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那场运动之初,小平同志落难,成为其一生著名的“三落三起”中的第二落。不过呢,八届十一中的时候小平同志的地位看着还不错,在中央改组后的常委中排名第六,比原来还晋了一位。主席此时也一再吹风,说刘邓要分开,小平同志虽然有错误,但历史清白,与伯承搭班子有战功,还要继续工作。问题在于小平同志之后就没法工作了,因为新晋副统帅林总揪着他不放,主持召开政局扩大会批小平同志,上纲很高,咬住不放。小平同志把事情反映给主席,主席让他找林总谈谈。小平同志遵嘱去了毛家湾拜访,据毛毛所著《文革岁月》中记载,一下就谈崩了,林邓二人无转寰余地。
此后小平同志只能把分管的工作交给康老,给自己发了转业费。对于此既成事实,主席也很无奈,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也罢,让小平同志休息一下,并令汪主任负责小平同志的生活及安全事宜。这一休息,就是7年之久。林总为何一定要这么干呢,甚至不惜干扰主席在人事上的既定部署?说起来这当然是有原因的。1954年9月成立了新军委,成员共12人,主席以下是十大元帅加小平同志。当时未设副主席,授命由援朝作战功勋卓著的彭老总主持军委日常工作。而小平同志排名第八,居于陈老总之后,往下还有罗、徐、聂、叶四人。时值全军授衔前夕,按照政局会议的决定,主席要被授予大元帅军衔,其他11名军委委员都授予元帅军衔。后来主席高风亮节,辞授了大元帅,而小平同志因为担任了中央的秘书长之故,也请辞元帅成功,至此才确立了名扬华夏的十大元帅人选。
因为小平同志有这种元帅级的资历,运动之后他第三次复出,叶帅欣慰地说,你虽然不是老帅,但却是老帅的领班人呢。小平同志自己也很自信,晚年曾说过,我是一名军人,我的专业是打仗。更加石破天惊的是,小平同志在谈二野战史的时候留下了一段著名的话:“淮海战役成立了总前委,由五个人组成,其中三个人是常委,我当书记。毛主席对我说:‘我把指挥交给你。’这是毛主席亲自交代给我的。淮海战役的部署决策是我根据中央军委和毛主席的指示主持决定的。”怎么样,小平同志的军事资历那真不是盖的!与此可以呼应的是,主席曾经两次评价了小平同志的军事能力,可见以下两个材料。
[attach]2865[/attach]
第一个材料取自2001年刘志男在《当代中国史研究》上的文章。1966年5月6日,主席到外地视察,在和人谈话时说:“譬如抗美援朝,我们出动一百万军队,那时林彪同志有病,我犯了一个错误,没有用邓小平同志去指挥,他是一个懂军事的,你看他人这么小,可是打南京是他统帅的。打南京是两个野战军,差不多是一百万军队。打上海、打浙江、打杭州、打江西、打福建,然后他们第二野战军向西占领四川、云南、贵州。这三个省差不多有一亿人口。”第二个材料取自文革小组秀才王力的回忆录。
1967年7月14日,主席在武汉同王力有过一次谈话,其中提到了小平同志:“打倒一年,顶多打倒两年,人家要打倒嘛!那就打倒一下吧!小平,文可以同少奇、恩来相比,武可以同林彪、彭德怀相比。指挥两个野战军的,只有一个邓小平。林彪要是身体不行了,我还是要小平来。不管是我,刘少奇、林彪还是邓小平,都离不开周恩来,小平举重若轻,善于决断,他的毛病就是性子急了一点,决心下得太快,也不要紧,他不专权,会用人。”如何,主席的评价够不够权威性?当然,其中有一个产生歧义的地方。平津战役的时候也成立了总前委,林总是书记,除指挥东北野战军外,还指挥华北军区第二、第三兵团及地方部队20多万人。这算不算指挥两个野战军?当然要是硬抠概念的话就不算,毕竟华北军区野战部队没有正式成立统一的野战军。总之吧,对于小平同志的军事能力如何,主席可是很看好的,评价也是非常高的。于是也就知道,林总为何一定要把小平同志拿下了。在历史上唯二统一指挥过两大野战部队系统作战的,只有林总和小平同志。在运动这种特殊背景下,在林总新晋高升一人之下的特殊状态下,卧榻之畔岂容他人酣睡,难道还要留着一个资历威望足以顶下自己的备胎吗?坚决不行!必须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