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努努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努努
搜索
欢迎虫虫们回家~ 如果之前的账号冻结,可以联系阿里进行后台解除,微信号kanunu-last
查看: 3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劝君莫轻言备战

[复制链接]

343

主题

590

帖子

235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35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0 20:17: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现在有一种非常流行的说法——和平年代,可以发展东南沿海,如果到了战备时代,就要发展中西部内陆。东南沿海是“和平”的受益者,而内陆地区反而可能成为“战备”的受益者。

一些人唱好川渝地区,就是基于这样的逻辑。姑且不论现代战争还有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前线”和“后方”,即使持传统地缘视角,当我们认真回溯历史,也知道“备战利好内陆”的说法站不住脚。

的确,川渝地区在20世纪曾经承接过两次来自东部的重要战略转移。第一次是在抗战时期,大量下江的工厂从川江撤退到大后方;第二次是从1964年开始的“三线建设”,建成了重庆常规兵器工业基地、攀枝花钢铁基地两大基地、成昆铁路,和一系列的军工项目。这两次转移,当然给川渝地区留下了深刻的历史烙印。然而,站在一个更长的历史尺度来看,四川的发展,真的是靠这两次转移打下的基础吗?

先来看抗战时期。抗战时期的这一波大转移,当然大大增强了四川盆地的工业实力,尤其是重庆在短时间内,膨胀成为全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之一。然而,抗战时期四川经济真的繁荣吗?显然不是如此。四川作为“大后方”省份,承担了最大规模的征粮、征兵、基建需求,光是川军就有300万上战场,伤亡64万之众,比起四川在战争时期付出的巨大代价和牺牲,所谓的“工厂西迁”的经济价值是完全不对称的。更何况这些内迁的工厂,绝大多数战后都迁了回去,四川也没有得到什么。

一个基本常识是,只有隔岸观火(或者作战远离本土)的国家才可能“发战争财”,战争当事国的任何大区域,都很难从战争中得到经济发展和工业化的利益。

再来看“三线建设”。“三线建设”对重庆和攀枝花的工业化,的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攀枝花甚至是因“三线”而生的城市。然而,“三线建设”毕竟纯粹为战备服务,大部分分布在山区,并非四川所有地区都接收了“三线项目”。对于四川而言,“三线建设”带来的项目搬迁和人口迁入,在短期内甚至还加重了自身给城市居民供给商品粮的负担。一部分“三线厂”后来的确转型为四川工业的骨干,但大量的“三线厂”效率不彰,甚至在九十年代以后早已破产倒闭。把四川的工业化完全归功于“三线建设”,显然是片面的。

在“三线建设”之前,中苏曾经有过“蜜月期”,苏联援助了中国156个重点项目,其中11个在四川,有5个电子项目都设在当时几无工业基础的成都,奠定了成都成为电子工业重镇的基础。1971年以后,中美破冰中国和西方关系缓和,1973年国家计委又实施了引进发达国家成套设备发展化肥、化纤产业解决“吃饭穿衣”问题的“四三方案”,这一方案26个成套项目中3个在四川,分别是四川化工厂、泸州天然气化工厂和四川维尼纶厂,占比超过全国项目总数的十分之一。由是观之,即使在计划经济时代,四川工业发展,也绝不只是源于“三线工程”的战备需求,而是有很多外来援助和引进外来技术的成分。

事实上,就全国而言,进入七十年代之后经济形势的全面好转,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结束了和美苏两线同时对峙的紧张状态,对美国和西方由“备战”模式切换到合作模式。四川经济实际上是这种切换的受益者。国际形势的缓和,给四川发展带来了新项目;国内政治气候的变化,更让四川成为经济改革的先锋。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四川是“包产到户”的模范省,也是全国率先探索扩大企业自主权的地区,农业工业两开花,四川在1980年成为当时的中国经济第一大省,靠的绝不只是战备,更是靠改革。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川渝地区经济显得相对疲软了,但这绝不意味着川渝是和平年代的“受害者”,只是东南沿海在和平时代受益更多而已。大兴战备,对四川经济或许的确曾有一定的正向效应,但从长时间来看,恐怕这种正向效应很有限。然而,处处以备战为先,给东南沿海,尤其是浙江、福建经济,那造成的是根本性的负面影响。改革开放之后,浙、闽、粤、苏等省所得到的“和平红利”,和四川在改革开放前的“战备红利”相比,那是大了不知道多少个数量级。

很多人一谈沿海的发展,就说“不过是中央给的政策”。但正如我反复说的那样,政策固然重要,还有一重因素也不容忽视,中国最先在全球产业链中承接的就是钢铁、石化、纺织等较重的行业,这些行业对运价很敏感,只有沿海地区才有比较优势,就算中央给沿海和内陆一样的政策,内陆搞这些行业也没有成本优势也没法参与全球竞争。所以,沿海“先富起来”,是有深刻的经济地理逻辑的。

但进入到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尤其是汽车、电子等工业的兴起,内陆地区和沿海地区从某种程度上站在了工业的同一起跑线上。过去二十多年,川渝地区是沿海高附加值的汽车、电子制造业最重要的转移目的地。到2023年,四川省出口额排名全国第七,重庆市出口额排名全国第十一。虽然深居内陆,川渝却是中国和世界市场联系最紧密的地区之一。从惠普到戴尔,从英特尔到富士康,从福特到丰田……川渝地区是过去二十多年来全国吸引外资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来自东南沿海的腾讯、华为、蚂蚁、吉利等企业,在川渝地区设置重要的研发中心、业务单元,外地资本也为当地经济注入了巨大活力。从2000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成渝地区之所以能够成为西部的经济高地,良好的外部环境,大量外资和东部资本的进入,是至关重要的原因。

川渝经济在过去二十年里的快速崛起,从根本上源于开放,源于市场经济,而绝不是也不可能是源于所谓的“备战预期”。对四川而言,备战意味着付出,和平才有真红利。当今世界纷繁复杂,“安全”当然是绕不开的问题。但我想表达的是,“安全”的本质是“兜底”,把“兜底”当“利好”,这样的鼓吹还是少一点好。

永远的18岁的,向前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努努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卡努努 ( 鲁ICP备10202871号-4

GMT+8, 2024-11-22 05:51 , Processed in 0.156250 second(s), 12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For you,a thousand times over. 为你,千千万万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