感受的,不是影响嗅觉和味觉的东西,而是对受影响(身体受的影响)和心理反应的感受。  

    喜欢描写内心感受的神秘主义者,经过对 自己身体感觉器官的源像去进入自己身体的低级本

质。他们不靠毒品也达到了跟吸毒一样的效果(见到假象)。也可以说,他嗅觉和味觉到了自己身

体之内的过程。如果靠神秘主义进入物质,得到的就是假象的感受。如果靠物质的现象进入精神的

根源,得到的就是认识。  

    通过吸毒得到的,因为没有经过自己努力的练习,所以就造成依赖的现象。而通过有意识地练

习得到的直觉能力则不一样,它会使人比平常更能控制自己。

    如果突然得到一些超出普通范围的直觉,最好只要观察,不要感动,也不要让自己的身体受到

控制,因为任何心理激动都会让直觉变得不清楚,也会消失身体的力量。为了享受的直觉一点也不

科学。为了精神科学的研究,我们需要根据直觉到的系统和道理去观察。  



                                精神分裂症  



    我原来在屯里的一个学生最近在她第一次去城市的时候就很突然地得了精神分裂症。看起来是

让我学习这个病态。为了满足这个命运,我就要在这里补充我为了她必须学的知识:现代的智力化

的社会偏向了分裂的状态。我们智力的自我很清楚地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才好,但同时我们自己的感

受和行为却往另一方向去发挥。智力的思考和实际行动就分裂了。同时,现代的人由于发达的技术

也越来越从实际的环境被分离出去,越来越多的人在一个封闭的不愿意离开的房间里通过网络与整

个世界联系。这也是一种身体与思考分裂的状态。

    这种状态很容易成为身体的某些器官的状况,而灵心的精神分裂症也就是基于身体某些器官的

状况。每一个器官都是某种灵心工作的载体,所以这些灵心工作也会跟着器官受到影响。由于某个

器官缺少蛋白质,灵心不能以正常的方式进入和离开这个器官。

    在这里所说的情况下,人的自我退步并部分离开身体。这有可能是因为自我太弱,也可能是因

为心理动力太强(强过自我)。如果人的自我部分退离出来(部分离开身体),心理动力就受不到自

我的控制。自我失去了控制也就引起了幻觉。另外,在自我太弱(离开并失去控制)的时候,构造

生命的力量(也是构造器官的力量)就会从身体的某一个器官被抽出来并被放到平常时自我所在的

地方。构造生命的力量就被转到了我们有意识去思考的地方来。这也就是说,平常在身体的某一个

器官里无意识地工作的构造生命的力量就被转到了有意识的感觉中去,使得我们能感觉到这些平常

不该感觉到的构造生命的力量和过程。在这种情况下,人不能区分自己身体内从这些过程而来的和

从外界通过感觉器官而来的印象,就把自己身体内的过程当外界中发生的事情来看。

    由于自我部分从心理动力和身体退出来,由于平常无意识的生命过程进入和控制自我有意识的

位置精神分裂症的幻觉就产生。所幻觉的是构造生命力量的事实,但它是在错误的地方感觉到的,

使得人以为这是外界的事实。吸毒也造成与精神分裂症同样的情况。

    这个把自己从参与外界的生活分离出来的过程也是一种灵心情感不愿意参与到外界的状态。这

很像吸毒。吸毒也使得自我离开身体。整个过程还包括人排斥自己身体的物质,这种现象。整个身

体就进行一种把自己消失掉的过程。为了预防,为了让自我强壮起来,0 到6 岁的小孩需要加强模

仿,7 到13 岁的小孩需要加强对权威的尊敬,不要开发智力。这样做的话,我们就支持自我进入身

体的过程。智力的教育不会让人的自我进入身体,因为它不让人全面地进入感受和行动。



                          从命运认识到自己



    在我的生活中重复地要出现的命运,是通过某些在我身边的个人出现的。这些人虽然不愿意这



                                                                           17


----------------------- Page 87-----------------------

我能承受吗                                                                   第四册



样做,可是形成我命运的力量会让他们来破坏我的工作。而由于社会的影响,这又会破坏到他们的

工作。这样,最后产生的就是意识。其实,人的命运不是完全固定的,它会随着人所完成的任务而

改变。如果我们学会从已经熟悉的命运看出来我们该学的东西,并在命运发生之前学会,我们的命

运就已经没有发生的必要,结果也确实是我们的命运受到了改变。这样,我们不仅能改变自己的命

运,还能改变别人的命运(给他们自由)。但每次,只有我在它暴露之前就已经承受这个命运,我

才能改变命运造成的后果;如果我自己自由地去寻找命运以后都会给我带来的后果,本来要通过别

人来完成的、破坏更大的命运(后果)就没有了产生的必要,使别人也获得了自由(别人已经不用

完成自己并不想做出的事)。如果我不承受后果,命运却停止不了。不管是我自由地去寻找后果,

还是别人以让自己难受的方式来完成我的命运,意识都会产生。

    如果一个人获得了对精神力量有意识的直觉,他就能直觉到命运形成的过程是这样的:昨天做

过的事情决定了我们今天的生活状况,我们并不是每天完全重新开始的。记忆力让我们在心里回忆

自己在昨天的经验,使我们调整自己的做法。命运也就这样来提醒我们,使我们调整自己的做法。

只不过,命运不是直接在当下的生活中让我们改正刚犯过的错误。命运更是一种从前世遗传得来的

因素,就像身体是从父母那里遗传得来那样。

    人的才能都是从学习和经历的过程得到的。学习的过程本身我们都会忘掉,不过,得到的才能

会保留下来。命运带来的天赋也一样,前世的献身精神和追求在这一辈变成了天赋,因为献身精神

和追求使得我们在精神的范围中也接触到了这方面的力量。

    我们昨天的工作造就了今天的条件。像昨天做出的事情在今天又吸引了我们一样,自己在前世

做出的事情在这一辈也会吸引我们,只不过是从相反的角度。我们现在的才能或者说过去(前世)

的经历也能引起别人对于我们的一些做法。这个一个人或者一个民族就偏偏要吸引的同样的一种问

题逼着我们去处理它。这是怎么造成的呢?在死之后,在灵心的范围中,我们会在自己的身上经历

我们以前在生活中让别人经历的事。而这种在灵心范围中的经历会造成下次生活的引力。前世做法

的后果就会吸引从这种做法中得到的(精神)才能。像一个人只能在自己的文化造成的某个环境中

很好地使用生活一样,自己的命运也会带我们到自己在前世造成的、现在已经属于自己的熟悉的

“家”(后果)来。这样,我们在碰到的命运中就能认出自己的精神。

    如果我做属于社会的事,社会就会给我力量;如果我做属于精神的事并放弃属于个人的目的,

这样就成为精神力量的一部分,我就已经没有了“自私害怕”这个阻碍力,使精神能给我力量。或

者说:如果我做的不是自己喜爱的,而是根据世界发展的意愿所必须发生的事,这个意愿的力量就

会保证我能做到这件事。这样,承受就会带来很大的力量。但,如果我做的是我个人的事,我只能

靠我个人的力量。不要以为,做了精神的事后,属于精神的力量就也能帮助解决我个人的事。这不

可能。在一个人的行为中存在的精神只能保证这个人能完成精神的事。

    人化身为人,要进入物质的世界做事,是为了把接受的精神带到物质中来(做创造工作)。人

在世界上的任务就是根据精神的意愿改造物质的世界。只有人类才有了认识的能力又能在物质中做

事。精神本身不能在物质中实现任何的事情,逼近精神不能乱造成奇迹。没有化身为人的精神不能

直接地以物质的方式出现,而只能被思考反射出来。所以它还是需要我们人类来帮他做事。只有在

物质的世界上我们才能学习并实现精神的事。只有在物质的身体内,精神才能受到引诱和考验。

    如果都没有做属于(永远的)精神的事,如果没有让精神进入自己的行为,我们的内心中就没

有了能超出死亡的精神。反过来,如果我们让精神通过自己的行为进入物质的世界,我们的内心中

就产生了永远属于精神的东西。如果消失个人自私的心,自己就变成了一种能照亮世界的火(精神

的光)。

    当然,我们在生活中建立和办成的事、得到的东西和成果、我们在自己或者别人的想象中是什

么人,还有我们的感受,在死后都会消失。唯一在精神上会继续的,是我们动机中被发挥的萌芽。

所以从前世带来命运因素的,不是灵心、不是个人内心的世界,也不是自我。这些在死后都像物质



                                                                           18


----------------------- Page 88-----------------------

我能承受吗                                                                   第四册



的身体一样通过一个慢长的过程消失掉并与属于它们灵心范围的环境融为一体。这种让情感情绪和

自我(灵心)消失的过程有时很痛苦,但最后要达到没有任何个人因素的纯洁。只有通过生活的经

历和发挥的意志而形成的精神力量还会保留。但它已经没有了任何个人的东西。只有这个本来属于

精神的部分会继续存在并在下次出生时带着命运去进入一个新的自我、情感和身体。所以造成这种

轮回和命运的也就是精神中的意志。

    如果一个人走上了前面介绍的这种认识(直觉)的路,他就会发现:为了世界发展有发生必要

的和根据精神规律有必要的事情,如何通过自己得到了实现。这不可能由个人来计划,因为个人有

目的的计划只会排除精神的力量。不过,在让精神的事情由自己发生的同时,个人清醒的意识都会

保持着。如果不是这样,这个人进入的就不是超出个人的精神事情(承受精神的任务),而是进入

自己的身体,在自己的身体内有感受,就像吸毒一样。

    比较理想的情况是:老师也能感觉或直觉到每个学生带来的命运和他根据这个命运要完成的任

务。这样理想的老师也知道:每个人(学生)不可能都有同样的任务不可能都需要学同样东西。假

如每个人在生活中都要完成同样的任务,我们那么多的人也只能互相影响、互相阻碍。不过幸好不

是这样,而是我们命运带来的丰富多彩的不同的路和属于这条路的天赋会引起相互的启发。

    学生自己也要承认,每个人不同的才能带来的是不同的生活任务。在与学生实现项目的过程中,

命运会给他们带来一些经历,而这些可能困难的经历,就是在帮助他们寻找自己的生活任务。如果

学生找不到属于自己的生活任务,他们就非常容易迷路,非常容易进入一些不好的生活方式。现在

不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任务的,正是我们的教材,因为教材把任务和学习目的都定成了标准。哪里

还能寻找世界中自己该做的事呢?

    有时,我的命运让我碰到比较多的阻碍,使我通过这些阻碍能很清楚地看到我要面对和做到的

事。可是另一些时候基本上没有人和事情在阻碍我。这时我得到了太多的权利,所以越来越难看得

出我生活的路。在命运不出现时,我容易迷路、容易受到各种各样的引诱。

    很多家长和学校还想避免学生碰到自己的命运,因为他们往往只看不顺利的一面。其实,这些

看起来不好的事情才能给我们带来认识、学习和发展。如果只有所谓的“好事”,我们就什么都认

识不到。通过物质不断发生萎缩和死亡的过程,我们才会获得新的意识。通过疾病,我们才能变得

成熟。如果怕这些,世界上的生活也很难发展下去。

    我们需要以命运的手段让自己碰到阻碍,使得我们有克服和学习的机会。克服困难就是培养能

力。只有我们碰到并克服了困难,我们才可能得到了可提供给世界发展的才能。这样,坏的就有了

好的作用。

    有时我们遗传得来的身体不适合去完成自己的生活任务。在这时,病症能帮我们去破坏这个不

适合的身体,而通过治疗(身体自己的努力),我们能建立属于自己(命运)的新身体。我们虽然

不一定成功地建立,但通过克服病症,我们能发挥足够的灵心的才能,在下次化身的时候去造就一

个更适合的身体。所以我们在生病时也能感受到我们生活任务的被其他因素掩盖的力量。这当然只

是说灵心因素造成的那类病。



                                  槛护者



    在9 岁时刚开始出现的意识是对于自己的,使小孩开始注意到自己的形象。为了改变世界,我

们首先需要改变自己,而为了改变自己,所需要的意识不是那种让我们从主观的角度注意到自己形

象的,而是一种客观的、好像从外面来看自己的。所以在生活学习的路上,承认的意识要离开我们

内心假造的想象世界,要进入真实的外界,使我们忘掉自己。然后,我们自己需要是被我们在世界

中的意识而观察的。

    在下面,我继续总结和翻译一本德文书的部分内容:《Wie                   erlangt  man  Erkenntnisse  der  hoeheren

Welten 》作者:鲁道夫史代纳(Rudolf Steiner)。



                                                                           19


----------------------- Page 89-----------------------

我能承受吗                                                                   第四册



    在思考,情感和意志自动发生的关系取消的时候,人就会遇到一种“槛护者”,在身体不同器

官之间自动发生的关系也取消时,人还会遇到一个大的“槛护者”。

    先遇到的小的“槛护者”看起来非常地可怕,使人需要用所有已经练出的对精神的信任去面对

它。它会对人说:“过去都有某些你看不见的力量来让你碰到自己前世做法的后果和命运,让你从

自己的做法形成你现在的个性,就像一种自然规律一样。现在,这些力量会脱离你,使得你要自己

去承担他们原来工作的一部分。过去你无法知道为什么遇到灾难或让你快乐的事。这些都是你前世

行为的结果。你个性的这些美和丑的因素,都是你自己通过过去的行为和思想去造成的。你虽然没

有看出这些的原因,但命运的力量是看出它的并决定了你现在的样子。

    从现在起,你要能看出与自己的本质融在一起的这些因素。现在,你以过去的行为和思维所造

成的特点就要从你分离出来并形成一个分开的被你看到的本质,而这个本质就是我这个可怕的“槛

护者”。过去,我与你融在一起时,你无法看见我,而命运的智慧帮了你改掉我丑的因素。但从现

在起,它会脱离你,只有你自 己靠自己的智慧才能帮自己,完善我。否则的话,你就一起倒霉。从

你过了我的“门槛”起,每当你做或想到错(坏)事情时,你都会马上在我的身上看到畸形丑的结

果。把我完全完善之后,我才能为了你要做的事情再跟你融为一体。

    但你要过的我这个“门槛”由你所有的对自己行为和思维责任的害怕组成。当你害怕自己去引

导自己的这个责任时,你就无法过。

    过去我只在你死的时候从你分离出来,但也是被隐藏(你意识不到)的。只有命运的力量在这

时看见了我并根据我的样子给你训练了下一辈子完善我所需要的力量和才能。我丑的因素也就是让

命运的力量送你回到物质世界的原因。只有你通过重复的生存无意识地把我完善了之后,你才不用

再面对死亡。现在我就像你死时一样站在你的旁边。如果过了我的“门槛”,你就进入死后也进入

的世界。但不同的是,你现在能看见我并能保持清醒的意识。通过我,你能在生存的同时进入到死

后的、也就是永远出生的世界。

    你既然造出了我,你就有了改造(完善)我的责任。”有了这样的经历后,下次的死亡就变成

是一种完全有意识地把物质的身体放出去的过程而已。

    其实,除了个人的命运和个人的“槛护者”之外,我们还有家族和民族的。家族和民族的灵心

在使用属于它的人。这样,个人也要去参与完善民族“槛护者”的工作。遇到“槛护者”后,民族

自然的引导也会取消,所以人需要有意识和主动地寻找属于民族命运的力量,否则的话,他就会失

去活力。遇到了“槛护者”之后,自然引导到处的精神“灯”都会灭了,使我们生活的路变得看不

见的。只有“槛护者”自己已经能发出的光还存在。同时从它那里听到的是:“在敢肯定自己有足

够的光能找生活的路之前,你不要过我的门槛。”

    通过自己造出的小的“槛护者”,人能看到自己的习惯、好感、命运等的来源,能看到为什么

喜爱或恨某些特点,能看到为什么某件事情让他快乐或难过。他认识到,自己在前世造成了必须回

到物质世界的原因,认识到不完善的属于自己的本质。而且,只有在物质的世界中,我们才可能去

完善它。只有在物质的世界中,我们才能学习完善精神中所需要的某些才能,到我们学完了之后,

我们才没有了再出生在物质中的必要。这样,我们也更看得起物质自然界的价值。没有经历物质生

活的人在精神中是无力的。将来有意识地去直觉自己所在的精神世界,这是我们通过物质中的经历

才能学会的,就像物质的眼睛必须在妈妈的肚子里形成一样。因为在形成才能之前,我们不要看到

超出物质的世界,所以平常在死而进入它的时候,“槛护者”会把它隐藏起来。

    在我们能够有意识地进入到精神世界时,看到的是过去和未来两个方向。我们看到过去(形成

物质世界之前)的精神状态:当时的精神世界很需要一些本质,一些具有在物质状态中才会学到的

这种才能的本质,否则精神中的发展也无法有继续。而需要培养的这种本质就是人类。人类出发的

精神状态是不完善的,而通过物质中的经历,它能变成具有完善才能的、能继续建立精神的本质。

往未来看到的,就是在将会消失的物质世界中形成的精神结果。



                                                                            20


----------------------- Page 90-----------------------

我能承受吗                                                                   第四册



    我们生活中的病和死仅仅是物质世界前属于精神世界状况的一种表现。当时的精神世界达到了

无法继续发展,面对全面死亡的情况;除非有新的一种因素出现。后来我们就进入了物质世界的生

活,是为了去克服精神的死亡,是为了发展出新精神的萌芽。物质的世界和我们物质的身体是从过

去的精神死亡形成而来的,但在这个物质的世界和身体里,新精神世界的萌芽(才能)得到发展。

会死亡的来到了最后的结束状态(物质),而不会死亡的正在开始形成。永远(精神)所需要的果

子是在物质的世界里从死亡发展出来的。我们慢慢地打破(克服)死亡因素而来并在人的病和死中

继续起作用的因素,也就是身体、欲望、情欲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死亡着的作为我们的老师,这

是从过去而来的作用。但在这个死亡的物质中所做的事情形成了永远不会死的精神。在人的出生(物

质的形成)之后达到的已经克服而脱离了精神全面的死亡。为了这一点,我们需要通过物质的生活

和各种各样的迷路,一直到所有的果子都成熟、到可以超越脱离从过去而形成的物质为此。

    我们与这个物质产生依赖关系的程度从小的“槛护者”表现出(自私的欲望等),而我们的发

展就是一种从这些解放出的过程。小的“槛护者”的特点只是从过去而来的,但因为人还要发挥未

来的萌芽,还会出现大的“槛护者”。这个“槛护者”的美丽是物质的语言表达不了的。它出现是

在人的意识已经克服超越了物质条件的时候。大的“槛护者”对人说:

     “你已经克服超越了物质的世界并得到了存在于精神世界的权利。如果只为了自己,你已经不

需要在物质中的生活。但你看我多么超越你所达到的。你达到的也都是由于你在物质世界中而学会

的才能。到现在,你只是解放了你自己,但从现在起,你可以以你解放的力量去解放别人。现在你

要成为整个人类发展的一部分,为了精神世界去解放所有在物质世界中的事物。你会与我融为一体,

但在还有了没完善的人时,我也得不到完善。你今天就可以一个人进精神世界,但这样你就把你的

命运从人类的断出去。你们都一起下了到物质中去,是为了发展新的力量。假如他们没有一起下,

你也不可能发展出现在的力量。在一起而发展的力量,你也要献身给他们。所以我不让你进精神最

高级的世界。如果你不使用你所有的力量去解放物质中的人类,别人还会做。精神高级的世界会接

受他们的果子,但不会有你的一分。被完善的世界会超越你,而你被排在外。这样的话,你走了黑

色的路,而他们走了白色的路。”

    如果一个人在面对大的“槛护者”时还具有自私的因素,他就顶不了黑色路给他的引诱。如果

走白色的路,他就要献身自己,而在黑色的路上私心会得到全面的满足。所以我不会给人说怎样发

展自己自私的 自我。个人的解放不是人要追求的。要发展的只是解放人类所需要的力量。



                                                                           21


----------------------- Page 91-----------------------

我能承受吗                                                                   第五册



                            我最失败的活动



    我还应该为人们做一点事情,否则我是对不起他们的,因为我自己的能力也只是由于他们给我

的机会才学到的。所以在2005 年3 月1 日,我和我哥哥还开展了为期3 个星期的活动。这次用的

是四年级班。在我认识这个班的时间内,他们换了班主任已经有3 次。由于我认识学生已经两年了,

我就更能信任他们,他们也更能信赖我。不过,在刚过的寒假中,学生也刚发生了突然意识到自己

的那种变化,使他们开始隐藏自己的内心世界。

    但在整个这一年的时间内,我都还留着在想放弃工作的气氛中。所以我们这次的活动也都发生

在我想破坏自己形象、再也不做教育工作的气氛中。为了避免只为了骄傲地给别人看,这种考虑形

象的做法,也为了避免任何媒体的报道,我不要记录这次活动的整个过程,只提到我自己学到了一

些什么。我们这次也没有拍任何照片或者录像。

    我非常感谢学校的老师给我提供了学生的时间和这个时间内完全的自由。我需要好好地考虑如

何让每一年能用的 14 个小时变得更有效率。所以为这次活动,我和学生一起准备了一年的时间,

主要是我对他们的观察,从他们发展的需要来找出活动的方案。我知道,别人在没有那么多准备的

情况下也能做,可是我没有别人那么厉害。

    在这里,天天都有几个学生向我要什么东西或者直接要钱。他们总是在看有什么可以要走的东

西(物质)。因为这样的情况,我做的事情(开展活动)尽可能不要花钱,也不能要求学生来出钱,

只要花精神。本来最理想的是,让学生自己来制造一切需要的东西。可是我还是花了120 元。

    我的活动要培养思考、情感和做法(意志),所以,我要考虑到人类这 3 部分的基本情况:头

里的、在睡觉时会离开身体的思考和想象工作,是从很久以前的过程形成出来的、并形成了现在的

完全固定的形态。它现在还保留着属于过去的、不断要形成固定物质的力量。四肢的、在睡觉时仍

然与身体联系的做法和意志,在未来中才能得到真正的发挥。现在存在的意志,只是不断想让物质

消失、把它变成精神感受的一种萌芽的力量。胸口里的情感是属于我们现在生活的部分。  

    这是人类的情况。如果来看个别的某个人,就可以说:头里的想象是从一个人的前辈形成过来

的,他四肢以意志做出的事,在未来中要形成他下次生活的萌芽。在培养学生的时候,我不仅要看

现在得到的进步,也应该想到为了未来、为了下一辈子能起到的作用。

    如果我让学生去动手改造生活环境,让他们做不需要考虑的建设工作(实现),他们很容易做

得到。这很像他们家里很自然就需要承担责任的生活。但学校里的生活与家里的不一样,因为学校

里的、只由小孩组成的社会是假造的,所以它也假造了一些社会性的问题。小孩集体的情况都会使

得他们脱离真实和严肃。虽然学生也非常需要改造自己生活的经历,可是因为我没有必要在这方面

做实验,我这次就没有跟他们做这么重要的与感觉对比的事。我与他们尝试做的,只是他们感到最

难的感觉和意识工作。

    感觉是怎么发挥的呢?人的感觉器官虽然在身体里,但从他们的结构和工作方式来说,它们是

属于环境的。它们把外界中的发生带到人中来,使得人在自己的内心中能参与和感受到外界的过程。

感觉器官把外界抓住并带到人中的过程是有意志的四肢,包括在感觉器官中属于四肢的部分做到

的,因为四肢也是属于外界的一部分,是模仿外界的。外界和精神宇宙中的力量通过(感觉器官里

的)“四肢”的模仿工作进入了身体之后,这些力量就继续被转到封闭的头里去。在这个与外界完

全分开有意识的头里,外界和精神宇宙来的力量就被堵塞和反射回到了胸中去,而在情感的胸里,

我们就感受到了它们。也可以说,由于外在的活动在头里被反射和安定下来,通过这种把它安定的

过程,它才变成了内心中的感受。  

    在另一本书上是这样写的:因为神经是死的,因为神经不发挥自己的生命,它就能成为一个外

界可进入的空间,使得我们在自己的内心中能感受(感觉)到进入了神经这个空间的外界。假如神

经发挥自己的生命,假如神经是主动的,环境在我们的身体的内部里就没有可存在并被感受的地方。



                                                                            1


----------------------- Page 92-----------------------

我能承受吗                                                                   第五册



所以安定下来(不主动)是产生感受的基本条件。

    学生进入被动、心理不动的状态是有必要的。否则的话,环境的发生无法进入到他们的心中去,

无法在他们的内心中发生并被感觉到。在主动活动的时候,我们都在排斥想进入我们内心的外界发

生,使我们无法在自己的内心中跟着感受。在行动时,我们虽然能感受到自己身体里对外界的反应,

但这种直接地反应会让我们睡眠着同情自己的动作,因为外界的发生是直接进入到四肢就变成行动

的。但为了能真正有意识地感觉到从外界想进入我们的事情,我们需要把行动(反应)从感觉断开

出去,需要让从外界接受的精神进入到做反映工作的神经系统,而这是在不动时才能做到的。

    在行动时,我们的四肢参与到环境中的精神,使四肢得到灵活,但这样又让我们进入睡眠。在

不动时,属于环境的精神被我们的神经系统反射,让它变得有意识,但这又让我们无力。四肢在活

动时所参与的精神环境会进入到肌肉中去并会无意识地起到作用,但不能转流和被反映。在不动时

从精神环境被神经反射出的力量不能起到作用,但能被转到头脑中去并在头内被反射,使得我们对

它的感觉变得有意识。

    有一天,我让学生在小组内感受主动影响到别人和被动(得到感受并感觉到别人的动作习惯)。

两个蒙住眼睛的学生成为了自己不能主动的木头人(木偶),而另外两个学生去带(动)他们、让

他们互相相处,打架等。不过,由于身边的学生要主动,当木头人的同学做到被动就变得非常地难。

    我们活动中所有被动的事情,学生都很难做到。我们的木头人总是想随着自己的感觉行动,很

难根据带着他们的人的感觉和习惯而动。不过,只有不动,我们才可能有对于外来因素的感觉。因

为我成为不了那种可以代替电视机的老师,所以我很难让学生进入被动状态。

    第二天再去认识所感觉到的时,学生说:被动不适合我们的身体,我们都想自己动,动我们的

人很像一把打我们的锄头。他们感觉到的,是同学们平常无感觉所以太激烈的动作。不过,同时他

们表示非常喜欢做这样的任务,在未来中需要继续练习做被动的木头人。他们希望我给他们这方面

的帮助。

    农村的学生需要的是安静下来,是在自己的内心中给外界留下一些空间。如果他们总是行动,

这是在排斥外界的。只有每次在活动后进入自己不动(如果说“被动”,这还不准确,应该是“不

动”)的一种状态,内心里才会产生一个外界的真理可进入的空间,外界的真理才可能在他们的内

心中存在。这样的话,他们才可能从对于环境的感受、从环境的需要来行动,而不是从对于自己的

想象和感受来行动。这是我以这次的活动尝试做到的。

    但如果是因为看电视或者像看电视一样听好玩刺激的课才安静,这并不能让学生留下一个外界

的真理可进来的空间。看电视或者听刺激课堂才安静的状态是心理满满的,是不给外界的真理留下

空间的一种状态。这种心里又不留下空间,又不发挥自己行动的情况只会让学生变得瘫痪(无知觉、

无力、无能)。通过行动,我们在自己的内心中排斥外界并让自己不清醒;而通过受刺激、得到满

足的这种不动和安静,我们让自己无力和瘫痪。给环境留下它能存在的空间,这种安静才能让我们

接受到真理。

    为了产生意识关键的不是承受,而是要留下的空间。

    大部分时间,我学生的感觉还在他们无意识的动作中发生。它还没有转入到有意识的头中去。

因为怕闷,他们不断都想感受自己做着各种各样事情的样子,让自己的头不清醒。自己正在做什么,

他们来不及意识到。让外界的发生进入到自己并承受,不反应,是一件非常难、也让他们非常难受

的事情。有的不能安静的学生说,我应该让他们每天上山,让他们百分之百只发挥四肢的动作,他

们才可能合作。有的女生也说,在观察之后(第二天)去谈和认识所观察的,是一种让她们很难受

的状态。当然,进入自己并获得意识和认识没有外界中精神的睡眠那么舒服。对他们来说,进入自

己是一种刚开始的、非常难受的过程。

    这里壮族人的精神还在四肢中,而头仅仅有了物质。物质化的头具有一种比较定型的状态。由

于现代强调智力人的精神慢慢地从四肢转到形成固定形状的头脑中去,人的精神就会变得越来越抽



                                                                            2


----------------------- Page 93-----------------------

我能承受吗                                                                   第五册



象(逻辑的思维)。将来如果精神完全转入到抽象的头中去,我们就很难学到一些现在的壮族还很

自然学会的才能,因为这些自然的才能是在四肢无意识的状态中得到的。为了不要让精神抽象化而

死掉,我就让所有的学习都从四肢的行动开始,然后才让它转到做反映的头中去。

    另外,一个长期以来最大的问题是,他们无法认真(严肃)。学生在平常课堂上能够认真,是

因为他们进入了学习的习惯。在我们活动上还没有建立习惯的时候,有的学生就要求:什么都要是

玩和可笑。可是这样的话,将就会娱乐至死。学生最怕的是闷,而这种怕就形成了我们活动中最大

的一个问题。从对于闷的害怕,学生会做到各种各样的破坏。

    我认为,不管这里的学生具体能做什么,只要他们能够认真、能够严肃,就是成功。

    有一天,我让学生做最严肃的一件事:我前年开展的活动不仅给了我们快乐,同时也给了我们

很大的痛苦。现在活动班的同学牙东云在 5 年级前年建的游泳池里失去了生命。所以我对他们说:

“牙东云离开了她的身体之后,他已经无法参与到我们物质的生活,但她也不像很多大人那样依赖

着物质(的享受),她很容易离开这个生活,所以她很快就会发现物质生活之外的一个世界,是比

我们物质生活更美好的、更有爱和安宁的一个世界。虽然在那里没有了痛苦,但为了能跟我们做事

情和学习,她很快就会准备回这里物质的世界……”

    然后,我让他的同学编一首歌,来纪念淹死的牙东云。有的学生哭了,可是另一些学生受不了

严肃,就说人死得真舒服。我们做得越严肃,他们越受不了,就去搞可笑的事去排斥,并变得越来

越着急和乱。我们已经无法听到同学们念出来的自己的歌词:

    你怎么舍得离开我们那么快?  

    我们心里永远记住你的好意。  

    东云,祝你能看到我现在一切美好的生活。  

    希望你能看见比我们生活更美的世界。  

    虽然某些学生受不了、害怕、不敢进入严肃就说“我不唱鬼歌”。虽然他们这样就排斥了一切

认真的态度,可是有的女生还是很勇敢地在嘲笑她们的男生面前认真地念了纪念同学的歌词。如果

学生嘲笑的做法接触不到我对于活动的愿望,如果它不改变我,这个活动就不会有力量并会让学生

失去精神的依靠。我接受得像淋雨一样,我接受了他们做法的后果,放弃了我对他们的愿望,愿意

从他们的困难找出一种新的关系。我让他们感觉到他们不认真的态度使我已经放弃原来的计划,使

得不会(害怕所以排斥)严肃的学生的态度就改变了。后来的项目中让学生的一半蒙住眼睛、给另

一半介绍下一天要做的模型这种做法,就让他们提高对同学和自己的意识并让他们感到:平常很喜

欢的刺激是太多的,使他们变得完全安静了下来。

    这一天,我发现了:只有我让学生感觉到他们的命运与老师的命运是有联系的、分不开的,他

们才能够认真。只有我允许学生接触和影响到我的命运,精神的力量才会进入到我们的关系,而我

的存在才能让他们的生活发生改变。

    在这个活动最困难、在我最没有时间的时候,有人告诉我:“我接了一个记者的电话,他说马

上到这里要采访你。”我虽然拒绝了,可记者还是来了。因为不敢让他看,为了避免媒体报道,我

只好停止活动。记者就拿了我的活动班自己去搞活动,使我觉得,学生已经不需要了我。

    这个“新来的老师”比我更能在学生面前去表演好玩的样子,使学生觉得,他的活动会满足他

们对刺激的需求,很好玩。不过,每次在客人来又走了之后,学生都会在心里不安,失去了刺激就

听不进去。这个星期,学校很多老师面对这个问题也就想到了放弃。

    在活动已经过了半年之后,学生告诉我:某些同学们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不合作,只是因为他

们受不了这首歌的严肃。所以我很怀疑自己,我要求他们严肃是不是不合理?是不是害了学生们?

小孩需不需要严肃和如何才能面对严肃事情是我最大的,我无法解决的一个问题。这会不会是一个

勇气的问题呢?我知道,快乐的心情和幽默能帮助做严肃的事情,我也经常常识在严肃做法的同时

发挥快乐和幽默,但我要求他们严肃,这适合小孩的天性吗?如果不,那我这个人就不适合小孩了。



                                                                            3


----------------------- Page 94-----------------------

我能承受吗                                                                  第五册



    活动已经过了一年之后,我才懂了:学生需要排斥严肃,是因为他们已经承受得太多。学生并

不缺少可承受的东西,反而在农村要承受的已经是太多。没有人来安慰他们和分享他们沉重的生活。

太沉重的生活只能让他们失望并从生活退出来。但小孩要学会的是进入生活和热爱生活。老人才要

学会从生活退出来。我是不是忘了给学生带来进入生活做事的力量?给小孩带来力量的是欢乐。如

果我不让学生多去欣赏和热爱生活,他们就无法发挥做事所需要的力量。他们需要的是对精神美的

表达,是欢乐的那种认真。

    如果我不能给学生带来他们去面对沉重生活所需要的力量,我也不要让他们发挥对糟糕事情的

意识,以免他们越来越无力和瘫痪。如果在让他们发挥对糟糕事情的意识不能同时让他们发挥带来

力量的文化,结果就只能是他们变得无力,没有改变情况的力量。我自己在这个时候也单独发挥了

太多的意识,并没有创造什么文化、并没有在物质的生活中实现精神的真理和美,使得我也变得越

来越悲观无力,使得我越来越不想追求任何的事情。如果不要变得无力,意识就不要超过文化的创

造。所以我现在为了自己和学生要学会的,是造精神在物质中表现出的文化,是通过造文化去寻找

新的力量。

    其实,学生排斥与死有关的是因为他们的思维已经变得太物质化。如果我能帮他们从精神上的

意义去理解死亡,那就不可怕,比如这样去感受:物质只是被浓缩的精神,被具体化的精神,精神

在物质中才变得我们能感觉到的那么具体,而在人或生物死的时候,失去的仅仅是精神的具体化,

使得我们又感觉不到它。我应该让学生感受和纪念这些。

    记者走了之后,我们继续活动。我们“用 6 种做法送东西”之后,有的学生说:“下次不要把

东西送给我们班,不管我们多么要这些东西。因为我们不可能满意,这只会引起我们班里的矛盾。

哪个班得礼物,哪个就会出现矛盾。下次不要给我们班,不如给其他班。”根据我们活动的经历,

我们就进行了一个表演剧。因为不动承受就是所有感觉跟和谐和平生活的最关键的基础条件,我尝

试以学生来表演的故事把被动承受的能力表现得是一种强。  

    平常学生很喜欢感受自己玩着打架的样子,但在要证实表演的时候,他们还接受不了像Gandhi

(他们先不理你,然后骂你,再后打你,而在这个时候,你就赢了)那种事实,所以很难进行表演。

我们没有做足够的准备工作——活动就在乱中消失了。只有最后回教室的的几分钟安静让我们的精

神又进入了自己——

    最后的项目也结束了,现在,一切都结束了。一种悲伤气氛的空空落落的感觉排斥了一切的事

情。现在,我不想与任何学校之外的人有联系。学生进我们的房间来看我生病的哥哥时,产生的是

一种崇敬的纪念的感觉,好像我们共同度过的每一天的活动,等于发生很多事情的整个一个月。现

在,因为英国法院的要求,我哥哥又要回英国去。



                           我做不了教育工作  



    接下来的几个星期,学生对于自己的意识变成了对于自己的重视。他们什么都不想参与,而我

把自己封闭了,不让学生接触到我的心。

    我失败了,而失败的是我个人。因为不敢表现自我,因为我在心理都是想退出的,所以我成为

不了一个把自己的生活送给学生的人,也无法引导学生。外面的人越关注我,我越不敢表现自己,

使我也当不了学生需要的权威。但是权威是这个年龄最重要的教育手段。我们的活动尝试让小孩发

现真理,通过艺术的活动把它表达出来,让观察到的真理进入自己的行为。在认识真理这一方面我

应该给学生自由,但是在做事这一方面,特别是认识之前的行动,学生却需要我的引导,否则他们

进入不了能观察的心理状态。在这方面我就严重失败了。我已经不能把我的生活交给学生。但只有

老师的命运和学生的命运是互相影响和分不开的,只有老师允许学生接触和影响到老师的命运,学

生的心里才可能真正发生改变。但因为我不让学生参与到我的情感,学生还会放弃自己。他们还依

靠着我的情感。



                                                                           4


----------------------- Page 95-----------------------

我能承受吗                                                                   第五册



    活动给学生带来了什么,我现在无法知道。它肯定在起作用,只是,通过什么在起作用呢?女

生不懂得感受活动,不懂得“该”发挥什么,而男生虽然反抗,但很喜欢参与活动。虽然喜欢活动,

但同时又不能认真合作,这就是他们心中的两种互相战斗的力量。所以,他们希望我能原谅他们的

乱和闹,希望我能当好权威。但我个人太弱,我没有了为学生的希望和欢乐,只想放弃活动。学生

需要的是心理强壮的老师,而我就没有了这种力量。我已经累了,又老化了。根据我的感受,我应

该像其他老师一样稳定陪着学生多年。可是,我自己没有这种能力,我已经没有了所需要的活力。

    我想停止做教育工作不是因为这个地方或者人让我失望。放弃这里的人是我不愿意的。让我考

虑停止的是:我个人与项目的关系变得太像是死板占领它的样子。在过去的生活中,我只为了自己

的兴趣做事情。现在,我个人的兴趣、追求和力量慢慢地在消失。我自己的发展已经停下来了。在

一个人的理想已经结束的时候,如果他不退出,事情不仅会变得不好,还会以不好的方式影响到别

人要做的事。我做的6 年的事情就像教育一个小孩那样:在给他的教育已经完成、在孩子已经成熟

的时候,我们必须给他自由。他再也不能是属于老师的。否则的话,我们只会影响他的发挥或者成

为一个被他控制的木偶。

    我真不该把活动看成自己制造所以属于个人的东西,因为这样只是障碍了通过自己要发生的真

理。只有放弃占有个人的项目和目的,然后重新开始做人,我才能脱离崇拜者让我想到的对于自己

形象的考虑、才能很纯洁地为了世界的事情而做。

    放弃所有联系到自己的想法是获得超出个人力量的秘密。在把自己所做的事情联系到自己时,

我只能靠自己属于个人的力量做事,而这是非常少的。但如果我能做属于真理精神的事情,比个人

更大的力量才会通过我得到发挥,使得所做的事情不受到个人能力的限制。

    创造项目是第一步,可是现在我想学会第二步,就是让它们消失,让占领它们的自我也消失。

只有我个人没有了目的,精神的真理才会进入我留给它的空间。创造项目比较容易,不过在自己的

想象中又让它消失是非常难的。可是通过这两步,我们才能让精神的真理进入我们的思维和行为。



                              寻找新的力量  



    我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在我生活和活动中,我都犯了同样的大错误。学生无法合作只是因为

我没有了为他们的希望和欢乐。在这一段时间,我仅仅发挥了意识,并没有把我的思考跟情感联系

在一起,并没有发挥和创造给人带来力量的文化。最后我还完全拒绝了情感和行动,就决定了再也

不搞活动。我单独发挥的意识让我感到问题的存在,它把我们为了改变情况所需要的力量拿掉了,

把我们变得无力和瘫痪。现在有什么才能让我恢复做事的力量呢?

    我就去了帮过救鸟的这个朋友的家,跟他一起耙田。我非常地欣赏了在自然中全身接触到脏的

泥土。而这种感受就帮了我治疗和恢复我心里停顿状态。所以我非常感谢我的朋友这么自然地就让

我跟他一起劳动。

    后来我大部分还是在板烈小学翻译书,主要是翻译《适合人类的教育》。虽然只有 3  个人通过

上网跟我同步学习这本书,但对我来说,在这几个月内每5 天公开发表其中一个讲座还是最重要的

事情。每天的生活节奏都很稳定。吃饭后我跟学生一起休息和玩,周末时我还在山里走,去学生的

家。虽然每天翻译7 个小时也比较单一,但是因为这本书非常有意思,所以做它的翻译也慢慢地把

我的生活还给了我。

    活动后过了半年的时间我就想:在做了最后一个活动的时候,我都想着消失自己的项目,想消

失自我。结果是,我都没有了力量去做这个活动,使我失败了。我这个想法好像是错误的,是逃跑

问题的,不是解决。当我故意把自己(自私的自我)消失的时候,我就没有了能交给学生或世界的

自己。

    只有在有自我的时候,我才能把它交给孩子,把自己交给某一个高于我自己的属于世界发展的

任务或精神。这样,我个人自私的自己才会为了我认识到它比我更高级的事物而消失。其实我要学



                                                                            5


----------------------- Page 96-----------------------

我能承受吗                                                                   第五册



会的是做项目,并把它看成是精神在物质中的表现。我还是要使用自己的自我来创造活动,但活动

是学生、世界和精神的,不是我的。它需要我来成为实现它的工具,而我要感觉到它的形成需要。

    有一天跟学生在山里玩的时候,我半故意半不故意碰到了我们活动班的一个原来成绩最好,但

一个学期都没有来学校的学生。一见他我就觉得,他已经变成了属于山的、已经输给大人社会的孩

子。他不敢自己问学费和回学校的事就放弃地对我说:“……没有用,太穷,什么都没有。”在我问

“假如回学校”时,他说了:“如果我去,谁都不敢拦住我”。因为他开始敢跟老同学提回学校的愿

望,我就答应他通过乡妇联和老师们安排他的回来、学费和被子。

    下一天告诉他好消息时,他就非常地高兴问:“什么时候能到学校?”没有经过他的父母,他

就回到了学校。他决定的事情,父母无话可说。虽然他已经 14 岁了,但因为他不感相信能回老班

里是真的,我还需要陪他去教室才行。我非常地感谢能引起这样一件大家都好像等待着帮忙机会的

事情。它在班里又给我带来了新的权威作用。

    还有另一些敢行动帮生病或受伤学生的情况也都让我感受到了,担心和负责一个小孩会给自己

的生活带来多美的意义。我真羡慕有自己孩子的人。学生也都非常希望我有老婆,因为他们希望我

来做他们的权威。他们建议我问我爸爸,他什么时候才给我一个老婆。他们觉得,一个成家有自己

小孩的人才是权威。学生让我感到,不管问题有多大,我应该继续跟他们的活动。

    但接下来的一个月内,我关心的这个学生觉得,接受别人给他的饭,使得同学看不起他,他就

经常不敢吃东西。过了一个多月,他又不来了学校。周末同学叫他回学校时,他的脸变红了,快要

哭的样子,但他同时说“我不回”,就跑到树林里去。我去找他的时候,他感到对不起我,就不敢

见我。过几天有办法找到他的时候,他告诉我:“这个教育不适合我,它改变不了我。我想自己改

变自己。因为我爸爸没有能力,同学看不起我。我不愿意像我爸爸那样,我想改变情况,先赚钱,

然后才敢见别人。”

    他不想当只因为别人的帮助才能读书的学生。我对他说“我珍重你的想法”。如果不是自己跟

他们开展活动,我也无法让他受到他所需要的那种教育,因为学校里的也不是他所需要的。

    2003 年跟5 年级做的活动已经过了两年半。这些学生和其他学校毕业的学生一起读的初中里,

老师们说:板烈(参加过我活动)的学生比其他学生更能适应和参与他们学校的活动,所以在初中

搞活动时,老师总是喜欢先让板烈毕业的学生来做。有的他们的姐姐也说,弟弟从前两年半的活动

得到了对生活的新感觉。以前找痛刺激和救鸟的那个男孩也变成了一个非常成熟又懂事的大人并

说,如果没有我当时对他的作用,他就不可能这样。还有我在 2001  年在隘中教过的一个学生,他

说,如果高考再次失败,他想跟我学习。这都给了我新的信心。还有在学校的围墙上画画的任务,

这都给了我新的信心。我虽然知道我不适合当老师,但学生让我想到:如果有能力的人不干,我只

能自己去干。同时我慢慢地恢复了我的活力和权威作用,以便继续我们的活动。



                            人类意识的发展



    我们现代社会中的追求是以各种各样的方式避免对痛苦的事实的意识、是寻找刺激的娱乐、也

是生活在我们给自己建立的现象中。能感觉和意识到我们生活真正样子的时间很少。钱给我们带来

的技术只会帮助我们逃避现实和真实的感受,帮助我们进入这个假的想象世界。我们追求的往往是

没有生命、没有真理力量的操作出来的象征或面子。这样的生活是为了什么?我们还能感觉到幻想

世界之外的真实的世界吗?还能思考和做除了这个生活模式之外的事吗?还是都要淹没在娱乐和

消费的海洋里?可能只有在发生灾难时才能感觉到。在强调自己个人重要性的同时,我们还能不能

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任务吗?

    山区的农民生活在另一个世界,不过他们其中的年轻人去广东打工或者看电视,所以也碰到我

刚才描写的这个在幻想中存在的世界并且非常地欣赏它。他们的心分成两个世界,都不知道自己属

于什么。这两个世界的区别太大,使他们什么都适应不好。那么,山区属于过去的这个世界会让人



                                                                            6


----------------------- Page 97-----------------------

我能承受吗                                                                   第五册



感觉到比我们现代人更多、更真实的东西吗?

    我跟山区的壮族(听说这里的壮族实际上是瑶族)生活,曾经很多次觉得令自己烦,因为他们

无法告诉我具体准确的信息,总是根据感情来说一些无法确定的模糊的事,使我以我逻辑的思维都

觉得,一个人说的与另一个人说的同样的事情完全有矛盾,就是搞不清楚,没有逻辑。我本来没发

现的是,这里人的思考不是靠逻辑,而是靠情感的。只要我不用逻辑、而用情感去理解他们所说的

事情,我就可以理解,就没有矛盾。

    他们就是生活在一个与现代逻辑时代不同的世纪。对他们来说,我们现代人所谓的传说还是活

的,是他们心与自然环境之间正在发生的感受。他们还没有发现自己的与外界分开的内心世界,而

完全加入(参与)到外界中。根据他们意识的状态来说,他们是属于环境的,也就是环境的一部分。

    因为这样,他们就不能在(脱离环境的)逻辑中思考,而只能在环境中感受。结果,他们表达

的也更是一种气氛,而不是固定的概念。没有固定概念的思维是没有意识的,所以这里的壮族人会

说:“思考一个小时,不如劳动十个小时。”

    因为我知道,壮族还是在古代的意识状态(没有意识)中、因为我还知道,每一个小孩在他的

成长过程中也要经历整个人类已经经过的发展,所以,我从壮族学到的东西就帮助了我理解小孩早

期的状态。

    如果观察山区小孩怎样走小路、在木棍上行走和从一棵树跳到另一棵树去,再观察城市小孩如

何跟山区的小孩一起玩,我们不仅觉得他们的平衡感发挥得不一样,甚至还会觉得,山区小孩做的

动作是物理的平衡规律说明不了的,就好像他们与大自然中的某些力量是融为一体的。跟城市,走

的每一步好像从高的地方掉下来的样子做比较,农村小孩就好像半飞的样子。因为农村的路不平,

小孩走路时都需要与环境“合作”、“玩”并被辅导。他们的四肢接受到环境中的精神力量,使得他

们的身体被引导或扶持着。四肢从环境接受到的力量是那种在7 岁之前塑造和形成过身体器官的构

造生命的力量。这种环境精神的力量直接地对人的肌肉起作用,它不需要经过被动反映的头脑。山

区的小孩具有一种接近动物的本能,使得他们与自然环境中的力量联系得很紧。靠这种本能,他们

就能感觉到一些现代与自然分开的人不能感觉到的事。城市的小孩不仅不相信自己的平衡感,也好

像在物理的平衡规律和自己的思考下做不到这些动作,他们无法与想引导或扶持着他们的力量融为

一体。他们的平衡感在电子媒体的作用下也确实没有得到发挥。

    人的感觉在人类历史过程中也得到转变。很早以前,所有的感觉都是很自然发生的。以前的人

很自然就能感觉到别人心里的特点,可是现代人已经无法见到别人的心理世界。现代人还能很自然

地感觉到植物的颜色等特点,可是这方面的自然感觉在将来也会失去。越来越多在感觉方面的才能

在将来只能通过教育得到。人们随着人类的发展需要发挥意识。只有教育工作者意识到感觉产生的

过程,他们才能依靠这些意识(的手段)来培养人已经不会自然出现的感觉才能。再强调一次:随

着意识的发展,我们会失去自然的感觉能力,可是随着意识的发展,我们也会得到有意识地去培养

感觉的能力。

    在人类发展的过程和在一个小孩成长的过程中,不仅是感觉器官慢慢地萎缩,超出物质的直觉

能力也同时在萎缩。古代人很自然地就能直觉到超出物质表面的东西。他们免不了见到很多对于人

体产生影响的非物质的力量,他们甩不掉这些直觉,特别是在自己快要离开生命的时候。比如直觉

到的是:刚去世的亲人不愿意脱离物质的身体和物质身体带来的物质追求,为了抓住已经抓不到的

物质生活就去骚扰还活在物质身体中的亲人。这样得到的直觉使他们非常地害怕,好像直觉到的力

量就是在欺负他们。为了受得了、为了不怕,他们就需要实践一种很热闹、麻木自己的生活方式,

才直觉不到这些。

    山区农民还有很多很神奇的、原始的功能。虽然人们还是知道一些精神力量的道理,可是这种

算命等的知识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是自然得到并依赖的。在这种原始的印象下,人不能自由行

动,而要完成直觉到的力量所命令的。这些直觉碰到现代的物质主义后,只能变得越来越腐败。
勤劳的小苍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

主题

52

帖子

437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37
 楼主| 发表于 2018-5-17 15: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 Page 98-----------------------

我能承受吗                                                                   第五册



    虽然属于以前的人能感觉到很多我们现代人感觉不到的,不过这种古代时的能力不是一种有意

识的培养出来的才能,而是一种自然的发生。古代的人都具有了一种自然的直觉能力,但是这些能

力都是集体的,属于民族、教派等团体的能力,并不是属于个人独立的。这种不属于个人的感觉和

直觉像生命一样无意识地发生在他们的身上。所以当时的人并没有自由决定自己行为的能力。这种

感觉给人类带来的是依赖,而不是自由。

    我们人类先需要失去这种不定型活力的可是无意识的感觉能力,我们感觉的能力需要先死去而

变得固定,感觉器官需要先形成固定具体的形状,我们才能发挥出意识并认识到所感觉到的东西,

我们才能自由决定自己的行为。现在,我们大人已经部分获得了这种认识能力,可是以后我们还要

有意识地学会去感觉并学会有活力的那种感觉,而且重新学会感觉所需要的手段,是通过对感觉过

程的意识才能找到的。这样,意识的手段就代替了古代的自然能力。

    山区小孩的感觉能力还是属于古代那种状态的。古代的感觉状态是属于环境的,是非常有活力,

又是无意识的,就像呼吸的过程一样。当时的、形成还没有定型的人,他们去感觉颜色的过程在实

际上就是生活在颜色的感受中,不是认识到颜色。这样来说,古代人的眼睛是“呼吸”颜色的一种

器官。当时如果有声音,跟着振动的不仅是耳朵的鼓膜,而是整个人的结构。整个人都跟着声音而

振动,可是并不能认识到声音。当时的感觉是以整个人的动作和生命过程去模仿和仿造的一种过程。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发展阶段的人已经有了属于个人独立的身体,所以他们当时主要是要发现和

熟悉自己独立的身体。但是他们所有其他的范围,就是构造生命的力量、心理动力、智力的灵心、

意识的灵心等等,都还不是属于他们个人独立的,而是集体的属于环境和依赖环境的。因为是属于

环境的,所以他们还能自然地感觉和接受到这些除了身体之外的环境中存在的集体使用的力量,而

且他们非常地依赖所感觉到的力量,不能独立,也不能自由。然后在人类的第二个发展阶段中,构

造生命的力量也获得了独立性,变成是属于个人的,使得人们感觉和接不到属于生命环境的影响,

在这方面也获得了自由。接下来的心理动力和智力灵心的发展阶段也如此。

    现在我们已经到了人类的第五个发展阶段,也就是正在发展意识灵心的阶段。现在,我们大部

分还集体存在的意识、还属于环境的意识,要变成我们个人独立的。现在意识还没有独立出现的人

还是能感觉到属于环境集体的意识。个人的意识还没有排斥和代替他们原始的感觉和依赖。他们所

感觉到的比如是面子这种因素。怕在社会的眼光中没有面子就是这样通过环境集体的感觉所引起的

依赖。但是已经有了个人独立意识的人已经不能感觉到面子这种因素,使得他们能自由地做事,不

依赖面子方面的害怕。

    人类在第5 个发展阶段中要独立发挥的意识是宇宙和精神世界中还不存在的一种才能。人类在

每一个发展阶段中都要发展宇宙和精神世界中还没有独立出现的才能,把它提供给宇宙(精神世

界)。这当然离不开精神的帮助。集体的意识或意识的意愿虽然已经存在,但它还没有包括自由独

立选择的可能。我们人类在现在的发展阶段中要做的就是把它解放出来。实现了之后,个体独立的

意识才变成是有可能的。

    我们在现代生活很难意识到精神的范围,是因为人类在未来才会慢慢发展出这个范围,也就是

我们靠灵心范围的自我意识来改造和解放现在还属于物质的范围,得到新的永恒(精神)。也可以

说,比如“进入自我的精神”就是指脱离了对心理动力的依赖的精神。下面右边表示的,是根据人

的天性发展在不同范围获得自由的年龄。

    1、这些范围在物质的身体上出现(感觉外界的事实):

物质的身体                (矿物也包括的范围)                               出生

构造生命的力量              (植物也包括的范围)                               6/7

心理动力                 (动物也包括的范围)                               13/14

    2、灵心的范围把精神和身体联系(个人心里的、思考/情感/意志、所有印象联系到自己):

心理的灵心                (也是心理动力)



                                                                            8


----------------------- Page 99-----------------------

我能承受吗                                                                   第五册



智力的灵心                (也是自我意识)                                 20/21

意识的灵心                (也是进入自我的精神)

    3、精神的范围在生活中只发挥萌芽(与个人无关的无形的真理、认识、独立发展、永恒):

进入自我的精神              (被改造的心理动力)                               练后

构造精神的力量              (被改造的构造生命的力量)                            练后

精神中的人                (被改造的人体)                                 练后

    属于精神的三个范围是人类在未来才能有意识地发挥出来的,所以靠我们现代的理解,我们就

不可能明白了它们。其实,它们在人类早期发展时已经属于集体无意识能直觉到的范围。不过因为

是无意识的,这种直觉就让人害怕(迷信),并造成了人类的依赖。为了能脱离依赖、把这些精神

的范围发展成有意识状态并独立存在的,我们必须先失去以前集体无意识的直觉。通过自己的努力

改造得到的(新状态的)灵心才有意识、自己改造得到的(新状态的)精神才有控制能力。

    了解这样的古代情况对教师很有帮助,因为小孩还是从这样的状态出生而来的。现代的大人只

以感觉器官去接受和感受,他们已经不会以整个身体去模仿、仿造和感受,他们所感觉到的已经影

响不到物质的结构。所以我们大人的感觉器官得到印象时,我们就能保持安静。由于我们自己不用

参与外界中发生的动作,我们才能去认识。

    人类和小孩共同要经历的这个过程也就是:失去自己与自然环境力量的连接,成为一个有独立

意识的个体。以前跟环境融为一体时,人与外界之间的分线非常不清楚,使当时的人很难保护和保

持自己的内心世界,只能随着环境中来的印象而动。可是,我们现代的感觉器官已经形成了固定的

结构,所以我们已经可以保持一个不受干扰的独立的内心世界。

    古代人还不能自己保持一个与自然环境分开的独立的内心世界,他们还不能发挥个人的意识,

他们还是被自然环境和这个环境的生命吸收的。他们觉得,灵心(灵魂)的各种各样的力量(欲望、

好感、情绪等)是从自然外界来的,好像是从外界来攻击或者帮助他们的,所以他们就没办法逃避

这些力量的控制,在接受的印象下也不能自由独立地思考。这就使他们无法做反映工作。如果他们

要反映自己或者环境中经历过的事情、如果他们要用美术来反映什么,他们就需要去一个环境封闭、

没有自然生命来干扰他们的地方,那就是在山洞里。在山洞见不到外界的自然环境时,他们才能发

挥一点意识,可是在自然中,他们则无法保持自己头部封闭的状态,他们的意识就被吸收了出去。

    我认为,这里的人还不能够创造自己的生活,也是因为他们的意识还不是属于个人的,而像小

孩一样是属于环境的。自我是不能遗传的。只有经过自我,我们才能教育自己、教育自己的情感和

意志。如果我故意想出什么手段来教育学生的自我,它也无法独立。

    现代人的灵心力量已经转到自己的内心中去了,使得我们能控制它们。现代人已经能够保持个

人独立的内心世界,已经不会跟环境融为一体。不过,小孩子都会经历跟人类同样的成长过程,所

以我们现代的幼儿就像古代的人一样。只要小孩与现代的大人生活在一起,他很自然地就会经历这

个过程,并达到我们现代人类具有的独立的自我。只有人类还没有得到的、比自我更高级的阶段,

小孩也不会自然达到,而是经过接受和承担属于自己生命的某个任务才能达到的。这样,他们才能

意识到在世界上属于自己的生活任务。

    城市人的感觉(直觉)能力已经被新的生活方式、科学、多媒体等因素排斥和击毁。只有山区

农民原始的感觉能力还继续让人依赖、害怕并受其控制。现在,物质已经把我们与外界灵心的力量

断开了,使得我们能自由地选择自己的行为。由于没有了原始的感觉能力,城市人才能发挥独立自

由的意识和思考。现在,如果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意识地重新学会原来集体才具有后又失去的感觉和

直觉能力,他们同时还能保持新发挥的意识,从而使他们的思想不会受到外来的控制。可是,有时

他们好像不是用感觉器官,而是以自己的想象进入到外界。他们这样“感觉到”的不是真实的,而

更是一件事情的意义(意思)。

    因为这里所说的情况,所以,还没有发挥独立意识的山区农民在遭遇城市现代社会的时候特别



                                                                            9


----------------------- Page 100-----------------------

我能承受吗                                                                   第五册



地弱,也特别容易受到影响或者学坏。从而,他们的文化也会死去(变成形式)。

    那么,为什么这样从环境的断开和破坏还不引起亚洲人的意识呢?为什么亚洲人想脱掉意识带

来的后果?东方与西方文化的历史存在了一个很大的区别:其他文化都经过了前边所描写的不同的

发展阶段,所以一种文化接着另一种文化。但亚洲的文化是长久不断的,它没有经过不同的发展阶

段,所以也没有来到断开造成意识的这种情况。



                             起来了一个故事  



    这时,我哥哥在菲律宾刚参加了绿色和平组织保护大气层的活动。在这个活动的过程中,特警

上来了,好像是说:“你们以为你们厉害,给你们看!”他们都带着机动枪,把机动枪放在我哥哥同

事的头上,要求我哥哥和他的朋友们从他们想挂旗帜的设备爬下来。到了下面,特警的指挥官不给

我哥哥任何说话的机会,就带着他到一个别人看不见的地方,另一个特警用机动枪要求他躺在地上,

而指挥官就欣赏用腿踢我哥哥,踢得很久。在我哥哥基本上已经动不了的时候,他们就用机动枪要

求他走到记者的面前。被朋友们叫来的救命车被特警拦住了,但最后我哥哥还是被送到了医院。

    我爸爸先在报纸上发现记者拍我哥哥被打的照片,后来我们才收到了我哥哥自己写的邮件。很

多国家的报纸和电视台报道了这件“多余暴力”的事情。其实让别人难过使得自己舒服,好玩”这

种思想的行为在某些圈子里是很普遍的,没有人在乎的。

    对我学生来说,生活最有意义的最能有感觉的,也是打架,大部分是那种朋友意思的打架和感

受自己厉害的样子。其实他们也很需要身体互相的接触来感受自己,否则他们会失去依靠。这个地

方主要具有的文化也就只有香港录像来的“老大文化”。这是因为他们从 4  始上学起都只跟其他小

孩生活在一起,如果住在学校里就没有大人在他们的身边。在只有小孩的社会里,他们天天都演和

欣赏打架所带来的感受。不管是打还是被打并受伤,他们都觉得很光荣,这都能给他们带来所愿望

的感受。我怎么能把他们生活的意义拿走呢?我也不想让他们空虚。

    但是我能做的是,给他们平常为了感受自己、好玩刺激和小矛盾的打架带来精神的意义,让他

们通过物质上演的打架戏来表达一些精神的过程。如果演打架的戏是表达精神过程的,也许打架本

身就会变成一个不那么重要的因素。

    学生虽然也是怕没有面子,但是同时他们很佩服那些要经历和承受某种很难经过的情况又不怕

面子的人。特别是佩服那些让自己身体承受,又保持纯洁精神的人。他们在身体打架的活动中也很

喜欢把自己交给了什么,让自己的身体为了什么服务。这都非常适合他们通过表演让自己的身体承

受并为了高级精神的意义服务。

    反过来我也知道:只有内涵道理的动作才能把睡眠在环境中的精神拉进小孩的头,让它唤醒过

来。如果环境和世界中的精神进入了自己的身体,它就会变成属于个人独立有意识的思考。在外界

规律中存在的精神进入了个人封闭的头之后,它才可能达到有意识的状态。只不过,学生平常所发

挥的动作只是为了满足身体而发挥的、是无意义的,而这样的动作又不能把精神(意义、道理和思

考)拉进自己的身体,使人变得更没有意识。

    如果我能让学生发挥对于世界来说有意义(精神)的动作,这种动作和行为就能把所内涵的精

神(有道理的思考)本身拉进他们的身体,让他们的思维醒过来。这当然不是说对自己有意义,而

是对世界有意义。这样的话,进入物质行为的精神也能使用人的身体,使得身体学会为了精神(道

理和真理)服务,通过物质来表现精神。

    “文化”也就是精神意义从物质的表现,使得物质内涵了精神的意义。为了达到这一点,我们

需要让身体为精神(思考)服务,不要用聪明的思考去满足身体的欲望。精神的这种进入有可能是

通过我们的手转给艺术品的,也可能是直接通过物质身体的行为表现的。但这里的人往往只是考虑

什么有用,所以在他们生活中,文化很难有发挥的机会。

    这里的青年开始把自己从过去约束的传统解放出来。他们在寻找新的生活意义。但他们在新社



                                                                           10


----------------------- Page 101-----------------------

我能承受吗                                                                   第五册



会中能找到的,都只是媒体和社会所宣传的消费“文化”,使得他们最后只能来到提高消费的愿望。

而为了跟得上媒体所宣传的消费,他们就会去抢和偷同学的钱。我们需要给他们除了消费主义之外

的选择。为了不让这里的青年进入要抢和偷的黑社会,我们需要给他们一些不同的可追求的东西,

就是让精神进入到物质中去的文化。

    如果我们能实现真正的文化,也就是让精神的意义从物质表(上的行为)现出来,青春期出现

的想超出物质的愿望也不会让青春期的孩子去体验毒品或打伤受伤的“游戏”。文化会给人带来追

求的力量。

    我上次跟学生做的活动都发挥了观察的意识。但如果只发挥认识,如果认识到自己如何去影响

环境,这不是让他们难受并减弱了他们的行动吗?改变情况的力量要从哪里来呢?我学生现在需要

的不是意识,而是给他们带来新力量的文化。

    我学生也不需要更丰富的内容。在前边做过的观察活动中,因为每天都换了一个方式,所以注

意力就太分散了。他们现在需要的是深入,是更深的感受一个通过几个星期要坚持发挥的内容。我

们下面要继续的活动就算是原来还没有做的长期的创造部分。只不过创造不是在建设方面,因为在

这里更缺的是文化。所以我想到拍电视剧,这样一个为了大家的项目。

    学生需要跟几个朋友们一起去创造只属于他们几个人的一个世界,这种经历和感受。如果有老

师去参加和安排,这个老师也必须是只属于他们的。否则的话,他们就会在社会中失去自己,失去

创造世界所需要的力量。创造过程必须是他们几个人的秘密,但得出的结果是为了世界(所有人)

的。只是,这样一个电视剧能表达什么精神的过程呢?

    这里的青年都生活在一种矛盾中,就是依赖环境的、传统的、包括迷信的思维,这个家乡世界,

和依赖电子媒体的、现代的打工世界,这两种世界之间的矛盾。他们被分成了两个世界的心能代表

整个人类的发展过程,而这就让我想到了一个好的表演故事的背景。

    我一边在山里从学生的一个家走到另一个家,一边观察了学生所在的两个世界。我这一段时间

经过的地方有光秃秃的石头山、悲惨的村庄、砍原始树林的地方和学生家里的表现现代社会的电脑

和录像。原始的自然环境不仅把人的思考吸收出去、分散和消失,也让人加入到自然中去,使人都

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从而,人就不断地从加入自然而得到的感受来行动,有时疯狂着行动。这就

是造成集体性的依赖、让人无意识地和环境融为一体的行动,是野蛮的迷信。

    现代的技术把人从环境分离出去,让人生活在自己头里封闭的幻想中。虽然是它才让人发挥独

立思考的能力,但它也消失了人在真实世界中的行动能力。这就是造成技术和对技术依赖的一种抽

象的思考,是紧张、追求分裂和对物质的欲望,而电子媒体又让人进入到低于物质的虚拟世界。我

还从自己的生活提到,在未来达到精神自由、精神被解放的世界里,任何的认识都必须带来自己行

为上的后果和责任。这个世界的人感受到:“如果我不去做世界需要的事,这些事就没有进入世界

的机会。

    学生想要的是战斗,所以我们就要表演这3 个世界之间的战斗。前两种力量都想控制和利用人,

它们都尝试通过人来实现自己。但在这个战斗的过程中,部分人会发挥新的意识,使他们会解放自

己,脱离两方面的依赖,就自觉实现第3 个世界。因为他们自由,因为他们受不到传统或现代力量

的控制,他们就没有参与战斗的必要,没有必要去完成某个力量想让他们实现的样子。

    我一边开始把我的心又交给学生,一边继续想着:学生还要创造美术的侧幕和工具去表达两方

面的、想控制人的力量和特点。也就是两种礼拜和气氛的创造。这样,我们就能在几个星期内只发

挥一个包括各种各样部分的内容。每天都能有继续,使得我们能每天增加深度。那么,我具体怎么

安排呢?

    通过智力的理解接受的东西最后都要进入到做梦的情感(记忆的深处)和无意识的行为中去。

但这样通过理解而培养的行为没有了力量。有意识的思考虽然能让我们认识到事情,但不会给我们

带来改变行为的力量。我们的动机都是从人的欲望、愿望等意志来发出的,而头脑聪明的思考只作



                                                                           11


----------------------- Page 102-----------------------

我能承受吗                                                                   第五册



为如何实现的工具。在我们发现实际的行为受不到知识的引导时,这个知识会让人失望。但幸好,

小孩还没有这种通过有意识智力的理解来接受高级精神的能力。

    让小孩从思考来改变意志和行为,这也是不可能的。小孩睡眠的精神唯一能接受到教育的方式,

是通过我们让他们进行无意识的行为,通过我们让他们在做中发挥意志和感受,还有通过我们让他

以情感接受。情感(感动)和行动,更容易是在集体中的,就能给他们带来改变世界的力量。这样

的让高级精神进入到孩子行为的路更直接,更深。通过做,我们与形成的未来得到联系,而通过理

解,我们与已经完成的过去得到联系。

    我打算每天先简单(5 分钟)去安排学生在当天的行动和唱歌,然后大家行动去外面表演,再

后休息并安静地在教室里准备下一天的内容。学生在现在的年龄中不可能,也不应该理解表演所表

达的精神意义。未来中,如果能认识到自己在小时候做过的事情所内涵的精神意义,那就会给他们

带来很大的力量。首先重要的是做,在做中感受,因为只有从自己的感受来发挥的理解才是属于自

己真正的理解。他们需要的就是先做后理解。

    整个成长过程跟每天的过程也是一样的。只有我这样去做、只有在他们还没有自己思想的年龄

不让他们接受思想,以后到了老年的学生才能从个人自己独立的认识来行动。只有他们先做后认识,

人的认识才能变成是属于个人自己的,而只有属于个人自己的认识才有了让人行动的力量。一种不

属于自己的认识怎么能给我们带来信任的力量呢。所以我就说:根据自己的认识来行动,这是在小

时候先行动却不理解的老人才能做到的。



                            跟学生创造文化



                                                               2006 年2 月20  日

    为了能买回中国的飞机票、为了回板烈小学,我哥哥把摄像机卖掉了。所以我跟河池电视台达

成了一种合作方式:他们给我哥哥借摄像机,而我们给他们提供拍出来的资料。幸好他们不要押金,

否则的话,我们就借不了。这样,我们在 2006  年的寒假后跟同一个班级就继续了前一年停止的活

动,就是做实现部分(第一到第十四天的观察活动是我们去年已经完成的)。



                                   第十五天  



    第一天(第十五天),我首先给学生答应:“如果能拍好,我要给每一个同学送一张我们自己电

视剧的光盘,然后我给他们讲我们要表演的故事。我讲了整个一个小时才讲完了,太长了。我也感

到了:教室里在学生之间不断发生的事情太多了,他们不可能注意到那么多,更没有放松听我讲故

事的时间或安静。这种不断发生的“行动”把学生的注意力分散了。

    讲完后我让他们在纸上选一个角色,就是魔力、牺牲者、发明者、技术的力量、自由人或者自

大的人。我让他们在纸上选,是为了避免以前出现过的那种集体排斥个体的现象。很多女生选了自

由人和自大的人。很多男生选了魔力。只有技术的欲望没有被他们选。

    再后我给他们说一些拍摄技术和电脑加工的事。魔力和技术的力量这两种角色必须在一快单色

布的面前拍,因为这样我们能在电脑里把这一个颜色去掉,然后把留下没有背景的人加到另一个背

景中去,同时把他们变得比人大或小,又把他们变得半透明。

    最后我给学生唱了我为了电视剧编出的歌《勇敢的人是孤独的》:



    为了得到不需要的、                 只有  

    为了不吃亏                     我允许精神  

    所进入的复杂关系                  由自己行为  

    使得我不能去                    进入我世界,  

    做自己认为                     它才能进。如果我  



                                                                           12


----------------------- Page 103-----------------------

我能承受吗                                                                   第五册



    该做的事情。                    不实践世界的、  

    放弃这些才能给我                  精神的事情,  

    带来自由。                     它还能来到  

                              世界吗?  

                                

    虽然被淘汰的时候                  但是  

    才自由,但                     如果不担心  

    如果没有竞争、刺激                 个人的好处,   

    和矛盾,这不是                   精神通过我  

    失去原来的                     的行为进入世界,   

    目标又闷吗?                    给世界献身的  

    自由是每个人自己                  就超越自己,  

    要作的选择。                    同时感动了  

                              别的人。  

                                

    当所有的欲望还有                  如果  

    幻想都消失,                    愿意,就认出  

    我就没有拒绝实践                  命运的根源,  

    真理事的借口。                   感到何影响  

    认出的真理                     一切的形成,使得  

    就必须实践。                     自己生命再也  

    这种自由的后果,我                 不属于个人,  

    愿意承受吗?                    而属于世界  

                              的需要。  

    我把歌词发给他们,有的学生马上就把它扔掉了,有的过几个月还把歌词挂在了自己家的门上,

天天去念。我从来没有给学生讲过歌词的意义,就只跟他们唱。



                                 第十六天



    我先提醒了学生,为了能拍得好就不能像昨天那样总是碰摄像机。然后我们在3 个小组内制造

了带有黄金的石头、礼拜象征和发明者的机器(道具)。在这种工作中有一些学生总是不知道能干

一些什么。他们什么都很难参与,但总需要行动解闷。所以他们只能把做道具同学的材料拿走或者

做其他无利的事。还有一些学生总要求我告诉他们该怎么做和帮他们做。但另一些学生完全投入到

自己的任务中去。他们安静又忙着实现自己具有的想法。好像安静的内心就属于实现和建立,吵的

外表属于不能实现。  

    在平常根据习惯进行的课堂上,不同学生的这些区别不那么明显,但在他们要做一些不习惯的

事的时候,区别就特别地明显。  

    今天,他们已经进入了一种非常兴奋着急的状态,他们好像等不了拍摄的开始,想马上拍。今

天还有很多学生把摄像机动来动去,使得我哥哥无法拍并想放弃。但从下一天开始,这个问题就不

存在了。最后,我再次给他们讲了下一天要演出的部分故事并让他们在纸上写出一些具体想怎样表

达的建议。只不过,除了3 个学生之外,他们都不愿意把建议交给我,也只有一个学生写了自己的

建议。然后我们又唱了我们的歌。



                                 第十七天  



                                                                           13


----------------------- Page 104-----------------------

我能承受吗                                                                   第五册



    电视剧的第一节《魔法世界》:  

    人们扛着石头从一个矿山出来。他们劳动得很苦,都只是为了生存。突然有一个人大叫:“发

现了带有黄金的石头,你们快过来!”人们跑过去并开始把带有黄金的石头搬出来。因为很重,需

要大家用竹竿把石头慢慢地搬出来,还是经常有人承受不了重量,就从山滑下去。因为没有路,最

后大家都跟着石头滑下去。  

    到了下面,大家都已经没有了力气时,突然出现一种半透明的、与自然溶在一起的、比人大的

魔力。因为没有了头,它们无法控制好自己,喜欢乱动,都是从四肢活动的感受来反应。它们对人

们说:“我们有办法”。他们把手和脚提上来,让魔药从自己的手和脚底出来到了一个跟人们一起从

山滑下来的碗里。魔力继续说:“如果喝我们的魔药,你们就感觉不到苦和累,什么都变得很容易。”

人们又说:“我们怎么相信你们?”魔力就一边说“我们能变大,给你们看”,一边让自己扩大。魔

力只能这样去说服和帮助人们,但决定和起动是人们自己才能做出的:“他们真的有这样的力量,

我们试试喝吧”。  

    信赖着喝了之后,他们已经感觉不到真实的让人受累的因素,感到很舒服,好像变了一个人,

就拿着带有黄金重重的石头把它飞起来,把它飞来飞去,好像自己已经得到了魔力。  

      

    部分学生特别想快点去表演。他们在中午还是下小雨的时候跟我们去整理下午要表演的地方。

同时他们还做了发现黄金的梦。

    到了下午,我们先在教室内拍了必须在单色布面前拍的镜头。我哥哥就发现,因为那快布不平,

布上的光线不均匀,电脑里要做的加工很困难。但我们需要继续拍。每当我说好怎么表演并开始拍

之后,学生就一直把同一个动作演下去,并没有进行下一个变化。这使得我经常需要在正是拍镜头

时又叫他们,把镜头的声音和气氛破坏。但学生往往还是不反应,所以我们还需要重复地拍。女生

也还不敢加入到表演中去。

    到了野外要拍摄的地方,部分学生总是不到位,突然还集体出去了。在我问他们出了什么问题

时,他们才告诉我:人们经常扔死猪到那个地方去,有毒。我就需要放弃准备了几个星期的地方。

我和我哥哥已经想了,今天要表演的部分就这样完了。但幸好我还想起了另一个地方,而幸好学生

也愿意搬到那里去。只不过,找到的新地方当然没那么好看,而且我们花了很多时间把乱跑出去的

学生叫回来。

    但后面,男生进入了气氛,自动地进入角色。只是,有点乱表演出的镜头又很难跟已经在单色

布前拍的联合在一起。这时,个别的学生做了很多可靠又牺牲自己的工作来帮大家做到和救我们今

天要做到的事。

    虽然我今天叫了很多,而且大家都很累,但比较多的男生在吃晚饭后还是到田里去跟四年级的

学生比武。我们的表演工作让了他们进入气氛。在拍完今天的部分后,我们已经没有了时间回教室

准备下一天的内容或唱歌。这些事情我就拖到晚自修的时间去,而且下几天我们也都是在晚自修时

准备下一天内容和唱歌的。每次唱歌时,学生都不想停止下来。他们欣赏了气氛。但最后我也需要

让他们做功课复习的任务。

    晚上有不少的学生来到我和我哥哥的房间。由于跟我们一起的工作,他们就感到自己是跟我们

一起的,有关系的。这种自己属于什么的感觉在没有搞活动的整个一年内都没有产生。



                                 第十八天  



    想进入魔法世界的人需要勇气,需要不在乎自己。所以人们就从一个高山跳下去,像梦中那样

一直掉下去,慢慢地就发现自己已经活在了自然丰富的魔法世界里。但在魔法的世界,野蛮受情绪

控制的人们经常说“你完成你家族的事就行,不要想自己的”并互相打。在这,人们不用自己去思

考,带来集体感的魔力替代个人的思考,而人以行动就跟随着。男人说:“我们不能要这个女儿”。



                                                                           14


----------------------- Page 105-----------------------

我能承受吗                                                                   第五册



女人回复:“能不能留着她?干吗总是让人那么惭愧?”男人又说:“不能留,环境和魔力要求我们

这么做。啊呀,我的儿子找不到老婆。”他们都认为,自己无意识的行动是自然界而来的,包括自

己身体的自然和情绪。所以他们就不断跟着集体行动,从来不思考,都想不到自己改变自己。  

    人们崇拜魔力,就用带有黄金的石头给魔力做一个礼拜象征。在有很多烟的自然环境中,人们

开始做礼拜活动。为了魔力,他们在天刚变黑时围绕着一个愿意失去个人生活的牺牲者做像蛇一样

的集体动作,让自己和牺牲者进入一种离开了自己,溶到环境的状态。人们都不清楚自己正在干什

么,而牺牲者被他们弄陶醉了。在他们成功让牺牲者脱离自己的自我时,魔力对人们说:“你们不

要自己想,感到什么就做什么”然后魔力跳进了他的身体。  

    这时,在礼拜象征的旁边就自己起火了,而牺牲者自动地走到这个火里去。但由于他愿意失去

自我又完全信赖的状态,牺牲者并不烧伤,而其他人们也麻木地用刀子来砍自己并不受伤。然后人

们把一个生病快要死的人抬到牺牲者的面前并说:“魔力,帮我们治病”。牺牲者做着一些不清楚的

动作,好像是从病人拉出了什么,而病人就健康地站起来,高兴地跳来跳去。  

    再后人们突然发现有一个人在做自己的事,就是种地。人们马上就把他抓起来,把他绑起来并

说:“不能做自己的事情,我们是个集体,你这样得罪了魔力”。为了魔力,人们就在礼拜象征的面

前把做自己事情的人杀了。但是最后他们又说:“我们好饿,没有吃的”。没有人敢种地。  



    刚开始,学生又很难进入工作,总是在做一些别的。是不是我自己在早上做准备工作的悲观心

情起到了作用?所以我只能对他们说:“如果你们不想做,我也没办法,活动就结束在这里。”有的

同学把泥土扔到河里去,而因为部分泥土不小心就掉到了我哥哥的身和摄像机上去了,我哥哥就离

开了。这又让学生很担心和难过。在他们问我的时候,我说:“是你们把土扔到他的身上。”然后学

生就请他回来并开始想合作。也有一些勇敢的女生来救了我们的表演活动。

    但在接下来的拍摄工作过程中还是经常有不少的个别的学生继续做别的或者把正在使用的道

具拿走来玩。他们并不是想破坏我们大家的工作,而是意识不到自己正在做什么。由于意识不到自

己正在做什么而发生的影响,比如也是挡住摄像头,我们经常需要多次重复来拍一个镜头,而越重

复,我越需要鼓励他们再来做。

    我们第一个牺牲者是由一个女生来演的。大家在集体围绕她的时候就真的洪起来了一种排斥个

体好玩的气氛,所以他们很自然就扔石头去欺负中间的牺牲者。所以我不断需要恢复她的面子,让

她坚持下去。在这样被围绕的情况下,她根本不敢表演,就站在那。但由于男生说“她打我”而我

说“为了能做到那么难的角色,她必须打你”,她就进入了合适的气氛状态,而整个班跟着她进入

了合适的气氛状态。接下来要表演的过程好像自动就发生了,使大家都很喜欢参与,很喜欢表演的

过程。只有我哥哥差一点就无法跟上这么快的速度,他都来不及考虑拍摄角度等事情。最后,我们

用水彩、针和管子让第二个牺牲者流血的技术完全恢复了大家对于我们电视剧的兴趣。

    在晚自修时,我对学生说:“我总是要叫你们又这样又那样,对待你们不太好。对不起。但如

果不这样做,时间就变得更长,又还没有做到什么。但我要感谢个别的勇敢做事的同学。”今晚学

生很喜欢安静地听我说的话。晚自修后部分学生还资源来到我们的房间拍发明者的几个镜头。

    到睡觉时我想了:学生进入的主要是自己的情绪,他们都从这来行动。对于自己情绪的感受也

挡住了对于真实外界和外界需要的感觉。结果,我们就没有了合作所需要的一种共同的基础。所以

每天在开始之前我都非常紧张,不知道能否做到今天要做到的。我每次都计划在出发前跟他们唱我

们电视剧的歌来调整集体的气氛,可是因为我一直担心跟学生的合作,所以在做中很着急,没有了

安心。最关键时我都忘了唱。结果,每次开始,学生都没有进入集体合作的气氛,使我更着急。



                                 第十九天  



    技术的欲望是一种半透明的、比人小的、没有四肢所以只能滚着走的力量。因为没有四肢,他



                                                                            15


----------------------- Page 106-----------------------

我能承受吗                                                                   第五册



们不能自己去做事,而需要让人做到他们想做的事。  



    今天下雨了,所以我们只用了一节课专门在单色的布前拍技术的欲望。有时我给他们看怎么表

演某一种角色,给他们看某种动作。这时让我感到奇怪的是,我能做到一些他们做不到的动作,但

不能表现任何角色的情绪。所以我尽可能尝试让学生通过动作把所有的情绪表达出来。

    总都有学生随着对于表演的兴趣无意识地挡住摄像机。提醒他们再过后一分钟,他们又忘了,

又是无意地挡住摄像机。这样,同学们经常需要重复地演同样一部分,演3 到8 次。单独来看,每

个学生的态度都是很好理解的,很自然的,可是在团体中往往是以不好方式影响大家的。因为拍电

视剧需要很多人互相的配合,所以它就能训练学生为大家的意识,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如何影

响到大家团体的工作。

    因为星期5 最后的这节课平时不上,所以他们没有了耐心,心里太急地想回家,整个工作都只

是急忙。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他们都已经无法记忆马上要说出的两句话,使我们需要把整个对话

以一句一句的小快拍下来。同时我不断都需要找新的能代替刚跑回家去的演员。在拍最后几个镜头

时只留下了一个学生,而这个学生单独来就做了很好的工作。要在外面拍的,我们就拖到下个星期

了。



                                 第二十天  



    在魔法世界的树林里,人们越来越腐败。有人说:“为什么魔力不给我们更多的财富?”另一

个说:“我们要加入魔力的名义”并拿着火里烧红的棍子把魔力的标记烙到皮肤上去。还有一个人

说:“我想逼迫魔力帮帮我”。说了就像以前那样用刀砍自己的手,但这次是为了个人目的去引诱魔

力的,没有信赖就真的受伤了。然而他们就失望,开始怕闷、猜码、喝酒。  

    电视剧的第二节《技术世界》:  

    部分人想成为新世界的发明者。他们在一个黑的小房间里用机器想制造能显示想象内容的屏

幕。技术的欲望坐在他们的机器上并说:“如果按我们的逻辑来做,就能发明像生活一样的东西。

我们告诉你们怎么做。”安静工作的发明者很相信这个科学的力量,就成功地把第一张屏幕拉出来。  

    又在外面从环境凸出来的一个位置,发明者说:“魔法世界的人进入的生活很糟糕,我们需要

开会想办法”。他们在一个标准的正方形坐下。这时技术的欲望为了避免交往和理智就滚着转得越

来越快并变成手机,而发明者把这些手机拿起来。一开始开会,各个手机都响起来,使得各个都接

着电话,根本没有和身边的人相处交往的机会。手机里听到的是技术欲望的声音:“不要听别人。

你们以前生活的魔法世界不让你们自己独立去思考,非常不好。它让人信赖不科学的力量。为了世

界的进步,你们要消灭这个魔法世界。”然后大家马上就站起来去跟魔法世界的人战斗。在战斗上

所做的一切,都是魔力或技术的欲望控制了人而表现的。  

    打了一段时间并打死了大部分魔迷者后,技术的欲望又来电话说:“自然环境的力量也属于魔

力。为了让人独立思考,为了新的发明和创造,你们也要消灭自然的力量。”发明者和属于他们的

人就去砍树,而其中一棵树正好掉到礼拜的象征上去,使得属于技术世界的人很高兴。最后,他们

还把留下的全都烧完了。  



    星期一又下雨了,使得我们又不能继续拍。学生着急地误会了他们语文老师的话。他们告诉我

语文老师说:不能因为下雨就把活动拖到第3 个星期,必须在两个星期内完成活动。

    今天(星期二)我不容易同时使用全班的学生。容易捣乱的几个学生就先逃跑了(就不影响我

们的工作)。但无意识中做出的事情,比如是走进同学正在拍的镜头,或者拿摄像机平衡架的一个

零件来玩,使我哥哥无法使用平衡架,又让我们重复地来拍已经演过的镜头。结果,需要重复表演

的同学就把以无意识的动作破坏镜头的学生打了一顿,让他们发挥意识。



                                                                           16


----------------------- Page 107-----------------------

我能承受吗                                                                   第五册



    虽然有很多学生很想成功地完成今天要拍的镜头,但也有越来越多的学生感到自己做不到,就

从现场分出来,休息。开始搞活动之前,这些学生非常希望整个电视剧都是比武的。但今天终于需

要演战斗的时候,我已经很难找到愿意比武的学生。在演这个故事的经历下,他们已经不想演战斗

了。

    单独来看,学生表演得很好,但由于我们需要把各种不同的表演因素互相协调,才能把它们联

合成一个故事,很多的事情就变成了不可能的。同时发生的事情,包括一些与电视剧无关的事情,

就是太多。我总是都需要鼓励,需要跑来跑去。否则的话,着急等不了的学生很快就分散了。如果

学生觉得时间太长了,与电视剧无关的事情就产生了。我的工作就是以尽可能快的速度让我们完成

任务,就是快速完成任务。只有把安排工作的速度提高,我才能预防学生分散的问题。这样的工作

都让我过于“烧”起来。

    如果学生能学会内心的安静,他们就能让很多的好事情形成,是他们自己所做,但现在以内心

的着急性排斥破坏的事情。内心的安宁,这是他们除了不动和意识需要学的状态。内心的安宁会给

他们力量。

    晚自修准备下一天的表演内容时,我请学生资源到我们房间来做武器(道具)。资源来的学生

很多,而他们合作得特别地安静又和平的样子,也给没有来的同学们做了道具。



                                第二十一天  



    在技术世界里,人们已经接触不到环境和身边的人。表面上穿的衣服很个性注意的样子。技术

的欲望坐在屏幕上说:“你们也要给不发达地方的人送屏幕,让他们也受到我们的信息和刺激的娱

乐。”而送得的人说:“我也要”和“我还想要更多的刺激”。技术的欲望们就尝试滚着进入人们的

身体,但因为缺手段就无法进去。  

    技术的欲望们有办法。他们坐在一个合同书上并说:“没问题,你们可以得到更多的刺激,可

是先要签一个合同。”他们念:“1、我同意卖自己。2、我同意用号码替代我名字。3、我同意把电

线连接到我的身体。4、我得到更多的娱乐。”人们就开始用号码签字并把电线连接到自己的身体上

来,加入娱乐网。一接了,因为刺激太大他们就昏迷过去,而技术的欲望就利用人们的这种昏迷的

状态通过电线进入他们的身体。同时,环境中出现不断变动的,想把人隔开的技术塑料并头晕的分

墙。  

    在接下来的日子中,人们都是欣赏生活在刺激的屏幕里,也就是在自己内心虚拟封闭的想象世

界里。送得了屏幕的人们都变得很被动又满足的样子。他们还经常同时以不同(分裂)的行为在两

个想象屏幕上出现。他们已经弄不清自己所在的现实。虽然通过想象网络与万物是有连接的,但他

们也已经感觉不到自己身边的真实的人和真实的世界。他们的身体不动地在那,他们的四肢已经不

起作用了。  



    今天我们需要全班集体合作,不需要行动,只要坐或者躺在一个位置。今天太阳也第一次出来

了,而平常以牺牲的态度帮我们做到一切的那些同学就突然开始不合作,不断乱跑来跑去。在我们

需要使用电线时,大家还开始玩拉把合。

    有的学生说:“我的衣服脏了,你赔吗?”有的学生因为进入了气氛就把我们还想继续用的塑

料薄膜弄成很多小小快。今天我觉得好像学生是聋的。在我把大家安排在一起的时候,学生虽然还

能听见我,但因为谁都不感是第一个反应者,因为没有勇气在同学的面前做到别人没做到的,就没

有谁来反应。在其他的时候,不管我重复大声对大家说还是抓住个别学生的身体说,他们在阳光的

影响下好像都感觉不到外界,也感觉不到(意识不到)自己,就像我们今天要演出的故事里那样。

只可惜,拍摄需要大家的协调,而最后只有平常(阴天)不太参与表演的学生才实现了这样的协调

工作。



                                                                            17


----------------------- Page 108-----------------------

我能承受吗                                                                   第五册



    不管怎么样,我都尝试保持幽默和快乐。在我发现一群学生偷懒躺着把自己隐藏在单色的布的

后边时,我对他们说:“现在我正好需要你们这种只躺着,什么都不想做的人。只不过是在这快布

的另一面。”然后他们就搬过来了并演了那些通过受屏幕刺激而瘫痪的人。只是后边拍对话的时候,

我们需要拍一句7 次,因为女生们已经离开了自己,意识已经不在自己内了。

    我觉得,今天的表演就好像一个大战斗一样。学生还能欣赏这样的活动吗?在晚自修问他们的

时候我就知道:当然喜欢,当然很欣赏,毕竟他们都听不见我总是叫来叫去他们的话。我还对让我

赔衣服的学生说:“我也不要求你们赔被你们弄成小快的 60 米的塑料薄膜。”下一天给他们可坐上

的东西时,我也听到:“我只要你这个意思,现在我不怕脏,不用了”。今天晚上,学生唱得又平安

又喜欢的样子,都不想停止。他们也理解和接受明天要分他们班,分开来拍表演故事的两种内容,

让另一半学生在教室做作业。

    今天我虽然没有叫学生到我们房间技术做道具,但在晚自修前有很多学生自己就来了,继续做

下一天需要的武器,并把道具都存放在我们的房间里。

    到了睡觉时我想了:我们都是在野外拍,而野外的自然环境就是把人有意识的思考通过四肢吸

收出去,使得学生不断地行动,无法保持意识状态。所以在我请他们班主任来参加的那3 次也没有

什么不一样。他们加入了自然的力量,他们的感觉怎么还能有意识呢?行动就是与意识对比的一种

状态。在野外要求大家为了我们工作集中起来的意识是根本不可能的。



                                第二十二天  



    人们在屏幕里看到的(所发挥的想象)是:在河边水里反射的阳光比较刺激的地方有很多他们

想要的东西,有写上“手机、明星合同、财富、美容、当官、面子”的包装,也有要不完的钱。像

广告世界那么多的好机会!大家都以心里疯狂的欲望跑过来并抓这些东西。他们虽然自己抓不完那

么多,但也不想让别人得到。所以他们就利用技术世界给他们带来的先进武器去抢别人得的东西,

每一个去对付所有人,一直到大部分人已经半死的时候。  

    最后留下的三个人突然发现,自己抓起来的包装都是空的,然后手里的东西都抓不住了,而他

们的手再也无法接触到任何的物品,就像梦快要结束的时候那样。  

    从想象世界醒过来、也可以说屏幕里的像消失的时候,人们发现自己在一个除了石头之外什么

都没有的沙漠里。自己的身体已经无法活动,就趟在那里看着正在消失的屏幕。其中一个人卖娱乐

药让人忘掉惭愧,而另一个人对他说:“你的娱乐药让人瘫痪。”卖娱乐药的人就说:“你不想挣钱

吗?”并笑得快不行的样子。大家都一样怕吃亏,怕自己当一个得不到东西的笨蛋,不如笑得快要

娱乐死的样子。  

    又在另一个被烧完的环境里有一个人说:“你们看,环境都已经被我们破坏掉了。”但别人排斥

一切的严肃,所以只笑他并说:“你怎么不会玩,总为我们难受?”  

    电视剧的第三节《解放世界》:  

    有一部分人感到,这样下去是不行的。他们把自己身上的电线拉出来并说:“我们不想要这些

娱乐线。”然后就离开这个地方。他们再也不想让自己的思维受到控制。  

    在一片美丽气氛的树林里,追求精神自由的人开始跟自己有怀疑又自私的心对话:“我们要自

由,不要麻木地跟着大家跑”,而他们自己自私的心聪明地回答到:“真正的自由是不可能的。”“但

是对于自由的理想非常有价值。”“我们想利用它。”追求精神自由的人又说:“但不自由的人不是真

正的人。”而他们自私的心狡猾地回答到:“我们能做的是,成为形象(虚象)去感动别人”、“如果

做得够大,我们就能影响很多人”和“我们有责任通过屏幕形象(虚象)去引导(控制)人类”。

最后,他们自私的心说“为了这,我们需要保护自己”并离开追求自由的人。  

    从这时候起,自由人自私的心从自由人分离出去了并成为了自大的人,也就是自由人的对手。

他们在自由人的背后用技术的手段来建立一个保护自己和自己影响力的割墙。但这样的做法只能让



                                                                           18


----------------------- Page 109-----------------------

我能承受吗                                                                   第五册



他们的精神变得不自由,只能让他们看不到真理。留下的自由人并不觉得要保护自己,使得他们已

经不需要为任何的欲望做事。他们继续说:“有了技术,就有了破坏的能力”,“但也有了沟通的能

力。”其他自由人说:“人的行为都影响到环境”。“让我们帮助人们互相去理解”。“让我们有宽容和

和平”,“不追求他人的东西”。最后他们说:“只有自己来做,才有人做”并出发去找依赖自己情绪

而不自由的人们。  



    今天让他们班分两半来表演(一是自由人,另一是屏幕中的想象),效果很好。自由人和自大

的人拍的对话虽然分段让不同的同学说,但还是比较难和花时间的,但他们工作的很有耐心。演出

屏幕中的动作对他们来说容易得多。什么行动他们都演得很快。但有一个问题越来越严重:不管我

多么强调“明天还继续用”,每次拍完一天的内容,道具就都被学生撕碎掉了。屏幕的画面也被他

们弄坏了。学生以为我可以每天买新的材料,让他们每天重新做新的道具。但也有部分学生热情地

帮我把被同学破坏掉的道具捡起来和修理还可修的。

    为了不要影响其他功课的任务,我从今天开始只用了晚自修后的时间来准备下一天的表演内

容。这样做法的结果容易想象:在准备的过程中,学生都分散了,到了唱歌时都已经不在了。



                                第二十三天  



    技术的欲望在自大人的后面说:“人的自由威胁到我们技术的影响力,但我们才能帮你们对付

魔力。”还有:“自由也威胁到技术给你们带来的消费。”在自大的人看到外面走过来的自由人时,

他们就大声告诉不自由的人们:“自由人带来的意识会让你们难受的”,“你们要把他们瞎跑”。自大

的人以为,精神自由的人会承认反抗的必要并加入自我保护的生活。  

    不自由的人们把一切都看待娱乐。在自由人来到他们时,地上躺着和消费着屏幕刺激的不自由

的人们都好像是玩屏幕游戏的样子拿着技术的欲望给他们带来的先进武器去打精神自由的人,但不

依赖情绪的自由人并不把这些联系到自己,并不受到情绪的控制,并不反应,并不反抗,并不保护

自己。只有自由人其中的两个依赖着一种自我自强的感觉,就拿着放在他们面前的武器想反抗。这

时,其他自由人对他们说:“我们不能用坏的行为来对付坏的行为”。但因为两个人受不了这样被大

家攻击的难看,他们还是用拿起的武器冲动地去打不自由的人并逃跑到自大的人那里去。  

    然后,依赖自己情绪的人们用武器打到和破坏自由人的眼睛,使得自由人再也不能看到外在的

世界。这时,《勇敢的人是孤独的》哥声大起来。自由人虽然已经看不到外在的,但现在突然能看

到(认识到)内在的事实或真理。然而他们也看到娱乐死并瘫痪掉的人们。“好”像蓝色、“无自私”

像紫色、“聪明”像绿色、“欲望”像红色棕色和“害怕”像灰色棕色那样出现。过度追求娱乐的人

们又拿着屏幕给自由人看,是想让他们也受到技术刺激的控制。但由于自由人的眼睛已经被人们破

坏了,自由人就受不到这样的控制。  

    一个自由人认识到生命的消失和想象过于的刺激所带来的危险。他说:“人们会麻木,会笑死”。

信息越多,人们越没有了做事的力量。这样的认识给他们带来了责任,所以自由人开始慢慢地把瘫

痪快要娱乐死的人们扶起来,帮他们恢复生命,但被扶着的人只是笑着他们并没有力量的样子又掉

下去。被扶着的人觉得救是多余的,就嘲笑着说:“他们还想帮我们?”但扶着他们的自由人并不

把这种笑联系到自己。  



    因为勇气不够,有时学生就跟着集体而行动,他们很难承受属于个人的角色。比如在部分人(自

由人)要走,其他人要留下的时候,全部的学生都留下了,或者全部的学生都跟着走了。

    今天刚好没有角色,但无意识地走进并破坏镜头的人特别多,包括我在内。总都需要重拍。本

来我安排让大部分学生(瘫痪的人们)一直都不动着躺在地上。虽然他们也说“今天太热,我好累”,

但他们与说的话有矛盾的做法是:在拍完每一个镜头后,他们都站起来跑了。结果,我每次都需要



                                                                           19


----------------------- Page 110-----------------------

我能承受吗                                                                   第五册



重新安排他们回来并像刚才那样躺在地上,每次浪费了好几分钟的时间。

    这种本来多余的工作也考验了我们的耐心。而因为又到了星期5 的下午,学生又想到回家。为

了能够在学生走光之前拍完,我就以我叫来叫去的声音把整个工作气氛破坏掉了。在今天这样的气

氛下,我们又是互相感觉(意识)不到的,变得越来越麻木的样子,包括我和我哥哥的交流在内。

在我和我哥哥互相都已经感觉不到的时候,学生怎么还能合作?本来我们的故事最需要的不是一种

崇敬的气氛吗?个别的学生已经开始问:“让我们拍这个电视剧有什么用?”也不奇怪,因为昨天

晚上我没有机会好好地给他们说今天的内容。

    在表演把瘫痪的人扶起来的这个镜头中,部分学生很努力,但另一部分同时参与到镜头所以同

样决定成果的学生把扶起来并笑而降落下来的过程表演像打架或者把人扔出去一样。还经常有学生

要求我去管他们个人的问题,而在我管的时候,大家又开始分散了。通过不断去安排工作来解决问

题,这是不是有可能的?通过安排工作去解决好像更是把自己和别人变得发疯的样子。这其实解决

不了什么。

    我想,唯一的办法是:创造一种合适的大家都能参与的气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很自然地从产

生的感受来进行表演。这种气氛也才能把大家团结起来。我发现,最要紧的工作我都还没有学会。

为了这,我需要成为一个艺术家,通过自己的行为和拍戏的整个过程来表现艺术。我真后悔只因为

时间关系就没有在每次出发前跟学生唱歌。其实通过唱歌才产生的气氛能代替很多做不到的安排工

作,才能帮我们节约很多的时间。

    在下个星期整个活动结束之后问学生,我才知道:他们觉得最难受的一天就是今天,而最难受

是因为部分同学已经在回家的路上,让留下的同学感到无力。



    今天我第一次看了我们拍出的镜头。从内心的角度来看我觉得,拍出的镜头根本不包括我们和

学生之间所发生的过程。不让我们去感觉、各种各样行动太多的活动暂停到星期一,就起来了一种

对于拍摄工作非常不满意的感觉。我感觉到失败。我无法给他们带来气氛,只有单独一个人才能进

入这种被动悲伤有强烈感觉的气氛,无法带学生进来。

    我们的表演作品失败,但是通过我们困难的合作,在我和学生的之间发生了很多,而为了一个

目标在我们之间所发生的已经接触到了我和学生最内在的心。其实,这样的接触、学生命运与老师

命运这样互相的影响是唯一能改变人的事情。这又安慰了我。



                                第二十四天  



    自由人站在瘫痪、到处都躺着的人们中。以他们内在的眼睛看,本来属于自己的一些个人感受

从所认识到的真理脱离出去。从外面来着一些声音去叫他们:“别人得罪了你”,“你要报仇,恢复

面子”,“你的命太宝贵”,“你要跑,救你自己”,但自由人没有反应。同时,因为精神自由的人不

认为自己知道什么是对的,因为他们想实践的是高于自己的,另一种不属于个人的力量像光一样来

到他们的身上,给他们带来超出个人的力量。自大的人看不惯自由人不为自己反应,因为这样一切

情况的意义就倒过来。他们生气地说:“这些盲人都想不到自己”,“让所有事情的意义倒过来”,“我

们不能允许他们这么做”。  

    他们就引起技术力量和自私心力量联合的一种围绕着自由人的台风。一切都在动而模糊,只有

中间站的自由人不动而清楚。在受到这种攻击的时候,自由人对加入台风的个体说:“我希望你们

也能发挥勇气,不依赖想控制你们的欲望”。但以内在的眼睛去看,自由人也在参与这个战斗,又

是与台风的力量,又是与自己自私的心在战斗。  

    在这个战斗的过程中,不自由的人们一直继续消费着屏幕中的刺激。他们仍然留在娱乐封闭的

状态中并没有发现真理上所发生的战斗。在自由人还是想不到把自己救出来的时候,像台风一样的

攻击就变得非常的大(生气)。但越去欺负自由人,他们精神自由存在的事实越难隐藏。这时,台



                                                                           20


----------------------- Page 111-----------------------

我能承受吗                                                                   第五册



风就把人们消费所需要的电线拉断了。电线一断了,一切的攻击就停止,而原来不自由的人们也受

不到技术欲望给他们带来的幻想信息。结果,人们能感受到真理并得到新的生命和力量,使他们站

起来和互相拥抱。他们说:“我们被解放了,能感到真实世界的美。原来我们都是一起的。”  



    今天河池电视台的朋友和摄影师来看我们的活动。他们主要想补拍我和我哥哥是怎么工作的一

些镜头,所以我请学生不要理会他们,而学生也做得到。

    今天我也没有忘记先唱我们的歌,而在去拍摄的路上,部分学生还继续唱着。这终于帮了我们

进入合作气氛。首先我们补拍上个星期没拍成的、把瘫痪的人扶起来又笑降落下来的镜头。虽然今

天也有不少学生不断跑掉,我也经常需要把黑布从别人的手拿来还给眼睛盲的自由人,但后来他们

又说很想继续拍,不想结束。当时只是太累。还留了最后两个需要大家来参与的镜头时,我们又来

到不知道整个电视剧能不能完成的一种状态。我就让学生意识到这一点,让他们拿最后的一点力气

去演最后一个战斗,完成我们不容易的事情。在过去和将来,他们都想拍比武的录像,但是到了终

于要拍的时候,他们已经不想了。所以我们只拍了一个台风围绕自由人的镜头。然后学生特别地欣

赏了“被解放”的镜头。

    在一切的表演已经结束的时候,我给学生讲我感受到的,大家在刚结束的活动中一起克服的困

难。然后我们再唱了我们的歌。根据我问学生而得来的答案,今天是最美、最喜欢的一天。最后我

们跟我哥哥说“再见”。

    本来我哥哥不想走得那么突然,但由于电视台的没有时间又需要转录他拍的那些资料,我们就

跟他们走。我哥哥意识到了,他再也不会看到让他那么辛苦的伙伴,他就哭了,而在发现电视台的

摄影师想拍我哥哥哭的样子时,学生就推我到我哥哥的面前并说:“你要挡住你的哥哥,不要让他

们拍你哥哥哭。”



                                   之后



    在活动开始之前,学生都无法想得到:拍电视剧会是那么辛苦的工作,主要是协调工作。每当

部分人不协调时,另一部分人就非常地难,使他们容易想到退出。学生还不习惯用那么大的、合作

所需要的注意力。在拍摄的过程中,学生无法想到自己能拍出一个有价值的片子,也想不到自己能

创造真正的文化,就好像是认为:“反正我们自己都不可能创造任何有价值的东西”。他们对于自己

的愿望和要求没有我和我哥哥的那么高。

    回了自己的家,学生就给其他班的同学说:“我们拍得很好”,只我和我哥哥才不满意。唯一安

慰我们的是,我们跟学生共同克服困难的经历给学生带来了一种新的意识,就是自己的行为如何影

响整个形成过程的意识。而且,只有通过共同的克服、只有通过我允许与学生的经历影响到我的命

运,学生才可能有心里的成长。为什么呢?实际上不存在有问题的小孩。问题仅仅是,我们对某个

小孩的期待不适合他,不让我们看到他的命运。如果能有兴趣地观察他,我就能发现:他只能这样,

是因为我那样。我就能通过他发现自己对他的影响。这种发现会改变我,而我的改变就会引起他的

改变。

    这段,学生经历到的是:“我们虽然没有让自己找到足够的推动我们的力量,但是完成的这件

事情是我们自己很想做到的。我们还想再做一次。”但真正的变化是在他们长大、在他们认识到电

视剧内容之后才能发生的。到老,到理解小时候所演的电视剧时,也许他们突然会明白整个人类的

发展过程,而在那个时候,我们也能告诉他们:魔法世界也是你的童年,技术世界也是你的青春期,

而自由(解放)世界也应该是你的成人状态。

    活动之后的一个星期我们要去镇里帮朋友做网页,所以不能在学校。回学校后我感到:经过共

同克服的工作,他们班团结起来了。活动成为了他们所爱的属于自己的事情。他们虽然出不了所需

要的那么大的注意力,但他们也非常地高兴能成为这个工作的一部分。在活动前不容易参与到班级



                                                                           21


----------------------- Page 112-----------------------

我能承受吗                                                                   第五册



团体的、但工作最认真的学生也进入了班级的团体。因为他们在表演的过程中以他们可靠的心承担

了主要角色和工作,他们在班里的位置就被强化了。反而,本来影响和决定班里生活、承担不了工

作的同学对班里的生活已经不起作用了。在活动已经过了两个星期,如果其他班的学生以自己的行

为不珍重我,活动班的学生就开始修正了他们。

    这时,学生虽然能感觉到自己完成了一些什么,但完成和创造的是什么,他们还看不到。在收

到电视剧时,他们才能脱离这种空感。我哥哥用了4 个星期的时间去剪辑加工我们的电视剧,慢慢

地把它变成一个艺术品。在剪辑的过程中,我们尝试给整个在着急的气愤下拍的故事一种稳定安静

的节奏来成为气氛背景。为了休整一个学生没有耐心去拍好的镜头,我哥哥需要在电脑上花一天的

时间。

    我哥哥给我们寄了三次的VCD,而第三张终于被邮局送到了我们的信箱。活动已经过了两个多

月,我才把35 张VCD 都送给了学生,而他们把自己电视剧的VCD 带到板烈村的12个屯。学生在看

时好像吸收得比整个活动过程中更多的东西。很多细节地镜头,他们都骄傲地问我是否我也看到了,

但都觉得片子怎么变成了那么短。家里对我们创造的故事最感兴趣的是老人,他们特别感受到了板

烈自己的文化品。

    大家都看了电视剧之后,学生找我说:“我们能不能在暑假时再拍一次?好可惜,当时我们没

有认真合作,因为我们没有相信自己能做出什么东西。现在我们后悔。我们能不能再来一次,把它

拍得更好。”但做更好的机会已经没有了。现在,他们全班已经变成了一个和谐的集体。班主任说,

原来男生和女生之间从来不交流,但由于活动,他们现在就开始交流。

    假如我们还有再来的机会,我就想先拍完一个世界,看到了结果之后才拍第二个世界。我也想

修改故事,更让我们意识到三个世界原来就内涵的重要任务和需要,不重视坏行为。这样,违完成

人类发展的可能自然就能让学生感受到悲剧。另外要少用逻辑的关系,多让故事直接地从不同的力

量来形成。这样做是更有力量的。

勤劳的小苍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努努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卡努努 ( 鲁ICP备10202871号-4

GMT+8, 2024-3-29 01:59 , Processed in 0.343750 second(s), 12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For you,a thousand times over. 为你,千千万万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