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努努论坛
标题:
丹飞:IP如何撬动文化产业
[打印本页]
作者:
阿里
时间:
2019-5-16 10:08
标题:
丹飞:IP如何撬动文化产业
丹飞个人纪录片《有一种青春叫丹飞》 链接:
http://www.docuchina.cn/2017/01/10/VIDEmZwC4zayNvFsr4wURy1W170110.shtml
【特别声明:本文仅是笔记,文章观点与丹飞老师本意有出入,讲座具体文等待后续录音全文】
文化产业挺火,貌似好多人都懂,但这行究竟是做什么的,与影视、文学之间啥关系却说不出个所以然。这次清华大学文创研究院的张铮老师邀请了业内资深人士丹飞先生分享他的从业经历,回答了很多人的疑问。
先说几个知名IP:《明朝那些事儿》、《盗墓笔记》、《甄嬛传》、《狼图腾》、《王阳明传》、《兰陵缭乱》等等都与丹飞先生有关,某种意义上讲丹飞先生是文创挖掘业的大IP,有需求的读者可以回复公号联系呦。
丹飞先生在清华读了10年书,修了水利和文学双学位,毕业后从事文化产业15年,现在集出版人、词人、编剧、IP操盘人四种身份于一体。
看完上面的视频会对丹飞先生的人生经历和行为模式有个大体了解。个人觉得片子特棒,把握住了观众的兴趣点,生动风趣却不低俗,显示了IP操盘手的专业水准。
得90后者得天下
这句话是丹飞先生纪录片里的一句台词,其实这里的90后指的是第三任太太90后。一个男人能走进三段婚姻,我觉得是极有追求和责任感的。
丹飞先生说他过去做凤凰读书会拉赞助被diss的经历,他当时的回复是"商业是美的",我们的获得都是通过商业的形式,为什么要去排斥商业呢?这句话比较能代表丹飞先生的哲学,一个文化人为什么能成功,既需要有专业的积累和操守,还得具备商业的思维,值得大家学习执行。
播放视频时丹飞先生做了一些补充,片子讲他与爱人、孩子逃离北上广回到老家。现实情况是逃离两年后又重新回到了北京。丹飞先生坦言“诗和远方并不存在,小地方终究是小地方”。个人对这句话非常认同,安全感是从安稳的日子里来的么?每天重复世俗套路、回避对未来的想象,对一些还有梦想的人来说如同死亡一般令人生惧。当然北漂后每日的焦灼感也很煎熬,BUT 这是真正的生活啊。
讲座主要是通过问答展开,下面是部分问题回顾,笔者删减了可能敏感的话题:
Q&A
Q1:为何中国本土IP无法走向世界?
A:IP代表一种文化,一种国家精神,得值得国民追求。
Q2:IP打造是问题导向还是热点导向?(同学的具体问题记不太清楚了,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A:中国最不缺追逐热点的人,但是必须得有意义。现场有位大姐也说了自己的观点,谈了国外影视作品是对现实问题的挖掘和解决,个人感觉那位大姐对国情不太了解,其实第一个问题就已经包含了第二个问题,中国人这么聪明努力怎么会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是……
Q3:抄袭问题?
A:三观不正的东西不光上面不高兴,下面也不会高兴。丹飞先生举例说一个不健康的东西不可能公开分享,即便你自己感兴趣看了,也不会和家人、孩子一起分享。当然了不是所有业内人心态都一样,丹飞先生也举了一些不太好的例子,有的操盘手不在乎写手抄袭,反而会觉得抄袭还是一个宣传的噱头。
记得高中时小四特火,当时自己读完《圈里圈外》说他抄袭被同学和网友喷到怀疑人生。粉丝类似癌症细胞,平时可能不突出,但是当你讲道理时,就会爆发出来,你越挡越是泛滥,把人类的欲望勾起来了。
丹飞先生特别强调了“精神内核”这个东西。
Q4:电影与电视剧区别?
A:电影和电视剧不一样,电影容错率低,试错成本高,如果开头几分钟抓不住观众直接就不看了。电视剧不一样,几十集在那等着你,第一集不看没关系,还有十几集等着你,只要有一集吸引到你,你就入坑了。类似婚姻和爱情,现身说法喽。
Q5:IP打造是否可以依据大数据?
A:丹飞先生不太认可大数据,坚守内容第一的原则。市面上早就有写作机这样的设备,你输入关键字,它就会根据你的要求合成一本书,但是机器毕竟是机器,内容还是得靠人脑。
作品得有共情能力,能够引起读者笑、读者哭,产生情感的互动,高级词汇叫做“接触美学”。
Q6:纪录片如何打造IP?
A:纪录片的变现空间小,要有话题性,要有打动人心的地方。将美好的东西撕开一个小口,露出一点让大家思考。有些题材自己会有取舍,不能光考虑火,还要考虑社会的示范效应,在业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改变。
Q7:中国的科幻片机会?
A:中国科幻的春天没来,像《流浪地球》这样只是一个单点,没有代表性,自己也有一些素材但是要等待时机,要根据大势来推。
Q7:中国可以学习美剧么?
A:可以学美剧的一些技术,但是学美剧仍然会失败,因为学不来美剧的核心——整合能力。国内也有中外合拍片,但是没法发挥外部优势,中国文化的融合性太强,直接把外国文化的优点给抹去了,合作很容易把人带偏,国人政客思维浓厚。
Q8:作者为点击率放弃自己的创意?
A:写作是一个多方共谋的过程。资本只看数据,不会看内容,大家激励不同。创作者有两种激励,一种是读者激励,另一种是写作的爽感。整体上大家都短视。
创作者三个路数。一是体制内的专职写作者,第二是一些文学性写作者,还有一些就是为了数据、为了金钱写作的人。
网络写作收益非常丰厚,谁能抵得过金钱的诱惑呢。庆幸自己在行业上升期做了一些好东西,而非完全为了钱。张教授还补充了一点,西方孕育孵化一个IP往往会用10年时间,但是中国一般只给3到4年,投资人想快速要回报,大家没有持久培育的耐心。
对比下刚刚大火的复联4,完成漫威整个宇宙的设定积累了多少年,在中国根本不可想象。
Q9:工作中的局限?(具体问题记不清了)
A:做IP建议在一个点上深挖,但是很多事情有局限性,自己也曾为了出版,将中国故事改成外国故事。
出版时捧谁不捧谁也很矛盾,不能只看地位、关系和名气。在推《明朝那些事》时就遇到一些人的阻碍,在论坛上刷车祸现场照片阻碍读者阅读。但是人得用巧劲,学会把坏事变好事,利用坏事营销,其实很多营销是由网民自发形成的。
自己在努力寻找和打造90后的代表作家,一代肯定会比一代强,要有自信。
丹飞先生分享了个人生活经历还有行业的真实情况,而且还向提问的同学赠送了礼品,非常周到的一个人。
故事有起转承合,人生也有高低起伏。祝福重回北京的丹飞先生飞得更高。
欢迎光临 卡努努论坛 (https://kanunu.org.cn/)
Powered by Discuz! X3.3