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努努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努努
搜索
欢迎虫虫们回家~ 如果之前的账号冻结,可以联系阿里进行后台解除,微信号kanunu-last
查看: 2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郭力:谭金水之谜

[复制链接]

457

主题

710

帖子

279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9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3-27 19:04: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阿里 于 2025-3-27 19:06 编辑



谭金水之谜

郭 力


谭金水是北京大学东语系日语专业53级学生。他的经历,要从北大鸣放中的学生社团“百花学社”说起。1957年5月19日,北京大学的鸣放,史称“5.19”运动,拉开序幕。思想活跃的大学生在几天内,贴出数百张大字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引起了众人的关注。在五月下旬的数天中,北京大学的民主气氛热烈非凡,一个个风云人物接连登场,一张张重磅大字报振聋发聩。数学系54级的陈奉孝、张景中、杨路等主张民主办校、公开选拔出国留学生、实现宪法规定的所有民主权利;哲学系56级龙英华呼吁开辟民主墙;中文系54级张元勋、沈泽宜呼吁“是时候了!放开嗓子唱!……火葬阳光下的一切黑暗!”物理系53级谭天荣连续贴出大字报,提出“马克思主义已经转化为自身的反面,”“不承认任何种类外界权威、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要站在理性的审判台面前”;物理系53级刘奇弟提出“胡风不是反革命,我要求政府释放胡风”;种种犀利尖锐的观点,连珠炮般发出。相反的声音也非常强烈,平静的燕园,被这强烈的冲击波震撼了。

在异常热烈的气氛中,陈奉孝萌生了成立学生社团的想法。他回忆当时的想法时说:从第一张大字报贴出到现在,各系的“右派”基本上都是各自为战,大家互不认识,互不通气,观点也是五花八门,乱糟糟的,我觉得这样不行,容易被各个击破,应当把各系的同学联合起来,用一个声音说话,这样才有力量。西语系的贺永增,东语系的谭金水,数力系四年级的赵清,中文系的王国乡等人,跟我的想法一样,为此我们便分头到各系联系。

之后,以陈奉孝为首的几名学生筹备组织了学生社团“百花学社”,成立大会于5月29日召开。这是一个松散的学生社团,没有组织章程、入社手续等,只是因应当时的形势,决定愿意参与的人要加强联系,扩大宣传,创办刊物等。成立大会之后,“百花学社”的一些骨干开了一个联系会,参会的有陈奉孝、张景中、杨路、谭天荣、张元勋、沈泽宜、龙英华、王国乡、赵清、谭金水等人。会上决定了两项任务:加强宣传和创办同人刊物《广场》。《广场》的编辑和出版由中文系张元勋、沈泽宜、王国乡负责。加强宣传的工作,则由多人分头负责。陈奉孝回忆:谭天荣、谭金水、李燕生(化学系53级学生)、王国乡和我等人都分头到清华、人大、北师大、北京石油学院、北京航空学院等大学,与这些大学的活跃人物进行联系。从以上线索可知,谭金水在“百花学社”成立之前,相当活跃,在“百花学社”筹建时,积极参与了相关活动。

很快,《人民日报》发表了6.8社论,反右开始了,北大的局势迅速翻转。“百花学社”的骨干们,已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尽管受到高压式的批判和监控,仍然拼力做最后一搏。同人刊物《广场》铅印版在印刷厂受阻,他们改为油印,借来设备,一些核心成员和志愿帮忙的同学们,连续苦干几昼夜,刻印和装订《广场》。6月21日,《人民日报》关于北大反右的报道,将“百花学社”定为“反革命小集团”,而《广场》团队仍在为印刷忙碌。6月22日,五百本《广场》印刷装订完成,张元勋等人在大饭厅前售卖,《广场》被一抢而空,但抢购的人中,有不少是奉命而来者。旋即,校方宣布《广场》为反动刊物,奉命抢购的刊物,当场焚毁。据陈奉孝回忆,谭金水参加了油印版《广场》的印制工作。

之后,形势越来越严酷,“百花学社“的活动转入地下。陈奉孝回忆:右派分子纷纷被监视起来。贺永增告诉我,学校里派进来一些公安部和北京市公安局的人,他说我早就被盯上了,他建议应该撤退,保存实力。于是我便秘密召集张元勋、贺永增、赵清、谭金水等人晚上在未名湖畔的树林里开了个小会,决定“百花学社”解散,第二天贴出了宣布解散的通告。此后“百花学社”再没有集体活动,联系都是采取单线的形式。记得后来我与赵清、谭金水等人在长河开了一个碰头会,与张元勋、李亚白在香山一个小饭馆里开了另一次碰头会,研究的问题都是如何过关的问题。从陈奉孝的回忆中,可知谭金水参与了几次地下活动。

在北大反右期间的校刊中,有关于谭金水的报道。1957年7月25日北大校刊发表了《东语系揭露和批判右派分子谭金水反动言行》一文,提到7月17、18日两天,东语系先后召开第七次、第八次会议,揭露和批判谭金水反党反社会主义言行。文章列举的谭金水罪行有:整风开始不久,他就出面向张元勋献策:要组织起来,成核心力量。当鸣放高潮时,谭金水说:不要限于学校,要到街上去。我们要把运动扩展到农村。他参加了5月26日去清华宣传的活动。6月2日,他携带“是时候了!”“胡风绝不是反革命”等大字报去北师大、地质学院、石油学院、矿业学院、农业机械学院等院校宣传,决定要互派代表,互相交换材料。他还企图利用暑假回上海进行宣传活动。在同人刊物《广场》难产时,谭金水曾出面救助,他曾试图联系去外地铅印,未能成功,又去北京城内联系油印。张元勋也提到:在《广场》的油印过程中,谭金水起了特殊的作用。7月27日出版的反右特刊《粉碎“广场”反动小集团》将谭金水作为《广场》幕后支持者进行批判:谭金水,1949年参加青年团,后因思想落后,取消候补资格。肃反运动因“思想反动”被我批判,对我心怀不满。整风开始以后向党疯狂进攻,为反革命分子胡风进行辩护,说什么“胡风不是反革命”。曾去清华点火,去石油学院散发反动传单。大骂我们今天是“愚民”政策。当他见到张元勋的“是时候了”之后,马上主动去找张元勋,怂恿张元勋组织起来,并去校外点火。此外他还积极地在《广场》幕后从事策划活动。

反右后期,“百花学社”的骨干分子受到严厉惩罚,1957年9月,陈奉孝在试图外逃时被捕入狱。当年12月,张元勋在学校被捕。其他骨干分子亦于1957年下半年至1958年初身陷囹圄。陈奉孝被捕后,遭遇了三十多次提审,每次提审,审讯员都逼他承认“百花学社”内部有一个“反革命集团“,对这种指控,陈奉孝坚持不承认。陈奉孝1958年4月底被结案,5月份收到起诉书。他被指为反革命集团首犯,同案犯有谭金水、赵清、林树国(数学系53级学生)、贺永增、张元勋。陈奉孝对起诉书中的很多内容感到不解,前后矛盾,说法不一,一些内容纯属捏造。作为集团首犯,他做好了被判死刑的思想准备。宣判之后,陈奉孝对自己被判十五年刑感到意外,更令他吃惊的是,谭金水因能主动坦白交待,检举他人,有立功表现,教育释放。

对此,陈奉孝在多年后回忆说:当年我在北大与几个同学组织“百花学社”,与张元勋等人创办刊物《广场》时,也遇到了密探。当时由于我实际上是“百花学社”和《广场》的主要负责人,东语系的谭金水便主动找到我,帮我出了许多主意。例如组织人到天津各大学去“点火”,到北京市委去请愿,把北大的右派写的大字报油印出来寄往全国各大学去等,差不多都是他向我提出的。反右后期,“百花学社”被迫解散,《广场》停刊,谭还建议今后“百花学社”和《广场》的主要负责人应单线联系,重要材料要保管好,以免被突然查抄,必要时应该出走等。那时因为自己年轻,对搞密探的事一无所知,平时我也从不以恶意猜度别人,所以对他特别信任,我出逃前把我的日记本和一些重要材料都交给了他。不仅如此,我还贴出最后一张大字报《我的声明》,声称我对“百花学社”和《广场》的一切活动负责,想借此帮助其他人过关。后来我被捕,在草岚子看守所经过30多次提审,我始终不承认有什么“反革命集团”,可在判刑时却把我定为“反革命集团”的罪首,判了15年,谭金水却因坦白检举有功,教育释放。说老实话,当时我恨透了他,怪不得在提审我时,审讯员对我们的一切活动了如指掌,原来是他早就把我们出卖了!

与陈奉孝、谭金水同时受审的张元勋在回忆录中称,谭金水就是一个卧底,他回忆说:记得那天是57年8月之初,陈奉孝约我与李亚白在西山会见,其日我甩脱监管,乘公交车潜赴西山,中午方抵其处……陈奉孝短语匆匆,犹如话别。其中数语至为重要:“‘五.一九’以来,至《广场》组刊,诸多行事,一一泄密,如:编委会上,谭天荣内讧,次日即为‘浪淘沙’记者公之于众;《广场》编委会解散,于海淀食堂聚餐,下午又见诸墙端;‘广场’付印,本机密与印刷一厂交涉,致令被围斗之事出现……等等等等怪异之兆,应如何理解?”陈奉孝说:“我考虑我们内部有潜藏‘卧底分子’!为鉴别其谁,前数日专约赵清、谭金水亦来此短晤,次日即泄密!官方提询追问:‘西山密会,商量何事?赵清为何献单线联系之策?’云云。卧底分子谭金水终于暴露!”

张元勋提到:谭金水从“百花学社”成立到“广场”编委会创刊,凡大小会议,私人交往,他几乎从无缺席,在在都有他挥掌策划于其间,其言最烈,其谋最险,俨然是“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死硬派”,很快赢得了这一群浮躁、偏激、单纯、寡谋的“右派”学生的信任与信赖,视之为“智叟”“谋略家”“卧龙先生”,但他从不在公众场合露面,凡两“派”交锋,他往往杂于听众中作壁上观。行迹无常,甚至连住处也无人知焉。直到北大反右后期,陈奉孝、顾文选、钱如平、刘奇弟、李亚白相继提前被捕,大小“右派”都陷入专人监管之境,这位自称是“谭金水”的人物,也销声匿迹,不再出现。张元勋在1958年5月与陈奉孝、谭金水等六人同案受审,他回忆:在终审判决的日子里,我们才与这位久违的“智叟”重逢,其时,同案诸君因久囚囹圄,殍饿神衰,形销骨毁,面如死灰,而谭金水却形貌丰健,容光焕发,异于我等,欣欣然作得意状。待宣判毕,“谭金水”以“无罪释放”而当场放行。至此,我们才恍然而悟:所谓“谭金水”(此名只是一个代号),不过是一个专业的“卧底”者!

与张元勋认定谭金水是专业“卧底”不同,陈奉孝对谭金水的身份始终犹疑不决。1998年百年校庆时,陈奉孝回到北大,他曾到东语系找谭金水,但谭金水没有返校。他打听到了谭金水的住址和电话,打电话给他,结果谭金水听到陈奉孝自报姓名,马上就挂断了电话。陈奉孝说:后来我又写信给他,问他当年你究竟是因为受到压力揭发还是党委派进来卧底的?并且我还对他说,我绝不再恨你,反右是一场历史性错误,再纠缠个人恩怨是没有意义的。但为了澄清事实,对历史负责,希望你把当年的情况告诉我,我保证为你保密。信没有退回,但也没有收到回信。2010年和2011年,陈奉孝在网上再三吁请谭金水出面说明事实,他说:谭金水老同学,不管你是当年受指派进“百花学社”和《广场》的,还是因受不了强大的压力才揭发检举的,你同55万右派一样,也是受害者啊!希望你勇敢地站出来吧!然而,陈奉孝一而再、再而三的请求,没有收到谭金水的任何回应。

在张元勋看来,谭金水从“百花学社”成立之始,就被校党委派来卧底,他自称为“东方语言文学系教师”,他参加所有活动,只为探底告密,“谭金水”只是一个代号,根本没有此人。学者傅国涌在《北大反右中卧底故事》一文中,讲述了谭金水的故事,他认同张元勋的看法。而笔者查阅了“北京大学1954~1955学年第一学期学生名册”,“谭金水”的名字见于该册,他是东语系日语专业53级学生,学号5309032,可见谭金水就是北大东语系学生,真名实姓。

谭金水是不是上级所派专业卧底?这个问题需要结合当时的学生工作情况和政治环境来分析。笔者对北大反右亲历者进行了广泛采访,根据一些老校友的回忆,当时北大确有安排一些学生干部和积极分子监督汇报一些落后、右倾学生的举措,但在反右之前,政治环境相对宽松的情况下,这种举措的范围和力度有限。被安排做这类工作的都是“组织上信得过的人”。数学力学系54级数学专业党支部书记陈良焜曾回忆说:北大成立百花学社和出版刊物《广场》,表明激进学生活动走向联合的升级,对此上级也比较关注。此时数学54级洪允楣同学向我表示,是否可以参加进去了解一些情况。洪是调干生,入学前在上海工作,入学后一直是团干部,当时担任系团总支组织委员。他功课很好,思想活跃又注意分寸。洪属于学生干部中能和激进同学说得上话的人。我当时也认为需要有人进入百花学社这类组织,以便了解其动向。于是,向当时的团委书记石幼珊请示,过了一天石对我说,可以同意他参加,他汇报情况可以听,但不要给他布置具体任务。我想这也是避免一旦传出引起麻烦。在我记忆里洪参加了百花学社的一些会议,告诉我一些会议内容和参加者,给我的印象百花学社是一些激进学生的松散联合,哪些人明确属于该组织界限不明确。

从陈良焜的回忆中可以看出,当时官方在派卧底的事情上是比较谨慎的。洪允楣政治条件好,入学后一直是团干部,又思想活跃而注意分寸,跟激进学生能说上话,有与洪允楣同级的学长还回忆说,洪允楣平时就担负有监督落后学生,记录并汇报异端言论的工作。这种种因素符合被选作卧底的条件。而谭金水,在反右之前曾被开除团籍,在肃反中因“思想反动”被整肃,在鸣放中也曾发表“反动”言论,从各方面看,谭都不具备组织信任而被派做卧底的条件。谭金水性情怪异,对人戒备心很强,张元勋回忆:谭金水在第五次与他见面时才告诉他自己的真实姓名。加之他不轻易露面,行迹无常,这在当时波诡云谲的环境中,很容易使人怀疑其身份。但这不足以证明他就是卧底。令张元勋认定谭金水是卧底的重要证据是陈奉孝怀疑内部有卧底,单独约了谭金水和赵清两位同学在香山见面,结果第二天有关方面就知晓了会见的情况,并知道赵清说了什么,因而判断是谭金水告密。

综合上述材料,笔者推测,谭金水在鸣放中,因认同“百花学社”而积极参与。反右开始后,他是被批斗的重点人物。很可能,他在整肃中被策反,答应向组织汇报。至于他何时被策反,除了他本人和策反者,没有任何人能够说清楚。为了脱罪,他把之前所知道的百花学社情况做了彻底交待,获得了从宽处理。谭金水当时逃过了牢狱之灾,后来的境遇不得而知。吊诡的是,洪允楣承担了“卧底”角色,结局仍然苦涩。他不同意激进同学的很多观点,但也不赞成左派的打棍子扣帽子,于是组织了非左非右的社团“探索社”,试图探索中间道路。然而,在反右的高潮中,洪允楣仍然被划为极右分子。

右派获得改正以后,社会舆论对当年的卧底和揭发行为,压力不小。这可能是陈奉孝多次吁请谭金水说明真相,均被谭金水回避的原因。这就形成了不易理清的谜团。笔者曾经试图联系谭金水和他的同学,希望了解他当年和后来的境况,除了解到他在文革后任教于上海某职工大学外,未获得任何线索。

关于谭金水之谜,或许永远不得其解了。

永远的18岁的,向前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努努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卡努努 ( 鲁ICP备10202871号-4

GMT+8, 2025-4-4 04:43 , Processed in 0.216426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For you,a thousand times over. 为你,千千万万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