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努努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努努
搜索
欢迎虫虫们回家~ 如果之前的账号冻结,可以联系阿里进行后台解除,微信号kanunu-last
查看: 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六组关键词看2025年经济政策脉络和改革主线

[复制链接]

400

主题

648

帖子

255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5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1-10 10:22: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五五”规划之年,还是将全面深化改革推向纵深的关键之年。这一年,将如何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

上海证券报记者从中央相关会议部署中找出六组关键词,力图勾勒出2025年经济政策脉络和改革主线。

“稳”与“进”处处都有一个“稳”字,但“进”是大方向

23次、24次,这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5年工作时“稳”与“进”出现的频次。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稳”将成为贯穿全年政策调控的主线,“进”则传递出更为积极的政策信号。“稳”的基调更加强化——今年从工作总基调到政策目标,处处都有一个“稳”字。尤其是会议罕见提及2025年经济发展目标,“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保持就业、物价总体稳定,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同时提出要“着力实现增长稳、就业稳和物价合理回升的优化组合”,种种措辞释放出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的明确信息。稳外贸、稳外资;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稳妥处置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围绕今年重点工作部署,“稳”成为关键词。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多部委密集部署2025年重点工作,围绕加力扩围“两新”政策、加力支持“两重”建设、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等方面,更多具有针对性的增量政策将推出。“进”的要求更加凸显——以进促稳,进是大方向,意味着对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态度更加积极,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更加进取。今年宏观政策强调更加积极有为,财政政策定调从“积极”到“更加积极”,货币政策从“稳健”改为“适度宽松”,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更多务实举措有望出台。与去年相比,2025年经济工作的总方针多了“系统集成、协同配合”,这充分体现了中央对于进一步做好政策协同的重视。今年经济工作将进一步打好政策“组合拳”,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贸易、监管等政策和改革开放举措的协调配合,从而更好凝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合力,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从部委和地方对今年工作的部署来看,政策瞄准深挖消费、投资、外贸新增长点,加快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多地强调把提质增效作为重点方向,推动高质量发展迈上新的更高台阶

“更加积极”与“适度宽松”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进一步加强协同,发挥出“1+1>2”的政策效应

展望2025年的宏观经济环境,国际局势云谲波诡,全球市场更趋动荡;国内经济运行面临挑战,总体需求不足、经营主体遇困、风险隐患犹存等困难不容忽视。面对这些“逆流”与“暗涌”,2025年的宏观经济政策如何护航实体经济行稳致远?在经济“热”时采取收缩性政策,在经济“冷”时采取宽松的政策,逆周期调节以助力经济目标任务的实现。在中央定调下,今年,我国将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打好政策“组合拳”,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更加积极”和“适度宽松”的组合,取代“积极”和“稳健”的组合。在市场人士眼中,这是我国近年来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最积极有力的定调。其中,货币政策十余年来首度调整为“适度宽松”,流动性基调则从“合理充裕”变为“充裕”。无论从两大宏观政策有望推出的务实举措看,还是从二者加强协调配合、提升整体政策效能看,预计2025年的宏观政策总体实施力度更大、工具更丰富、针对性有效性更强,从而更好缓解内外部压力,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将首先体现在政策力度上——提高财政赤字率,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加大财政支出强度,确保对经济增长形成强有力拉动。政策发力点将精准指向: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兜牢基层“三保”底线、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等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也将保持有力度的政策支持——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加大对重点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支持扩消费和促投资。市场专家判断,年内更大力度的降准降息值得期待。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进一步加强协同、发挥出“1+1>2”的政策效应,也将成为今年重要的政策看点。货币政策将为政府债券发行等营造适宜的流动性环境,通过国债买卖、买断式逆回购等工具,助力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好体现实效,共同支持稳增长与调结构。

“稳楼市”与“稳股市”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


2025年,楼市股市仍是各方关注的重点。去年底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掷地有声——“稳住楼市股市”。这释放出呵护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助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强信号。去年9月,我国实施了一揽子增量政策,紧扣稳住楼市股市这两个关键环节,推出了两项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五项房地产金融新政策等。随着政策落地显效,市场预期明显改善,整体呈现向好势头。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继续稳住楼市股市,对于防范化解潜在风险、推动经济企稳回升、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意义重大。具体到楼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对此,中央财办有关负责人表示,需要着重把握好三个方面:释放需求、改善供给、推动转型。比如,在需求侧,大力实施城市更新,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因城施策调减限制性措施;在供给侧,盘活闲置存量土地,收购存量商品房,多措并举盘活商办用房;聚焦于转型,完善住房供应体系,健全住房、土地、金融、财税等基础性制度。随着稳楼市措施全面落地、持续发力,市场有望进一步回稳,行业会有所回暖,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将持续构建。住房城乡建设部等多部门都将“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列为今年施策重点,相关政策将聚焦在优化和完善住房供应体系、大力推进商品住房销售制度改革、完善房地产全过程监管等方面发力。以改革促发展,资本市场顶层设计持续完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未来,随着投资者结构优化、直接融资机制完善,资本市场的效率与吸引力有望进一步提升。稳住股市还意味着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帮助投资者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助力居民资产负债表修复,进而推动消费复苏向好。中国证监会在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时表示,坚决落实“稳住楼市股市”重要要求。加快落实增量政策,持续用好稳市货币政策工具,加强和改善市场预期管理,着力稳资金、稳杠杆、稳预期,切实维护资本市场稳定。

“提振消费”与“提高投资效益”
增强消费能力,提升消费意愿,投资要聚焦“补短板、增后劲”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2025年重点任务中,排在首位的就是要“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与2024年相比,“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拓展为“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措辞变化足见其重要性。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社会民生,消费和投资组成的内需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来说,扩大内需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战略之举。我国有包括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14亿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是全球最大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投资需求潜力巨大,完全有能力有条件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体现的正是对总供给和总需求的高效统筹,是对经济规律的深刻运用,最终的目的都是畅通经济循环。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提振消费是重中之重。“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围绕大力提振消费,2025年将有系列部署。用中央财办有关负责人的话来说:一方面,要在增强消费能力、提升消费意愿上下功夫。另一方面,要在适应消费结构变化、增强供需适配性上做文章。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投资空间依然很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提高投资效益”,蕴含多方面工作要求。其中最关键的是,把握好投资方向,将投资目标聚焦在“补短板、增后劲”上。比如,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加快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和危旧房改造;加快补齐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短板;加大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绿色转型等领域投资。投资,短期是需求,中长期是供给。提升投资效益有助于更好扩内需、惠民生。可以预见,此轮扩大内需在力度上会更强、在范围上会扩大。这些政策举措既立足当下,又着眼长远。在接下来的经济工作中,要加快消除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不平衡,切实打通经济循环中的堵点卡点,使国内需求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以中国稳定增长为世界经济注入新动能。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5年工作任务时仍将“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置于重要位置,并且强调“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彰显了对于加快科技创新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紧迫感和决心。近年来,中央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各方面政策力度加大、政策落地加速。自2021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将科技政策作为七大政策取向之一,而后科技政策成为政策“组合拳”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关键要把准两个方向:一是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通过健全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积极壮大耐心资本,通过以股权投资为主、“股贷债保”联动的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大力支持发展更多独角兽企业和瞪羚企业;二是要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相关政策将会支持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推动重点领域技术创新,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人工智能+”、未来产业将成为今年产业发展热词。此前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曾发文明确,未来产业聚焦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未来显示、未来网络、新型储能等9大领域。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等多部委已瞄准未来产业进行政策部署。比如今年要开展未来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制定出台生物制造、量子产业、具身智能、原子级制造等领域的创新发展政策;加强前瞻性、引领性产业布局,积极培育启航企业,抢占未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值得注意的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及整治“内卷式”竞争,且放在“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这部分提及,很有深意。随着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和发展,多个产业表现亮眼,但与此同时,也有个别新兴产业存在重复布局和“内卷式”竞争。这不仅降低了资源利用和配置效率,而且透支未来发展空间,阻碍行业健康发展。中央财办有关负责人表示,要更多运用改革办法和经济手段,加强环保、能耗、技术等高标准引领,加大行业兼并重组力度,鼓励“向上竞争”、遏制“逐底竞争”。

“深化改革”与“高水平开放”
以改革激发活力、释放治理效能,而每一轮的改革总是伴随着新一轮的开放

展望2025年,中国经济将驶入改革新航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韩文秀表示,必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经济秩序。挺进改革“深水区”,力度非常大,中央将推出一揽子实招硬招。“制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从制度层面坚持立破并举,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市场分割的弊端;“统筹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增加地方自主财力”,破解地方财权事权不匹配;“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回应稳住市场信心的关切;“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畅通金融循环,让源头活水更充沛。以改革激发活力、释放治理效能,实现稳中求进、以进促稳。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每一轮的改革总是伴随着新一轮的开放,而更深层次的开放总是推动着改革进一步迈向纵深。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这是现实的要求,也是历史的必然。“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是今年经济工作部署的重点任务之一。其中,“五个扩大”既有总体表态,又有具体举措,展现出坚定的开放决心。比如,在稳外贸方面,要以新动能拓展贸易增量新空间,积极发展服务贸易、绿色贸易、数字贸易。在稳外资方面,稳步推进服务业开放,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未来投资环境会更趋稳定。中国今天的开放,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促进共同发展的长远考量。当前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和难预料因素增多,“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意味着我国在开放策略上更加强调积极主动。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改革必然要求开放,开放也必然要求改革。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根据我国改革发展客观需要作出的自主选择,也是把握发展规律、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之举。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才能更好地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更有力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来源:上海证券报)值班编辑/耿肃竹设计制作/姜春天编审主任/董 雷执行总编/王继勇

永远的18岁的,向前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努努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卡努努 ( 鲁ICP备10202871号-4

GMT+8, 2025-1-22 21:47 , Processed in 0.171875 second(s), 13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For you,a thousand times over. 为你,千千万万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